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绿色舞台(实录)
本文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9.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
提升VC/PE核心竞争力培养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时间:2006年6月6日下午
地点:五洲宾馆五洲厅A区
王一军:各位来宾,朋友们,下午好,今天下午的专题论坛现在开始,我是王一军,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的执行总裁,本场论坛由我主持,主题是风险投资的绿色舞台,我们长期从事风险投资领域的投资家跟我们一起探讨这些话题,他们分别是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宋安澜先生;DCM创业投资公司合伙人林欣禾先生;杰富瑞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Jeffrey LIPTON先生;凯鹏华盈创投基金副总裁赵勇先生;德丰杰全球基金副总裁杨希先生;青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叶东先生;凯旋创投基金副总裁陶冶先生。大家欢迎!今天下午的论坛分两个部分,首先请我们台上在座的嘉宾围绕主题做一个简短发言,后面时间由台上的嘉宾和台下的来宾互动交流。
首先有请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宋安澜先生演讲,宋先生在投资领域有丰富的经验,2000年加盟软银,主要负责投资和管理,目前担任近10个高科技公司的董事,早期科研项目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财富500强的资助,欢迎宋博士。
宋安澜:谢谢王总,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交流。我先介绍一下我们软银,我们软银2000年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早期我们投得比较成功得救是天地,几个著名的案例、阿里巴巴、分钟传媒都是属于TMT,第二个我们在TMT的基础上增加了医疗设备、消费产品,我们在第三个阶段增加了重投,就是清洁能源。我们觉得清洁能源是一个很有希望的领域,我们认为清洁能源就像下一个IT我们觉得清洁能源一定会有那么大,在清洁能源里面,我们觉得跟IT不一样,IT可能高技术门槛,高利润,清洁能源在资金方面是一个很高的门槛。
我们看两大方面,一个是可再生资源,一个是节能减排,我们看到了太阳能、生物能等等,首先看风能,我们觉得风能非常有希望,而且这几年的增长率30%是肯定的。但是从投资角度来说,我们觉得从整机来说机会不是很大,中国有大概8000多个,每年的需求量比减少很多,另外有60、70家公司做整机,所以我们整机有一定的困难,机遇在于配件。我们在这方面看得比较多。我们觉得太阳能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大,前一段时间非常好,现在不怎么好,现在我们看中高转换率、低成本的太阳能技术,尤其是和薄膜有关的,我们现在正在这方面看项目。像生物质能我个人不看好,所产生四个单位的生物柴油,加工这些能源要一个单位,产出不是很高。另外植物,把太阳能转化为柴油效率很低,大概1%—2%左右,所以我觉得土地种柴油不划算,应该种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
说到节能减排,我觉得这个在中国的意义更大。中国的发电也好、炼钢也好,总的能源利用效率爱比发达国家差20个百分点,中国有70%的能源来自煤炭,一年有70亿的煤炭,炼钢就要5、6亿吨,所以我们对节能减排非常看好。今年我们也投了几个节能减排公司。总而言之,我们觉得整个项目是很有前途的,我们会加大这方面的投资。谢谢!
王一军:谢谢宋博士的发言,下面有请DCM创业投资公司合伙人林欣禾先生,此前林先生曾担任新浪公司首席运营官,也是新浪公司前身之一美国花脸网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新浪美国公司总经理和拓展总裁。此前在安永公司担任行销和科技顾问,欢迎林欣禾先生。
林欣禾:我先自我介绍一下,DCM是一个在硅谷起家的公司,历时有12年,有5期基金,管理差不多16亿美元。DCM从98年开始进入中国,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也差不多超过10年,这10年我们投资的著名项目有:文思软件、前程无限。现在这两家公司都在纳斯达克上市并且推出了,另外还有几家著名的公司,比如当当、校内,这个是我们在国内投资的比较著名的公司。清洁技术、绿色技术这方面的投资,DCM差不多有4—5年的时间。一部分在能源的生产方面,这里面比如太阳能,我们在太阳能上面投了一些项目,另外是在怎么处理资源,比如污水处理方面,我们也投了一两个项目。刚才宋总也讲了,在能源效率、能源管理上面我们有投资了几个项目,比如像LED的照明、用电比较少的半导体,我们投资一两个项目,你的电脑上面的硬盘使用的电量可以降到20%,像这些项目我们都在看,因为我们觉得这个发展机会很多。我们看的东西是投的是不是有与众不同的技术,就是有很领先的技术一旦推出来以后,效率可以提高5—10倍,或者生产力、成本是以前的十分之一。这个是我们比较喜欢投的,因为我们的基金不是像PE的基金非常庞大,所以我们投的是以技术为出发点,而不是以生产为出发点的项目,我们觉得这个基金对我们投早期比较适当。
中国现在第一期的进展已经过去了,太阳能的部分投资,现在在风能上面也投资了很多,我们在这上面看的项目没有以前那么多,现在我们在国内找的项目是一些能够把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新技术,我觉得这上面碰到的机会可能还比较多。谢谢!
