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翻越远方的大山]4翻越远方的大山

发布时间:2017-02-13 20:43

  本文关键词:翻越远方的大山,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篇一 :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4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二 : 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刘翔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

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
刘翔

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我想每一个练跨栏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就像踢足球的人知道贝利,打篮球的人知道乔丹那样。
刚练跨栏那会儿,根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必须承认,他已经成为我的一个偶像,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2001年,在埃德蒙顿举行的国家田径锦标赛上,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我和约翰逊的第一次碰面。
很遗憾,那时的我还略显稚嫩,虽然说跑了13秒51,基本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但这个成绩摆到世界的范围来看,就显得太普通了。也正因如此,我没有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那风驰电掣一般的速度。那次他得了冠军,成绩是13秒04。我暗暗地问自己:“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2002年,我参加了希腊雅典举行的国家室内田径锦标赛。那是我第一次和约翰逊肩并肩地站在跑道上,是我和他第一次同场竞技。但真的是很遗憾,那次比赛,我在跨越第二个栏的时候,摔倒了,没有完成比赛,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约翰逊的背影。
随着我的成绩渐渐提高,出国比赛的机会也多了起来,而进入决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我和约翰逊面对面“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回首那段经历,我自己也禁不住有些气馁,整个2003年,我和约翰逊大大小小比了近10次,我全军覆没,没有一场胜利。但可以看到的是,我的成绩,从原来徘徊在第四五名慢慢进步到了跻身前三名。更多的时候,我一直拿第二名,而约翰逊一直是第一名。
毫无疑问,那时候,约翰逊仍然像一座大山那样横在我的面前,但我隐隐感觉到,这座大山已经不像当初那样遥不可及了,我甚至觉得我站在了山脚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翻越它。 2004年5月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家田联大奖赛,我等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跑了13秒06,而约翰逊的成绩是13秒13。我第一次面对面地战胜了约翰逊。此前在瑞士的洛桑,我曾跑出了13秒12战胜过他的13秒17。但那时我们并不是在一个组,称不上是面对面,我也丝毫没有战胜他的感觉。
然而,当我第一个冲过终点,第一次让约翰逊看到我的背影的时候,很奇怪,我并没有特别的兴奋。尽管,我跑出了13秒06的成绩,打破了自己当初创造的13秒12的亚洲纪录,而这个成绩也是当年的世界最好成绩。
但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还是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是约翰逊让我意识到,这是真的。比赛完,他第一个走向我,同样是那个友好的微笑,他拍拍我的肩膀,说了一句:“干得漂亮,祝贺你!”
那一刹那,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击败了世界“跨栏王”!
1、文中“远方的大山”一语双关,说说它的两层含义。

2、请你说说“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3、找出文中作者极力渲染“跨栏王”约翰逊的句子,这样写的目的是

4、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并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5、文中写到自己在战胜约翰逊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兴奋,这是什么原因。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江西省同步题

1、一指大山,二指阿兰·约翰逊。
2、体现刘翔渴望战胜约翰逊的决心,也为下文伏笔。
3、衬托刘翔的远大理想,战胜对手的勇气。
4、时间顺序,这样安排层次清楚,叙事的条理清晰。
5、投入比赛,也因为作者认为自己能够战胜对手。(意思对即可)



考点:

考点名称:记叙文阅读记叙文:
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记叙文特征: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
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
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
准确,生动。
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7、侧面描写记叙文表达方式区分: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
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
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
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区分:
第一人称: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
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第三人称:
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记叙文的阅读题步骤: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考点名称:记叙顺序记叙的顺序:
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

记叙顺序分类:
1.顺叙

采用顺叙,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

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2.倒叙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3.插叙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插叙一般出现在文章中段,且结构鲜明。)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插叙的内容,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4.补叙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5.分叙

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插叙与倒叙的区别:
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插叙和补叙的区别
插叙是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事件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叙述,交代完毕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不同记叙顺序的特点以及作用:

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作用】
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倒叙法

【特点】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用】
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插叙法

【特点】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
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作用】
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


补叙法

【特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作用】
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篇三 : 4翻越远方的大山

刘翔!

刘翔
奥运冠军,别名:翔飞人。 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跨栏一 级运动员。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 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运动员科林创 造的世界纪录,夺得金牌,成为中国 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 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

向前!

