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5:49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贵阳市 X 中学作为一所城区示范性中学,面向整个贵阳市(含三县一市)招生。学生来源较广,学生之间的差异大这些差异表现在知识的储备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已有的社会经验不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不同。这些有明显差异的学生们被编在同一个班级接受同一模式的教育,不同学科的成绩也存在差异,政治学科的成绩也同样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面对这些有不同特点的学生,教师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教学进行调整,坚持“大锅饭”“满堂灌”①就出现学困生听不懂,学优生不想听的现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更不要谈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分层次教学模式就是关注学生差异的教学模式,开展这方面研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能更快速广泛的接触各种信息。伴随这些信息传入也带来了各种思想。各种思想的不断入侵,学生对政治课的认同感在改变。这种认同感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传授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如果不能正视学生的观念差异进行引导。那么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就会缺失。《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指明了高中阶段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要结合时代特点,学生个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②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社会生活实践。学生的地位突显,核心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分层次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与当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改革趋势相适应。 
...........

二、研究的意义 
对教师而言:通过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研究,能为教师们提供一套符合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的科学方法,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帮助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目标,提升学教学质量。②同时这个时期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研究研究如何针对学生差异开展教学,对日后高考的“3+3”模式学生选课后的教学提供一些实践指导。参与这样的研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少在教学上走弯路提高效率,增加教育的科学性。 对学生而言:思想政治课不光是一门社会科学科,在学生的德育和价值观形成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在现有条件下在思想政治课上合理地进行分层,进行分层教学。是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的表现,通过教学可以不断发现他们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得到提高,还能帮助学生正确的评估自己的能力,真正的认识了解自己,发掘潜能。通过教学还能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教学能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价值观的引领。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帮助。对学校而言:当前随着优质私立中学的不断出现,地方中学的不断崛起。各个中学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中学都在办学特色上寻找出路,通过对分层次教学的研究如果能形成一套符合实际且可操作性强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即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那么就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

第二章  分层次教学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分层次教学的基本概念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教育业界公认起源于 19 世纪的美国,这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十九世纪开始时,有为数众多的移民儿童进入 USA,教育部门为了能够给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儿童开展教育工作,决定依照个人能力以及成绩进行层次的划分(分层)。①1920 年“西方现代教育派”对这种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的进步理论给以极大肯定。②在美国教育界掀起了改革狂潮,这种新的分层模式的得到了发展并传播到其他国家。分层次教学关注的是具有共性的群体,又叫分组教学。 
........

第二节 分层次教学的主要特点
现代教育理论中认为,课堂上谁获益做多,谁是知识的接受者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往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教师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试题、在统一的指导下,教师用统一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正视学生之间需求的不同,不断有学生因为学习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分层次教学一切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兼顾差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是符合我国现阶段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要求。 分层次教学关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的不同,关注学生的差异。一些孩子思维能力强,分析能力高,知识储备相对丰富,书本的知识和常规的教学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听来听去还是这些内容,讲来讲去还是这些方法。使他们觉得课程枯燥乏味,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进取心。而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总达不到标准,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肯定就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对他们而言学习就是煎熬,更别提创新意识和问题探究了。这就是学生的差异。但是能力强的学生也是具有共性的,他们都强在哪里,能力较弱的学生又弱在哪些方面,也是存在共性的所以分层次教学强调“同质分层”。①分层次教学他不是只针对个别的教育,而群体,对学生进行分层就是要从个性到共性,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开展具有共性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既考虑学生的共性,又要考虑个性差异。 
...........

第三章 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应用 ............. 14 
第一节 分层次教学的初步设计 ...... 14 
第二节 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上的实施过程 .......... 14 
一、分层原则的确立 ............ 14 
二、教学策略的调整 ............ 15 
三、学生评价 ........ 18
第三节 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结果分析 ............ 19 
一、成绩的变化 ...... 19 
二、从访谈看学生的转变 ........ 22 
三、从访谈看教师观念的转变 .... 24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反思 .... 27 
第一节 分层次教学应用中的可取之处 .......... 27 
第二节 分层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29 
一、分层原则上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 29 
二、分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 30 
三、评价原则没有突出思想政治课的特色 .... 33 
第五章 结束语 ............. 35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反思 

第一节 分层次教学应用中的可取之处 

贵阳市 X 中学在思想政治课开展的分层次教学的行动研究,在分层原则分层教学上的都有许多可喜之处。首先分层原则的设计借鉴了教育学中的经典理论针对学生所处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学习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划分。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不同需求,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对默写和画思维导图来考察学生知识储备的差异,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结合学生访谈,了解学生所处的最近发展区。从观察中我们发展学生之间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知识点记不全、记不准丢分。知识界限不清,知识乱迁移,没分。这样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缺损,导致考试成绩上存在差异。帮助学生就要在知识上下功夫帮助学生提升。有的学生是解题能力的差异:审题能力差,解读信息的能力差异,调用知识能力上存在的差异,从学生的能力入手给出了合理的区分。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大锅饭”带来不利影响。不同目标的设计与达成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让学生在各自的层次上都得到提高。分层滚动关注了学生的动态变化,以每个单元的内容为限度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进行检查。每当教师完成一个单元的知识讲授就会有一次分层辅导机会,辅导后布置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只要完成就能到上一个层次的班级学习,完成不了到下一个层次班级,滚动分班有进有退,引入适当的竞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

结束语 

未来的教育趋势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强调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要激发学生的潜能。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模式如何才能与时代接轨。结合笔者工作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分层次教学理论和政治学科特点相结合,在思想政治学科开展了分层次教学实验。以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为出发点,依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实验的开展开展实验的班级整体成绩确实得到了明显提升,学习风气也得到了改善。验证了分层次教学的有效性。在贵阳市 X 中学开展实验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也提出相关对策,如分层的原则、学生的心理教育、教学的具体落实。特别是在分层教学提高成绩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研究的模式对“3+3”的改革也有指导意义。在教学评价上采用了多主体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寻找自己的不足,从而实现认识自我并超越自己,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原有层次上得到提升,弥补了传统教学评价的不足。在教学实验中面对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不断进行干预让人体会到教育必须是全方位的关注,不能只看成绩的变化,能力的提高,还得关注心理变化。这样才能让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才实现全面发展,发挥政治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本次实验结束了,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全体老师和同学的配合下取得了成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借鉴的宝贵经验,同时也留下了更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怎样才能真正落实评价的多样化,如何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持续关注以上问题不断的探索寻找解决的方案,不断完善研究的成果。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13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13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1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