王一军:谢谢林先生的发言,下面我们有请杰富瑞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Jeffrey LIPTON先生。Jeffrey LIPTON先生作为杰富瑞投资银行的总经理,在2003年引导创建了杰富瑞投资银行团队,由他带领的团队在清洁能源领域完成了各类交易,今天他将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大家欢迎!
Jeffrey LIPTON:非常感谢能够受到主办方的邀请来到这里,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创办了投资集团,主要注重新能源技术,如果大家不是很熟悉我们公司的话,我们的历史超过40年,我们大概有2千名员工,可以说是美国最大的独立投资银行。我们的市值超过37亿美元,我们在上海也有办事处,也有我们的同事,如果大家有兴趣,请跟我们联系。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幻灯片,告诉大家为什么我们注重清洁能源的原因。我们发现随着世界各国逐渐发展,需求更多的能源,这里就有很多机遇和挑战。如果你看一下整个世界人口会发现,对于能源的需求也疾速增长,这里有很大的挑战。同样这里也有很多的机遇,对于我们投资者和企业家来说都是如此。我们所需要的能源和所生产出来的能源可能并不是很匹配,这里就是我们一些资源的所在地,我们在能源方面有很多价格波动,在过去几年也是如此,并且有很大压力。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长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页非常关键(PPT),大家都知道,去年夏天原油价格到达了顶部,我们看看过去30年的趋势,原油价格还是在70美元左右,我想这个定价的压力非常巨大。长期来看价格依然往上走,因此对于投资者和企业家来说要很好地利用。我之前所说的一些能源需求方面的机遇。
在谈到清洁技术方面,这里同样有很大的资本推动行业的发展,之前的演讲嘉宾也说过了,经历了20—30年的周期。如果你们要投资资源,就有点像70年代的技术一样,必须要有20—30年的准备,我们可能会有泡沫、箫条,但是要有一个长远的角度看待清洁能源的发展问题。
到底什么是清洁技术呢?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这和医疗、通讯不一样,对我们来说,清洁能源是许许多多技术的综合,最终谈的是可持续的使用。你可以看到有很多发电,当中是一些传统和非传统的新技术,有很多机制将发出的能源、电能输送给我们的最终使用者。这上面罗列了一些我们感兴趣的行业,我们技术的使用,比如发电,无论是输配电还是能源存储都是这样的目的。
旁边有很多交通设施我们也开始使用电能,现在希望能够信息转变,比如生物柴油、天然气,这里也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希望能够执行这样的改进。我们看到电气化的传输,这一块的内容比后面更加重要。
在这里我们会看到很多很多的投资(PPT),过去五年都是如此。最近有点增速放缓,但是仍然注重投资,我们还是看中公司的研发、创新。我想这一块是应该加大投资的地方。另外我们还看到,在清洁技术上有很多政府的支持,国家政府在这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且是长期投入。这是20—30年的周期,现在投入的国家提供了很多经营的窗口,这可能是未来几十年非常重要的领域。
投资也好,投入也好,人们都应该投入很多资源。在接下来的10年当中,我相信太阳能是主要的,同时能效、电池的使用寿命等领域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也会带来不少机会。对我们来说,这方面的技术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我就不一一展开讲了,主要跟大家强调总结了一下主题,生物燃料肯定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前面也讲到了,可能大家不一定完全当回事情,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我相信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包括退出的机会,而且2008年之前都是不存在的。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初步的迹象表明正在越来越好。换句话说,一些上市公司已经一开始募集资金,包括IPO方面的重启机会。接下来我们相信IPO会更多地尤其在清洁能源、清洁技术方面,上市公司可以更有效地筹集资金。到年底至明年年初,我相信这方面会很活跃。简单总结一下,我们在这方面非常活跃,我们有40多个交易,有30多亿的资金规模,我们公司也希望有机会跟大家进一步的沟通,谢谢大家!