跨越

胜 利

激情时刻

我为王者

谁与争锋

颠峰记忆

中国骄傲

4. 翻越远方的大山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圈出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

自读要求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思考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找出含有题目的句子 。 ③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1、本文中我指刘翔,大山指约翰逊。
2、翻越远方的大山意思是:刘翔要战胜前进 道路上的困难,挑战自我,实现目标,超 越梦想。

跨栏
雅典 遗憾

奢望
国际 大阪

希腊
隐隐 呐喊

锦标赛
成绩 纪 约翰逊 毫无疑问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跨栏

起源于英国,由牧羊人跨越羊 圈栅栏的游戏演变而来。18世 纪,跨栏活动正式成为体育运 动项目。

速读全文,找出含有题目的句子
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 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这一切指的 是什么?

是约翰逊让我意识到这一切是真的。比赛完, 他第一个走向我,拍拍我的肩膀,微笑着说过了 一句:“干得漂亮!祝贺你!” 我久久等待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我跑出了13秒06的 成绩,打破了自己当初创造的13秒12的亚洲纪录,第 一次让约翰逊看到我的背影。

翻越远方的大山
刘翔敢于挑战,坚持不懈地努 力练习( ),不断地进取,终 于以13秒06的成绩( ),超越了 ( ),翻越了心中的这座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刘翔敢于挑战,坚持不懈地 努力练习跨栏技术,不断地进取, 终于以13秒06的成绩打破了亚洲 纪录,超越了约翰逊,翻越了心中 的这座大山。

自读课文,按照“遥不可及—— 站在山脚下——翻越大山”将课文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 2自然段)
主要写
刘翔刚跨栏那会,把约翰逊当成一座遥不可及的大山。

第二部分 (3 — 7自然段)

刘翔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来到了大山脚下。

第三部分 ( 自然段) 8 — 11
主要讲
刘翔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终于战胜了约翰逊。

翻越远方的大山 发展线索

第一部分:遥不可及 第三部分:翻越大山

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站在山脚下 3~7自然段
8~11自然段

4、翻越远方的大山
指什么?

.....

为什么在刘翔眼里,约翰逊就 是一座“远方的大山”?

任务一:
请你细细

地读一读文章的1-7小 节,找一找相关词句,画出来体会 体会。

1

2

4

6

很早就知道阿兰· 约翰 逊的名字了 。

阿兰·约翰逊
? 美国人,生于1971年03月01日,110米 栏运动员。从1989年出道至今,他已在110米 栏界奋战20年,1995年,他在哥德堡世锦赛开 始了自己的统治生涯。4枚世锦赛金牌、1枚奥 运会金牌、3枚室内世锦赛金牌,11次跑进刘 翔表示“非常难进”的13秒大关。

刚练跨栏那会儿,根本就不敢奢 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在我 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 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 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那次,我没能进入决赛, 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 逊风驰电掣般的速度。

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 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但 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 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翻越远方的大山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遥不可及(1~2自然段) 主要写刘翔刚练跨栏那会儿, 把约翰逊当成一座遥不可及的大山。 很早就知道 根本就不敢

奢望

遥不可及

更别提

任务二:
刘翔是怎样一步一步翻越远方的大山 的呢? 读一读3-7小节,找一找关键性的词 句,体会体会。

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 样快吗? 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 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 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

刘翔: 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敢于挑战

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 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 的时候。

翻越远方的大山 段落大意 第二部分:站在山脚下(3~7自然段) 写刘翔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来 到了“大山”脚下。

翻越远方的大山
时间
2001年

顽强拼搏

“我”

“我”的心理 积累自信 活动

约翰逊

和约翰逊碰面 ,未 信心不足 冠军 “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进入决赛 暗下决心 遗憾 坚定决心 冠军

2002年 和约翰逊肩并肩站在 跑道上 ,只看到背影

刘翔成功翻越大山
的原因有哪些?
渴望 疑惑 兴奋

2003年

不再惧怕 总是第一名 屡屡拿第二名 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信心大增 打败约翰逊,破 纪录,第一名 第二名,看到了 “我”的背影

2004年

翻越远方的大山 段落大意 第三部分:翻越大山(8~11自然段) 主要讲刘翔成功翻越了远方的 大山,最终战胜了约翰逊。

我暗暗地问自 己:刘翔啊刘 翔,你将来能 和他跑得一样 快吗?

