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铅污染土壤修复工艺技术研究
本文选题:典型铅污染土壤修复工艺技术研究 +
分类号——
UDC
密
级
量Q垒窆2
学校代码
劣涟程歹大穿
学
题 目
位
论
文
典型铅污染土壤修复工艺技术研究
Study
on a
英文 题
目
typical lead contaminated
垒Qi!堂鱼i坐卫翌鱼笪墨鲤鱼地坠赶
杨雯 教授 学位 博士 姓名
研究生姓各
彭会清一职称 指导教师单位名称童塑皇堡堕三猩学陵
申请学位级别 论文提交日期 硕士
邮编垒兰QQzQ 环境工程
学科专业名称
2Q!三生三旦论文答辩日期至Q!呈生堇旦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学位授予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垄..赵边,
评阅人围杰
壑益遗
2013年5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武汉理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裼蜜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
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经武汉理工大学认可的国家有
关机构或论文数据库使用或收录本学位论文,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
服务。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研究生(签名):书嘤
导师(签名摊日期沙畋6.垆
武汉理工大学顾士学位论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搬迁企业遗慰下的大片污染场地 引发的环境问题网益受到关注。由于士壤污染的修复难、费用高,亟需快速、
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以加快我国污染场地的转型利用。本文对西南区某典型铅 蓄电池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场地污染土壤特征及环境风险进行评 价以确定修复值,然后利用土壤清洗技术修复污染土壤,并对清洗的参数优化 及土壤测试分析进行研究。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污染场地土壤特征及环境风险评价 对该场地104个采样点共计276个土壤样品进行pH值、铅浓度测定,结果
显示场地pH值整体里弱碱性,部分区域受铅污染严重;检测实验土壤铅的粒径 分布发现可针对不同粒径进行清洗。对场地进行风险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
估后,通过综合考虑,确定当场地用作住宅及公共用地时,采用血铅评价值
293mg/kg为修复目标值;当用作商服及工业用地时600mg/kg为修复目标值。
(2)摩擦清洗实验室研究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清洗参数为:水土比为70%干物质、温度为25℃、 搅拌30min、搅拌速率为1200r/min。对3份土壤进行摩擦清洗,清洗效率分别
为:67.61%、31.71%、41.01%。研究砂粒粒级变化规律发现0.25~0.5mm处是清
洗质量变化的拐点;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摩擦清洗能从砂粒表面去除一 部分细粒土壤和铅污染物。 (3)泡沫浮选实验室研究 通过浮选条件实验确定浮选最佳条件为:土壤粒径范围为<0.05mm、pH值 为1 1.0、2%Na2S 2mL、l%黄药4mL、浮选时间为5min。研究浮选的形态变化 发现:浮选对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去除率最好;加入Na2S有利于提高有机物 和硫化物结合态的去除率。 (4)土壤清洗工艺实验室研究 将清洗工艺进行组合后研究发现:流程2是最佳流程,且处理后最终土壤 能达标排放。形态研究表明:摩擦清洗主要去除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 结合态;泡沫浮选主要去除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药剂清洗对各个形态的去
武汉理二E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除效果均较好。处理后±壤的铅毒性浸出.评价表明:流程1、2处理后土壤不属
于危险废物,可用作其他用途;而流程3处理后土壤则属于危险废物,需做填 埋等其他处理。 关键词:土壤清洗技术,铅污染,土壤特征,环境风险评价,工艺研究;
II
一——————————————————————————————————————————————————一
Abstract
武汉理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speeding
up
of city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relocation of enterprises large contaminated
sites lef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oil contamination is difficult to of Urgent,need fast,effective soil rcmediation technology to repair,and the high cost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hina.In this
area as
soil at the site ofthe southwest paper,a typical lead bmtery contaminated research obiect,at first to evaluate site
the
contamination of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rnental risks to determine the repair technology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value,then the soil
and
rise
of the soil washing of
cleaning
the
parameter follows:
optimization and soil analysis test study.This study's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11 Contaminated site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soil Experimental soil pH value of the site 104 sampling points total of 276 concentration of lead samples.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the results weakly alkaline show
venue
and
lead detection
severe
pH
value overall,some
areas
affected by
lead pollution;different tablets diameter for
washing.Venue
for risk identification,
exposure assessment,toxicity assessment,comprehensive
the spot for residential repak the target
consideration,to determine
and
public
land,using
as a
blood lead evaluation value 293mg/kg
value;When
used
commercial’service and industrial
land
600mg&g target value for the repair.
(2)Attrition scrubbing
laboratory
studies ortho gonal experiments:so il
and water
rate
Best washing pamrmters determined by
ratio of 70%dry trotter,the tempemture of 25℃,stirring 1200r/min.3 parts soil attrition
30rain,st打ing
are
to
scrubbing,cleaning efficiencies
67.61%,31.71%, the
41.01%.Research sand particle size
cleaning quality
grad吨variation
found
at
0.25~0.5mm
changes
inflection point;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observed that the friction cleaning tO remove part of
the
fag-grained soil and lead
contamination丘Dm
a
sand Sill"face.
(3)Flotation
laboratory
studies
III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Fbtation condition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amrmters:so il
particle size range of<0.05rnm,the pH value of 11.0,2%Na2S 2mL,1%xanthate 4mL,flotation time of5min.Research of flotation morphological changes"flotation of organic
lmtter
and sulfide bound best
improve the organic
removal efficiency;,join rmtter and sulfide bound removal rate.
hboratory studies
Na2S
hep
to
(4)Soil washing process
After the washing process to combine the study found:the second process is the best process and final soil treated discbarge scrubbing to remove carbonate matter
standards.Morphobgy
found the attrition
and Fe-Mn
oxide bound;flotation to
remove
organic
and
sulfide bound;cleaning agents for the removal of various forrm of good.
Treated soil leaching of lead toxicity
evaluation
showed
that
process 1,2 treated soil
does not belong to the hazardous waste,can be used for other purpose;processes 3 treated soil is
a
hazardous waste,to be done to landfill and other processing.
Key words:Soil washing technology,lead pollution,soil risk assessment,process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environment
IV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I
目勇之…………………………………………………………………………………………………………….i 第1章文献综述……………………………………………………………………1
1.1
研究背景…………………………………………………………………..1
1.2典型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特征概述………………………………………2