王一军:谢谢Jeffrey LIPTON先生的发言,下面有请凯鹏华盈创投基金副总裁赵勇先生,赵先生有超过6年的在战略融资规划帮助领先企业成长的经验,他主要专注于互联网、消费服务、制造业和医疗领域的投资。在加入风险投资之前,赵先生曾在麦肯锡等很多知名机构工作,欢迎赵勇先生。
赵勇:各位下午好,我是凯鹏华盈创投基金公司的赵勇,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们公司的想法。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我们的口号是“In Search is big idea”,我们作为全球领先的VC,希望寻找那些伟大的梦想,那些改变世界的想法,把这些一起实现,我们是1972年成立的第一个KPCB基金。为什么我们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我们能够不断的发现大的机会,80年代我们投了微处理器,90年代我们投入了第一家上市的和软公司,90年代后期包括谷歌等企业。
这些投资企业的介绍,中间哪些企业是我们中国团队在过去10年投的公司,像阿里巴巴、分众传媒、百度等等。KPCB我们有一半的资金会投在新能源领域。对于全球变暖,
我介绍一下在中国投的企业,中国企业独特的优势,我们投的企业包括(保定的惠腾),是做风电的公司,合肥阳光给是国内最大的做,宇星科技是深圳本地一家企业,它是做环保检测领先的一家企业,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于新能源投资,新能源在中国的一些想法。刚才谈到了,我们认为新能源从投资来说,是下一个非常大的机会,可能这个机会在未来5—10年非常大的变化。新的能源机会像太阳能很有可能在5—10年取得大的突破,很有可能在成本上达到传统能源的水平。如果达到了,这个会比以前创造很多机会。中国有机会在这个大浪里有很多的机会,太阳能也好,各种新能源也好,刚才软银的宋博士也说了是一个成本的问题。中国企业是一个全球领先的地方,包括大中国的制造、供应链的管理,人才的储备,本土巨大的市场,这些都为中国企业成本发挥带来非常好的优势,如果过去我们做衣服和鞋子非常便宜,但是没有人买单的话,我们把太阳能做的便宜绝对会有人买单,如果中国人在这大浪里有非常大的机会带动一批世界级的企业,我们希望跟在座的企业家一起寻找机会,实现梦想。谢谢!
王一军:谢谢赵总,下面有请德丰杰全球基金副总裁杨希先生。杨希先生是全球知名德丰杰基金在中国的副总裁,专著清洁技术和消费领域的投资,在加入德丰杰之前,他曾担任过投资公司经理,在此之前任职于联想投资有限公司,有请!
杨希:首先让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现在成立有20多年的历史,在全球很多地区都有我们的基金网络,总共管理60亿美元的基金。10年前我们开始专著经济技术领域的投资,现在全球已经投资了60多家企业,有15家企业被评为全球百强清洁技术企业,我们对清洁技术是这样定义的,从资源、能源的获取到产生,到中间的输送和配送、到循环回环的利用,整个产业链能够改善某个环节的技术和服务,我们都把它定义为清洁技术。结合一些具体的投资机会,我们会系统地挖掘领先的企业、公司,现在大家关注的两个领域,像智能电网、电动汽车,我们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这个环节当中客户面临什么问题。近期有什么商业化的技术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这两个领域投资的案例。
第一个是在北美做电网投资的公司,从2007—2030年大概投入6.3万亿美元左右,其中会用于高峰用电的需求,每年会投200亿左右用于这个建设,满足每年100个小时的高峰需求。本身来讲,也需要迫切地解决这个问题。一类是电网的管理,实时调整实时控制,在高峰用电时,跟签订的电网需求商管理调低灯光,降低温度。这个也是电网需求的解决方案。大家知道,电力是不可存储的,他需要配送到家里,这跟整个电网的运行带来很多负担障碍,在用电低谷时储存电能,在用电高峰时把这些电释放出来。我们08年投资了北京的一家公司,我们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帮他并购了一家外国公司。通过这次并购,他获得了先进的技术,也吸引了一些核心人员,缩短了研发时间。我们用中国本身制造企业的优势,相信大家今年就可以这个产品了。
除了配合电网以外,解决大规模的再生能源发电,太阳能、风电是很优秀的解决方案,这个是我们看投资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另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领域是电动汽车,这个也受制于技术的不成熟,成本的高昂带来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是很难判断的。我们在加州投资了一个公司,他把这个问题解决得非常好,我们跟一些传统的燃油公司合作,在2004年推出了一款全自动的跑车,以解决电动汽车本身的问题,它现在做得非常好。我们新的一款现在有1千多万的定单。很多方面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也是跟大家探讨合作的机会,我们看中企业两方面的优势,一个是被认证的技术,一个要具备中国的优势,要么是制造优势,要么是本土市场优势。谢谢!
