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概论第二章
本文选题:大气科学概论第二章 切入点:
大气科学概论
第二章 大气辐射学
§1 辐射概述 §2 辐射平衡的基本规律 §3 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的衰减 §4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5 地气辐射 §6 地面辐射差额和气温变化 §7 地气系统能量平衡
大气科学概论
本章重点:
黑体与灰体 基尔霍夫定律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斯蒂芬 玻尔兹曼定律 维恩定律 大气对辐射的吸收特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太阳高度角 大气透明度 大气中长波辐射的特点 地面辐射差额时空分布特征 大气窗
大气科学概论
§1 辐射概述
§1.1 辐射的概念 辐射的传播—电磁波 §1.2 辐射的传播 电磁波 §1.3 黑体与灰体 §1.4 辐射场物理量
大气科学概论
§1 习题
1、什么是辐射? 、什么是辐射? 2、什么是黑体和灰体? 、什么是黑体和灰体? 3、辐射通量和辐射通量密度的概念。 、辐射通量和辐射通量密度的概念。
大气科学概论
§1.1 辐射的概念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在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在-273℃以上, ℃以上, 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 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辐射。 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辐射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辐射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指物质以电磁波的形式 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放射的能量。 放射的能量。
大气科学概论
大气科学概论
大气科学概论
大气科学概论
§1.2 辐射的传播—电磁波
1、传播速度:3×108m/s 、传播速度: × 2、波长范围:10-16m—103m 、波长范围: — λ: 宇宙射线< 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 : 宇宙射线< 射线 射线< 射线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射线< 波)<无线电波
不同电磁波的具体波长范围
名称 紫外线 可见光 近红外 红 外 线 中红外 远红外 超远红外 毫米波 微 波 厘米波 分米波 波长范围 100埃 0.4微米 100埃~0.4微米 0.4微米~0.76微米 0.4微米~0.76微米 微米 0.76微米~3.0微米 0.76微米~3.0微米 微米 3.0微米~6.0微米 3.0微米~6.0微米 微米 6.0微米~15微米 6.0微米~15微米 微米 15微米~1000微米 15微米~1000微米 微米 1~10毫米 10毫米 1~10厘米 10厘米 10厘米~1米 10厘米~ 厘米
可见光波长范围
色彩名称 紫 蓝 青 绿 黄 橙 红 波长范围 0.40~0.43微米 0.40~0.43微米 0.43~0.47微米 0.43~0.47微米 0.47~0.50微米 0.47~0.50微米 0.50~0.56微米 0.50~0.56微米 0.56~0.59微米 0.56~0.59微米 0.59~0.62微米 0.59~0.62微米 0.62~0.76微米 0.62~0.76微米
大气科学概论
§1.2 辐射的传播—电磁波
3、大气科学对辐射的研究对象: 、大气科学对辐射的研究对象: 太阳短波辐射、地球和大气长波辐射 太阳短波辐射、
§1.3 黑体与灰体(1)
Q0 Qr
Qa Qd
Q 0 =Qa + Qr + Qd
Qa Qr Qd 1 =Q + Q + Q 0 0 0
a + r + d =1
大气科学概论
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
大气科学概论
不同土壤的反射波谱曲线
大气科学概论
土壤湿度对反射率的影响
大气科学概论
水的混浊度对其反射波谱曲线的影响
大气科学概论
各种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
地表 森林 田地(绿色) 田地(已开垦的干地) 草地 裸地 沙地 反射率 3~10 3~15 20~25 15~30 7~20 15~25 地表 雪地(新雪) 雪地(陈雪) 冰 水面hθ>40° 水面hθ=5~30° 反射率 80 50~70 50~70 2~4 6~40
大气科学概论
以上图表可以说明什么?
