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科技核心期刊 >

网络新媒体技术方向_网络与新媒体_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劲林

发布时间:2016-08-04 14:07

  本文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技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劲林

   2008-11-28 14:29  深圳新闻网    【字号:  】

网络新媒体技术方向_网络与新媒体_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劲林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劲林就“新媒体新网络新空间”主题作了精彩演讲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陶静 王海婷)重点新闻网站技术建设研讨会于11月28日在深圳召开。

研讨会以“科技创新,引领网络新发展”为主题,针对新闻网站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组织新技术、新平台、新应用的成果和经验交流,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讨,并探索新闻网站之间、网站与技术研发单位之间进行技术应用与开发合作的途经与方法。中央及各省市重点新闻网站、报业集团网站、广电集团网站、有新闻登载资质的重点商业网站、部分互联网运营及设备供应商代表,以及部分省市外宣办(网管办、网宣办)有关负责人约300人出席了会议。

在第一天的会议中,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劲林主任就“新媒体新网络新空间”主题作了精彩演讲。

王劲林[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国务院新闻办给我这个机会发言,还特别感谢国家科技部指派我代表主办单位做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新媒体、新网络、新空间”。

接到通知的时候是新媒体技术研讨会,冲着这个主题做了准备,后来看到主要是在网站建设上,我觉得还是非常相通的。先介绍一下工程中心,国家新媒体网络工程中心在2005年中国科学院建设了科学院新媒体网络工程中心的基础上组建的。中心组建的目标,当时论证的报告,是以网络新媒体技术集成创新为主导,以新媒体服务系统技术研究与工程开发为核心,以强化转化、服务与孵化功能推动网络新媒体技术成果产业化为重要目标的工程技术研究机构。

今天报告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对新媒体的理解。第二部分因为受科技部指派,介绍一下新媒体方面国际科技计划的工作。第三部分向大家汇报我们在新媒体技术领域上的工作和体会。

当时我们论证国家新媒体工程中心时受到质疑的一个事情,就是网络新媒体中心从学术上是什么定义,我记得当时纪检委论证时直接问我一个问题,当时是由奥地利学者提出来的,一切自由交互特征及数字化分布属性的数字媒体及对象,我们认为这是新媒体学术上的论证。大家知道媒体是从第一媒体、第二媒体、第三媒体演进来的,前三媒体都是广播形态的,你播我收的形态存在,包括报纸、电视、广播。到互联网有了一定的交互功能,成为用户可以跟广播者进行一些互动。新媒体强调的是受众与网站对等的互动形态,总结一下这几个方式上,传统方式和新媒体的特征,传播方式、制作发布、时效性和收益方式来讲,传统媒体是一对多的广播,制作和发布都是专业机构承担,时效性是定点、定时的限制,主要收益都是广告。到了新媒体是一种对等传播方式,在制作方面更强调用户自发的自制内容,时效性从网站开始、互联网开始实时播出的方式,收益方式主要是以内容服务换取收益的方式,当然现在互联网上还是广告为主,从趋势来讲前面几位专家也讲了,新媒体还是信息服务,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一种形式。

谈到新媒体,目前新媒体面临的挑战、带来什么样的问题、从技术层面上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归纳了一下有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地址空间的问题,用户自制内容都要求用户独立的IP地址,媒体内容要求有真实的IP进行有效的安全和监管。二是网络带宽方面,由于新媒体、多媒体、流媒体应用有很强劲的发展,需要大带宽的供应,目前来看带宽限制了新媒体应用的发展。三是符合国家政策的媒体管制怎么得到技术的支撑,这点是可控、可管性,媒体起源是从学术网络发展而来的,设计的根上没有考虑到可控的问题,发展到新媒体阶段包括服务质量的可管理、可控制,包括内容可控制、业务可控制甚至包括用户的可管理、可控制都提上议程需要解决,以此支撑新媒体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三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些工作。

现在介绍一下“九五”、“十五”、“十一五”。“九五”首先是完成网络设备的突破,当时我印象中的结论是在光传送和光网络上取得了国内的突破,在核心路由器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十五”科技部的重大专项是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简称3TNet。“十一五”信息领域有一个重点专项叫新一代高可信互联网。三个五年计划科信部重点支持可研力量进行信息技术和媒体运营技术的发展。

下面介绍一下3TNet的目标,这是2005年已经完成了的。当时3TNet利用自主研制的Tbit/s级的路由、交换、传输等新一代核心设备及应用支撑环境,在长三角洲地区促进地方政府和网络运营公司自主建设成下一代、可运营、能支持大规模并发流媒体业务和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示范网。现在已经完成了,大家在网上可以查到。这个是已经立项的,涉及的运营商包括几大运营商、主要网络设备制造公司、有关院所、中国科学院、电信研究院、广播科学研究院,这是国家的一个团队,包括了电信的、广播的,还有国内的著名高校,当时的单位一共有53家,参与人员是2000多人,执行的时间是2006年12月通过工程验收,2005年12月通过项目验收。