1.2.1我国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2 1.2.2铅污染危害及其途径………………………………………………3
1.2.3铅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4
1.2.4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4
1.3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概述……………………………………………..5
1.4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简介…………………………………………..6
1.4.1
电动修复……………………………………………………………6
1.4.2固化/稳定化………………………………………………………..7
1.4.3土壤淋洗法….:…………………………………………………….8
1.4.4土壤清洗……………………………………………………………9 1.4.5植物修复……………………………………………………………9
1.5土壤清洗技术工艺研究现状……………………………………………10 1.5.1土壤清洗技术机理及工艺研究现状…………………………….10 1.5.2摩擦清洗研究现状……………………………………………….12 1.5.3泡沫浮选研究现状……………………………………………….1 3 1.6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14
1.6.1研究目的、意义………………………………………………….14 1.6.2研究内容…………………………………………………………..1 5 第2章
2.1
实验设备、药剂及研究方法…………………………………………….1 6 实验设备与药剂…………………………………………………………16 2.1.1实验设备………………………………………………………….16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2实验药剂…………………………………………………………。16 2.2主要实验研究方法………………………………………………………17 2.2.1土壤性质研究方法……………………………………………….17 2.2.2土壤清洗实验方法……………………………………………….17 2.2.3实验指标测定及评价方法………………………………………..17 2.2.4清洗土壤测试分析方法………………………………………….17 第3章铅污染场地土壤特征分析及环境风险评价…………………………….19
3.1材料与方法………………………………………………………………19 3.1.1供试土壤………………………………………………………….19 3.1.2实验方法………………………………………………………….20
3.1.3测试指标及分析方法…………………………………………….21 3.1.4数据统计与处理………………………………………………….23 3.2铅污染场地土壤特征分析结果与讨论…………………………………23 3.2.1采样土壤pH值与铅浓度统计分析规律………………………..23 3.2.2土壤铅的迁移率………………………………………………….26 3.2.3实验土壤特征…………………………………………………….27 3.3铅污染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28 3.3.1建立场地概念模型……………………………………………….29
3.3.2毒性评估…………………………………………………………..32
3.3.3修复值的确定……………………………………………………..32
3.5
小结………………………………………………………………………………………………35
第4章摩擦清洗实验室研究……………………………………………………。36 4.1实验内容………………………………………………………………….36
4.2数据处理……………………………………‰…………………………..37 4.3结果与分析………………………………………………………………37
4.3.1参数优化………………………………………………………….37 4.3.2摩擦清洗效率评价……………………………………………….39 4.3.3摩擦清洗后砂粒粒级变化规律………………………………….42 4.3.4扫描电镜测试分析……………………………………………….43
4.4_、结………………………………………………………………………………………………44 第5章泡沫浮选实验室研究………………………………………………………46
5.1
实验流程…………………………………………………………………46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2 5.3
数据处理…………………………………………………………………46
泡沫浮选条件实验研究…………………………………………………47
5.2.1 5.2.2 5.2.3
土壤粒径条件实验……………………………………………….47 pH值条件实验……………………………………………………47 Na2S用量条件实验………………………………………………48
5.2.4黄药用量条件实验……………………………………………….49
5.2.5浮选时间条件实验……………………………………………….50
浮选前后土样中铅形态分析……………………………………………5l
5.3.1 5.3.2 5.4
pH值条件实验浮选前后铅形态分析……………………………51 Na2S用量条件实验浮选前后铅形态分析………………………52
小结………………………………………………………………………………………………53
第6章
6.1 6.2 6.3
土壤清洗工艺实验室研究……………………………………………….54 实验内容…………………………………………………………………54 测试指标及分析方法…………….-.…………………………………….55
结果与分析………………………………………………………………55
6.3.1
清洗效率评价…………………………………………………….55
6.3.2清洗前后铅形态分布评价……………………………………….56 6.3.3清洗后土壤铅毒性浸出评价…………………………………….57
6.4
小结………………………………………………………………………………………………58
第7章结论与建议……………………………………………………………….59
7.1
结论………………………………………………………………………………………………59
7.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61 致
谢………………………………………………………………………………………………………..62
参考文献…………………………………………………………………………….63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69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
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许多工业企业陆续搬出城区, 用地性质发生改变,原有的工业用地被逐步开发为居住用地或公建用地,但搬
迁企业所遗留下的场地环境污染问题一时难以快速解决,不仅影响了土地的转
型利用还严重危害未来居住者的身体健康。比如铅蓄电池、采矿、冶炼、化工 等行业,这些企业在生产中由于化学品泄露、废水废气排放以及固体废物随意
倾倒和堆放,并通过大气、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等地表地质作用的影响,致使许
多工业企业场地的土壤、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并危害到居民的健康。相对于 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固体凌物污染,无论从立法上还是技术工艺上,土壤污染
的修复都相对滞后,土壤污染的治理难度也更大。所以,无论是从环境保护需
要还是从商业角度来说,土壤修复都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些年,全国各地铅蓄电池行业的重金属污染造成许多“血铅"事件,引
起广泛关注。自2011年2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 二五”规划》,中国陆续关闭了一大批铅蓄电池工』一,然而遗留下来以铅为主要
重金瞒污染物的场地治理成为难题。因为铅污染土壤具有隐蔽性、毒害性、累
积性、长期性、多样性等特点,被污染的土壤通过地下水或生物富集作用直接
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健康:人体积累的铅过量会导致人体的神经系统、造血系 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系统混乱,尤其对儿童的危害最大。
土壤清洗技术适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得到广泛
应用。在我国,土壤清洗技术工艺的研究尚不成熟。本研究针对我国铅蓄电池 行业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状况,以西南某铅蓄电池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并 分析该场地铅污染土壤并进行土壤污染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同时,以铅为主 要修复目标,采用土壤清洗技术工艺对污染场地土壤进行修复,对土壤清洗技 术的单体工艺和复合清洗工艺进行实验室研究。通过本研究对铅蓄电池行业的
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协论文
1.2典型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特征概述
1.2.1
我国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长,一般不易迁移,也不 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相反可在土壤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中富集, 或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对食物链中某些生物达到有害水平,最终在 人体内蓄积而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吨,Cu 340万吨,Pb 500万吨,
Mn 1500万吨,Ni 100万吨11】。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我匿已受重金属污染受重
金瘸污染的耕地已达2000万hm2,占我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21。我国现 在每年因重金属土壤污染问题而带来的粮食与经济损失巨大|31。近些年,频繁爆 发的重金属污染事故众多,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还增加了土壤修复成本。 于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重点 对5大行业:采矿、冶炼、铅蓄电池、皮革及其制品、化学原料及其制品的砷、 铅、汞、铬、镉等重金属污染进行控制。近些年,血铅事件频发,如陕西风翔 县数百儿意“血铅超标”、浙江台州等地因铅酸蓄电池厂等涉铅企业对大气、水、 土壤等的污染引起的血铅事件更是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使得铅蓄电池的环 境和健康风险引起了引起管理部门和学者的极大关注[41。我圜铅蓄电池厂主要分 布在江浙沿海一带,具体分布见图1.1所示。截止2011年,我国各地共排查铅 蓄电池相关企业1930家,其中80%的企业停业整顿或勒令停产,由于管理不善, 致使其大部分场地土壤铅严重超标,如电池回收场地铅污染土壤铅含量范围在
几千到几十万mg/kg不掣51,亟待修复。物料堆放场,废渣场及排污口是造成铅 蓄电池行业场地高浓度铅污染的主要原刚6’。如休斯顿铅蓄电池回收场地的电池
拆解车间临近区域,铅的浓度最高可达30万mg/kg,平均浓度在6万.10万mg/kg,
其他的研究表明铅也在相似的浓度范耐7'8】。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100 100.50 50.10 <10
图1.1
我国铅蓄电池厂分布图
1.2.2铅污染危害及其途径
铅(Pb)的原子序数为42,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第四主族,相对原