那是我第一次和 约翰逊肩并肩地 站在跑道上。但 真的很遗憾,那 次比赛,我在跨 越第二个栏的时 候摔倒了,我所 能看到只是,只 是约翰逊的背影。

约翰逊仍然

像一 座大山横在我的 面前,但我隐隐 感觉到,我已经 站在山脚下了。

我和他的差 距越来越小, 我屡屡拿第 二,而约翰 逊总是第一。

第一次让约翰逊 看到了我的背影。 我打败了约翰逊, 是真的吗?

这一切都是真的, 我成功翻越了远 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示意图
实 战 现 约 胜 理 翰 困 想 逊 难

1~2自然段
2001

3~7自然段
2002 2003

8~11自然段
2004

遥不可及

站在山脚下

翻越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成功翻越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努力
? 刮风下雨时,我________ ? 烈日暴晒时,我________ ? 数九寒冬时,我________ ????

结合课文内容,你认为刘翔战 胜约翰逊的原因是什么?
1、我认为刘翔敢于挑战,坚持不懈地努力练 习跨栏技术,不断地进取,终于超越了约 翰逊。 2、只要坚持不懈,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 3、刘翔有目标,有梦想,遇到挫折不灰心, 继续坚持拼搏,最终获得成功。

? 学完这篇课文,我觉得…… ? 刘翔,我想对你说: ? 我想对自己说:


篇四 : 翻越远方的大山(经典教案)

4. 翻越远方的大山

南化四小 胡 红

授课时间:2012.2.23上午9:15-9:55 10:05-10:40

授课人:胡红

授课班级:三(2)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明白人生路上需要确定目标、积极进取、不断超越,有梦想就有可能。 教学重点:

结合语言文字,感知刘翔不断超越、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的过程,学习刘翔敢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含义,学习刘翔的精神,努力翻越自己心中“远方的大山”。

教学时间:

两课时(连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

1.看一组图片,说说对刘翔的了解。

2.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背后,一次次成功与超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2004年年底,“亚洲飞人”刘翔出版了自传《我是刘翔》,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他进入体校、学习跨栏、遇到教练孙海平等体育生涯,还曝光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和成长经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选自《我是刘翔》。

4.读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在“亚洲飞人”刘翔心里,有一座远方的大山,那是谁?阿兰·约翰逊。

5.阿兰·约翰逊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成为刘翔心里的“大山”呢?说说你对他的了解。补充资料。

原来,约翰逊是个这么有名的运动员,难怪被刘翔视为一座“大山”。那么,刘翔是如何跨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阅读刘翔的自传。

【设计意图:刘翔和约翰逊,这是文中两个关键的人物,如果不了解他们,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文章内容。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为了防止学生对资料不加选择地照本宣科,我特别强调“说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信息”。而对于约翰逊,我则在课件中重点出示他在刘翔没有成名之前的巨大影响力,旨在突出他的“大山”地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完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刘翔靠不懈的努力战胜了对手阿兰·约翰逊,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3.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默读全文,圈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再用横线划出每一个时间段刘翔对阿兰·约翰逊的看法。

4.交流:很早——刚练跨栏那会儿——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5月8日

5.小结:在刘翔的眼中,阿兰·约翰逊就是一座大山,从“遥不可及”到“站在山脚下”到“成功翻越”。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根据这个过程把全文分成三大段。

【设计意图:从时间上看,清清楚楚一条线。理出脉络,分段、概括内容,水到渠成。

从授课实际看:学生对第一自然段有所忽略。实际上这句话也很重要,“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可见刘翔对约翰逊仰慕已久,更能突出这是“远方的大山”。】

三、精读第一段,感受刘翔对“远方的大山”的崇拜

1.“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你知道有多早吗?补充资料。

2.刘翔开始训练跨栏的时候,阿兰·约翰逊已经是世界跨栏冠军了,只能是自己崇拜的偶像。所以,刘翔这样描写了自己当时的心理——读第2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奢望、遥不可及

【设计意图:两个关键词,既要知道词的本意,更要能联系上下文说出在文中的意思。突出翻越这座“大山”困难之大。】

4.朗读一、二自然段,感受刘翔对约翰逊的崇拜。

四、精读第二段,感受刘翔对“翻越大山”的追求

1.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刘翔训练跨栏的三年后,有了与约翰逊第一次碰面的机会,那是在2001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当时的比赛结果怎样呢?