3TNet的成果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提出了电路与分组混合交换式架构,这是我们自主提出的架构,首先支持IPv4/v6,大家知道v6协议是非常有效的能够解决地址空间的问题,采用突发组播光交换和电路交换,以光交换和电路交换支持视频的广播、点播,这是干线的网络架构。大规模汇聚路由器,是由华为公司研制的,2006年这套设备得到了欧洲互联网设备的创新奖,是分组交换架构提供接入段业务的汇聚管理、资源指派、用户控制。这是网络架构的示意图(见图),从网络结构上支撑下一代新媒体的应用。在业务管理上我们提出跨城域的开放业务平台,我们的一些目标还是针对目前广播电视网怎么成么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架构,有一种城域的问题,电信是全程全网的,在业务上具备业务的全程监管,可对业务和用户进行精细管理,具备开放的第三方业务接入接口,能够方便运营商接纳第三方运营商进行服务,这也是开拓增值服务的空间,降低提供服务的门槛,同时提供异地运营商之间的协商运营,他们是基于一种协商运营的模式提供服务。

这是当时的一些成果,在上海、南京、杭州的互动电视开展示范服务运营,包括试验床的示范、在上海嘉定有线网商业开通以及青岛互动电视的相关工作。这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项目的介绍,首先是支持数字电视和宽带IP业务双模方案,是在有线数字电视上实现IP业务,这个跟刚才李院士讲到的低成本信息化问题,我们有一个基础观点是目前的有线电视网络是存量的巨大的宽带网络,主要的技术投入都是怎么样落实方式改造我国有线电视网络,使它成为一种信息基础设施。它提供的业务包括高清数字电视还包括具有特征的视频类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服务、互联网服务、音视频服务,从业务来看是可以提供三网融合的服务,预计“十一五”要把青岛目前50万数字用户全部改造成宽带信息服务用户。

这是2005年3TNet专项验收的结论,创新性地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的网络架构,对三网融合提供了一种技术上可行的方案。整个方案的可行不仅是技术,还有商业模式等等。下面具体说了我们完成的一些成果,以自主研制的3T关键设备为核心,以同步开发的一体化应用支撑系统为平台,在上海、江苏、浙江长三角地区已经覆盖近3万用户的规范化示范网络,网络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50兆/秒赫兹,能够收看101套包括高清晰度电视在内的直播节目和2000套互动节目,成为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能够提供高清晰度服务的网络。

“十一五”重点专项新一代高可信互联网。重点专项的目标是重点攻克三网融合的网络体制,从网络体制解决三网融合的问题,同时节点设备、融合业务、关键技术构成柔性可重构的实现三网融合的、跨区域的国家试验示范网络,引领和支撑电信网络、广播网络和互联网络向新一代高可信互联网方向演进,成为国际网络技术主流发展方向之一。从新的层面是三网融合,而且是在高可信互联网成为三网融合的网络。

中国互动新媒体网络与新业务科技工程,在“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自主创新地提出中国互动新媒体网络的技术体制,形成相应的一系列标准体系,实现广播电视的跨越式发展。以广播应试业务为核心,充分发挥广播应试内容资源的优势。总结一下,我们对外一直宣传的是六点:一、提供一个开放的第三方增值服务平台;二、实现双向的有线电视网络;三、用户带宽大于300兆接入速率的宽带接入网;四、支持四类增值服务,包括多媒体内容发布、互联网的电视门户、基于电视的支付业务、即时视频会话;五、用户规模达到500万户,今年科技部和上海的都市合作计划已经把这个指标提高到了1000万;六、覆盖城市6-10个。

在863新一代高可信网络里有两点,一是建立一个国家试验床支持网络创新、设备试验和业务示范。新业务和新设备的成熟需要克服一段业务和技术的壁垒,通过试验床的建设引领网络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支持产品的升级换代,开拓战略性的领域。试验床的范围至少要在15个城市,覆盖100万用户,业务体验能够得到真实用户的反馈。二是研究以可信性为基础的新兴业务体系,开发相应的支撑环境,开展规模化的示范应用。建设试验床以后还要开展可信性的业务,会部署10个以上的业务,首先是三大典型业务:一个是以信息规划电信业务,这是中国电信承担的;二是互动型的电视业务,这是上海文广承担的;三是个人的互联网业务,这是淘宝承担的。也能看出互联网业务、电信业务和电视业务在新一代网络下得到示范的应用。

目前真实用户的要求要覆盖家庭、学校、社区、医院、政府、商务办公等,为运营商提供多种新业务管理系统的试验环境,要为运营商提供实验新业务和业务管理的环境,以试验床为核心形成产业汇聚,建成以试验床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建成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促进与应用,这是新一代高可信网络目标的解读。