子质量为207.19,是一种银灰色、质软的金属,相对密度为11.35,熔点为327.46C, 沸点为1620。C。铅是构成地壳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约为13mg/kg。 世界土壤中铅的背景含量范围值为2~200mg/kg,平均值为15.25mg/kg_【引。铅主 要通过消化系统和呼吸道进入人体,铅进入人体后分布于肝、肾、脑、胰及主 要动脉中,对人体造成危害很大。铅中毒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会造 成很大的危害,也会引起消化系统、肾功能损伤、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尤为突出【10J。
土壤重金属污染途型¨】主要有:(1)受污染的土壤直接暴露在环境中,通
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为动物或人所吸收,从而在生物体内蓄积, 对生物体产生危害;(2)通过雨水的淋溶作用,土壤中的重金属向下缓慢渗透, 可能导致地下水的污染;(3)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酸雨、施加土壤添加剂 等因素提高了土壤重金属的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使得重金属较容易为植物吸 收利用而进人食物链,对动物和人体产生毒害作用。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能论文 1.2.3
铅的迂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铅褐于积累性土壤污染物,进入±壤中的铅大部分被土壤颗粒和胶体吸附 或与有机.无机化合物形成复合物。土壤中铅化合物的溶解度和降解自由度低, 在土壤剖面向下移动很少,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铅含量下降,铅大多积累于
0~15cm耕层中,且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都很困难[汜】。
P.Stille研究表明[13]土壤中的铅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40cm中。通过淋洗实 验表明,表±中的铅多是以有机质形式存在,而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铅的磷 酸盐矿物形式及铁氧化物的形式有所提升。铅在表层土壤40cm中的的迁移速度 大致范围是0.5cm/y-1.6cm/y。杜红霞【¨]对铅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研 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全铅的含量随有机质含量的降低而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有 机质和铅形成稳定的有机铅络合物和鳌合物,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各形态铅 中主要为残渣态的铅,其次是碳酸盐结合态,主要是和当地的±壤性质有关。 尹玲玲【15】通过静态试验表明,±壤对铅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可 达99.86m/g,这对保护地下水免受铅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土柱试验表明, 铅主要被吸附在土壤的表层,自浅至深铅的含量越来越低。土壤对铅的吸附与 土壤种类、pH值以及淋滤液的铅含量有直接关系,不同土壤对同一含铅废水的 吸附量不同,同一土壤对不同声值和浓度的含铅废水的吸附量也不同。这不仅 为研究土壤中铅的吸附提供了试验依据,也为了解和掌握铅在土壤中的分布和 迁移提供理论指导。
1.2.4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
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Tessier法【16】,另一种是BCR'法。 Tessier将重金属形态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 物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等5种形态;BCR法将可交换态与碳酸盐结合态合并为 一种形态,其余不变。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 硫化物结合态属于易被生物利用的形态,容易迁移转化:残渣态则较稳定。 土壤中的可溶性铅的含量一般很低,约占土壤总铅量的1/4。土壤中的无机
铅主要以二价态难溶性化合物存在,如PbC03、PbS04、Pb(0H)2等难溶态形
式存在,使铅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降低,这是由于土壤中的各种阴离子对铅 的固定作用。±壤中的黏土矿物与有机质对铅的吸附能力很强,铅可以与络合 剂与螫合剂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和螯合物。黏土矿物对铅的吸附作用以及铁锰氢
4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氧化物(特别是锰的氢氧化物)对Pb2+的专性吸附作用,对铅的迁移能力、活性
与毒性影响较大。当土壤的pH值降低时,由于一对吸附性铅的解吸作用和增进 PbC03的溶解,部分被固定的PbC03可以释放出来。土壤功的增高,会降低铅的
可溶性。
1-3
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概述
目前,很多污染场地的调查只是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单一的采样检测,与
相应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场地的污染状况,没有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这对实际的管理和修复没有实际意义。其他各国均已通过采用环境风险评价对 实际场地进行识别、度量和管理。场地风险评估是指对已经或可能污染的场地, 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泄露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与损害进行评估【17
环境风险评价可分为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1引。
J。
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是【”】:研究一种或多种应激物形成或可能形成不利生 态效应可能性的过程,用来评估由于化学排放、人类活动和子让灾害产生非预
期影响的可能性和强度,对暴露和影响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的一整套方式/方法。 健康风险评价是生态风险评价的一种,主要是针对人体健康风险。1983年
美国最早提出健康风险评估的定义与框架;之后并对此进行完善,现在风险评
佶的步骤更加具体化。之后其他欧洲各国均根据各自的污染现状和环境管理模
式建立了相应的系统的污染场地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程序【20]。我国场地风险评估 研究起步较晚,北京市2007年率先颁布了《场地环境评价导则(暂行)》,对我 国场地风险评价起到促进作用。在具体的风险评估项目研究中,张厚坚等|2l】评 估了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中铬的健康风险并利用EPA的健康风险计算公式计算出
场地修复值。
铅以外的污染物,通常采用RBCA模型计算场地风险及场地修复值。根据 暴露情景和土地利用方式,确定主要受体类型,计算所有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 径的总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以及基于场地特征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启动值。
对于铅污染物,一般采用综合暴露吸收生物动力学模型(Integrated Exposure
Uptake Biokinetic
Model
for Lead in
Children,IEUBK)(0岁~6岁的儿童)和成
人血铅模型(Adult Lead Methodology Model,ALM)计算基于血铅的人体健康
风险和场地修复启动值[!’1。对于居住用地,采用IEUBK模型讨‘算预测儿童(O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岁~6岁)环境铅暴露后血铅浓度水平及基于人体血铅的土壤修复启动值【23】;对
于I/商业用地采用ALM模型评估暴露于211/商业用地铅污染土壤的孕妇胎儿血 铅含量,表征铅污染土壤的人体健康风险并用于计算铅的土壤修复启动值f241。
鉴于铅污染物对儿煮具有强烈毒性,大部分国家都是基于儿毫健康风险制 定铅的土壤环境标准值f251。
1.4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简介
近年来,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工程发展很快,特别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 具有相对成熟先进的修复技术,具体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分类见表1.1【261。按处
置场地的不同,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不需要再搬运,但需
要更长的时间周期。因为土壤的可变性和含水层的特征,很难证实该过程的有
效性,所以目前没有统一确定的原位土壤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表1.1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类
热能
热处理(thermal)
目前,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电动修复、固lJc/稳定化、化 学淋洗、士壤清洗、植物修复这几类。下面就主要介绍以上几种针对铅污染±
壤的修复技术。
1.4.1
电动修复
土壤电动修复是一门新的经济型土壤修复技术,其原理是在包含污染土壤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电解池两侧施加直流电压形成电场梯度,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如Pb、Cd、
Cr、Zn等)和无机离子通过电迁移、电渗流或电泳等途径被带到位于电解池两
极的处理室中,并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从而实现污染±壤样品的减污或清洲27.2 81。
该技术产生的动电效应一般不受土壤透水性影响,因而特别适合于低渗透 性粘土和淤泥土,对于土壤中的Pb、舡、Cr、Cd、Cu、Hg和Zn等重金属非常 有效的[:9];在沙土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Pb2+、crs+等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
可达90%以上【3 01。
电动修复技术最大的问题是对土壤的特性要求很高,研究发现,土壤的pH 值、导电率、所含的杂质、含水率、断层的存在等因素均影晌该技术的效果[31]。
1.4.2固化/稳定化
固定化技术通过把污染物囊封入惰性基材中,或在污染物外面加上低渗透 性的材料,来减少污染物暴露的淋滤面积以达到限制污染物迁移的目的。稳定 化技术是从改变污染物的有效性出发,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或 毒性更小的形式。S/S技术包括:水泥固化、石灰火山灰固化、塑性材料包容固 化、玻璃化技术、药剂稳定化。在稳定化技术中,加入药剂的目的是改变土壤 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pH控制技术、氧化还原电势技术、沉淀技术、吸附技 术、离子交换技术等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和迁移性。【ⅪJ
