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规模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生命奇迹不断上演
本文关键词:器官移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孔祥荣(中)为刘迪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天津北方网讯:10月26日14:30,刘迪(化名)被护士从市第一中心医院ICU病房推了出来。5天前,他刚刚做了心肾联合移植手术,这也是本市完成的首例心肾联合移植手术。
躺在病床上的刘迪看起来气色不错,他特意举起左手向在病房外等候的亲属们比了个“V”字。将刘迪推进手术电梯,刘迪妈妈不停抚摸着儿子的脸:“感谢捐献者赐予我儿子新的心脏和肾脏,感谢救活我儿子的医护人员,这真是奇迹!”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是国内仅有的可以全面开展肝脏移植、肾脏移植、胰腺移植、小肠移植、心脏移植以及肺脏移植的医疗单位。根据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CLTR)统计,第一中心医院在亚洲手术例数最多,成功率最高。在这里,生命的奇迹每天都在发生。
患者:大夫医术确实高明
提到器官移植,许多人都会脱口而出:肝移植、肾移植。可一提到心脏移植,很多人总是摇头:“换颗别人的心脏,这靠谱吗?”来第一中心医院之前,刘迪一家人抱有同样的疑问。
刘迪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人,38岁,当过兵。4年前,刘迪被诊断出扩张性心肌病,后来又被查出患有多囊肾,并迅速恶化为尿毒症。
“我们这几年从东北到海南,跑遍了全国各大医院,凡是听说有希望的地方都会去试试。”刘迪妈妈边说边掉泪。
在国内绕了一圈,刘迪一家又回到了东北老家,后来在佳木斯一位大夫的推荐下,他们今年7月初到了天津第一中心医院。
经过心外科与肾移植科联合会诊,专家认定刘迪符合心肾联合移植手术标准。没过多久,一家人等来了又一个好消息,有合适刘迪的“供体”了,可以马上准备手术。
可在手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时,一家人还是犹豫了半天,刘迪妻子小辛签字的手不停地在抖:“写的名字歪歪扭扭的,心里还是打鼓,毕竟人家都是只做心脏移植,没有做心肾联合移植的。”
10月21日8时,刘迪被推进了手术室,按照规定,家属只能在楼下的普通病房等候。“大夫上楼前还给我们打气,让我们别瞎想,就想着刘迪手术平安。”刘迪妈妈听了大夫的话,一天都在不停地祷告。
一家人守在病房的电话机前,生怕眼前的电话会响,“因为一响就说明刘迪那边出状况了,但我们又很想打个电话问问刘迪的情况,很矛盾,很煎熬。”晚上7时,心脏移植手术完成,一整天没吃没喝的刘家人稍稍松了口气:“我们悬着的心可放不下,还有一场肾移植手术呢。”
心脏移植手术后,还是发生了让他们担忧的状况。刘迪由于无尿,出现了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听说儿子出状况,刘迪妈妈急得跪在了地上。
经专家紧急会诊,立即采取了术中血滤纠正酸中毒,同时观察心功能恢复情况。确定循环稳定后,已经是次日零时,第二场手术这才开始。
凌晨4时,肾移植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刘迪很快恢复了尿量,心功能也都正常。晚上,刘家人还得到了刘迪拔除气管插管并能够进食的好消息。小辛说:“心脏手术结束后,我在走廊碰到了主刀的心血管外科主任孔祥荣,当时真想给他跪下,这种心情别人无法体会,这真的是再造之恩,难以言表。”
在被推回病房的路上,刘迪竖起大拇指,微弱地发声:“天津的大夫医术确实是高明,早知道这里的话,我们当初何必走那么多弯路。”
医生:心脏移植并不神秘
刘迪转回普通病房后,孔祥荣也专门过来探望。“手术这么成功跟供体的质量有很大关系,这颗心脏很适合你,就是专为你而准备的。”看到刘迪的状况还不错,孔祥荣也很开心。
孔祥荣的办公室面积不大,摆了两张办公桌,他和副主任王凯一起在这里办公。墙上挂着一幅照片,是孔祥荣做手术时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很久以前拍的,那时候我才20多岁,岁月不饶人,现在我体力大不如前了。”孔祥荣捶了捶自己的肩膀,高强度的工作让他饱受肩周炎的困扰。
孔祥荣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1991年就开始做心脏移植手术,是国内最早从事心脏移植术的医生之一,那时他还在牡丹江心血管医院工作。后来他被“挖”到天津泰达心血管医院,2009年,又被调到第一中心医院,每到一处,他都带动一个科室的发展。
每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孔祥荣都亲自主刀,今年,第一中心医院已经做了15例心脏移植手术,在全国排名第五。王凯早在泰达心血管医院时就和孔祥荣一起共事,多年来一直是孔祥荣在手术台上的第一助手。
“从量上看不算太多,但我们在质上有保障。”王凯说,“其实心脏移植不算我们的‘主业’,我们平常做得多的还是像瓣膜置换、冠脉搭桥这样常规的心脏手术,心脏移植算是高精尖手术了。”