王一军:谢谢杨先生跟我们分享他的经验和体会,下面有请青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叶东先生。叶先生在中国第一家进行清洁技术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着中国环境基金2002、中国环境基金2004、中国环境基金3号,是中国第一支也是最为成功的中国系列技术基金。
叶东:谢谢大家!可能大家在谈论新能源时,新能源不足,也希望大家通过互动性的交流增加一些能量,去年参加这个会议的时候,大家谈论的是清洁技术。今年清洁技术的主题往下一步发展,现在大家已经谈到了新能源。新能源确确实实是清洁技术当中占的比例最大的一个领域。青云创投作为最早的风险投资公司,进入所谓清洁能源领域,当时还没有太多概念从垃圾废弃物的处理到节能,到后来的新材料、新能源。从2005年开始,国内的风险投资界开始进行新能源领域的投资。
一直到今年,新能源领域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增长,从政府的3万亿计划以及大家对于新能源意识的不断增长,包括电动汽车,未来的一些能源形势已经展现在大家面前了。同时新能源也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状况,未来几年中,出现了另外投资,现在主流投资开始凸显,现在已经算是热点投资了,新能源投资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看我们投资的情况,大概20多家公司中,以前没有做过这个统计。因为我今天发言,粗略统计了一下,将近一半的资金投资在跟新能源相关的领域,这个正好符合了国际上对于清洁技术领域的分类。如果从前八类的清洁技术领域中前六类都是跟新能源相关的,太阳能占40%的风险投资市场。从他的体量,很多成功的案例得到了证实。我同意刚才嘉宾的谈话,在中国不一定可行,我说的是全球的数据。第三跟交通相关,交通跟能源相关,也是占10%左右。第四风能,风能可能比其他能源占的比例更高。第五绿色建筑,也展现了很好的前景,特别是在节能领域。第六,智能电网排到第六位,大家可以看到国家的政策开始大规模的补贴,开始推出新的政策。这个领域也是不可限量的,包括电池储备等其他优化功能也会出现出来。80%以上的清洁技术投资,从中国来看,在今年的统计数据来讲,从投资数量和投资量上都超过了所有风险投资量的10%,特别是在投资案子上,占所有投资领域的第三位,但是从投资总量来讲占中国风险投资总量的第二位。也反映出新能源的投资和清洁技术的投资,单一的投资数量比其他TMT相对来讲稍微多一点。刚才嘉宾也谈了,,很多生产性、投入性体量。
今天我们来谈能源话题,其实是一个非常沉重、巨大的话题,也不是我们几个人能处理很好的问题,这已经变成了国家策略,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牵扯到人类未来生存状况的问题。我们主要着手从风险投资的角度,看到未来新能源领域给我们带来哪些机会,也希望在下面的谈话中,大家都有互动性的交流。谢谢!
王一军:谢谢叶总的发言,下面有请凯旋创投基金副总裁陶冶先生,陶冶先生进入创投企业以来一直专注于高技术领域的投资,目前专注于寻找创新科技、媒体、无限服务、清洁环保的投资机会,欢迎陶先生!
陶冶:今天这个机会非常难得,所以我想把更多的机会留到下半段的互动环节,我花一点时间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关注的方向,更多在能源环保这一块。
我们公司的名字可能大家比较陌生,因为这个基金刚成立不到一年,我们也是在中国的美元基金,现在管理2亿美元的基本,这是我们第一期资金,我们的团队包括资深的,我们成功带了5家公司到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平均的投资资力都超过了10年,像中国最成功的软银的合伙人组成的团队。我们成功的投资案例包括了在互联网IT领域、教育领域的公司,像盛大的游戏网络、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亚信等等,都是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公司,我们对国际的资本市场运作和扶持一些快速成长性的公司在高速成长阶段的一个战略上的帮助还是很有经验的。目前我们关注的领域主要是三方面:
第一,节能环保,我们可能看的东西更多地是有中国特色的行业,清洁技术节能减排领域的运用。
第二,高科技,包括半导体芯片到最终的服务和运用。
第三,我们比较看好中国的零售渠道和媒体,我们也做了产业链的战略布局。
具体讲到节能环保领域,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能跟美国现在主流的清洁技术基金投的有所区别,比如美国可能会看很多前瞻性。五年、十年以后能大规模的产业化的东西,像蜡笔材料、清洁电池这些东西。这些在中国走的路比较长一些,我们比较关注服务型的项目,还有中国特色的变废为宝的项目和循环经济相关的项目,我们也做了措施,包括三废的处理,包括半导体照明,整个产业链,从芯片到封装到最后的应用,我们都做了一些投资。五
我们的观点就是在节能环保领域,中国会有自己的特色,有非常好的中国特色的企业在国际的资本市场会有非常好的表现,未来我们还是会加强在这个领域的投资,也希望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企业和创业家交流。谢谢大家!
王一军:谢谢,刚才我们台上的嘉宾做了发言,我想台下的嘉宾有很多问题想和台上的嘉宾交流,下面我们进入本次论坛的互动交流阶段。
问:您好,我是不陕西新能源公司的。刚才听了几位嘉宾介绍太阳能,因为我们也是做太阳能的,我觉得太阳能分为观点系统和光热系统两块,我觉得风险投资家关注的光电系统,其实光电系统成本很高,运用不是很容易,其实中国的光电系统走在世界前面,我们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我不明白为什么各位专家没有提到这个领域。
第二,我想问一下宋总和叶总,对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你是怎么看的?对于太阳能集中供暖这一块,其实市场需求很大,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太多产品推出来,你对市场是怎么看的?谢谢!