在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方面,国内外学者探讨了水泥、粉煤灰、 石灰等单一固化剂对铬渣或土壤中铬的固定效率,但是完整的解释固定机理的 理论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尤其是影响土壤固化体中重金属的持久固定的因素 还不清楚,需要从重金属的固定过程与pH、温度、物料配比、混合条件等关系
进一步开展研究,探索土壤固化体中重金属的持久固定机制,以确保土壤固似
稳定化修复技术的安全性。 固化/稳定化技术工艺简单,可利用现有的工程设备,处理成本较低。但该
技术主要存在增容比大和固化臆定化后的混合体需要进行安全处嚣,且对混合
体需要后期长期的监测和跟踪等缺点。国际上,固化/稳定化技术一般是作为填 埋技术的预处理技术,很少单独使用。固化/稳定化技术较适用于作为处置量较 小、危害性很大的危险废物填埋处置的预处理。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3土壤淋洗法
土壤淋洗法包括土壤异位洗涤技术和土壤原位淋洗技术。土壤淋洗使用的
药剂主要有:EDTA、草酸、盐酸、柠檬酸掣3 31。大量文献表明对于受重金涡污
染的土壤(尤其是Pb,Cd,Cu及Zn),EDTA是被公认的处理效果最好的人工 合成螫合剂。这是由于:(1)EDTA对于重金属阳离子有着很强的螯合能力;(2)
EDTA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土壤类型;(3)EDTA可以回收并重复使用。 土壤异位洗涤技术由一系列物理操作单元和化学过程组成。首先,将污染 土壤挖掘出来,物理筛分为不同的颗粒级别;然后分别用水或溶于水的化学试 剂来清洗,去除污染物;荐处理含有污染物的废水或废液;最后将洁净的土壤 回填或运到其他地点。 土壤原位淋洗技术是将清洗液注入土壤中,从而带走土壤孔隙问的污染物, 然后把冲洗液进行回收并进行处理和分离的技术,作用原理见图1.2。
垂 善
i
星
童
菩
蛰
詈
善
g
图1-2
原位淋洗.地下水抽提技术示意图[41】
影响土壤淋洗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土壤质地、污染物种类及赋存状态和清 洗剂的选择[341。±壤淋洗不适宜于修复质地粘重、渗透性差的土壤;目前使用 的土壤淋洗药剂价格都比较昂贵,不具有实际应用性;另外,淋洗液的回收处 理问题也有待解决[3 51。
武汉理l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4
土壤清洗
土壤清洗技术大部分基于选矿技术,是一种物理化学方法,广泛应用于欧 洲北部和美国的被污染的土壤治理。土壤清洗是一个以水为基的过程,洗涤非
原位上的土壤来去除污染物。通常用下列两种方法从土壤去除污染物: (1)使污染物溶解或悬浮于清洗液中(可通过化学pH值的处理持续一段
时问): (2)通过土壤粒度分级、重力分级、摩擦清洗(其他与这些技术相似的应 用于沙子和碎石操作中)使污染物浓缩为更小体积。 土壤清洗技术主要是由物理分离和化学清洗两部分组成。研究表明大部分
污染物附着于细粒土壤颗粒(如粉粒和黏粒)表面上,可先采用物理分离技术 将大颗粒土壤予以分离,大大降低待处理污染土壤的质量和体积;然后通过化
学清洗过程,使清洗液清沈液和污染土充分混合,被土壤吸附的无机或有机污 染物通过溶解、乳化或化学作用进入淋洗液,从而随淋洗液从土壤中去除。
物理分离技术主要包括:机械筛分、水力分级、重力浓缩、磁选、摩擦清 洗等。化学清洗主要包括:螫合荆清洗,表面活性剂清洗,萃取剂萃取,酸碱 溶液清洗。 陈同斌等人通过使用清洗技术某钢铁工业遗留场地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并取 得较好的效果【36l,ART Engineering公司曾成功运用清洗技术对Bend Trap射击俱
乐部23800吨铅污染土壤进行处理,并实现回收110吨铅精矿。根据铅蓄电池
污染场地的特殊性,土壤受高浓度重金属污染,且急需完成整治紧迫性,土壤 清洗法以其集成化、时间短、效率高、整治成本较低等特点即为值得加以评估 考虑的修复技术。为了发挥最佳修复效果,在进行土壤清洗技术之前,需对先 对污染场地的特点进行分析,如土壤粒径分布及理化性质,污染物赋存形态等,
粒径分布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37】等。有观点认为清洗技术所适用的土壤条件为 粗质地粘粒与粉粒(<0.05mm)总含量低于20 ̄30%【3 81。而我国铅蓄电池行业聚
集主要的南方地区,土壤质地主要以壤土及粘土为主【391,土壤颗粒偏细,清洗 起来难度较大。
土壤清洗技术具体研究进展见后续章节。
1.4.5
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本身特有的吸收富集污染物、转化固定污染物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及通过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等生态化学过程,使土壤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得
以讲解,使重金满等无机污染物被固定脱毒;与此同时,还利用植物根际圈特 殊的生态条件加速土壤微生物生长,显著提高根际微环境中微生物的生物量和 潜能,从而提高对土壤有机污染的分解作用能力,以及利用某些植物特殊的积
累与固定能力去除土壤中某些无机污染物的能力【40
J。
针对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中主要有植物提取和植物稳定两种方法。 植物提取就是采用超积累植物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富集到植物体内,然后对植物
进行处理。针对铅的超积累植物有:土荆芥、羽叶鬼针草、鲁白等。植物稳定 则倾向于研究如何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使重会属富集在根.土体系中…】。 植物修复具有效果好、投资省、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 染等优点,同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缺点是治理效率低,治理速度较缓慢目. 周期较长,不能治理重度污染土壤区域。
1.5
土壤清洗技术工艺研究现状
土壤清洗技术机理及工艺研究现状
1.5.1
美国EPA研究表明由于大部分土壤污染附着于细小±壤颗粒(如黏士及粉 土)表面上,在此一情形下,,则可利用物理分离技术,先将大颗粒土壤先予分
离,可大大降低待处理污染土壤的体积。而后通过化学清洗的过程,使清洗液 和污染土充分混合,被土壤吸附的无机或有机污染物通过溶解、乳化或化学作 用进入淋洗液,从而随淋洗液从土壤中去除。美国EPA建议的土壤清洗流程如
图1.3所示【4 2l。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1-3
EPA建议土壤清洗流程[36】
粒度分离是基于找到土壤中大多数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倾向于通过物理或化 学性质的结合的粘土、淤泥、土壤有机颗粒。淤泥和粘土通过物理过程,主要 是压实和粘附在砂和碎石颗粒上。清洗过程就是从粗糙的、劣质的砂和碎石土 壤中有效分离那些好的(小)粘土和淤泥颗粒,然后使污染物浓缩成一个小体 积的土壤,可以加以利用或处理。重力分离可以有效去除比重高或低的粒子, 例如:含有重金属的混合污染物(铅、镭氧化物)。摩擦清洗去除糨糙颗粒上粘 附的污染物。摩擦清洗可以增加土壤处理过程中的细粒土。那些清洁的、更大 颗粒的土壤可以回填继续使用。 含有复杂混合污染物(像混合了会属、非挥发性有机物和SVoCs)和含有 异构污染物成分的土壤中,这种污染土壤很难制定一个合适的清洗解决方案, 稳定,可靠地清除所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这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连续清洗、使用 不同的洗配方和/或不同土壤清洗液比。 限制清洗的适用范围和有效性的因素包括: (1)复杂混合污染物(如,金属和有机物),难以制定沈涤液; (2)土壤含有高腐植酸的土壤可能需要预处理; (3)土壤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需要处理; (4)是否需要额外的处理步骡来处理那些残留在己处理的土壤中的高危险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的清洗溶剂;
(5)可能很难处理那些吸附在粘土粒子上的有机物。 土壤清沈工艺流程是根据不同污染场地土壤性质来设计‘的,其中确定污染土 壤的分割粒径是关键。图1.4是简化的土壤清洗工艺流程图,基本说明了整个流 程需要的清洗设备、清洗方法以及土壤清洗过程。土壤清洗不是一个单一的过 程,而是一批单元操作组装为每个项目,所有的过程必须为相互协调。在确定 单独清洗方法的最佳参数后,需要将整个清洗流程进行模拟实验根据实验结果 以进一步确定不同清洗方法适用的清洗粒径范围。
7i了=i:刁酬S铬Ie
二——一一——,}
Legend
-__-__-■’
Water
SoiI
图1—4土壤清洗工艺流程图[41】
1.5.2摩擦清洗研究现状
目前,摩擦清洗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工合成土壤和底泥沉积物,对原状重 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较少:研究内容集中在清洗参数的优化和清洗效率的评价
【4
31。为达到强烈的清洗作用,悬浮液必须以很高的固体浓度以确保使各种颗粒
互相紧挨在一起的条件下给入到擦洗机中;但水土比过大时,使内部颗粒很少 的进行粒子运动:当水土比增加时,水量过多使摩擦清效果不理想【441。有研究 表明【451,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清洗效率趋于平衡,清洗时间超过30rr血后效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果没有明显变化。对于有机物污染土壤,温度的增加有利于摩擦清洗,但对于 重金属污染土壤温度的高低对清洗效率不一定有影响【4们。摩擦清洗通过搅拌叶 轮输入机械能,使颗粒间产生物理冲击和剪切作用,破坏土壤中污染物与颗粒
表面的结合方式[471。搅拌速率越大,输入的机械能越大,但搅拌速率需要与摩
擦清洗系统成比例14引。以上这些研究,都是对单因素变量进行研究,没有综合 考虑各因素对摩擦清洗效果的影响。
摩擦清洗主要适用于较粮砂粒的清洗,将富集在较粗砂粒表面上的污染物 和细粒土擦洗下来。由于污染物在较粗颗粒士壤中分布的不均匀性,清洗过程 会引起粗颗粒土壤质量和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单一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对清洗效
率的评价不够全面,不能反应单位质量上污染物的减少程度。国外研究中[4950]
采用尺值的变化对摩擦清洗效率进行评价,其中胆污染物质量分数(%)/质量
百分数(%)。同时,R值还可以反映不同粒径土壤对污染物的富集程度,当尺 ≥1时,污染物富集程度高;尺<1时,污染物富集程度低。
1.5.3
泡沫浮选研究现状
浮选的原理是【”】依据各种土壤颗粒的表面性质的不同,在浮选剂(捕收剂,
起泡剂,调节剂)的作用下,借助气泡的浮力,从土壤颗粒悬浊液中将受污染 土壤与洁净土壤分离。(丘继存)在三种浮选剂中,捕收剂是影响重金属去除效 率最重要的因素。对于浮选法中捕收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大多数集
中在浮选捕收剂的筛选及条4'-t:优化,对于硫化矿浮选理论研究集中于捕收荆(黄
药)与硫化矿物作用机理,先后提出了多种理论或假设,最有代表性的机理主 要有早期的“溶度积假说’’、“吸附假说”和现代的“浮选电化学理论"【5引。在 电化学调控下,氧化开始时,硫化矿物表面的金属离子优先离开矿物晶格,进 入液相,形成缺金属晶格(arnetal-defciientlattice)或多硫化物(polysulphide), 这种物质被认为是疏水的。随着氧化过程的继续,金属离子越来越多地离开矿
物晶格,富硫程度越来越高,最终在矿物表面生成中性硫(So)。 浮选技术修复Pb污染土壤中主要使用的浮选捕收药弃lJ有:钾己黄药(KI-IX)
[5
31、钾乙基黄药(KEX)[541、钾戊基黄药(KAX)l 55|、煤油(Kersey)[56l、
m
二硫代磷酸盐(DTP)、油酰胺(OAA)等。Dermont G等15 7J研究出20.125IJ