物体的吸收率、 物体的吸收率、反射率 和透射率大小随着辐射 的波长和物体的性质而 改变。 改变。
大气科学概论
§1.3 黑体与灰体(2)
黑体: 黑体:若物体对于投射到其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 绝对黑体。 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故有: 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故有: a=1,r=d=0 a=1,r=d=0
大气科学概论
§1.3 黑体与灰体(3)
若物体仅对某一波长辐射能全部吸收,称为相对 若物体仅对某一波长辐射能全部吸收,称为相对 黑体。 黑体。 灰体: 小于1且不随波长而变化的物体。 灰体:a小于1且不随波长而变化的物体。 a=1若物体不透明,则透射率 0 吸收率a=1 若物体不透明,则透射率d=0 ,吸收率a=1-r。
大气科学概论
§1.4 辐射场物理量
1、辐射通量Φ: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平面的辐射 、辐射通量 : 能,也称为辐射功率,单位为J/s或W。 也称为辐射功率,单位为 或 。
dQ Φ= dt
2、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或是单 、辐射通量密度 :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 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辐射能, 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辐射能,单位为W·m-2 ·
dΦ dQ E= = dA dA ? dt
辐照度
辐出度
大气科学概论
辐射光谱
全部波长的总辐射能: 全部波长的总辐射能: Fλ为分光辐射出射度或 者叫单色辐射通量密 度。
Fλ
λ dλ
大气科学概论
第二章 大气辐射学
§2 辐射平衡的基本规律
大气科学概论
习题: 习题: 基尔霍夫定律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斯蒂芬 玻尔兹曼定律 维恩定律
大气科学概论
§2 辐射平衡的基本规律
§2.1 辐射平衡 §2.2 基尔霍夫定律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2.3 斯蒂芬 玻尔兹曼定律 §2.4 维恩定律
大气科学概论
§2.1 辐射平衡
当物体放射出的辐射能等于它吸收的辐射能时, 当物体放射出的辐射能等于它吸收的辐射能时, 物体处于辐射平衡状态,可用一态函数—温度 来 物体处于辐射平衡状态,可用一态函数—温度T来 描述,因此平衡辐射又称为温度辐射。 描述,因此平衡辐射又称为温度辐射。 温度辐射
大气科学概论
§2.2 基尔霍夫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对某一特定波长而言, 在一定温度下,对某一特定波长而言,任何物体 的辐出度与吸收率之比是一个普适函数,该函数 辐出度与吸收率之比是一个普适函数, 之比是一个普适函数 温度和 有关, 只与温度 波长有关 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 只与温度和波长有关,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 即具有选择吸收性: 即具有选择吸收性: 选择吸收性
Fλ ,T Aλ ,T = E (λ , T )
E(λ,T)为绝对黑体的分光辐出度,即某一波长范围 为绝对黑体的分光辐出度, 为绝对黑体的分光辐出度 内的辐出度。 内的辐出度。
大气科学概论
§2.2 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表明: 基尔霍夫定律表明: 某温度、 某温度、某波长的任何物体的辐射出射度和其吸 收率之比都等于同温度、 收率之比都等于同温度、同波长下黑体的辐射出 射度。 射度。 在一定波长、一定温度下,一个物体的吸收率等 在一定波长、一定温度下, 与该物体同温、同波长的放射率。 与该物体同温、同波长的放射率。 同一物体在温度T时它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 时它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 同一物体在温度 时它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在同 样温度下也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样温度下也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大气科学概论
大气科学概论
§2.3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黑体的总放射能力E 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T的四次 黑体的总放射能力 Tb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 的四次 方成正比。 方成正比。
ETb = σT
4
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 斯蒂芬 玻尔兹曼常数:σ=5.6696×10-8 W·m-2·K-4 玻尔兹曼常数 ×
σ=5.67×10-8 W·m-2·K-4 ×
大气科学概论
§2.4 维恩定律
黑体单色辐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λ 黑体单色辐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 m) 与其本身 绝对温度(T)的乘积为一常数。 绝对温度 的乘积为一常数。 的乘积为一常数
C λm = T
C=2896?m·K
大气科学概论
第二章 大气辐射学
§3 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的 衰减
大气科学概论
习题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 2、太阳辐射光谱穿过大气后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太阳辐射光谱穿过大气后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3、大气吸收的特点? 、大气吸收的特点? 4、为何晴朗的天空呈蓝色? 、为何晴朗的天空呈蓝色? 5、大气散射如何分类? 、大气散射如何分类?