宋安澜:我先说一下光热、光电说法,其实我们对光热也很看中,实际上太阳能由光转化为电,还有一种是由热转化为电,有一部分热也是可以转化为电的,我们现在投的一家公司,能够把光,光也有很多波段有不同化合物的电子吸收宽的光,其实这个也可以产生电。你说的热也是很有意思的,因为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热,这个热如果不导出去的话,光电池的效率要降低,我们也看到混合系统,反正爱过去,将来要加热,我们对这方面都是很感兴趣的,并不是有点浅,我想叶总这边肯定有很多经验。
叶东:我们投太阳能之前其实看得就是光热,因为光热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我们一直想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投入。在2002、2003年之前,太阳能还没有上市的时候,光热未成风气,特别是在农村广大地区,中小城市,大家楼上都挂着热水器,其实在中国的热水器的生产已经占到世界差不多90%的市场,也出现了几个大的企业,像光明、太阳雨、清华阳光,这些技术都是接二官的技术,由清华阳光把种子洒下,这些企业某种意义上没有太多的技术壁垒,大家都可以做。现在太阳能、光热这一块的市场大大小小已经有几千家了,基本上第一比较分散,第二规模不是很大,而且分销体系很混乱。特别是中小城市,各种各样的太阳能广告在路边,并没有专业的公司、行销团队经验把团队整合起来。从风险投资来看,现在还有一些机构在看其他的东西,我也跟业内的一两个知名的CEO探讨过光热问题,他们也在开始进入。也就是你的第二个问题,如何到一个小区的层面,集中的供热层面,这里面还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因为居住环境、小区管理、费用如何支出、如何计算还有一些东西,我们认为这个市场是比太阳能发电更实际的一个市场。
赵勇:从光热来看,中国的光热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了,没有政府补贴靠民间自发的巨大市场,过去光热在中高温运用更大。我们在美国投了一家公司,他们是做光热发电的,他们也是用潮湿来发热的,也有非常多应用。
问:我们也是做太阳能光热发电新技术转化的,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各位,最近奥巴马刚刚公布了新的能源政策,说得稍微渲染一点,非常划时代,而且又在扮演引导世界潮流的角色。这里面主要涉及了新能源政策,一个是超导传输信号,还有一个新能源技术的投入。我问两个问题,一是政策的可执行性的预计有多长时间,可执行的深度如何?第二,结合中国产业的发展,美国做的哪些可再生能源和电业的升级换代中有一些产品适合中国的企业介入?
陶冶:清洁能源美国落后了几年,现在国家政策上在追,包括追欧洲和亚洲国家,我想整个清洁技术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的政策主导。我们说到风能、太阳能,都是严重依赖于政府的补贴,政府的政策当然是好事,要到最后的执行阶段还要依仗很多工业的支持和各个州政府的支持,这个我们还要拭目以待,现在它也在跟加州密切合作。我相信他们会有一个实质性的进展。
另外,谈到了几个重要的政策侧重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就是智能电网的开发,这方面中国有很大的潜在运用空间,现在也有很多公司在这个行业做一些应用,包括智能电表、智能负债平衡,有针对中断客户的应用和产品,有针对大型电网的产品和技术,这方面我们也在积极关注,不一定非要应用美国的技术,也有可能是中国自己的技术,我相信这个领域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叶东:奥巴马的事情弄得大家都人心惶惶,美国确实掌握了世界的话语权,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掌握话语权是很应当的,它某种意义上给全世界的人民提供了表率作用,大家看美国在能源态度上分析现在的状况可以看得很清楚,比如全球清洁能源技术里,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京都意向书,京都意向书美国一直没有签字,作为一个能源消耗最大的国家,美国消耗7%的世界能源。他作为民主党上台以后跟共和党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民主党上台以后,奥巴马提出这种策略理所应当,共和党包括希拉里也做演讲。我记得很清楚,2005年12月份开这个会议,当时他还没有宣布竞选总统,他说美国要向中国学习如何制定能源和环境策略。从这个意义来讲,美国的带头作用非常理所应当,作为中国来讲是一个更大体量的市场,和发挥更多作用的国家。某种意义上,美国叫好,中国叫座,票房价可能更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在新能源制定上比美国还要详细,包括排污权、化学物的排放,20%的能源节省、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所有排放物很详细地制定,能源局的成立,环保局变成了环保部,所有这些政策都是一脉相承的,在未来的市场机会中会扮演更大的作用。只不过现在中国美国那么大的话语权。
第二,我想这个机会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大家用制造业来看,中国过去30年,我们只是谈中美问题,给美国提供工业消费品,包括鞋子、轻工业制品、家电等等。但是随着新能源机会,它有一点没有改变,就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大批量的产品的制造,比如太阳能,现在全世界从产能上来讲中国是最大的国家,美国装的这些太阳能板子,太阳能的追热器大部分都是中国,但是风能的设备中国又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更高端一点,比如绿色建筑,在美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更高端一点,比如电能储备,智能电网的大规模的储存技术都变成了世界级的技术,他们刚刚去了法国巴黎,在这种高端领域中国已经慢慢显现,还是中国制造业为基础的机会。
问:现在电动汽车有两种,一个是镍经技术为主,还有一个是以铝电池为主,嘉宾怎么看的?从产业分工来看,过去全球前几大汽车厂,像丰田、三洋都变成合资企业来发展自己,前几年巴非特投资的比亚迪,它从材料到电击、管理控制系统都是自己研发生产的,其他行业都是一种专业化分工的模式,有研发和制造,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产业链生产汽车。请嘉宾分析一下各有什么利弊?你们看好哪个模式?
