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对长三角地区 OFDI 的影响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实现生产要素的流动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路径。据《2014 年世界投资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全球投资总量占比的格局即将发生转变,预计到 2016 年流入发达经济体的投资总额占比会超过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总额占比,并达到全球的 52%,并且在其中,中国成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投资主体,从已有数据显示,至 2013 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 1010 亿,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则达到 6000 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日的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尽管如此,我国外资流出规模还是远远小于外资流入规模,并且相较之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若想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之下拉近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距离,就必须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并且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走出去”的队伍中。
在我国,长三角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经济带,是目前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以及最富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城市区域,在其中,其对外直接投资随之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在 2013 年,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对外直接投资省市区排名表,江苏、浙江以及上海的投资量都名列前茅,并且长三角地区的总的对外直接投资量(不含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 73.6 亿。然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进行与发展依赖于一定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对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都具有相关的需求,资本要素无疑是其中重要的来源部分,在资本方面,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主要是对金融结构和资金需求具有特殊的要求。同时,长三角地区金融结构主要表现为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模式,这种特殊的金融结构模式是否会给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带来有益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
1.2 文献综述
1.2.1 对外直接投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从发达国家角度来研究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S.Hymer(1960)的垄断优势理论指出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是由于本国企业拥有相比东道国企业来说更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可以在国外获得更高的利润,这种垄断优势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优势、企业规模优势、技术优势以及金融与货币优势。Vernon(1966)在大量的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其根据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特点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形成过程,表示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跨国公司在产品生命周期运作中,根据竞争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制定的生产区位决策。随之,Buckley 等人7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提出了内部化理论,提供了与垄断优势理论完全不同的研究思路,其指出市场不完全或者垄断因素的存在会导致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上升,因此企业会创造内部市场进行交易,而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这内部化的过程跨越了国界之后的结果。
但是上述理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之下形成,因此无法贴切的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动机,特别是无法解释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这一现象,因此就产生了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等。Wells(1977)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拥有小市场所需要的小规模生产技术、生产民族产品具有优势以及采取的低价销售策略是其主要的竞争优势。拉奥(1983)在深入研究了印度跨国公司之后,认为发展中国家公司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动,即发达国家产品的引进会带来发展中国家对产品的创新与升级,从而促成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
第二章 金融结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
2.1 金融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本文研究的金融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是随着金融结构的变化,国内资本资源以及相关的经济条件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增加。现有学者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不胜枚举,本章从中选取能够说明金融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相关理论,为研究金融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参考,从而构成本文的理论基础。
2.1.1 垄断优势理论
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垄断优势理论是可以较好的解释金融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一个理论。垄断优势又称为所有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拥有或是能获得国外企业没有或是所无法获得的优势。垄断优势理论最先由美国经济学家S.Hymer 在《一国企业的国际经营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提出,他以美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为例,指出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与被投资国相比,美国企业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因此美国企业依据这些优势实现了对外直接投资。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可能性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上述的垄断优势,二是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产生了不完全市场,不完全市场是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垄断优势的存在是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长期存在的条件。垄断优势主要包括四种优势,即技术优势、企业规模优势、组织管理能力优势以及金融与货币优势。其中,这些优势来源于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及时的信息、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和规模经济等。而垄断优势中的金融与货币优势则指本身具备大量的资金财富供以生产和流通,其次是具有较好的资金渠道以及融资能力。
垄断优势理论解释了产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原因,而金融结构则正是通过提供良好的融资渠道,使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即具有金融与货币优势,从而具备所述的垄断优势,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
2.2 金融结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制
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是资本、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国际转移,对外直接投资本身就离不开货币、资金的循环周转,因此我们认为,金融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本要素的源泉主要是来自资金要素,资金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来源渠道,称为直接资金来源和间接资金来源。直接资金来源是指母公司直接向子公司注入的资金、从其他子公司汇集的资金和国外子公司盈利的再投资,一般来说直接资金的获取以及运用相对于间接资金来说更具有时间有效性以及便利性。间接资金来源是指从外部环境以及市场所借入或所获得的资金,例如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结构获取的贷款、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所获得的资金以及向第三方机构或是组织直接借取的资金,间接资金可用于长期的对外直接投资,即可以是为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顺利开展而进行,也可以是为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长期存在而进行。
由于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进行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为,虽然前期投入很高,但是后期的回报也很高,因此,许多对外直接投资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直接投资的力度,扩大跨国市场经营范围,因此扩大产品的影响范围。而经济的日益变化和发展使得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逐渐不能靠自身所赚取的财富来维持;而要想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或是维持已有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需要大量的外来资金,因此金融结构通过提供融资渠道,满足了资金的需求。
一国(或地区)的金融结构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该国(或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本章通过梳理众多相关文献,根据各国的金融结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金融结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三种机制,即风险分散机制、信息处理机制和资金融通机制。
.........................
