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类毕业论文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本文关键词:农科类毕业论文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摘要】:毕业论文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一环,该文结合农科类专业自身的特点,探讨了农科类学生毕业论文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与方式。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农科类专业 实验设计 创造性培养
【分类号】:G642.4
【正文快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摆在高等院校面前的根本任务[1,2]。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农科类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或与工科院校和人文类院校合并成综合性大学,在这种新形势下,农科类专业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以适应综合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施开良,姚天扬,俞庆森;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和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年03期
2 徐薇莉;在课程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平,汤士勇;赤霉素(GA_3)对切花月季生长开花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2 钟忠;不同微肥对瓜叶菊开花和结果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3 马原松,王启明,吴诗光,徐心诚;干旱胁迫下大豆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4 郑爱珍;王启明;;水杨酸与植物逆境胁迫[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5 梁喜龙;郑殿峰;左豫虎;;病害逆境下寄主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6 李道林,程磊;砷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与青菜的生物学效应[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庄丽,陈亚宁,李卫红,袁素芬;干旱区荒漠植被丙二醛及保护酶活性对地下水位的响应[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8 李萍;成仿云;;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7年11期
9 卜崇峰,刘国彬,陈玉福;狼牙刺与柠条生理生态及土壤水分效应的比较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何茜;李吉跃;齐涛;;GGR6号和“施丰乐”溶液浸根对银杏生长、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健;冯浩;贾涛;王秉荣;夏志明;王成;;强致病落叶型黄萎病遗传基因转化体系构建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杜健;吴普特;冯浩;王秉荣;王成;王丽;;气候干暖化棉花抗旱种质创新及生态节水机理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康喜亮;王果平;郁松林;;外源水杨酸对高温逆境下葡萄幼苗叶片钙离子水平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友彤;;土壤水分状况对小报春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永强;尹忠东;;电气类专业本科生提前参与科研实践的培养模式探讨[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朱永强;;电气类专业大学生参加科研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王辑祥;贺秋丽;王庆华;;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蔡庆生;夏凯;沈振国;;《植物生理学》课程双语、多媒体教学引出的思考[A];2005'海峡两岸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姬谦龙;不同基因型美国黑核桃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2 崔秀敏;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穴盘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3 王立志;企业仿生的机理和表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4 李荣生;华南地区3个棕榈藤种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能力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刘国坤;植物源小分子物质对烟草花叶病毒及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6 李珊;金钱槭属植物保护遗传学与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曹建国;刺五加生活史型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郭衍银;生姜癞皮病病原鉴定及发病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9 门中华;冬小麦硝态氮利用的生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刘晓;飞秒激光诱导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分子在光系统Ⅱ中能量传递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呼吸代谢对甜樱桃自然休眠的调控及破眠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2 崔悦慧;河套灌区小美旱扬防护林吸盐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3 任国艳;化学药剂抑制洋葱鳞茎萌发及生理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4 陈吉虎;五树种的苗期抗旱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5 李冬林;浙江楠苗期生长与生态适应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6 谢桂先;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氮代谢和光合特性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7 薛梦林;氧分压和赤霉素处理对枣果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张玲;大扁杏抗性生理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刘本全;对我国中学化学教材实验部分编写的战略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毛光志;逆境条件下黄瓜苗期性状配合力和遗传规律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先;;农科类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2 彭雪明;何龙姣;石勇;;论依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科类专业培养探讨——以长沙市“百村百名大学生”为例[J];学理论;2011年21期
3 刘丽娇;马永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尝试[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4 王芳;潘世扬;黄s顂,
本文编号:517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51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