的粒径范围上具有最佳浮选效果。在进行浮选实验之前,对城市重金属污染土 壤进行化学物相分析和矿物物相分析,通过SEM—EDS(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污染土壤中铅主要是各种氧化物/碳酸酯化合物;实验对比了煤油和KAX的浮 选效果,随着煤油浓度的增加,浮选效果先升高后略微下降;KAX浓度增大,
捕收效果略微增加。pH值对浮选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但Seselj等【5 8】实验表明
pH值为9.0时Pb的浮选回收率可以达到91%。孙慧超p】总结国外浮选法修复重 金属污染土壤中pH值范围一般在8.0.12.0。 M.Vanthuyne等【601总结出浮选适合于16.1251J m的土壤。金属在粒径和物理 化学物相上的分布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浮选的主要因素:对于细粒浮选和捕收 剂的浮选机理有待研究。Mosrmns
and
van
MillE 61】对<161J m的土壤进行半工业
浮选实验,但结果并不理想。有机质因为吸附在土壤表面而对浮选造成不利影 响。
M.Vanthuyne等[60】总结出在浮选前可进行硫化和羟基化的预处理,提高捕收
剂捕收效率,降低浮选对土壤的选择性,因为浮选前加Na2S的硫化处理产生的
HS。使污染物更容易吸附在KAX上。M.Vanthuyne等【62]在空气中或N2/H2的缺氧
手套箱中对土壤进行硫化预处理使重金属变为单独的重金属硫化物相或与FeS
形成共沉淀;同时,使用煤油捕收剂,在高电解质溶液中进行浮选实验,可以 减少金属硫化物与有机质问的反应,这种离子强度作用在重金属硫化物的可浮 性被解释为“赫析效应”f6
31。
Langen.M等【64】用阴离子型磺酸酯捕收剂对Pb、盈污染土壤进行实验室浮
选,研究表明对于重金属Fe.Mn氧化态结合态含量>60%的土壤在pH值为4.0 时浮选效果最好,但金属回收率只有60%.65%,随着捕收剂量的增加,金属回 收率增加,但质量回收率也增加。对于重金属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以及残渣
态含量高的浮选实验结果不理想。 总之,泡沫浮选法是源于传统的选矿技术,可根据传统选矿的研究方法对
泡沫浮选修复土壤进行研究。
1.6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6.1研究目的、意义
本研究拟选取我国优先控制行业一铅蓄电池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 过布点采样分析,评价该场地整体和四个区域土壤中铅浓度及pH值的分布规律
14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土壤铅污染现状;制备土壤清洗的实验士壤,对实验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 分析并研究铅在粒径上的分布规律,初步判断不同粒径应采用的清洗方法;并
对场地铅污染场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确定修复值。明晰土壤铅污染规律后,分别 采用摩擦清洗和泡沫浮选对不同粒径土壤进行清洗,确定分割粒径,并针对某 一粒径范围的土壤进行清洗参数优化及清洗土壤前后的分析测试研究。根据摩
擦清洗和泡沫浮选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将摩擦清洗和泡沫浮选进行清洗工艺的 组合,设计出不同的土壤清洗工艺流程,测定清洗后土壤的质量以及铅浓度和 形态,对不同土壤清洗工艺进行清洗效率评价、清沈过程铅形态变化评价、修
复后土壤铅的毒性浸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选择最优工艺流程,为促进我国铅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沦基础。
1.6.2研究内容
(1)测定并分析铅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特征以及实验土壤的粒径分布规律,对潜 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以确定修复值; (2)摩擦清洗法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参数优化、效率评价及扫描电镜测试分析; (3)泡沫浮选法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条件实验、效率评价及清洗前后铅形态变化
评价;
(4)土壤清洗工艺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效率评价、铅形态变化评价及修复后士壤
的毒性浸出评价。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
实验设备、药剂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备与药剂
实验设备
表2.1实验仪器设备列表
2.1.1
2.1.2实验药剂
表2-2实验药剂列表
16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
主要实验研究方法
土壤性质研究方法
2.2.1
土壤性质的测定主要包括pH值测定、铅全量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铅形
态测定、土壤粒径分布测定等测定方法,查明土壤中铅浓度、形态、主要富集 粒径的分布规律,为后续的土壤清洗实验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通过全面 系统的实验研究,不断优化±壤清洗工艺流程,研究适宜于该土壤特征的清洗 工艺,为土壤清洗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2.2.2土壤清洗实验方法
实验主要采用摩擦清洗和泡沫浮选两种方法。摩擦清洗实验设备采用电子 搅拌器,将污染土壤放入1L的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搅拌。首先针‘对不同
粒径土壤进行清洗以确定适合摩擦清洗的粒径范围,然后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清
洗参数,对清沈效率进行评价并研究清洗规律。泡沫浮选实验设备采用挂槽浮 选机,将污染土壤按固液比1:5,配置成lOOmL的土壤溶液于lOOmL浮选槽中, 按照浮选流程进行实验。首先针对不同粒径土壤进行清洗以确定适合泡沫浮选 的粒径范围,然后通过条件实验确定最佳的浮选条件,并对清洗前后铅的形态
分布进行研究。
根据摩擦清洗和泡沫浮选的研究结果,将两种方法进行组合,设计出针对
该场地士壤的工艺流程,对比不同流程的清洗效率、铅形态变化以及毒性浸出 值,根据评价指标选择最优的土壤清洗工艺流程。 2.2.3
实验指标测定及评价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尽可能将土壤中的铅去除。由于单一的铅浓度不能反映土 壤整体的去除效果,将质量变化也考虑进去。对于摩擦清洗,采用尺值评价清 洗效果和土壤中铅的富集情况。对于泡沫浮选采用金属回收率、铅去除率评价 清洗效果。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4清洗土壤测试分析方法
扫描电镜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从而获得样品信息的电子显微镜。 它能产生样品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且图像呈三维,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被用来 鉴定样品的表面结构。通过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土壤在摩擦清洗前后的表面结构
变化,从而判断摩擦清洗效果和微观变化规律。
重金属形态是反应重余属在土壤中的实际存在形式,通过分析形态分布可 以针对不同形态采用不同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去除,去除后分析形态分布可以评 价去除效果。同时,重金满形态中除了残渣态是不利于植物吸收的形态,其余 形态则被称为有效态,有效态重金属可以评价土壤实际污染状况以及对植物的 危害。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第3章铅污染场地土壤特征分析及环境风险评价
以西南地区某铅蓄电池污染场地为例,根据场地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布 点采样,评价该场地整体和四个区域土壤中铅浓度及pH值的分布规律土壤铅污 染现状;制备土壤清洗的实验土壤,对实验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研 究铅在粒径上的分布规律;另外,对污染现状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并确定修复目 标值。根据研究结果为该污染场地应采用的可行性修复技术提供参考和后续±
壤清洗工艺研究提供基础支持。
3.1材料与方法
3.1.1供试土壤
(1)场地概况
该场地从1958年开始生产铅酸蓄电池至今,部分车问仍在运行。该企业生 产区域为一斜坡地带,但坡度不大,土层较薄,为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无边 坡失稳,无场地断层与滑坡,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有较好的稳定性。 (2)土壤样品采集
按照土壤采样技术规范[6引,结合场地前期评估报告,根据J‘区内污染区域 分布以及厂区地形特点,将污染场地划分为4个区域,在一车间、二车间、三
车间、污水处理站和靠近污水处理站的四车间采用20rn~30m的网格布点,对场
内其余区域采用50~lOOm的间距布点,布点范围扩展N)-一区边界。厂。区内总共
布设了104个监测点位。1区设景15个采样点,共采集37个样品;2区设置24
个采样点,共采集66个样品;3区设置50个采样点,共采集143个样品;4区
设置15个采样点,共采集34个样品。具体采样区域及点位如图3.1所示。每个 采样点通过钻井取芯进行剖面采样,自上而下逐层采集0.20、20.50、50-100、
200、300、400cm的单独土壤样品,不同位点依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土壤样品采 集。
(3)采样土壤样品制备与保存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所有土壤采集后分别置于封条塑料袋中,并粘贴识别标签,于自然通风处 风干后,将其碾碎、磨细过2mm筛后保存于阴凉通风处待用。用四分法取部分 过2mm筛的土样研磨过60日及100目筛,用于测定土壤pH值和铅含量。
(4)实验土壤样品制备与保存 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自然风干后用四分法取部分过2mm筛,然后将所有土
样混合均匀后罱于4。C以下的冰箱中冷藏备用,以免土壤性质发生改变。
嚣簿 嚣 心麓般越雒嚣朝翔颡秘翔热秘如勰赫镭豫
图3.1某铅蓄电池厂一土壤采样点分布图
3.1.2实验方法
3.1.2.1
铅污染场地土壤特征研究
(1)采样土壤污染特征研究:测定所有采样土壤样品的pH值、铅浓度,
对整个场地以及瞩个区域的pH值、铅浓度进行统计分析。
(2)土壤铅的迁移率:计算土壤铅的迁移率,分析铅的剖面迁移规律。
(3)实验土壤污染特征研究:测定混合土样的基本理化性质pH值、有机 质、铅浓度、铅浓度;分析铅的粒径分布,包括粒径质量分布、粒径浓度分布,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确定各个粒径铅浓度的高低以及富集程度。
3.1.2.2铅污染场地±壤环境风险评价
首先建立场地概念模型,调查分析铅污染场地的污染源及暴露途径;然后 对污染受体进行毒性评估:最后根据《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
行)》、厂区附近背景值和儿童血铅风险评价,确定该场地土壤铅的最终修复目 标值。
3.1.3测试指标及分析方法
(1)pH值测定方法№6
J
称取10.09_0.19试样,置于50mL高型烧杯中,并加入25mL水。将容器
密封后,用搅拌器剧烈搅拌5min,然后静置1~3h。pH测量时,应在搅拌的条 件下,将电极插入试样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读取pH。
(2)土壤有机质测定I∥7】 采用重铬酸钾法。称取土样0.05~0.5 g放入硬质试管中,记录下每个样品的 称量重量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适当调整。然后加入10.00mL 0.4rrol/L重铬酸钾.