大气科学概论
§3 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的衰减
§3.1 太阳辐射及日地关系 §3.2 大气对辐射的衰减
§3.2.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3.2.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3.2.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大气科学概论
§3.1 太阳辐射及日地关系(1)
s-sun e-earth
半径: 半径:rs =6.96×105Km,re =6370.9Km,rs ≈109re × , , 质量: 质量:ms ≈3.3×105me × 体积: 体积:Vs ≈1.36×106Ve × 表面温度: 表面温度:Ts ≈5800K 地球接收太阳辐射为18× 地球接收太阳辐射为 ×1016W,约为太阳总辐射 能量的22亿分之一。 能量的 亿分之一。 亿分之一
大气科学概论
§3.1 太阳辐射及日地关系(1)
大气科学概论
§3.1 太阳辐射及日地关系(2)
§3.1 太阳辐射及日地关系(3)
太阳辐射光谱: 的黑体光谱, 太阳辐射光谱:6000K的黑体光谱,其中可见光 的黑体光谱 其中可见光50%,红外 , 43%,紫外7%,绝大部分能量集中于 ,紫外 ,绝大部分能量集中于0.15~4?m。 ~ 。
图中:实线是大气上界 的太阳辐射光谱; 虚线是温度在6,000K时的 虚线是温度在6,000K时的 黑体辐射光谱。
大气科学概论
§3.1 太阳辐射及日地关系(4)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在大气 面积内, 内获 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min内获 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 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I 0 = 1367 ± 7W ? m
?2
大气科学概论
§3 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的衰减
§3.2 大气对辐射的衰减
§3.2.1大气对辐射的吸收 大气对辐射的吸收 §3.2.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3.2.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大气科学概论
臭氧
分子散射 臭氧
大气科学概论
§3.2.1大气对辐射的吸收
1、吸收------有选择地吸收。 、吸收 有选择地吸收。 有选择地吸收 主要吸收主体:氧气、 臭氧、 主要吸收主体:氧气、水、臭氧、二氧化碳及 固体杂质等。 固体杂质等。 大气吸收光谱:(见附表) :(见附表 2、大气吸收光谱:(见附表)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紫外<0.29μm几乎全吸收,可见光 辐射 μm几乎全吸收, 吸收不强,红外主要是水汽吸收, 吸收不强,红外主要是水汽吸收,其次为CO2、 CH4。
吸收 气体
吸收光谱
对辐射的作用
H2 O
吸收了约4 吸收了约 % -15%太阳能 太阳能 水汽主要为红外区:最强为 μm μm吸收带 红外区 水汽主要为红外区:最强为6.3μm吸收带 使太阳光谱改变。 量,使太阳光谱改变。 μm吸收带 和>12μm吸收带; μm吸收带; 几乎覆盖地气长波辐射全 液态水吸收带与水汽对应, 液态水吸收带与水汽对应,但向长波移动 波段。 波段。 主要<0.26μm紫外区: 主要<0.26μm紫外区: <0.26μm紫外区 舒曼-龙格带(0.125-0.2μm)、 舒曼-龙格带(0.125-0.2μm)、 赫兹堡带(0.24 (0.24赫兹堡带(0.24-0.26μm) 可见光区 0.76μm)、 )、B 可见光区:A带(0.76μm)、B带 (0.69μm) 最强在紫外区:哈特来带( 最强在紫外区:哈特来带(0.22紫外区 0.30μm)、哈金斯带 μm)、哈金斯带(0.32-0.36μm μm) μm)、哈金斯带 μm 可见光: 可见光:查普斯 带 红外区: μm、 μm μm、 μm) 红外区:(4.7μm、9.6μm、14.1μm μm μm 吸收作用很强, 吸收作用很强,但吸收能 量不多, 量不多,对太阳辐射削 弱不大。 弱不大。
O2
O3
O3层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 2%左右,是导致平流层 左右, 左右 上部温度较高的原因。 上部温度较高的原因。
CO2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专门 讨论。 讨论。 μm红外区 >2μm红外区(2.7μm、4.3μm、15μm) μm红外区(2.7μm、4.3μm、15μm) 对长波辐射, 15μm吸收 对长波辐射,以15μm吸收 带最为重要。 带最为重要。
大气科学概论
§3.2.1大气对辐射的吸收
大气吸收的特点: 大气吸收的特点: a) 大气吸收太阳能具有选择性,且位于太阳光谱 大气吸收太阳能具有选择性, 能量较小的区域内。 能量较小的区域内。 b) 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弱,不是直接加热低层大 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弱, 气的直接热源。 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科学概论
