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征稿简则
本文关键词: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征稿简则 1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 正文引文处,并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
管、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2 0 0 3年创刊,双月刊,公开发行。主编周心澄教授。 2 0 0 4年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 0 1 1年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本刊主要刊登水土保持科学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土壤水蚀、风蚀、重力侵蚀以及山洪泥石流侵蚀规律,土壤侵蚀监测与预报,防治水土流失的农业、林业与工程措施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 干旱地区土地退化机制与荒漠化综合防治技术,在水力、重力侵蚀混合作用下山地灾害发生机制与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综合防治技术,水土保持规划、 设计、施工技术与效益评价,以及与水土保持相关的
后。文献作者只列前 3名,超过者后加“,等”。文献表中中外作者一律姓在前,名在后,欧美等作者名 缩写,不加缩写点。
( 1 )专著、学位论文、报告:作者.书名[文献类型标志]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示例: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泥石流研究与防治[ 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 社, 1 9 8 9: 1 _ 6
( 2 )期刊文章: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期 刊名,年份,卷号 (期号):页码
示例:李智广,刘秉正.我国主要江河流域土壤
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等。 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2 . 1 来稿应具有科学创新性或技术先进性,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数据可靠。每篇论文 (含图、表) 般不超过 6 0 0 0字,必须包括 (按顺序 ):题名 (一 一
侵蚀量测算[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 0 0 6, 4 ( 2 ): 1 ( 3 )论文集中析出的论文: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主编 .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页码
示例:刘建国,马世骏 .扩展的生态位理论[ C]∥马世骏.现代生态学透视.北京:科学出版社, 1 9 9 0: 7 2— 8 9
般不超过 2 0个汉字 )、作者姓名、作
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 5~8个 )、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正文、致谢 (必要时 )、参考文献。多个作者间用“,”分隔;关键词间用“;”分隔。文稿首页地脚,依次注明该文依托项目类别 (如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省部级重点计划
2 . 6来稿如不符合上述要求,,编辑部将先退请作者修改,合格后再送专家评审。 2 . 7作者应保证文稿和署名的真实性,发表后,文责自负。 2 . 8 本刊采用在线投稿方式投稿,网址为 h t t p:∥ W W W . S S W C C . o r g。投稿作者应与本刊签订《论文版权转让合同》 (登录本刊网站“下载中心”下载),并与激光打印件一同寄送编辑部。本刊对来稿按每篇 5 0元收取审稿费 (约稿除外 )。来稿一经采用,即向
等),并附项目具体名称与编号;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的出生年份、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E— ma i l 及电话等详细联系方式 )。请作者提供身份证号。 2 . 2 中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 (用汉语拼音 )、作者单位译名、摘要、关键词;摘要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并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2 . 3 来稿论文编写格式、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 上下角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 1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 2 . 4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插图切勿过大,图 的大小为:半栏图<6 0 mm,通栏图 1 0 0~1 3 0 m m。 请将可编辑的图片 (如用 E x c e l作的图 )直接插入正文中。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插入正文的非 E x c e l制作图片,要求分辨率在 6 0 0 d p i以上,并提供图片文件 (建议采用“ . B MP”“ . T I F”“ . C R D”等格
作者收取发表费、超版费、加急费等,并按规定致稿酬,赠送当期期刊 2册及抽印本
1 0份 (发至第一作者处)。对于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撰写的前瞻性高质量论文,免收各种费用。 3本刊在“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维普网”全文上网,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作者来稿时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同意全文加 入上述数据库和光盘版。被网络版和光盘版收录的
稿酬已包含在致作者的稿酬中。 4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文字和技术性修改及删节。作者可随时登录系统了解稿件处理情况。来稿 3个月内未收到本刊通知的,可自行处理。来稿一
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5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 3 5号北京林业大学 1 9 7信箱《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辑部。邮政编码: 1 0 0 0 8 3。电话: 0 1 0— 6 2 3 3 8 0 3 1;传真: 0 1 0—
式)。文稿中须留出插图位置,同时写出图序、图题 (在图下方 )和表序、表题 (在表上方 )。图题、表题及
6 2 3 3 8 0 4 5;电子信箱: s b x h 0 3 5@2 6 3 . n e t。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辑部
图、表中(包括备注 )涉及的中文均同时给出英文。 2 . 5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文献序号注入
本文关键词: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7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hengyudg/24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