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前三章(PPT 精品)
本文关键词:电子线路
《线性电路》 多媒体课件《线性电路》 多媒体课件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勇王勇
前言该课件是兰州大学教学研究资助项目, 课件内容主要由该课件是州大学教学研究资助项目课堂讲授讲义整理而成, 并配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解答。课件中还引入了电子线路的CAD 软件PSPICE进行电路分析。 课件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系统性、 严密性;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主要参考教材有:《电子线路》 线性部分, 谢嘉奎主编, 1999第四版。《 现代电子技术》 , 席德勋编, 1999年第一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童诗白主编, 1988第2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 , 唐竞新主编, 1998。课件内容要由
第一章: 晶体二极管•电子线路是电子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是现代先进科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发展迅速的学科之一。 1、 最早在1883年, 托马斯·爱迪生再改进白炽灯的实验中,发现了爱迪生效应, 但他当时未能认识到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直到1907年L ·De ·Forest(李·德·弗列斯特) 研制了电子三极管, 使电子学进入实用阶段并作为一门新兴科学而崛起, 由于有了利用电子三极管制作的放大器和振荡器电路才使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无线电和电视广播成为现世路, 才使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无线电和电视广播成为现世, 其他诸如雷达、 自动导航、 立体声放大器和计算机等的应用, 也无不归功于电子三极管的发明, 而在这一发明 的推动下, 开创了伟大的技术和社会革命。 然而, 电子管有它固有的弱点,, 管子的灯丝必须加热至足够的温度以便使阴极发射电子, 灯丝电压和电流的典型值是6. 3(V) 和0. 3(A) , 即大约2(W) 功率, 最早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约用了18, 000只电子管, 需供36, 000(W) 的功率, 另外电子管还有体积大、 寿命短、 转换速率受限制等缺点。 2、 到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才克服了电子管的这些缺点, 引起了电子学的又一次革命, 晶体管是约翰·巴丁、 沃尔特·布雷登和威廉·肖克莱共同发明, 该发明促成了计算机、 通信等方面的飞速发展,鉴于它的重要价值, 这些人共同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机奖。 单个电子器件与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为分立电路, 复杂的分立电路由于焊点多及布线等影响了可靠性及精度的提高。 3、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 五十年代末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基尔白、 仙童半导体公司的诺依斯等人研究实现了集成电路, 实现了管路结合, 以后集成度越来越高, 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这是电子学的又一次革命, 也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的标志。其他诸如雷达自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简介: 1、 半导体器件: 是本课程基础部分, 主要包括半导体物理基础知识, 二极管、 晶体三极管、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及应用原理。 2、放大器基础: 是本课程重点之一, 主要包括放大器的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及性能指标, 单管放大电路, 组合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 电流源电路及应用,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放大器的频率分析和噪声分析。