§3.2.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大气科学概论
§3.2.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散射:(对太阳辐射需考虑,对长波辐射可忽略。 散射:(对太阳辐射需考虑,对长波辐射可忽略。) :(对太阳辐射需考虑 尺度数: 尺度数:
2 πa x= λ
(1)瑞利散射:x<<1,a<<λ(气体分子对可见光的散射) )瑞利散射: , (气体分子对可见光的散射) (2)米散射: 0.1<x<50,a~λ(大气中云滴、尘埃对可见光 )米散射: , ~ (大气中云滴、 的散射) 的散射) (3)几何光学范畴:x>50,a>>λ(大雨滴对可见光产生折 )几何光学范畴: , ( 射、反射现象) 反射现象)
大气科学概论
§3.2.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反射没有选择性,所以反射光呈白色。 反射没有选择性,所以反射光呈白色。 反射物: 反射物: 云的反射最强,平均50-55%。 云的反射最强,平均 。
大气科学概论
第二章 大气辐射学
§4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科学概论
习题:
直接辐射的影响因子是?它们是怎样影响直接辐 直接辐射的影响因子是 它们是怎样影响直接辐 射的? 射的? 影响散射辐射的因子? 影响散射辐射的因子? 总辐射影响因子及其日变化特征? 总辐射影响因子及其日变化特征?
大气科学概论
§4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包括两部分: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 包括两部分: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
§4.1 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 §4.2 散射辐射 §4.3 总辐射 §4.4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大气科学概论
§4.1 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
太阳以平行光的形式,投射到地面上的那部分辐射能, 太阳以平行光的形式,投射到地面上的那部分辐射能,称 为直接辐射, 为直接辐射,通常以到达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的辐照 度来表示直接辐射的大小。 度来表示直接辐射的大小。 直接辐射的影响因子: 直接辐射的影响因子: 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 太阳高度角、
大气科学概论
1、太阳高度角 、
1)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就越小, )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就越小, 地表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大。( 。(图 地表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大。(图2.8b) )
直接面上接受的太阳辐射是: 当h=90°时,直接面上接受的太阳辐射是: ° I·S 太阳辐射是: 当90°>h>0°时,太阳辐射是: ° ° I’·S’= I· S I’= I ·sinh
大气科学概论
1、太阳高度角 、
2)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光透过的大气层就越厚(图 )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光透过的大气层就越厚 图 2.9),削弱就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小。 ,削弱就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小。 太阳光在大气中的射程为AO。 当h=90°时,太阳光在大气中的射程为 ° 。 当90°>h>0°时,太阳光在大气中的射程为OC。 ° ° 太阳光在大气中的射程为 。
大气科学概论
一个大气质量:在地面为标准气压(1013hPa)时 一个大气质量:在地面为标准气压(1013hPa)时, (1013hPa) 太阳光垂直投射到地面所经路程中, 太阳光垂直投射到地面所经路程中,单位截面 积的空气柱的质量,称为一个大气质量。 积的空气柱的质量,称为一个大气质量。
大气科学概论
2、大气透明度 、
大气透明度: 大气透明度: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透射程度 透明系数( 透明系数(p): p=I/I0 公式: Bouguer 公式: I = I0pm 主要影响因素有:水汽、凝结物、杂质。 主要影响因素有:水汽、凝结物、杂质。
大气科学概论
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
大气科学概论
§4.2 散射辐射
天空散射辐射I 天空散射辐射 D:水平地 表面上的自天空各方向 上大气散射来的太阳辐 射通量密度, 射通量密度,,单位为 W·m-2。 ·
大气科学概论