硫酸溶液,摇匀后插入玻璃漏斗。将试管放入已加热至185~190℃的油浴锅中, 5±O.5min后取出冷却,把消煮液冲洗入三角瓶,加3滴邻菲罗啉指示剂,用硫
酸亚铁标液滴定剩余的K2Cra07溶液,待溶液的变色过程为橙黄.蓝绿棕红时表
示为滴定终点。结果计算如公式(3.1)所示:
c×(vn—V)X 0.003×1.724 X 1.10 0.M=———————二L—————————————————————————————一×1000 m
公式(3.1)
式中:O.M~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g/kg; Vo一空白样品消耗硫酸亚铁标准溶液体积,mL: V一土样测定消耗硫酸亚铁标准溶液体积,mL; C—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浓度,mol/L; rn一称取烘干试样的质量,g。
(3)铅总量测定【68】
准确称取土壤样品0.25009,置于微波消解罐中,依次加入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mLHN03.2mLHF.1mLH202,加盖密封后放入MARS.5微波消解器消解。待消
解完成,温度降到80。C以下,消解液用针筒滤头过滤后用超纯水定容至50ml; 置于4。C下待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土壤中铅含量。铅化学分析中插 入国家标准参比物质(GSS.14)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质控样测定均值及平行 样偏差均在允许范围内。 (4)土壤铅形态测定
形态的测定采用欧共体标准物质局于提出的4步提取法,即BCR法【69】,具
体步骤见表3-3所示。
表3-3
BCR四步提取法
(5)土壤铅的粒径分布 将1009土壤用去离子水进行浸泡并轻微搅拌使颗粒分开:将泡开的土壤依
次用筛子进行湿筛,筛分为6个粒级:<0.05mm、0.05~0.125mm、0.125~0.25mm、
0.25~0.5mm、O.5~1rain、1~2mm,贴好标签;将筛分好的土壤过滤掉水分:用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漏斗过滤或用烘箱低温烘干;测定每个粒级土壤的质量以及铅浓度。
3.1.4数据统计与处理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7,SPSSl6.0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2
铅污染场地土壤特征分析结果与讨论 采样土壤pH值与铅浓度统计分析规律
3.2.1
对104个采样点共计276个样品的pH值和铅浓度的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
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1、表3.2、图3—2和图3—3所示。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土 壤中pH值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lO倍,采样区域内土壤pH值平均值为8.000,
中位值为8.400,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土壤pH值中
有10%样品<5.200,土壤pH值整体呈弱碱性。土壤铅浓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相 差5.463×104倍,铅浓度平均值为1.022×104ng/kg,中位值为833.5mg/kg,均 超过《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中的A级 (140mg/kg)和B级(600mg/kg)标准。监测区域土壤铅浓度较高,铅污染严 霞。
表3.1
统计参数 样品数景 最小值
土壤pH值及铅浓度统计分析值
最大值 平均值 中位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表3.2
累积分布 函数值 pH值 铅浓度 (mg/kg)
3.285 22.11 5.200 28.68
pH值及铅浓度积累分布函数表
25% 50% 75%80% 90% 95% 99%
5%
10%
20%
7.400 73.40
7.700 141.8
8.400 833.5
8.900 5810
9.100 9074
9.800 1.900 ×104
10.50 4.092 ×104
11.02 1.598 ×103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H伍
均韵一800 铀:难酗■。1.84
N=276
图3-2
pH值统计分析频率图
钳浓发
粕蹴,,翳韪。,
N=276
留j-浓艘
图3.3铅浓度统计分析频率图
将场地划分为4个区域,对各个区域的pH值和铅浓度的检测结果进行数据 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3、3.4、3.5和3-6所示。
pH值统计分析结采显示,2、3区采样区域内pH值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倍
数最大,均达到10倍左右,2、3区为污水处理站和铅蓄电池的主要生产区域, 污染较严重。2区pH值最大值为11.20,最小值为1.60,平均值为7.046,中位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值为8.050;3区pH值最大值为11.0,最小值为1.10,平均值为8.441,中位值 为8.600。2区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3区。变异系数是级差、标准差和方差 一样都是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绝对值,其数据大小不仅受变量值离散程度的影 响,而且还受变量值平均水平大小的影响。一般来说,变量值平均水平高,其 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也大,反之越d,t M’l。 铅浓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区采样区域内最大值为5.900×105mg/kg,最 小值为30.20mg/kg,平均值为2.341×104 mg/kg,中位值为5965mg/kg,是受铅 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其次是3区,最大值为2.830×105 mg/kg,最小值为16.9mg/kg, 平均值为7920mg/kg,中位值为1120mg/kg。l区铅浓度最大值为4010mg/kg, 最小值为12.5mg/kg,平均值为406.0mg/kg,中位值为57.60mg/kg。4区铅浓度 最大值为9.460×104 mg/kg,最小值为10.8mg/kg,平均值为3790mg/kg,中位 值为53.05mg/kg。整体来看,2、3区受铅污染严重,1、4区受铅污染影响相对 较小。由于2、3区铅污染严重,各个位点的铅浓度变化较大,因此2、3区铅 浓度变异系数相较于1、4区要大;这表明该场地土壤已受人为扰动的影响。
表3-3
pH值分区的统计特征值
区域 编号
l 2 3 4
累积分布 函数值 pH值 pH值 pH值 pH值
5%
10%
20%
25%
50%
75%
80%
90%
95%
99%
6.00 2.07 6.54 6.15
6.88 2.64 7.34 6.60
7.58 3.86 7.90 7.40
7.70 5.00 8.00 7.48
8.20 8.05 8.60 8.30
8.50 9.00 9.20 8.70
8.62 9.44 9.40 8.80
8.76 10.66 9.90 8.80
8.90 10.86 10.28 8.90
8.90 11.20 10.96 8.90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5铅浓度分区的统计特征值
隧域 编号
l区 2区 3区 4区
样品 数景
37 66 143 34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中位值
标准差
变:异系 数
12.5 30.20 16.9 10.8
4010 5.900×10’ 2.830×103 9.460×104
406.0 2.341×104 7920 3790
57.60 5965 1120 53.05
758.1 7.390×10’
1.770 3.054
2.879×10’4.686 1.625×10’ 2.397
表3-6铅浓度分区积累分布函数表
区域 编号 累积分 布函数
5%
10 20 25 50
75%80%
90%
95%
99%
%
%
%
%
3.2.2土壤铅的迁移率
土壤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率也称为淋失率(water washing coefficient, WWC),可以用来比较重金璃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特征【71l。 各土层元素迁移率按公式(3.2)计算f72】:
WWCij=M(i.1)j
Mij+M(i.1)j
公式(3-2)
式中:WWCij_i层中J元素的迁移率; M㈦)j一(i-1)层中J元素的浓度; MD—i层中J元素的浓度。 按照上述公式对4个区域铅的迁移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3.7所示。
26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表3.7可知,4个区域的土壤铅的迁移率均不高,除了4区20.50cm的迁
移率>o.5,其余区域的迁移率均<0.5。同时,各个区域的铅的迁移率随着深度 的增加而降低,说明铅的迁移率较差,多集中在表层土壤中,而很难进一步迁
移到深层土壤中。 土壤铅的迁移率一方面受污染源释放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土壤pH值的影响。 该场地由于铅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铅尘及含铅废水,造成表层土壤含 铅较高并逐层向下迁移。土壤中的铅大部分以难溶态存在,环境介质中酸碱度
