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课程 >

谈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发布时间:2017-10-17 09:23

  本文关键词:文献资源建设


  更多相关文章: 谈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地方文献论文 免费论文


    
   

一般人都认为,地方文献资源在馆藏体系中所占份额较少,因而工作强度和相应的投入容易分担和承受;地方文献资源一般为馆藏所独有,可以为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建设提供独具特色的馆藏文献的支持和保证。基于这种认识的决策,按照传统图书馆工作的观念和思维定势来解释,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如果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认识和理解并未接触到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质内容,有一定的片面性,容易误导地方文献资源利用与整合,影响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正常进行。

1、对地方文献的理解上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1) 地方文献是一个包含内容相当丰富的概念。有静态的印本书形式的文献,有在民间口耳相传的说唱艺术,也有现代社会的音频、视频、缩微文献。图书馆馆藏体系中较重视静态书本形式的文献的收藏,此外还有零次文献、灰色文献等。流散于社会的零散文献,具有相当的收藏难度,管理起来困难极大。地方文献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中广泛存在。地方文献的内容包罗万象。天、地、人、事、物,凡是人类认知的社会存在,都有可能以某一区域的特征表现出来,从而构成地方文献的形式内容特征。一篇论文形式的文献,或一本图书或一盘VCD,可能其中仅有一小部分符合某一区域特征的属性,因此可以深入到目次级或文献全文范围来选择和确定地方文献。

2、地方文献的收藏性。图书馆具有收藏文献的特性。图书馆收藏较好,但利用率并不算高的馆藏集合中包括地方文献。据统计,1949年以后专门研究地方文献的学术论文达500多篇。研究的主题,大多集中在如何收藏利用好地方文献。收藏是第一目的,利用是从属于收藏的。可能有些人不能接受这一观点,认为在地方文献的研究开发上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就是为了利用,这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实际是有些脱节的。其实各馆在地方文献收藏上或多或少都有着独占资源,强化馆藏价值的收藏目的。普通文献你有我有,大家都有,作为基本收藏支持图书馆一般借阅服务就达到目的了。地方文献等特色收藏则不同,这是各馆藏品的精华部分,是区别不同图书馆馆藏价值的重要评估标准因素。在书本位、藏本位观念还远未清除出图书馆馆员意识的大环境中,地方文献的保存收藏的特征普遍得到各馆的强调和重视,在地方文献的利用服务上,往往冠之为研究读者服务名义,较普通文献的服务增加一些限制性要求,无形中将大量浏览借阅的普通读者拒之门外,这从某一侧面,说明了地方文献的收藏性以及各馆为实践地方文献的收藏性原则所做出的制度上或服务上地努力。各馆为避免自己的特色馆藏或独有资源不被轻易地移植和流失,也必须采取一些保护收藏、甄别使用的制度,这在客观上也强化了地方文献的收藏特征。

3、地方文献需求的多样性。凡在内容或形式上涉及区域特征的文献,无论实物、图书、多媒体等均可纳入地方文献收藏和研究的范围。由此,凡涉及地方区域的文献需求,均应该询求地方文献工作者的帮助,或借助地方文献藏品的丰富体系来解决问题。先不说各馆地方文献藏品的集合是否已具备这样的规模和优势,在馆藏揭示和特征描述上,就体现现存地方文献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图书馆为此所作出的努力:一是从学科体系中抽取地方文献资源。各馆一般采用《中图法》作为馆藏资源按学科体系组织的知识框架;二是从具体的事物内容特征及其展开方面抽取地方文献资源。如地方人物、地方历史、地方事件、地方特产;三是从区域形式的外部特征抽取地方文献资源。如地方出版物、地方人物著作等等。换句话说,可以从任一视角组合地域概念来形成地方文献的多元检索需求。地域范围是宽窄不一的,古往今来变迁频繁,构成地方文献多元需求的重要方面,而社会用户在研究中提出文献需求的角度本身也因人而异,变化万千,没有一定之规,这说明社会文献需求的多样性可以浓缩在地方文献的需求上。这里唯一不同的组合是地方文献需求中增加了地域属性成份。任何馆藏在地方文献集合和管理中都要求达到地方文献需求的多样性要求,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二、传统图书馆地方文献管理工作的分析与研究

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管理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设立专库或专室收藏地方文献,按文献内容所反映的地域特征为收藏标准,这样可避免地方文献资源淹没在普通馆藏中,并提供较为可靠的收藏保护环境。它虽然可以把单体文献区域内容特征较为集中的文献收集在一起,但无法保证文献中部分涉及地方内容的文献的收藏。名为专库,但收藏标准带有一些操作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造成实际收藏的人为不统一。由于场地或馆藏体系在收藏上的限制,对于集中不同载体形式的地方文献和积累性的历史文献,如1949年以前的馆藏也有一定困难,因为各馆一般是把音像资料、历史性资料单独按照特藏的标准予以收藏。实际上,各馆可能还有其他一些文献分配的标准和制度,用户就难以在地方文献借阅室整体查阅馆藏地方文献资源。