叶东:我个人感觉,镍经是一个过渡,它本身电压比较地,有成本问题,在汽车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部件上有一席之地,往前作我们还是看中离电子的方向,现在各家都在做,希望细分的领域出来。从大的趋势来看,我们比较看好率电池。
做电池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大家看笔记本电池18650,现在国内做的一些电池公司特别多。我们投资的公司选择的是最成熟的18650的产品,因为他的生产规模最大,对于大规模的电池运用是一个指标,我们本身在电池的管理系统方面,通过这种分工做。这跟传统的汽车技术也是一个方式,今年奔驰公司也投入了几千万美元,他会出一个很小的电动车的板块,我们更好地还是分工协作模式,不同领域,技术要求不一样。
宋安澜:您刚才说镍经电池盒率电池,但是镍经电池比较重,另外镍也比较贵,现在业内比较看好率电池,有不同的率电池,可能率电池很容易爆炸。实际上造电池在中国,我记得当时美国金霸也在做,希望在中国造出来,而且在电池里面,并不是说要高利润里,高门槛,而是一个低成本的规模生产,这个很重要。
我不觉得车场什么东西都造,肯定要有分工,电池说简单就简单,说复杂就复杂,这个电池稍微不对,就有可能爆炸,肯定是专业的做电池,但是要进到车里,必须要经过3—5年的认证,要有专业的团队做。谢谢!
问:请每个嘉宾对生物能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聊一聊看法?
王一军:刚才我们台上的几位嘉宾已经就生物质能能源阐述了自己的意见,现在再补充一下吧。你指的是哪些方面?
问:刚才我来晚了,没有听到,也没有什么具体方面,主要是生物乙醇方面。
宋安澜:说老实话,我个人不看好,生物柴油、生物乙醇都好我都不看好,产生一单位的原料要花很多的成本。第二,植物吸收阳光,人家告诉我1—2%的转化率,这两个看下来不太划算。
赵勇:我非常同意宋博士的看法,在地里种油、乙醇不会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但是生物智能未来还是有机会的,我们在美国看到很多公司,使用生物方法,涉及到金鹰公司的改造,涉及到非常高端方面,把微生物做油、乙醇,量可以几百倍的提高,生物智能也不能一概否定。
宋安澜:人家告诉我,即便转化率从2个点变成4个点,要满足美国烧油需求要一个半地球的产量,总的来说效率还是一个问题。
问:我想知道一下,中国清洁能源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向?
林欣禾:这个在VC上投比较困难,因为刚开始京都获得这样一个东西,我们也看了一下,基本上清洁能源有一两个问题,一个是跟政治上面的关系比较深一点,需要透过联合国的验证,这种形成还是比较困难。中国这边有很多能源,中国是一个大的能源生产国,所以他的减排,在清洁能源上面可以做很多很多。我们看了几家公司,那几家公司也有很多,没有在VA上面过关,我们看了以后,觉得这不是一个VC投的,要么是一个个人做的生意,比如像投资银行做的,他们可能会跟这些公司签合同,要么把公司买了,对我们来说,从VC角度来讲,这样的公司不适合我们投资也不太适合上市。有一些公司在欧洲、南北州上市,但是最后情况不太好。
问:CCG是做的最成功的,我想问你一下情况怎么样?
林欣禾:坦白说,我不太了解。刚开始上市的时候市值很高,我们退出也比较困难,后来就没有再跟踪了。
叶东:清洁能源在中国是一个最大的市场,如果从全世界来看,中国和印度拿到了最多的CER,但是这个对于中国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京都意向书规定以1990年排放的基准,所以在初级阶段发达国家承担义务,发展中国家从中获利,你的炭不断增加,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问题没有过多的引起公众的注意,引起了政府高层的注意,中国政府去年出台了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方案。今年谈到的一些话题都是慢慢转移到以炭减排为核心,中国以前是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欧洲特别是英国以碳为核心,现在中国也在慢慢的转化到以碳为核心。从各个企业收取费用,把它再投入到减排的技术中,这就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作为风险投资来讲很难介入,你刚才提到了CCG,我们跟他们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我们不以碳减排为目标,但是碳减排会变成我们的副产品。我们20多家企业作了一个统计,我们投资的企业去年做了700万吨的碳减排,有些东西被浪费掉了,里面牵涉到技术的环节,如何服务CER,这一块的技术标准也在制定当中,在中国的企业当中,像钢铁冶金、水泥、制砖行业碳的减排怎么合并,都是很重要的问题。不光是CCG,现在所有做碳减排的基金来源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基金的来源需要更高的回报率,他们的基金来源一般的回报率就可以了。现在很多公司把他们的精力放在中国,他们主要的团队都在中国,这个市场可能还有两三年的路要走,两三年以后谁都不知道。作为中国经济还在增长的国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而且非常艰巨。
问:刚才赵勇先生提到在未来5—10年在关于新能源方面形成突破,依据你们掌握的信息,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是哪几个方面,中国在进程当中可以做什么样的贡献。
第二,对于金融投资机构来讲,你们都看好新能源,但是新能源领域很广泛,能不能请各位提得更加具体一点,各家都看好新能源的那几个方面,或者哪几个亮点?