极大的影响着铅的可溶性。在土壤一定的pH值范围内,一般土壤pH值越高, 土壤中可溶性铅比例越小,活性越低,难以向深层土壤及植物中迁移;反之,
则易迁移【731。这是因为当土壤呈碱性时,土壤中Pb2+与OH"形成络合物,使铅 形成难溶态化合物:当土壤pH值降低时,土壤中固定的铅,尤其是PbC03易被 释放,增加土壤中可溶性铅,促进土壤中铅的迁移【74]。而该场地土壤整体呈弱 碱性,使铅的迁移率降低。
3.2.3实验土壤特征
将混合土样进行基本理化性质测定,测定结果见表3.8和3-9所示。 表3.8 实验土壤样品的基本理化性质
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Fe.Mn氧化物结合态 结合态(B1)(132)
624.1 1019
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 态(B3)
271.0
残渣态(134)
449.2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实验土壤进行筛分分析,各个粒径的质量、铅浓度及金属量百分数分布结 果如图3-4所示。由图可知质量百分数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其中粒径< O.05mm的污染土壤质量百分数最大,达46.09%;浓度百分数呈现“两端高,中
间低"的趋势,即<0.05mm和>0.5mm部分较高,其余部分较低:金属量百分 数的最大值出现在<0.05mm的土壤中,其余土壤基本持平在10%左右。结果表
明,>0.5mm土壤质量少、铅浓度高,^舀了直接进行筛分去除。考虑到工程可行 性,将筛分粒径定为lmm。<O.05mm土壤质量多、铅浓度中等,适合泡沫浮选,
将铅污染物浓缩分离。
综合考虑后,初步计划将>lmm土壤筛分去除;O.05~lm土壤进行物理分离
(摩擦清洗);<0.05mm土壤进行分离浓缩(浮选、药剂),具体分割粒径的确 定根据后续章节的实验结果。
70 60 50
黎
\40
30
百分
20 10
0
、
粒径/ram
图3-4铅污染土壤的粒径分布规律
3.3
铅污染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
污染场地风险评价是分析污染物从来源、途径到受体的传播过程,主要步
骤为风险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污染场地风险评价一般程序 如图3.5所示c7引。由于铅不具有致癌性,因此本场地不需要进行土壤风险值的计 算。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3—5污染场地风险评价一般程序
3.3.1
建立场地概念模型
场地概念模型是综合描述场地污染源释放的污染物,通过土壤、水、空气
等环境介质,进入人体并对场地周边及场地未来居住、工作人群的健康产生影
响的关系模型。建立场地概念模型的工作内容包括: (1)确定场地主要污染源及其向环境释放的方式; (2)根据污染场地未来用地规划,分析和确定未来受污染场地影响的人群;
(3)根据污染物及环境介质的特性,分析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 化; (4)根据未来人群的活动规律和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分析和 确定未来人群接触污染物的暴露点,并进一步确定暴露方式;
(5)综合各种暴露途径,建立场地污染概念模型。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3.1.1污染源及环境释放方式 对4个区的铅浓度分布进行Kolmogorov-Smirnov数据检测,结果表明l~4区 都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采用局部污染对场地进行评价,即采用局部区域的采 用点浓度95%置信水平上限值。由于铅的垂直迁移率较差f761,因此在风险评价过 程中不考虑将场地分层。具体各区域污染源浓度见表3.10。
表3.10场地铅污染物污染源浓度
根据对该场地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调查分析可知,该场地在进行铅蓄电池 的极板生产和组装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铅尘、铅烟、铅渣和含铅酸废水等。
具体的铅环境释放方式如图3-6、3-7所示。
⑨@
图3-6极板生产污染物释放方式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图3.7组装生产污染物释放方式
3.3.1.2暴露途径 暴露途径的确定是根据场地用地规划,确定场地的未来用地情景,根据受 体特征,分析受体人群与场地污染物的接触方式。一般可将用地情景分为三类:
居住、工商业和公园。该场地未来±地利用方式为:商住用地。考虑到环境风 险,暴露途径的确定根据居住情景柬确定。另外,该场地在未来的开发过程中,’ 会涉及土地的建设问题,施工过程中会对建设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
要对建设人员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 根据场地利用方式以及铅污染的特性,并考虑建设施工期工人的风险影响,
该场地铅污染物的主要暴露途径为:经口摄入污染土壤、皮肤直接接触污染土 壤、吸入土壤颗粒物三种途径。
(1)经口摄入污染土壤
土壤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人类在室外环境中或多或少都
会直接或间接食入部分土壤。有研究发现,由于儿童的卫生意识较差,同样的
环境下儿童比成年人更易食入土壤,并随着室外活动时问的增加而加大土壤食
入量。对于建设工人丽言, 土壤的概率。 由于长时间暴露在污染场地中,增加了食入铅污染
(2)皮肤直接接触污染土壤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体皮肤是人体与自然环境直接接触的最大面积的器官,当人类在户外活
动时难免会用皮肤接触到土壤,使污染土壤渗入皮肤。
(3)吸入土壤颗粒物 大气环境是人类每天必须接触的环境之一,土壤中颗粒物会通过呼吸系统 吸入人体。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机械或自然原因,会扬起大量土壤颗粒物,对建 设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3.3.2
毒性评估
由于该场地部分区域铅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需进行铅的毒性
评估。铅容易在人体内富集,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77】,
成年人每周允许的铅摄入量为25p g/kg,人体血铅浓度为15-40lJ g/1009时属于 正常范围。人体积累的铅过量会损害造血、神经、消化系统及肾脏,尤其对儿 童的危害最大。
铅对造血系统的损害会出现铅性贫血,会抑制原卟啉向血红素的转变,主
要表现为抑制Hb的合成、缩短循环中的RBC寿命[78】。列.牢申经系统的损害主要 表现为对大脑皮层和小脑以及运动神经轴突的损害。对消化系统的损害表现为 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对肾脏的损害表现为急性铅肾病和慢性
铅肾病,急性铅肾病损伤是可逆的,慢性铅肾病严重时会导致肾衰竭。
据报道【79】,儿童血铅水平在100lJ班时就会影响几最的智能、智商发育及
学习能力。当血铅水平从100tJ g/L上升到2001J g/L,其IQ水平下降2.6分。另 外,儿童积累过高的血铅还会影响其以后的阅读能力、定向能力、听力、眼手 协调能力等于学习能力有关的心理行为发育。
3.3.3修复值的确定
修复行动值和目标值的确定有三个依据来源:《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
价标准(暂行)》、J一区附近背景值和儿童血铅风险评价。 (1)《展览会用地±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 根据《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标准,标准规定当土壤
中铅浓度超过600mg/kg时要对土壤进行修复,修复至140mg/kg时即可。
(2)厂区附近背景值 根据前期该场地背景值监测统计分析的结果,取95%上限预测值215.6mg/kg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7-论!文
为修复行动值和目标值。 (3)儿童血铅风险评价
铅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进入到人体,而婴
幼儿又是环境铅暴露研究的主要关注人群【8刚。该场地未来规划为商住用地,铅 污染物会通过空气呼吸摄入、食物摄入、饮水摄入、土壤/灰尘经过皮肤接触和 母体摄入进入到婴幼儿体内,因此需要对场地儿童血铅进行风险评价从而确定 铅的修复目标值。
由于该场地的未来规划用地为商住用地,要采用较为严格的评估模型,因 此本研究使用暴露吸收生物动力学模型(integrated
exposure uptake
biokinetic
model for lead in children,IEUBK)进行铅修复值的计算。1EUBK是美国环保局
(Ⅱ'A)于1994年开发并经过多年完善的模型,该模型通过测定环境介质(空 气、食物、饮水、土壤、母体)中的铅浓度,预测和计算儿童(0-6岁)个体血 铅和群体摄入铅污染物后体内的血铅浓度水平;另外,还可以根据儿童血铅的 实测浓度来反推出居住场所的铅污染土壤修复值。根据该模型计算出铅的修复 目标值为293mg/kg,计算出的血铅分布概率密度见图3.8所示。IEUBK中各种 暴露方式的计算参数见表3.1l至3.14所示。
cI^一:'●.嘲●删
Gt●U‘●n,3J24
啪=1.m0 X■IM;乞041
XBd口-*9r.,铂
图3-8
IEUBK血铅分布概率密度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11
IEUBK空气呼吸摄入参数
空气中Pb浓度(1J g/m3) 户外活动时问(h/d) 通风换气尾(m3/d) 肺吸收率(%) 备注
二型坚=壁垒=一!二! 0.38
1 2 32
!二!
