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求是杂志刊号_求是杂志社刘名美:青山绿水总关情

发布时间:2016-12-21 09:59

  本文关键词:求是杂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求是杂志刊号_求是杂志社刘名美:青山绿水总关情

求是杂志社刘名美

人民网北京9月22日电 今天下午,由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市妇联和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联合主办的“青山绿水畅想”首都女新闻工作者演讲比赛决赛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行。以下是求是杂志社刘名美的演讲全文: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的所见所闻。有首歌叫《万水千山总是情》,在这里我想讲一讲黄土坡上的绿水青山情。

提到陕北,一首《黄土高坡》相信连90后都不陌生。然而当我到了延安,却看到这座山城已经建起了一个个山体森林公园。上世纪90年代末,这里开始退耕还林、退牧还林、保护天然林,如今可以说,这片红色的胜地已经实现了从黄变绿的革命。然而陕北种树并不容易,那里的气候决定了每年适宜种树的时间短,特殊的高原丘陵沟壑地形也使得栽树的绿地条件差,特别是那里缺水。人们只能用石块和砖头垒成一个个鱼雷形状的坑然后再栽树。

图片里的这个工具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认识,30多年前,当时已经快要60岁的郭志清第一个在村子里站出来承包种树,他就是用这样一把镢头,一下下栽下了上千亩的树林。在革命的岁月,郭志清老人曾经是一名红军战士,后来人们就把他栽的这片林子叫做红军林,春天栽树,老人冬天就要把树坑挖好,陕北的冬天干冷干冷的,他却要在刺骨的寒风中干到腊月二十八,才在春节回家歇两天。直到83岁去世,郭志清老人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的退耕还林补贴。他的儿孙说,老人留下话,不要国家的钱和粮,只为给子孙留点绿。

种树不容易,护树、护林也同样艰辛。在双龙林场,延安海拔最高的西沟护林瞭望台静静地伫立在山顶。你说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算不算世外桃源。但是这里没有自来水,用电要依靠太阳能和风能,更别提互联网和WIFI。瞭望台的外墙上,有许多坑坑洼洼的凹痕,记录着房子里的护林园多少次在风雨中与雷电擦肩而过。在这里,漫长的孤独和寂寞常常是一种别无选择的状态。

如今,46岁的付红建已经在山上驻守了12年。2005年为了陪伴和照顾付红建,他的妻子王俊英也住在了瞭望台上,从此这里成为了第一个夫妻瞭望台,这片林子也成了陕北最温情、最浪漫了一片森林。两个人相依相伴,还在山上开辟了一小片菜园子,虽然至今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知道这深山里夫妻瞭望台的故事,,但是,付红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坚守着,十几年里准确报告火警36次,为国家挽回了上百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延安4338.6万亩森林的背后,还藏着太多这样的故事。我所能看到的、听到的,只是这青山的一角,但是,我愿意像故事中的每一个人一样,把他们和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因为,这青山上挺拔的绿水之后屹立的是同样一个个挺拔的大写的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的热烈和执着,把种树和护林作为了自己生活和生命中不可割舍的重要部分。

青山绿水总关情,如今这一片片树林已经化为了新时期延安精神的碑林,攻坚克难、坚持不懈、默默奉献,而这不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品格吗?谢谢大家。

求是杂志刊号_求是杂志社刘名美:青山绿水总关情

点击进入图文视频直播页面

(责编:宋心蕊、燕帅)


  本文关键词:求是杂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1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21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2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