赵勇:我个人说未来最有希望突破的应该在太阳能和电池方面这两个方面会出现非常大的机会。从纯技术来讲,美国那边是最有机会先突破的,有很多新技术不断涌现,很多人才从半导体行业涌向太阳能行业,使得太阳能行业出现了摩尔定律的 .载点网整理发展速度。我们相信会有很多的机会使成本下降,中国在这来里面有很大的机会,目前占到了三分之一或者接近40%的产能,等到量产成熟,中国一定有很大机会,我们相信会有机会寻找这些企业。
叶东:最新的发展情况这两天也看到了,我们要讨论什么是新能源,大家想当然就是太阳能、风能、生物智能这些领域,最近国家开始提出来新的想法,用新的技术对传统的能源作出改造所产生的产品也被列入到新能源范围,将来补贴也会进入到这个领域,比如清洁煤技术、核能等等,这些东西在中国未来会跟欧洲和美国有一些不同形态,欧洲和美国更多还是倾向于新能源地新能源。中国还有大半壁江山在所谓老能源的新应用,这些也是有很多机会的。
宋安澜:我们觉得新能源有四个轮子,风能、太阳能、生物智能、节能,最清洁的能源就是节省下来的能源,这在中国的意义很大,中国一般的能源效率比发达国家差20%,这里面任何一种节省一点下来都很重要。另外我也非常同意刚才赵总说的,太阳能将来从技术上会有所突破,太阳能电子转换率高的30—40%已经有了,达到65%的转换效率可能达到。太阳能不管从量还是质来说都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现在全世界太阳能专机也就是970万个兆瓦。空间还是很大的,我想在这里面做投资肯定会有相当好的回报。
杨希:清洁技术从能源产生到能源回收,中间有很多环节,包括配送、传输,只要能改变这些效率,我们都定义为清洁技术,从未来的清洁技术产品来看,我们非常看好储能,必须要有储能的解决方式。另一个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
问:我问的是关于早期VC这一块,大家一起投TMT时,很多公司还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很小时我们可以进去,可以让公司做很长时间。而清洁能源不是制造业,所以资本投入很大,300万美元砸进去没有什么意义。我的问题是,我们往新能源投的时候,当收入不是很高,有不少的项目测试时期很长,技术产品过关,我们投早期的时候有什么困惑、要点考量的时候跟TMT是不一样的?
林欣禾:这也是我们一个困扰,坦白说我们做项目投资,基本上喜欢控制在1000万—1500万美元之内,如果一两千亿的投资对我们来说太大了,我们的胃口不够大,我们看能源上面的东西,要么你就出去,让好几十亿基金的做这个项目,小一点的基金就往节能方向走,因为节能的收入不一定那么大,主要以技术为主,这样来讲,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个300万,后面再追加500万—1千万左右,可能就可以把这个产品做出来。
国内我们调查了一下,但是没有投。像节省电源的系统,他们从开始研发一直到出来,前后用的钱不会超过1、2千美元左右,我们主要往这方向看。我们也投了一个收入很高的项目,大概3千亿美元,所以我们会比较慎重一点,你刚才讲的话比较正确,有不同的基金,有些基金比较大,如果你的胃口比较大,需要几亿,如果在节能上面的项目比较适合早期的VC做。
陶冶:如果是一个纯粹的做研发阶段,需要证明产产品的话,我觉得这个阶段投入不会太大,真正要上大规模,一定要有分阶段的小视、中式,最开始的投入,随便你做多大事,不会是太大投入,我们有很多初创基金做这方面的投资。另外,其实有很多企业是立竿见影的,很快就有回流基金,可能在扩大规模阶段需要流动基金,而不是固定投资问题,一方面可以融资,因为你已经有一个东西了,你能证明可以走了,现在要跑,现在有一部分的成长型的基金帮助你、支持你。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合作项目中有越来越多商业银行愿意跟基金合作,做商业贷款。这可以用签订的合同,包括专业技术作为抵押,或者以现金流作为抵押,现在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对中小企业也有很大的转变。国外和国内都有类似的商业银行愿意跟风投基金一块参与成长性企业的投资,他们作为贷款。我想在我们通常投资的过程中,还没有说企业这方面完全走投无路的。产业链现在也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企业都会找到对口的基金。
问:非常高兴认识几位嘉宾,也非常感谢几位嘉宾,回应一下叶总的话,你们不会是搞能源投入的,现在我们从你们身上吸收了很多能量,一点都不困。感谢的第二层意思,宋博士、林博士、叶总提到了新能源,这个里面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分支,太阳能、风能都投得差不多的,我听着感觉像中国媒体说的一句话,产能过剩,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刚才叶总解释的那种新能源的,就是用新技术解决老能源的高效应用。我们这个产品就是把煤变成人造石油,可以喷出去燃烧,他最大的好处是燃尽率可以达到19%,过去的锅燃尽率只有65%,所以节能率达到30%以上,这个符合宋博士提出的标准。另外它的效率从65%提高到84—91%,这是一种产品。第二种产品是把煤喷出去燃烧。这个市场规模也非常大,据我们初步估计,大概1千亿一年,我们生产75吨以下的,至少要有300亿市场,这个产品到现在没有投资公司投资。我感到非常奇怪,一是不是你们投的钱还没有收回来?二是不是这个产业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