我们希望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建设国际领先的用户超过千万级的支持IPv4和v6双协议站的宽带网络。建设互联互通的全国有线电视骨干,连接重点城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在项目示范城市建设超过30M宽带接入网,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认为是国际领先的目标。因为前一段时间美国人一直说他的384K的宽带介入好像落后了日本150年,像英国把宽带接入牌照发行的限制在大于16兆,这次我们把试点城市的接入贷款做到30兆以上,研制能对业务进行有效管控、开放的增值服务运营管理平台,大大降低增值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提供的门槛。现在互联网收益基本是靠广告,我们认为新兴的业务提供商要完善建设成一个可管理的运营模式的运营平台,技术门槛还是比较高的,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基础资源,通过平台提供网络运营商,使得新兴增值服务商在平台上直接提供服务就可以了,剩下的一些业务管理可以借助平台实现,从而建立健康有序的业务平台,拓展新媒体的服务空间,繁荣现代服务业。

下面跟大家总结一下这一段工作的想法。其实就是四句话:重点突破、支撑产业、政府引导、园区聚集。

重点突破。我们选择以有线电视网络为基础,建设我国宽带信息网基础设施,认为是实现我国宽带信息网跨越发展的突破口。目前有线电视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有1.5亿,拥有非常好的用户资源,有线电视网用户又是最为真实的信息消费群体,宽带网用户也好、互联网用户也好,信息消费的真实性大家不太好把握,昨天在南京开广电科技委会议时,,当时何院士也在,有数据说18岁-38岁年龄段的用户占据了互联网的绝大多数用户,但这个阶段用户的主要消费能够并没有覆盖到50岁的用户,有线电视网络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转为双向宽带、有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有线电视2002年已经开始做整转,目前已经做完了4000万的整转,在网络上能够做很好的双向改造。采用创新技术,实现有线电视双向传输,是实现宽带接入最具竞争力的技术选择。

有线电视运营商具有新媒体的运营资质,并具有充足的内容资源和媒体运营资源,新媒体从广播电视来看是一种媒体运营商。刚才李院士讲低成本信息化的问题,我觉得有线电视有两点非常符合,一是宽带网络资源,二是能够提供广播和互动一体化的网络,而且是宽带。

支撑产业。建设新型的业务试验床,加速新型业务和设备克服成熟度壁垒的有效手段,也是试验新的商业模式,示范新的业务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技术成熟,用户体验的成熟、新试验模式的成熟。功能齐备的开放业务平台降低服务的门槛。可控可管是新媒体业务有序发展的保障,标准化的应用接口是运营商协同运营的基础。

政府引导。在项目实施上得到了科技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支撑示范网络和试验床的建设和运营。创新业务的开发和试验床的运营不光是中央的财政支持,包括地方新业务,像863项目只要求十个新业务,上海自主提出24个新业务在试验床上进行实验。推广创新技术、支持双向改造、建设城市宽带信息网。地方政府引导创业基金扶植新兴服务提供商和新兴技术企业,最后建设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链的集聚。

园区集聚。试验床将加速所在地区的新媒体服务业发展和新媒体产业链的完善,是形成产业链集聚的催化剂。通过园区的集聚,园区建设是以国家试验床为基础,聚集这些企业形成产业链的集聚。依托试验床和示范区的建设新媒体产业园,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的竞合聚集环境,就是竞争合作,前面的专家也都提到了,互联网最终是竞合的途径,成为开拓外部市场的坚强后方,实验好的技术、设备、服务都可以推广拓展到试验床的外部,推广到全国实践。发展新媒体产业最终实现产业升级,新媒体产业涉及到文化创意产业,这是网上呼吁比较多的,而且各级政府也都大力建设文化创意园,还有信息服务业、软件、设备制造业与消费电子类,这些的聚集将成为新媒体产业的支撑。这是我们实践的四点,就是重点突破、支撑产业、政府引导和园区集聚。

联系我们:目前国家科技项目还在继续部署中,我们非常欢迎在座的网站企业,如果有兴趣愿意把自己的技术特别是服务能够放到新的试验床上实验,放到新一代双向的网上业务,通过大屏幕上的地址来联系我们,我们会认真对待。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王劲林简介

王劲林,男,43岁,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传播与控制系统联合实验室主任、博导,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委特聘委员,十一五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重大项目“新一代高可信网络”总体组副组长,曾经担任863计划通信主题多媒体通信专业专家组成员,863计划通信主题信息网专业专家组成员,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重大专项“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总体专家组成员,“十五”863计划重大专项,“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发改委CNGI专家工作组成员。长期从事多媒体通信技术、宽带IP网络技术、数字电视系统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工作,主持并参加完成多项国家863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数十项; 2000年获中科院盈科优秀学者奖;所承担的“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项目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项目获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来源: 深圳新闻网  编辑: 庄浩滨


  本文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技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4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hengyudg/84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5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