影响因子: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 影响因子: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
大气科学概论
§4.3 总辐射
地面总辐射: 地面总辐射:到达水平地表面的太阳直接辐射与 天空散射之和,单位为 ·m-2。 天空散射之和 单位为W· 单位为 IG = I′+ ID
大气科学概论
总辐射影响因子及其日变化 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等。 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等。 总辐射日变化特点 特点: 总辐射日变化特点:
日出以前——只有散射辐射; 日出以前——只有散射辐射; ——只有散射辐射 日出以后,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逐渐增加; 日出以后,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逐渐增加; 中午时,总辐射达到最大值; 中午时,总辐射达到最大值; 中午以后,总辐射又按相反的次序变化。 中午以后,总辐射又按相反的次序变化。 云的影响可以使这种变化规律受到破坏。 云的影响可以使这种变化规律受到破坏。
大气科学概论
总辐射分布特点:日总量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 总辐射分布特点:日总量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 特点
青海、新疆, 青海、新疆,黄河流域 次之,年总辐射量 次之 年总辐射量 为:159.2-212.3W/m2 /
最小辐射: 最小辐射: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 华南地区 最丰富, 最丰富 年总辐 射量为:212.3射量为 252.1W/m2 /
大气科学概论
§4.4 地面反射辐射
地表反射率:与下垫面性质和状态有关。 反射率与地面状况、颜色、粗糙度、植被、土壤 性质有关。 新雪:80—95% 裸地:7%—20%
大气科学概论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 )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
大气科学概论
第二章 大气辐射学
§5 地气辐射
大气科学概论
习题:
地面发射能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什么? 什么是大气窗?大气窗存在的意义? 大气中长波辐射的特点? 影响有效辐射的主要因子? 有效辐射的日变化? 有效辐射的年变化?
大气科学概论
一、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一)地面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称 为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3-120 μm )。 3 m 最大放射能量所对应的波长为10-15 μm。 1010 m 地面发射能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地面本身的温度,而温度的高低又决定于地面储 存能量的多少。
大气科学概论
(二)大气辐射: 1、概念: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向外放射辐射,称为大 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3-120 ?m )。 2、大气的主要吸收体:水(水汽和液态水)、 二氧化碳、臭氧。 3、地面和大气运用斯蒂芬—波耳兹曼定律, 可写成如下形式:
大气科学概论
(三)大气窗 地面长波辐射在8-12 ?m范围中放射能力较强,而水不吸 收,臭氧吸收窄,因此此波段全部透过大气层,在高空看 地面在此波段开了一个“天窗”,因此此波段称为“大气 “ ” “ 窗”。
大气窗存在的意义: 此波段是地面辐射强区,约占20%,可利用红 外辐射观测此波段的辐射强弱,推断地表温度 的变化。
大气科学概论
透 射 率 ( % )
大气科学概论
(四)大气中长波辐射的特点
大气科学概论
(五)大气逆辐射和保温效应
大气逆辐射的作用: 其值的大小,决定了地表得到热能补偿的多少, 因此其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地球—无大气:T=-23℃ —无大气:T=-23 有大气:T=15℃ 月球—白天: T=127℃ — 夜晚: T=-183℃
大气科学概论
二、地面的有效辐射
1、概念: 地面有效辐射F 地面有效辐射 0:地面放射的辐射Eg与地面吸收的 大气逆辐射δEa之差。 表达式:F0 =Eg-δEa F0表示地表损失热量的多少。
大气科学概论
2、影响有效辐射的主要因子有: 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云况,地表面 的性质。 3、有效辐射的日变化 4、有效辐射的年变化
大气科学概论
第二章 大气辐射学
§6 地面辐射差额和气温变化
大气科学概论
习题:
影响地面辐射差额的因子有哪些? 影响地面辐射差额的因子有哪些? 地面辐射差额日变化、年变化特点? 地面辐射差额日变化、年变化特点? 地面辐射差额的地理分布特征? 地面辐射差额的地理分布特征? 气温日变化及日较差? 气温日变化及日较差? 气温年变化及年较差? 气温年变化及年较差?