宋安澜:可能投资者正好没有看到,我觉得项目不错,我们那里投了一个做燃烧器的公司,这个潜力很大,这个相当于粉的状况燃烧,堵塞了怎么办,有一些问题,我总得感觉这个项目很有意思,我们非常愿意看。
问:我们现在这个产品的技术具有核心技术,我们和上海交大合作,和民间发明人合作,你所顾虑的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宋安澜:我们很愿意看到。
问:我问一下风电方面的设备问题,我们知道风电场的控制设备比较先进,中国比较大的电器供应商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都在往这方面做,技术的壁垒在?
陶冶:刚才几位嘉宾都提到了风电是一个全球市场,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基地,从零件到整机都有相当大的比例,它面对的绝对不仅仅是中国的风场使用的市场。第二,我们在一些关键部件上跟国外有差距,这里面包括了电机、轴承部件。我们也做了1.5、2.5的大型风机,这些都是可靠的。确实存在差距,我相信这个差距很快会被弥补。第三,我们对关键部件的制造性企业还是很关注的,整机的组装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是不大,对核心的技术部件、功能部件,特别是有一定的专利保护有自己的团队和生产经验的还是有相当的投资机会,这是一个全球的市场,市场非常大,而且对中国比太阳能对新能源的利用短期内更有意义,可能中国风能的开发力度更大。现在国家规定了国内新的风机、风场,要求70%的国产率,这些政策都会进一步激励国内的风机整装。
宋安澜:关于整机的风机市场不怎么样。中间一半差不多400千瓦已经拿走了,很多做整机的都是把别人的东西弄过来,相对来说门槛不高,实际上我个人觉得这中间有几块东西是我们可以做的,特别是风机的控制系统、电控系统,这些东西中国都有很多做的不错的。虽然现在产品可靠性不够,但是这部分有很大的价值,我们很多做整机就是把别人弄进来,因为风机很容易坏了,坏了就没有人修。我们有资金投入,有人投进去的话,我相信有很大的潜力。
问:我回应一下刚才风电问题,深圳有一家企业做的是垂直轴的发电,是引进乌克兰的技术成为知识产权的,现在国家发改委对风电要求是每秒8米—25米的风,这家厂作的机子可能运转40小时,没有一台大的风电发动机,一年最多只有1820个小时,你站在那里风是扑面而来的,这个电机测试以后可能在青海形成上千亿的规模。德国这个月要对它进行测试,他们初步的结论非常好,认为这个电机经过测试以后,要做世界级的垂直轴的风机标准。
问:想问一下台上的专家对于节能行业的看法,一个是空气热膨领域,它作为节能的子方向,各位怎么看,发展的潜力在哪儿,另外一个就是消风填股的蓄冷技术。各位专家怎么看这些行业的前景?
叶东:消风填股技术的有效度多大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基于政策,每个地区的风骨差价不一样,山东可能三四倍,纽约可能会差20倍,同样的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一样。从技术上来看,冰蓄冷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国内像同方为主的公司都在做冰蓄冷了,我们在五、六年以前已经投了国内一家做水蓄冷的公司,这两个都有优缺点。当时在冰蓄冷和水蓄冷方面做了很多考察,我们最后选择了水蓄冷技术。刚才我们嘉宾也都投了电池储能的技术,就是晚间储能在高峰的时候释放。未来消风填股特别是在风骨差价很大的地区有更大的应用。
杨希:谈到电力的蓄风填股应用,还是从产业链环节看,刚才谈到的冰蓄冷、水蓄冷还是终端用户,他们两个最大的区别是容量区别,这不是终端用户的体量。从技术角度来看,国内有一家很成功的公司,整个市场的需求很大,为什么没有人选择终端技术的,整个建筑设计里面是一个较低的、更高的技术壁垒,这是我们当时选择这两个投资方向的原因,但是整体来看各有各的市场。
王一军:由于时间的原因,今天互动交流时间到此结束,让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嘉宾的精彩发言,谢谢大家!
本文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hengyudg/23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