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科技核心期刊 >

海洋环境科学编辑部_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6-12-27 13:29

  本文关键词:海洋环境科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实验室简介/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于2005年启动建设。其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10月的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8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助理教授18人;另有技术人员31人,研究助理27人,行政人员4人。所有固定研究人员均具有海外留学或访问经历,其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5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位教授曾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8人受聘为各类特聘教授,,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1人。此外,实验室的一批年轻骨干队伍正在健康成长,已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实验室瞄准与全球变化有关的重大科学问题,直面国家对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重大需求,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主攻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

发展历史/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20年代 厦门大学海洋科学研究起步 
1946年  厦门大学设立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及海洋研究所 
1995年10月 国家教委批准在厦门大学成立国家教委海洋生态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 
1999年12月 教育部确认“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2000年5月  成立我国第一个由国家和地方联合共建的“教育部、福建省海洋环境科学联合重点实验室”
2005年3月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获科技部批准建设 
2005年12月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机制”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 
2006年11月   以本实验室为依托的创新引智基地获得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创新引智计划资助  

组织框架/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方向一:生源要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 
研究重点1:生源要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通量(首席科学家:戴民汉教授)
研究重点2:海洋微型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首席科学家:焦念志教授)
研究重点3:CO2的生理生态效应(首席科学家:高坤山教授) 

方向二:持久性有毒物质(PTS)的海洋环境行为及生态毒理效应 
研究重点1:PTS的近海环境化学行为(首席科学家:袁东星教授)
研究重点2:PTS毒性机制与生态毒理效应(首席科学家:王克坚教授) 

方向三:近海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研究重点1:台湾海峡及毗邻海域生态系统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首席科学家:洪华生教授)
研究重点2: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首席科学家:林光辉教授) 

科研项目/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8年新增科研项目  [2009-4-17]  
 
 国家973项目  [2008-1-14]  
 
 国家863项目  [2008-1-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8-1-8]  
 
 各部委科技项目  [2008-1-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8-1-6]  
 
 福建省科技项目  [2008-1-5]  
 
 国际、地区合作项目  [2008-1-3]  
 
 横向协作项目  [2008-1-2]   

研究成果/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多波长分光态二氧化碳自动监测装置
 ZL200510129959.6
 戴民汉、陈进顺、鲁中明 、廖英豪
 
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的流式细菌检测方法
 ZL200610152031.4
 焦念志、骆庭伟、张  瑶
 
赤潮生物图像自动识别方法
 ZL200610005384.1
 焦念志、骆庭伟 王博亮、王  程
 
整体型固相萃取搅拌棒的制备方法
 ZL200610122341.1
 黄晓佳、袁东星
 
塔玛亚历山大藻培养液除菌方法
 ZL200610036634.8
 郑天凌、苏建强、杨小茹
 
生化需氧微生物敏感膜活化方法及自动活化装置
 ZL200510129966.6
 陈  曦、肖来龙、辛玲玲 叶艺文、范  朝、马越超
 
一种固相微萃取萃取头及其制备方法
 ZL200710008864.8
 陈  曦、曾景斌 余彬彬、张丽梅
 
α-氯氰菊酯防污剂
 ZL200610005247.8
 柯才焕、冯丹青 
 
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一种构建红树林土壤大片段宏基因组文库的方法
 200710009528.5
 蒋云霞、郑天凌
 
黑鲷抗菌肽Hepcidin的表达载体和表达产物及其构建制备方法
 200710008862.9
 王克坚、杨  明、蔡晶晶
 
一种用于贝类标记的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710009112.3
 骆  轩、柯才焕
 
一种贝类的标记方法
 200710009113.8
 柯才焕、骆  轩
 
吸收类分析仪器光检测量程自动扩展电路
 200510124434.3
 陈进顺、廖英豪、鲁中明
 
便携式生化需氧量光化学微生物传感器
 200710008658.7
 陈  曦、王旭东 辛玲玲、胡  浩
 
总碱度测量仪
 200810070572.1
 李权龙、袁东星、戴民汉

杨  波、陈进顺、戴君伟
 
聚乙烯基吡啶整体材料为涂层的固相萃取搅拌棒制备方法
 200710009918.2
 黄晓佳、邱宁宁、袁东星
 
一种搅拌式镉还原棒的制备方法
 200810071398.2
 袁东星、黄晓佳、邱宁宁、张  敏
 
以单壁碳纳米管为涂层的固相微萃取萃取头及其制备方法
 200810071369.6
 李权龙、王雪凤、袁东星
 
一种具有抗污损活性的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与应用
 200810070639.1
 王湛昌、林  鹏、林益明 杨志伟、、陈俊德 

交流合作/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3 年至2008 年期间,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基金课题 47项,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10 次;邀请来室讲学与合作研究的国内外专家 140 人次;实验室累计派到国外及港台地区讲学、合作研究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27 人次。实验室现与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海洋环境、海底管线、激光流场测试技术、结构抗震等方面开展了高层次的合作研究工作。

人才培养/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3 年至 2008 年期间,实验室有博士后研究人员 19 人出站,有毕业博士研究生 230 人、硕士研究生 418 人。目前我实验室有在站博士后 8 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132 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170 人。


  本文关键词:海洋环境科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8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hengyudg/228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a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