大气科学概论
§6 地面辐射差额和能量平衡
§6.1 地面辐射差额 §6.2 地面能量平衡 §6.3 气温日变化 §6.4 气温年变化
大气科学概论
辐射差额(净辐射) 收入辐射能 收入辐射能-支出辐射能 辐射差额(净辐射)=收入辐射能 支出辐射能
?> 0物体升温 ? 辐射差额?= 0温度不变 ?< 0物体降温 ?
大气科学概论
§6.1 地面辐射差额
地面辐射差额 = 吸收的太阳总辐射 + 吸收的大气逆辐射 - 向外放射的长波辐射
?> 0热量积累 ? 地面辐射差额? ?< 0热量亏损 ?
影响地面辐射差额的因子: 影响地面辐射差额的因子: 地面温度,空气温度, 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地面温度,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和云况,地面反射率。 空气湿度和云况,地面反射率。
大气科学概论
地面辐射差额日变化特点: 地面辐射差额日变化特点:
大气科学概论
地面辐射差额年变化特点: 地面辐射差额年变化特点:
大气科学概论
在高纬度和某 地面辐射差额的地理分布特征
些高山终年积 雪区才是负值。 雪区才是负值。
辐射差 额的年 振幅随 地理纬 度的增 加而增 大。
对同一地理 纬度来说, 纬度来说, 陆地的年振 幅大于海洋 的年振幅。 的年振幅。
全球各纬度绝 大部分地区地 面辐射差额的 年平均值都是 正值 。
就整个地球表面平均来说是收入大于支出。 就整个地球表面平均来说是收入大于支出。
大气科学概论
§6.2 地面能量平衡
大气科学概论
§6.2 地面能量平衡
地表净能量通量=地表净短波辐射通量 净长波辐射通量 地表净能量通量 地表净短波辐射通量-净长波辐射通量 地表净短波辐射通量 -地表感热通量 地表潜热通量 流进土壤深层的热量 地表感热通量-地表潜热通量 地表感热通量 地表潜热通量-流进土壤深层的热量
?> 0地表温度上升 ? 地表净能量通量? ?< 0地表温度下降 ?
大气科学概论
§6.3 气温日变化
大气温度升高
地面增热
将热量传递给边界层大气
大气科学概论
§6.3 气温日变化
大气科学概论
§6.3 气温日变化
地表面对大气边界层温度的影响是与什么有关? 地表面对大气边界层温度的影响是与什么有关? 地表面性质、 地表面性质、 冷暖洋流、 冷暖洋流、 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6.3 气温日变化
气温日变化最高值 出现在午后2点左 右,最低值出现在 清晨日出左右。 日较差:纬度、季 节、下垫面、地形。
大气科学概论
§6.3 气温日变化
3-4℃
12℃
日较差最大的地区在副热 向两极减小。 带,向两极减小。 夏季>冬季 夏季 冬季 陆地>海洋 陆地 海洋 盆地、 盆地、谷地日较差大 凸出地形日较差小 沙漠>潮湿地区 沙漠 潮湿地区 晴天>阴天 晴天 阴天
8-9℃
§6.4 气温年变化
气温年变化:中纬大陆 气温以7月最高,1月最 低;海洋气温以8月最 高,2月最低。 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 同一纬度,陆地大于海 洋。
大气科学概论
第二章 大气辐射学
§7 地气系统能量平衡
大气科学概论
§7 地气系统能量平衡
一、大气的辐射差额 1、大气的辐射差额分为:整个大气层的辐射 差额和某一层大气的辐射差额。 2、整个大气层辐射差额的表达式为:
大气科学概论
大气科学概论
二、地-气系统辐射差额 气系统辐射差额 1、如果把地面和大气看作为一个整体,其辐射能 的净收入为:
Rs =(Q + q )(1 - r ) + qa - F∞
大气科学概论
大气科学概论
能量平衡
大气科学概论
谢谢
本文编号:1719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1719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