“不管在哪个科室,器官移植手术都代表了那一领域最高的水平。”孔祥荣在一旁补充说,“但大家对心脏移植还比较陌生,对它心存疑虑,从全国水平来看,一年的肝脏移植能达到几千例,而心脏移植只有几百例。”
为了劝病人做心脏移植手术,两位大夫也是煞费苦心。今年上半年有一位50多岁的病人,患有冠心病,来医院检查之前心肌梗塞已经发作过三次。“当时他的状况已经很差了,到了缺血性心肌病的程度,也就是冠心病的最严重阶段。”孔祥荣告诉记者,当时建议病人立即做心脏移植,但他坚持要做搭桥,“一般的冠心病,冠脉搭桥可以解决,到了他这个阶段,再做风险太大,就算成功,寿命也不会延长太多。”
孔祥荣反复和病人及家属磨嘴皮子,讲道理,一家人考虑了很久,才同意做心脏移植手术。“很多人觉得换了别人的心脏好像就活不了,实际上想,换一个新的发动机肯定要比拿去修强得多。”孔祥荣笑了笑,“在国外,心脏移植是用来改善生存质量的,而在国内,心脏移植是用来救命的,往往病人到了最后关头才会选择这条路,这对站在手术台上的我们是很大的考验。”
家属:只为救活我的“金娃娃”
相比于心脏移植,肝移植则要普遍得多,但要说到小儿肝移植,技术难度就增加了不少。作为国内仅有的几个开展小儿肝移植的医疗机构,天津第一中心医院的小儿肝移植数量和成功率已经位居全国第一。
来到器官移植中心8楼,刚走出电梯,就能听到许多孩子的啼哭声。拐进走廊,你会发现每个房间门口都停着一辆婴儿车。这里的患儿都患有一种叫做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病。患病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皮肤、双眼都会发黄,发育也会变迟缓,因此这些孩子又被叫做“金娃娃”。
正对着护士站的一间病房里就有一位“金娃娃”——小平安。小平安是女婴,快9个月大了。刚刚做完肝移植手术的她正静静地躺在爸爸薛晨(化名)的怀里睡觉。
妈妈陈萍(化名)躺在床上休息,不久前她刚刚割下200克肝脏给了小平安。孩子的名字是坐在一旁的奶奶取的,老人希望这个可怜的孩子能一生平安。
这一家三口来自福建省福安市。小夫妻原本都是加油站的加油工,过着普通的生活。但小平安的病患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
薛晨放下尊严,开始四处筹钱,找同学、亲戚,东拼西凑了5万元,一家人来到杭州的一家医院给孩子做胆道闭锁的外科手术——“葛西手术”,只要手术成功,孩子就能恢复健康。一般“葛西手术”应该在孩子出生后2个月之内做,也许是因为四处借钱延误了手术时机,也许是医院的医疗水平有限,手术效果并不理想,术后两个月,薛家被告知孩子需要马上做肝脏移植。
杭州的医生建议薛晨带孩子到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做移植手术,薛晨只好连夜赶回老家,继续四处借钱,回到家时他口袋里只剩几百元了。“家里的房子因为父亲做生意失败,已经抵押给了法院,家里也没什么东西可卖了。”薛晨说。
借了几万元,一家人整理好行囊,动身到了天津,到天津的时候,小平安已经6个月大了,一中心医院的医生给她做了检查,小平安的肝衰竭已经到了终末期,肝脏大部分已经纤维化。“医生说我们的孩子状况是最严重的,说她最多只能活两三个月的时间。”
原本薛晨打算给女儿捐肝,因为他与女儿血型相符。但他在加油站长期上夜班,肝功能也不好,只好临时换成了妈妈陈萍跟女儿来“配型”。
借来的钱早就花完了,女儿的手术费,家人的开销,完全依靠一些公益基金的支持。“我们一度担心女儿等不到手术就走了,一中心医生医术高超,把我女儿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术后效果也很好。”薛晨说,女儿活着是最重要的,“钱不是问题,可以去挣,看着小平安皮肤一天比一天白,眼睛一天比一天亮,我们一家人心里舒坦多了。”
放眼整个一中心器官移植中心,像薛家、刘家这样的外地家庭有很多,他们拖家带口,四处求医,每个家庭背后都有道不尽的辛酸苦楚;而像孔祥荣、王凯这样的医生,用他们的仁心妙手愈合着一个个家庭的创伤。
近年来,天津的人体器官移植立足本市,服务华北、东北和西北省市,辐射全国,影响颇大。据天津市卫计委介绍,目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设有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移植诊疗科目,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设有肺脏移植诊疗科目,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设有心脏移植诊疗科目。2010年至2015年5年间,天津人体器官移植服务本地患者639例,服务外地患者1894例,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薛晨已经在张家窝租好了房子,女儿出院后他打算马上去打工挣钱。“女儿在哪儿,哪儿就是家。”而另一边,刘迪已经适应了他的新心脏,被人搀扶着能够下床行走,他说:“我会好好珍惜好心人给予我的第二次生命。”(北方网编辑张瑜)
本文关键词:器官移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hengyudg/31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