第三章 长三角地区金融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 17
3.1 长三角地区金融结构的现状 ................ 17
3.1.1 长三角地区金融结构的总体概况 ......... 17
3.1.2 长三角地区金融结构的变化 ............... 19
第四章 长三角地区金融结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 ............... 26
4.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 27
4.1.1 变量选取 ............... 27
4.1.2 模型构建 ........................ 28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35
5.1 研究结论 ..................... 35
5.2 对策建议 ................ 37
第四章 长三角地区金融结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4.1.1 变量选取
本文变量数据选取期间从 2007 年至 2013 年,由于数据总体的可获取性,数据起点为 2007 年。
1.被解释变量
对外直接投资(OFDI)。现有国内文献的实证研究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变量的选取大多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上所公布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或者存量数量,但是由于对外直接投资额划分至地级市不存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流量之分,并且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只细分至省份,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因此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 23 个城市的中方投资额来代表所研究的对外直接投资变量。
2.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为金融结构,根据第一章和第三章所述,本文选取衡量金融结构的两个指标,即融资结构指标和银行结构指标。
融资结构(FS),本文融资结构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值,股市融资规模用股市成交总量代表,而间接融资则采用金融结构贷款总额表示,FS=股市成交总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银行结构(YS),本文使用四大国有银行的贷款额占金融机构总贷款额的比重来代表这个指标,预期该变量的系数为正,YS=四大国有银行贷款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是在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研究下的拓展研究,即对金融结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垄断优势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注重吸收现有的文献研究,分析了金融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在联系,并深入探讨了金融结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结合长三角地区的金融结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在实证检验结果的支持下,对金融结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从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具体来说,本文主要的结论如下:
第一,从理论分析上看,金融结构通过三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影响并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作用机制具体为风险分散机制、信息处理机制和资金融通机制。在其中,金融结构的风险分散机制是金融结构的风险分散和管理功能,即金融结构通过金融中介的风险内部化,具体来说通过结算业务、贷款业务等,结合金融工具所具有的套期保值功能,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降低或实行转移,从而影响了对外直接投资。而信息处理机制则是金融结构通过金融中介的代理监督功能和金融市场的资本定价功能,使对外直接投资在资金方面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其获得相关信息提供了保障,也为其做出决策提供了信息参考,因此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并且,资金融通机制是金融结构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即银行的资金保障功能和金融市场汇集资金的功能;结合缓解融资约束的能力,即降低了信贷风险和扩大了融资渠道,最终实现了资金融通,促进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从现状分析上看,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金融结构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特征,其中,各项存款和贷款表现出一直上涨的状态,各项存款率和贷款率总体也保持着一个平稳的趋势。另外,金融市场虽然发展的也很快,但是并没有信贷市场那么发达,其中,股票市场相对来说发展较迅速。而全国和长三角地区的融资结构和银行结构指标的数据表示,首先,融资结构指标变化呈现出长三角地区和全国都是以金融中介为主要导向,但是近年来,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也见长,渐渐的在接近间接融资的数值,长三角地区近年来直接融资的发展在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活跃;其次,银行结构指标数据图可以看出,虽然全国和长三角地区都属于中等银行集中性的市场,但是长三角地区的银行结构指标略低,由于该地区内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相对国家层面上的比例较多,因此呈现了这样的现象。另一方面,就长三角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来说,虽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相对全国层面来说较小,但是长三角地区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长三角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并主要分布在商务服务业,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上海和江苏的数据显示,长三角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主要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从中明显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其中占据着主要的份额。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46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46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