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期刊都有哪些_食品科学专业
本文关键词:食品科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食品科学专业
学院名称及代码: 004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一、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食品科学, 083201
二、 学科(专业)介绍:
我校食品科学专业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教授6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高级职称占69.8%,具有博士学位者占87.5%。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本学科点在食品香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化学等方面的特色,现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有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食品风味化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科(专业)就业情况良好。
已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项目 40余项,其中 “天然级肉味香精生产技术”项目,获得了教育部1999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现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项目20余项。
1. 食品添加剂与配料
研究重点是食品香料、食品香精、食品乳化剂、甜味剂、生物抗氧化剂、生物防腐剂和功能性食品配料。以天然香料生物转化与提取技术、含硫香料制备技术、杂环香料制备技术、蛋白质酶解技术、热反应香精制备技术、食品调香技术、脂肪控制氧化技术为主要特色。
2. 食品化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成分与食品品质的内在联系,尤其在采用气相色谱-吸闻(GC-O)、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等先进风味分析技术,对赋予食品特征风味的气味活性化合物进行鉴定及其形成途径的推断方面的研究,具有特色。
3. 食品工程
以发酵技术、酶技术、定向化学改性技术、物理场强化技术、现代提取分离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高新技术集成研究为特色,尤其在物理场强化、集成技术的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4.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研究果实采后衰老、病害机理及其调控措施,研究果蔬加工中品质控制的生物学和化学基础,以及药食同源、具有功能性食品用天然活性物质的植物资源的加工利用。
三、 考试科目(导师、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导师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01食品添加剂与配料
孙宝国 教 授
王成涛 副教授
18
初试考试科目: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811有机化学或813生物化学
复试专业课:
微生物学
1、《食品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王璋等。
02食品化学
宋焕禄 教 授
王 静 副教授
03食品工程
曹雁平 教 授
李秀婷 副教授
04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陈存社 教 授
李丽萍 教 授
2、《食品分析》,大连轻工业学院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年。
初试参考书目:
811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鸿宾
813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张洪渊
复试科目:
专业名称
复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食品科学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一版
沈 萍
四、联系电话: 010-68985378
五、导师介绍:
孙宝国 :男, 1961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食品添加剂分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合成香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日化协会理事长;北京食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学报》编委、《食品科学》编委、《精细化工》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香料化学。主持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和支撑计划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授权发明专利1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主要讲授研究生课程:香料化学。近三年所指导的研究生在食品香精行业就业。
李丽萍 ,女, 1964年5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主讲《功能食品概论》《食品贮藏保鲜》和《果蔬采收处理技术》。研究方向农产品贮藏加工,特长为果蔬采后生理与技术,以及植物源功能性食品研究。曾主持或参加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青年骨干基金等市级课题10多项,在十多种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60多篇,参编教材2部,参编著作2部。主持完成科研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承担的(第2)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并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
宋焕禄 ,男, 1961年6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的食品科学与营养系的风味化学实验室(Flavor Chemistry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 Human Nutri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做访问学者。主要讲授《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原料学》及《食品风味化学》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风味化学、食品生物技术、现代食品分析技术等。主持或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有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等项目。作为排名第二的技术负责人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199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本人为第一作者完成的论文近20篇。主编专著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
曹雁平 ,男, 1961年1月出生,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功能食品分会理事。讲授《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酶工程》、《现代食品化学》、《现代食品分离提取技术》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天然产物化学,以高技术集成为核心的功能食品、食品风味配料、食品添加剂精细加工技术。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有15项,其中包括“973”、科技攻关、科技支撑、科教兴市、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教改等项目。曾获部级新产品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0篇。主编《食品调味技术》、《食品调色技术》,参编《软饮料工业手册》等2部,专利3项。
陈存社 ,男, 1965年12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从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后出站。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工艺学》、《食品工业设备》、《食品分离与重组技术》、《计算机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1)微生物菌种育种保藏和菌剂生产技术;(2)食品的化学改性理论;(3)新型食品分离技术。主持和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在研项目:工业微生物资源整理、整合和共享研究,食品快速分析方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EI收录4篇,参编专著3部,获得专利1项。
王成涛 ,男, 1969年4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导,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现代微生物与发酵技术》、《食品安全专题》、《食品发酵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1)食品微生物与发酵工程;(2)食品添加剂制造技术;(3)功能性食品。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子课题5项,主持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参加完成校企合作科研项目5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EI收录6篇。主编、参编教材或专著6部, 其中3部为“十一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李秀婷 ,女,汉族,工学博士,副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营养支持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讲授《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功能性食品》、《食品储藏与保鲜》,《高级生物化学》、《酶工程》等课程。主要从事微生物与酶工程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 “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及横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王静 ,女, 1976年8月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1)功能性食品的生物制备及活性研究,(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主持北京市党建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国家“863计划”和国家“973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
本文关键词:食品科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7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14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