3、 放大器中的负反馈, 是课程重点和难点之一, 主要包括反馈放大器的组成和类型, 负反馈放大器的性能分析, 深度负反馈计算, 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4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电路性分析。 4、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电路, 是课程又一个重点和难点, 主要包括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的组成原理(加减乘除比例对数指数开平方等各类算术运算、 有源滤波、 精密测量放大器和仪器放大器、 电流传输器等) ,集成运算放大器性能参数及其对电路的影响, 集成电压比较器。是课程又个重点和难点主要•学习方法: 本课程是两个专业的主干基础课, 也是学习《非线性电路》 (谐振功放、 振荡器、 调制解调、 锁相环) 、 通信、 计算机应用等必备的基础,学习中应着重掌握各类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特点、 应用和分析方法。 1、 由于器件的非线性, 在线性应用时需要进行近似处理。 2、 对各类放大器应掌握其器件的非线性, 在线性应用时需要进行近似处理。 2、 对各类放大器应掌握其静态分析方法(判断放大器工作和动态分析方法, 应具备较高的电路分析能力。 3、 一定量的习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需要100--200道题的训练量,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 4、 重视实验环节, 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电路设计能力才算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本章主要内容简介(略) 。•
1. 1 半导体物理基础知识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它的电阻率在(10-3--109) Ω . cm范围内, 主要有硅(主要材料) 、 锗、 砷化镓(高频高速器件) 等。一、 本征半导体1、 本征半导体: 硅和锗的单晶(整块晶体内部晶格排列完全一致或原子在空间排列成很有规律的空间点阵) 称为本征半体(将纯净原材料及需要的杂质放在坩埚中加热至熔点Si 14200C使其融化为晶体在坩埚中加热至熔点Si=14200C使其融化为晶体, 用一块小晶体与液面接触,将籽晶上拉即可生成新的晶体, 另一种办法是用高频感应加热硅棒, 使其局部融化, 冷却后成为单晶)Si: 1S22S22P63S23P2
{内层原子核称为惯性核}Ge: 1S22S22P63S23P63P104S24P2
{ 2N2个电子旋转方向的不同分布}它们最外层都有四个价电子, 形成单晶时, 每个价电子和邻近原子的价电子形成共价键。子形成共价键。在热力学温度0K时和没有外界影响条件下, 价电子束缚在共价键中, 不能自由移动, 不是自由电子, 是良好的绝缘体。2、 本征激发和复合: 在温度升高和受到光线照射时, 共价键中的价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 在共价键中留下相同数量的空穴(可以看作带正电的离子或载流子) 这种现象称为本征激发。 空穴形成后, 邻近共价键中的价电子受它的吸引作用很容易跳过去填补空穴, 这样空穴便转移到邻近共价用块小晶体与液面接触
价键中去, 因此就出现价电子和空穴两个相反方向的运动, 半导体正是依靠自由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导电的物质。 所谓复合是指自由电子在热骚动过程中与空穴相遇而释放能量, 造成自由电子--空穴对的消失。3、 费米能级与热平衡载流子浓度: 根据量子统计理论可知, 在温度为T时(晶体处于热平衡状态) , 能量为E的状态被电子占有的几率为:F(E) ={1+EXP[(E-EF) /KT]}-1其中绝度室其中T 是绝对温度(室温T=3000K)K是玻尔兹曼常数 K=1.38×10-23焦耳/0KEF是费米能级, E= EF状态被电子占有的几率为1/2在原子中, 电子所具有的能量状态不是连续分布的, 而是离散的, 每一个能量状态对应一个能级, 能级是量子化的, 其分布如下图1-1所示:导带——————————Ec——————————Ec• • • • • • • • • • • • • • • • • •禁带 – – –– – – – – – – – – – – EF图1-1 ——————————Ev
价带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为了计算自由电子的浓度, 还应知道状态密度函数 Ne(E) , 它表示单位
体积内和单位能量范围内(ev电子伏特) 允许电子占有的能量状态数目, 自由电子均处在导带内, 空穴均处在价带内, 处在导带内的自由电子至少具有Ec能量, 因此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浓度为:∞Ni =痱EcNe(E) •F(E) d E= AT3/2EXP [-Eg0/KT]