“那次我没能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般的速度。”理解“风驰电掣”。

2.最终,约翰逊夺得了冠军,而刘翔连决赛的资格都没有。此时,他暗暗地问自己:“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翔?(勇于挑战)

【设计意图:此处目的在引导学生感悟:刘翔勇于挑战,敢于向高手挑战。从授课实际看,有部分学生起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学生提出,此时的刘翔是自卑的,因为自己与约翰逊的差距太大了。这样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也符合正常人的心理。于是我引导学生,刘翔的可贵在于他没有因为对手强大而一味地自卑下去,他给自己树立了大胆的目标:“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

3.2001年,刘翔亲眼见到了约翰逊,但是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他风驰电掣般的速度。看来,约翰逊真的是一座“远方的大山”。

2002年,刘翔有了一次和约翰逊并肩跑步的机会。这次刘翔能缩小与“大山”的距离吗?读第五自然段。多么遗憾的一次比赛啊!此时,看着约翰逊的背影,刘翔又会想些什么?

4.因为刘翔的刻苦训练,他进入决赛的机会越来越多,与约翰逊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抓关键词“竟没有一次”“差距越来越小”“屡屡”“总是”,朗读体会。

5.对刘翔来说,总是第二的滋味真不好受。看来,约翰逊确实是一座大山!

刘翔在自传中写道:“毫无疑问,那时候约翰逊仍然像一座大山横在我的面前,但我隐隐感觉到,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理解“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翔?(执着追求)

【设计意图:从近10次比赛“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从“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可见刘翔翻越“大山”难度之高,但刘翔从不气馁,更可见其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对目标的执着追求。课堂上,学生由刘翔的近10次落后想到了《第八次》里的布鲁斯王子,真好。】

五、精读第三段,感受刘翔“翻越大山”的喜悦

1.刘翔虽然屡屡拿第二,但他一直以约翰逊为目标,不断向自己提出挑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刘翔迎来了“翻越大山”的那一天。 观看视频《刘翔跨栏生涯:刘翔2004年第一次战胜约翰逊.flv》

看看刘翔在自传里是怎样描写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的。读第8自然段。

【设计意图:一段贴合文本的视频,对学生朗读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无需多加指导,学生情感很快投入。】

2.刘翔赢了,数万观众为他欢呼呐喊,此时,刘翔有什么反映?“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刘翔为什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3.读第11自然段:

“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是谁让刘翔“回过神来”?约翰逊!

4.约翰逊和刘翔既是竞争对手,但也是朋友,因为任何一场比赛都是“友谊第一”。所以才有了比赛后约翰逊第一个走向刘翔,拍拍他的肩膀,给他真诚的微笑和祝贺。我们来看看刘翔获胜后,记者对这两位的采访。观看视频《田径室内世锦赛:刘翔与约翰逊英雄惜英雄.flv》

6.从刘翔和约翰逊的互相评价中,我们看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精神。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竞争中也要有这样为对手喝彩的健康心态。

【设计意图:本打算淡化这个环节,但最终仍然决定加入。仔细读文,我觉得约翰逊的表现还是很让人感动的,这样的精神我们有必要传达给孩子,尤其是如今相对自我的孩子们。】

六、总结提升,鼓励学生“翻越远方的大山

1.“翻越远方的大山”是刘翔给自己设定的目标,2004年之前,这座大山是阿兰·约翰逊。之后呢?刘翔后来又有了新的对手,如比他小三岁的古巴运动员戴伦·罗伯斯等。刘翔的跨栏生涯从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直到今天,他仍然在不断地超越自己。

2.看一则关于刘翔夺冠的最新报道(2012年2月19日《现代快报》) 《7秒41 刘翔破亚洲记录 新年首秀完美夺冠 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

【设计意图:刘翔于2004年超越约翰逊,但此后的刘翔仍然在不断翻越新的“大山”,这种永不止步的精神才是“翻越远方的大山”的真实内涵。感谢三年级组的老师们,在我上课前提供了一份关于刘翔夺冠的最新报道,这是对刘翔不断超越的最好见证。】

3. 同学们,你的心中也有一座“远方的大山”吗?如果有,是什么?你打算如何翻越这座大山?

4.推荐阅读《我是刘翔》。

上一篇文章:[翻越远方的大山]《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之二

下一篇文章:[萝卜的营养价值及功效]红萝卜的营养价值 红萝卜功效及如何吃好


  本文关键词:翻越远方的大山,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2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42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0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