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基于边界匹配理论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31 19:27

1. 绪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宏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在市场经济手段的配置下,私人产品供给大大提高了效率,基本消除了突出的供求矛盾。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并发生深刻变化,公共品相对短缺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随着供给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政府财力的日渐增强,在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城市,居民的公共品需求得到了较为充分有效的满足,在基础公共福利得到保障的同时,还可以享受较高水平的公共品从而提高整体福利。但是,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为了能够迅速实现强国自立这一目标,我国政府选择了重工业化的赶超发展战略,走上了一条“以农补工”、“重城轻乡”,优先发展城市的倾斜型发展道路,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体制和政策。各级财政资金侧重于发展城市工业和城市公共建设,农村则扮演着“汲取定位”的角色,主要依靠农民为自己提供低水平的公共品供给。在这一城乡之间人为阻隔的制度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了我国农村的公共品供给面临较大的困境.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农村公共品供给理论源起于西方现代公共品理论。西方经济学界对公共品供给的研究起步较早,时间较长,对公共品的个人需求、集体选择、决策原则和选择程序等问题均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主流经济学成型、成熟之前,已然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较早地实现了农村现代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在经济发展中基本获得解决,城乡融合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与城市相比不具有显著的独特性,不存在特殊的困难,单独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不强,因此西方学术界专门研究农村公共物品建设的研究文献较为鲜见,仅有零星的分析。

2.2 国内研究综述

黎炳盛(2001)认为国家行政、政治、财政和社会体制本身的问题不利于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他表明了供给公共品的责任主体应当是政府而不是私人或企业的研究立场,进一步指出各层级政府之间公共品权限责任划分不明、事权与财权的不统一妨碍了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熊巍早在 2002-2003 年即较为透彻地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效率和公平方面存在的弊端。但基于农民的非理性和需求短视性,他断定农村公共品的最优供给难以实现,主张退而求其次,即民主表达机制的作用仅限于供应小部分地方性公共品,全国性公共品应由政府供给,在此基础上政府按公平原则对地方性公共品给予资助。在改革路径的探讨上他相应提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建议。

3. 公共品边界匹配理论分析.............. 31

3.1 公共品供给与外部边界 ...............31
3.2 外部边界的匹配机理 ..............38
3.3 公共品的内部边界匹配 .............. 47
3.4 异质成员协调与内、外部边界匹配 .............50
4. 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错配的表现及成因.................... 56
4.1 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错配的表现..................56
4.2 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错配的主要原因 ........61
4.3 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错配例证分析 ...........65
5. 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匹配的供给模式分析........ 78
5.1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的边界匹配分析 ............ 78
5.2 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匹配供给模式的实证分析——以农村幼儿园为例..............83
5.3 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匹配供给模式的案例分析——以农村儿童早期养育为例 ....91

6. 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匹配的分类供给制度设计


6.1 农村社会性公共品的供给制度设计

社会性公共品可以提高消费预期,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效用的不可分性方面最为明显,其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农村区域,还涉及到了全社会(李郁芳,2011)。在城乡二元体制下,主要由政府财政供给制度外渠道在居民中集资和分摊供给。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后,公共财政开始向农村延伸。尤其是实行税费改革以后,政府已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和健全了中央和地方分项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了整个农村,人均筹资水平和补偿受益人次显著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建立起符合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资源配置的区域差距有所缩小,中央和地方均加大了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资金筹措力度,等等。但总体而言,二元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尚未完扭转,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极大的差距,,农村社会性公共品政治边界的调整还远远滞后于经济边界波及的范围。

基于边界匹配理论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


6.2 农村社区性公共品的供给制度设计

农村社区性公共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农村有别于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土地和人口的分散,使公共品供给的规模效应难以实现,农村居民采取集体行动自我供给公共品的难度增大。传统村庄居住布局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居民生活方式随意性大,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导致供给不充分。(2)传统农村基层权力存在不利于社区性公共品有效提供的嵌套结构。目前对乡、村基层组织而言,农村公共品供给博弈嵌套在权力体系的博弈之中。他们供给社区公共品的治理决策,常会偏离公共品本身的效率原则而纳入到与上级政府的交易博弈中。这导致基层组织失去自治的能力,听命于上级政权。这种权力结构关系中政府采取行政化运作,通过强制半强制手段实施社区供给,剥夺了基层社区的话语权,造成公共品政治边界与经济边界相错位。社区内实际为供给付费的农户、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丧失了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村民集体行动能力受到遏制。
.......


7. 结论、对策思考及研究展望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二元经济结构特征非常明显,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存在以下尤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农村公共品的总体供给短缺且低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在多数公共品存在供给不足的同时,少数公共品却存在供给过剩的现象;三是当前农村的公共品供给机制带有明显的自上而下的色彩,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沿着“文献资料整理-国内外研究综述-构建并阐述理论框架-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错配问题分析-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模式研究、分类制度设计和政策建议”这一技术路线,基于边界匹配理论重点研究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进行交代,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品供给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然后从边界与公共品供给困境之间的关系切入,进行边界匹配理论分析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39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39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a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