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学生毕业论文的改革
本文关键词:谈高校学生毕业论文的改革
【摘要】:高等学校的学生毕业论文是即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考核,它检验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调查了当前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论文水平下滑的原因,并结合多年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单位】: 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毕业论文 人才培养 对策
【分类号】:G642.477
【正文快照】: 高校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也是对高校四年来学习成果的全面考核。是检验毕业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全面答卷,毕业论文水平也是考核学校全面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毕业论文也是高校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尤其是培养社会上所需要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翠菊;蔡莉莉;;以研究式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5期
2 刘少华;;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年04期
3 白少布;;CDIO模式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4 张多新;白新理;周娟;;工程力学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模式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5 田芳;;信息社会背景下的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6 章蕾;;大学核心竞争力概念及构成要素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7 李瑞兰;;专升本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3期
8 郑娜;张嘉;;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的途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9 曾婷婷;;探析大学生创业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广东省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2期
10 蔡彬彬;;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海外第二校园经历”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惠民;刘沧山;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张学琛;王保顺;李志德;;实验室管理机关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丽莹;杨波;王小唯;;高校学报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C];2008年
5 刘鹤成;;浅议学术交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李炎锋;李明;王玲;汪海燕;;教学基地建设结合产学研合作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立国;;中法高等教育教学的比较与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文斌;;两岸关系新进展给无锡市发展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扈继军;;人才蔚起国运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10 吴会江;;高校的人才供应链管理[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李水清 蔡晓英;全国中医药院校在汉谈人才培养[N];湖北日报;2008年
2 蒙克;人才培养:大机技术的澎湃动力[N];网络世界;2008年
3 本报记者 万玉凤;建设人才培养的立交桥[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特约记者蔡亚君、通讯员陆华晖;崇阳加强农村人才培养[N];咸宁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郭大勇 记者欣研 程曦;解放思想大讨论聚焦人才培养,探讨学生成才之路[N];新清华;2009年
6 校长 顾秉林;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再创新百年育人辉煌[N];新清华;2009年
7 副校长 袁驷;解放思想,继往开来 探讨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N];新清华;2009年
8 龚晓军;金山探索新型人才培养之路[N];中国黄金报;2009年
9 记者孟令晶;发展数据产业 人才培养先行[N];秦皇岛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王芬兰;人才培养助力经济转型[N];苏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罗丹;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淑滨;中国高等学校社会价值增值的协同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夏桂华;基于层次定位的我国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林蕙青;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朱晓东;大学知识创新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张铭钟;我国西北五省(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模式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万曦;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南;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汤琼英;新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TTP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婧;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严峻;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颖;大学权力治理结构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影响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李琰;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江娴;化工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何梅;牛津大学人才培养的历史传统与现代走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包寒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95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595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