式中A是常数(硅为3.88×1016cm-3K-3/2锗为1.76 ×1016cm-3K-3/2)Eg0是T=0K即-273OC时的禁带宽度室温下计算的: 硅的Ni=1.5 ×1010 cm-3 锗的Ni=2.4 ×1013 cm-3 而在金属导体中, 自由电子浓度可达1022∼1023cm-3, 相比之下导电能力差,不能产生二极管、 三极管所需的导电机制, 必须采取措施(如掺杂) 。二、 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 掺入一定量的杂质元素就成为杂质半导体, 分为N型和P型若掺入五价元素的杂质(磷锑或砷)型若掺入五价元素的杂质(磷、 锑或砷) , 则是N型半导体, 若掺入三价元素(硼、 镓、 铟) , 则是P型半导体。1、 N型半导体: 磷有五个价电子, 而只需拿出四个与相邻的硅原子进行共价键结合, 多余一个电子未被束缚在共价键中, 仅受磷原子核内的正电核吸引(比共价键弱) , 在常温下很容易挣脱束缚成为自由电子(施主杂质能级比较高, 接近导带, 常温下几乎全部电离, 成为自由电子) , 磷原子因少一个则是 型半导体若掺入价元
电子成为带正电荷的磷离子(但其束缚在晶格中, 不能移动, 不能象载流子,那样起导电作用) , 因其施放电子, 故称施主杂质。 与本征激发相比, 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浓度大大增加, 而空穴因与自由电子相遇而复合机会增加浓度反而更小了。 杂质半导体中载流子浓度不再相等, 多的称为多数载流子又称多子, 少的称为少数载流子, 又称少子。2、 P型半导体: 硼只有三个价电子, 在与相邻的硅原子形成共价键时, 缺少一个价电成个空这个空个价电子, 因而形成一个空穴, 这个空穴不是释放价电子形成的, 不会同时产生自由电子, 而自由电子因与空穴相遇而复合机会增加浓度反而更小了。当空穴由相邻共价键中的价电子填补时(相当于空穴移动) , 硼原子由于接受一个电子成为带负电的硼离子(受主杂质能级比较低, 接近价带, 常温下价带中价电子很容易获得能量来填补这个能级, 从而产生空穴) , 因其接受电子而产生空穴, 称为受主杂质。3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在杂质半导体中3、 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在杂质半导体中, 载流子是由杂质电离和本征激发两个过程产生的, 杂质电离只能产生一种载流子(施主杂质是自由电子,受主杂质是空穴) , 在常温下杂质原子几乎全部电离, 由杂质电离产生的载流子浓度等于掺入杂质的浓度。 掺杂越多, 多子数目就越多, 少子数目就越少, 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服从下面两个约束:(1) 、 在热平衡状态下, 满足相应的热平衡条件: 当温度一定时, 两种载放价电成的会时载流子是由杂质电离和本征激
流子热平衡浓度值的乘积恒等于本征载流子浓度值Ni的平方。 即 N0P0=Ni2(2) 、 满足电中性条件, 整块半导体中的正电荷量恒等于负电荷量。 若施主杂质浓度为Nd, 则带正电的有已电离的杂质原子和少子空穴, 带 负电的仅是多子自由电子, 这样电中性条件为:由热平衡条件得: ( Nd+P0) P0= Ni2
由于Nd》 P0故:同理对受主杂质: ( Na+N0) N0= Ni2
由于Na》 N0故:为受主杂质浓度Na为受主杂质浓度。例题: 一块本征硅片, 先掺入浓度为8×1016cm-3的五价砷原子, 再掺入浓度为5×1017cm-3的三价硼原子, 问它为何种杂质半导体, 并求室温时多子和少子的热平衡浓度值。解: 由于Na大于Nd, 结果是Nd释放的自由电子全部填入Na产生的空穴外, 还余下( Na - Nd ) 个空穴, 因而杂质半导体由N型转变为P型。 根据电中性条件PNNd +NNNd 4 2 ×1017cm-3条件: P0= Na - Nd +N0≈ Na - Nd=4.2 ×1017cm-3相应少子浓度 N0=(Ni2/P0) =5.4 ×102cm-3杂质半导体的多子浓度与温度无关, 而少子浓度与Ni2成正比, 因而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 直到少子浓度增大到与多子浓度相当, 杂质半导体又恢复到类似的本征半导体, 少子浓度的温度敏感特性是导致半导体器件温度特性差的主要原因。N0= Nd+P0Nd P0 ≈ Ni2NaN0 ≈ Ni2
三、 漂移和扩散半导体中有自由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 它们除了在电场作用下形成漂移电流外, 还会在浓度差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的扩散运动, 形成相应的扩散电流,而导体中不存在扩散电流, 也没有空穴漂移电流, 只有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的漂移电流。1、 漂移电流: 载流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形成漂移电流, 如下图1-2所示:电场电场E#
本文编号:1259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125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