各馆在地方文献书目索引方面也颇下了一些功夫。有的书目控制工具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目的是通过书目控制手段,深入到文献目次或内容层面,解决地方文献的集中检索问题。虽然在实体文献的管理上不能完全集中地方文献资源,但可以借助检索工具在一体化的书目管理平台上取得地方文献资源集中管理的效果。从理论上来说,,这是解决地方文献集中管理与利用的有效途径。但在工作中也碰到一些困难。一是编制书目索引工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供多途径检索无形中要增加书目工具的体积,由于地方文献涉及内容相当广泛,靠统一的书目工具检索文献内容做不到,分散处理又达不到统一检索的需求。书目工具的检索效率在书目工具本身达到一定体积时,与体积呈反比例的关系,书目工具体积越大,容纳的文献内容越多,检索效率反而下降。二是内容主题检索的局限性。要查找利用地方文献,可以借助已知的书名、责任者等途径,但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事物本身或学科系统角度来查找。目前通行的分类法,主题法,用来作为地方文献的内容标引工具显然有不适应的成份。通用学科及主题控制工具标引的内容均须增加地域特征的组配概念或标识才能符合地方文献的标引要求,这对通用检索工具来说显然是困难的。一些馆利用《中图法》、《汉语主题词表》及《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框架和体系,自己编制了地方文献分类表,这从理论探索的角度来评价,是积极可取的。但从地方文献整合的实际工作来分析会引起一些弊端。(1)用检索工具把地方文献与馆藏整体割裂开,自成体系,不符合馆藏建设整体统一的原则。(2)地方文献标引本身在检索标引方面与其他文献相似,只增加了地域特征因素,地域特征本身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也可以是文献检索的匹配条件,这种组合与普通文献的标引一样,绝不是简单地列举一些地域概念,或有关地域特征方面的标题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编制专门的地方文献词表的做法,似乎满足了地方文献资源的特殊性,但不利于揭示和描述比普通文献更加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

有些馆采取一种变通的办法,用通用检索工具来标引,同时增加本馆地方文献的辅助标引标识。由于分类表,主题表本身均编制有强大的涉及地域特征的类目、语词或复分表,且体系完整,这些所谓的辅助标识往往与分类法或主题词表的相关控制相重复,这样既难以体现本馆的资源揭示特征,又降低了通用分类表或词表的科学体系,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标识错误,因此不能视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三、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整合的措施

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可以建立在超越和克服传统社会对地方文献资源整合的障碍的基础之上的。这些观念上的、技术上的和操作上的障碍,构成制约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主要负面因素。消除这些误区,会对地方文献资源的整合利用具有积极地推进作用。

    (1)数字图书馆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对文献进行综合数字化处理并提供服务的各项技术的集合。它不是传统图书馆及其工作的简单延伸和传承,而是在新的技术背景下对社会利用信息资源及其知识单元方式的重新构建和创造。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是信息资源建设,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围绕着资源建设问题回答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而这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恰恰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开辟了新的空间和实现途径,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模型,地方文献资源的集合及特征描述,地方文献资源的挖掘和服务利用,完全可以按照数字图书馆的具体设计方案得以实现。各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计划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计划,各馆地方资源建设的规模和技术平台的支持能力可能有差异,但相关技术应该是相通的,基础技术平台可以协调一致。

(2)地方文献资源实体广泛分布在不同载体、不同所有者之间,这对地方文献的集中、存贮、整合、实现多元信息的一体化管理是极为不利的。虽然数字图书馆技术为各馆地方文献资源的整合利用提供了基础应用平台,但还必须明确地树立集中处理地方文献资源的观念和工作思路,这里需要考虑一些标准化技术、异构系统的无缝连接等规范问题,还应格外重视数字描述对客观实体移植、复制和虚拟再现的功能。这是够保证异型资料集中处理,彻底改变传统思维模式依照章节页等阶梯式结构,循序渐进地利用知识的方式的最好办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必须基于数字化描述的实现途径上,对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的集中表现,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地方文献工作的多平台难统一问题,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全面共享。

(3)元数据是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属性的,是对各种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描述和标引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图书情报界广泛使用的机读目录MACK格式,实际上就是元数据的一种低级表现形式。1995年在都柏林元数据会议上正式提出的DC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具有易于生成,不需要专门的编目人员来创造,能够满足较高级的编目要求等优势,已经成为广泛接受的标准化元数据元素集。正在制定的中国元数据标准项目原则上也采纳了DC的元数据方案。DC制定了十五项基本元素:名称,创作、制作者,主题及关键词,说明,出版者,发行者,时间,类型,格式,标识,来源,语言,相关资料,范围,版权。这15项元数据基本包含了地方文献资源需要标引、描述的内容属性和形式特征。在其基本规则和约定中还对基本元素的展开做了较为灵活的规定,这对全面深入地揭示和表达地方文献资源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如借助主题及关键词项,可以自由地引入“中图法”等词表或学科控制工具及其标识系统,具体表达地方文献资源的学科主题内容,也可以直接使用自然语词对地方文献资源所涉及的有关地方内容的专指概念、地方文献研究的人物或相关的人物进行描述标引,以期全面表述地方文献专指内容。再如借助范围项,可以将地方文献研究或描述中所涉及的地域概念根据需要独立标引,以此增加区域研究的匹配条件,构成地方文献资源检索利用的主要切入点,解决地方文献研究中以区域特征为主要先决检索条件的技术操作问题。DC还可以嵌入到XML等电子信息资源的标准标记语言中,适用于多种领域各种电子资源(如全文、多媒体)的处理,在许多地方文献资源已经实现数字化的情况下,有利于地方文献资源参加网络环境下更大范围的集中统一处理与共享。

〔出处〕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6)




本文编号:1048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1048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a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