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课程 >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发布时间:2017-12-22 12:24

  本文关键词:网络文化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发表 >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杂志之家论文发表、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人类历史上,生产工具的发展对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改变着人类的文明,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印刷术尤其是印刷机的发明,导致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使人类信息交流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飞跃对人类传统的一切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它改变了社会、改变了文化、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第二次信息革命。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化以其自身鲜明的特征,对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语言表达方式、知识存储方式、传统的汉字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网络文化 传统文化 冲击
  一、对文化传播的冲击
  网络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媒,它更多地表现为社会通用的手段,表现为社会文化现象。网络手段的运用是文化传播的又一次飞跃,在人类大众传播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网络文化不同于传统文化,这种文化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是一种快速变化的“快餐文化”。信息快速产生、扩散,又很快过时,各种网络行为快速实现,交往者之间可以很方便、快捷地建立关系,也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被另一种关系取代。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冲击主要在传播方式、传播载体、传播速度三方面。
  (一)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的方式是数字,没有体积,没有重量,一定的信息转换成数字,经过转播,数字再还原为一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是以电子信号代替写在纸上的记录进行通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作为主导交流工具的信息交流代替人们熟悉的语言、手势、表情、文字等传播方式。一个电话或一个E-mail将会更快更及时地将信息传递给对方,使人们面对面的交谈及给远方朋友写一封书信的机会逐渐减少。
  (二)传播载体
  网络文化传播载体较传统的印刷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网络文化传播载体的基本物理单元是计算机。计算机记录、存储与处理信息的物理载体主要是磁盘、光盘和半导体芯片等。这些载体具有信息存储容量大、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且载体生产成本低,载体负载的信息存取方便且记录和输出格式转换容易,信息迁移容易等优点。其次,网络的互联性为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处理、信息共享提供了极好条件。它们通过电话、电传、电视、网络终端等信息传输设备,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等信息加工装置,向人类提供图、文、声并茂的信息,使人类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绚丽多彩的文化生活。
  (三)传播速度
  网络信息通过因特网高速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等特点,而且它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制约,上网的信息瞬间便可以同步发送到所有用户手中。网络已经把地球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距离不再是影响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因素,人们传播和交流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也不再是问题。
  二、对传统语言的冲击
  文化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工具。而当技术解冻了语言时,也就动摇了文化本身。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的语言,计算机技术已经创造出并还在继续创造出不同于传统自然语言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又称程序设计语言,引起了语言的重构,它猛烈地冲击着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因为计算机语言来自西方,西方文化心理中工程技术语言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差异很小,而东方文化则不同,西方文明崇尚人文精神的文化传统,现代中国人仍注重和倡导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三、对传统知识存储的冲击
  文化离不开知识的存贮,文字是传统的存贮知识的主要工具。文字的出现加快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印刷机的发明,使印刷书刊,尤其是印本图书成为传统图书馆知识收藏、存贮信息的主要载体。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融合,联机数据库、光盘出版物、网络信息资源等的诞生,使知识存贮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无纸存贮已成为现实,它更便利于人们快速的检索、共享和交换,使人类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传统知识载体的印刷书刊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极大冲击。
  四、对汉字文化的冲击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以来,汉字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推进文字改革,已初步形成了汉字、拼音两种符号体系共存的局面。计算机的出现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广泛使用,对汉字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使电子信息中的各种文字和符号异常频繁地在计算机以及网络之间进行交换处理,在这种信息的交流中,,汉字遇到了如何接收外来语的问题。随着外来术语越来越多,内涵越来越广泛,汉字通常使用的音译和义译中的译名已经很难用来表示其含义,从而使汉字直接吸收外来语成为可能,打破了汉字与拼音共存的体系结构。目前许多外来语已在汉语里广泛使用,有的在大众传媒中已屡见不鲜,如:DVD、VCD、MTV、KTV、E-mail以及经济领域中的WTO、GNP、GDP等,在中央电视台许多栏目的后面,目前都有CCTV.com等电子信箱及网址等字样。外来语的直接渗透,不仅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同时也为汉字开辟了多元化体系共存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高正荣.网络0幕

本文编号:1319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1319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b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