0.38 2 3 32
!二!
0.38 3 5 32
!二兰
0.38 4 5 32
兰二!
0.38 4 5 32
!二!
O.38 4 7 32
!二!
0.38 4 7 32
1.空气中Pb浓度参照我国城市空气中铅的背景浓度瞵¨;
…一一…,n“
2.其余参数参考USEPA数据41"
表3.12
IEUBK食物摄入参数
食物摄入铅景(U g/d) 备注
二壁!二壁竺=一
!二!
5.53
生!
5.78
!二!
6.49
!二兰
6.24
兰二!
6.01
!二!
6.34
竺!
7
参数参考USEPA数据
表3.13
IEUBK饮水摄入参数
2塑=兰咝兰≥~!二!
水摄入景(L/d) 水中铅浓度(u g/L) 备注
0.2
!:!
0.5
!二!
0.52
!二!
0.53 6
兰二!
0.55
!二!
0.58
!二:
0.59
1.饮用水中Pb浓度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中标准限值‘82】; 2.其余参数参考USEPA数据
表2.14
IEUBK土壤/灰尘经过皮肤接触和母体摄入参数
:兰塑二兰竺=~
母乳中铅浓度(IJ g/dL) 备注
!二!
!!
0.135
!二!
0.135
!二兰
0.135 4.74
兰二!
O.100
!二!
0.090
竺!
0.085
土壤摄入景(g/d)0.085
1.母乳中铅浓度参照国内公开发表孕妇血铅禽最的几何平均值
【83.84]
'
2.其余参数参考USEPA数据
综合考虑以上三个标准值的严格程度、应用广泛性和技术条件,当场地用
作住宅及公共用地(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幼儿园、学校;医院;养老院; 游乐场、公园等)时,采用血铅评价值293mg/kg为该场地的修复行动和疆标值,
即:±壤铅浓度超过293mg/kg的必须进行修复,修复到浓度低于293mg/kg即
34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当用作商服及工业用地(商场、超市等各类批发零售用地及其附属用地)
时,修复行动值和目标值可取《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B 级标准值600mg/kg,即:土壤铅浓度超过600mg/kg的必须进行修复,修复到浓 度低于600mg/kg即可。
3.5
小结
(1)污染场地土壤特征 本研究共设置104个采样点共计276个样品,对该场地土壤样品进行pH值
和铅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场地pH值整体呈弱碱性,受铅污染严重。 根据厂区内污染区域分布以及厂区地形特点,将污染场地划分为4个区域,
经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3区受铅污染影响严重,1、4区铅污染较轻。
对实验土壤进行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及铅的粒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各 个粒径的质量、铅浓度及金属量百分数分布结果,建议将>1mm土壤筛分去除; O.05~lm土壤进行物理分离(摩擦清洗);<0.05mm土壤进行分离浓缩(浮选、
药剂)。 (2)铅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 该场地的污染源是在进行铅蓄电池的极板生产和组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
量铅尘、铅烟、铅渣和含铅酸废水等。铅污染物的主要暴露途径为:经口摄入 污染土壤、皮肤直接接触污染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三种途径。铅污染土壤的 毒性很大,会对施工工人以及未来规划的商住用地居民带来健康危害,尤其是
对儿童的影响更大。
通过《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厂一区附近背景值和儿 奄血铅风险评价来确定该场地的修复值。综合考虑以上三个标准值的严格程度、 应用广泛性和技术条件,当场地用作住宅及公共用地(普通住宅、公寓、别墅 等:幼儿园、学校;医院:养老院:游乐场、公园等)时,采用血铅评价值293mg/kg 为该场地的修复行动和目标值:当用作商服及工业用地(商场、超市等各类批
发零售用地及其附属用地)时,修复行动值和目标值可取《展览会用地土壤环 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B级标准值600mg/kg。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能论文
第4章摩擦清洗实验室研究
4.1
实验内容
摩擦清洗流程:取1009土样,用0.05mm筛子将土样筛分为<0.05mm(粉
黏粒)和0.05~2mm(砂粒)两部分,由于摩擦清洗主要针对砂粒土壤进行清洗,
因此主要针对O.05~2mm部分土壤进行摩擦清洗,清洗后土壤过0.05mm筛,<
O.05mm的土样与原土的<o.05mm士样混合,0.05~2mm的清洗后土样进行化验
分析。
(1)清洗参数优化:针对最佳粒径范围对水土比、温度、搅拌时问、搅拌 速率4个因素设计成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实验(见表4.1、4.2),取1009 土壤进行摩擦清洗,对比实验前后砂粒土壤的摩擦清洗效率。
(2)摩擦清洗实验:基于最佳清洗参数,取3份原状土各1009分别进行 摩擦清洗实验,对各粒径土壤摩擦清洗前后进行铅浓度、质量、有机质测定。
分布计算R(Pb)移R(OM)值评价不同粒径土壤对铅的富集程度和摩擦清洗
效率。
(3)扫描电镜实验[85]:将士壤均匀铺在导电双嚼胶上,将其粘贴在金属样 品托上。随后,将样品用真空镀膜机镀金,以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图像。采用扫
描电镜仪进行颗粒物形貌观察并拍摄照片。
表4.1
因素 水平
l 2 3
实验因子和水平列表
温度/℃
B 25 50 75
水土比/%
A 40 70 90
搅拌时悔l/mm
C 10 20 30
搅拌速率/r?mm.1
D 400 800 1200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似论文
表4-2摩擦清洗正交实验表
①
1 l l 2 2 2 3 3 3
1 2 3 1 2 3 1 2 3
l 2 3 2 3 1 3 1 2
l 2 3 3 1 2 2 3 l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4.2
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样品均重复3次,数据取3次的平均值。R值和清洗效率的计算公
式见公式(4.1)、(4.2)所示。
污染物质晕分数(%) 质量百分数(%)
T1:篓生×100%
11 2
T¨叫%
公式(4.1)
公式(4.2) 8.0等统
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Microsoft 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Excel 2007,SPSSl6.0,Origin
4-3结果与分析
4.3.1
参数优化
通过清洗参数正交实验,从表4—3直观分析可知:实验号⑧的A382C1D3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结果最佳;即当水土比为90%干物质、温度为50℃、搅拌时间为10min、
搅拌速率为1200r/min时,清洗效率最好。由于正交试验并非完全试验,实验中 未考虑各因素问的交互作用,因此清洗效率最好不能说明此时清洗参数最优泌b|。
极差是指各水平平均值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极差的大小反映了因子水平 改变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大小。由表4.3极差分析可知A因子的极差最大,其 次是C因子、B因子、D因子。说明A因子对清洗效率产生了最大的影响。要 把引起数据波动的原因进行分解,数据的波动可以用偏差平方和来表示。由表
4-4方差分析瞰】可知,A因子是引起数据波动的关键因素,其次是C因子、B因
子、D因子。这与表4.3的极差分析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确定A因子是关键影 响因素,对A因子和其他因子进行交互作用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5、4-6和4.7 所示。交互作用值最大的即为最优参数,由表4.5、4.6和4.7分析可知,A281C3D3 为最佳清洗参数,即水土比为70%二f物质、温度为25℃、搅拌时间为30min、 搅拌速率为1200r/min。
表4-3正交实验结果
32.84 ●2 3 2 6 6 l 5 9 0 3 1 35.26 65.23 54.68 50.70 64.45 13.75 5 4 6 1 3● 2≯&王孓 舛驺%弱 55.10 52.07 62.67 10.6l O 7
铉甜鸺%弱他够”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靴龇始赃
69.35 34.09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5温度、水土比交互作用分析
表4-6搅拌时问、水土比交互作用分析
表4.7搅拌速率、水土比交互作用分析
4.3.2摩擦清洗效率评价
针对三份土壤进行摩擦清洗后砂粒和粉黏粒各自的铅浓度、质量、有机质 含量见表4—8所示。分别计算三份土壤砂粒和粉粘粒的R(Pb)和R(OM)值, 对清洗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砂粒、粉粘粒的铅富集情况。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摩擦清洗后砂粒的尺值变化规律及清洗效率评价 分别计算三份土壤进行摩擦清洗后砂粒的R值,R值的变化规律如图4—1所
示。从中可知,经过摩擦清洗后,3份土壤中砂粒部分R(Pb)和R(0M)均
减少至<1,使富集在砂粒上的铅减少。3份土R(Pb)分别减少:0.7768、0.3618、 0.3881:R(OM)分别减少:0.2890、0.2893、0.4819。 通过对清沈效率进行计算,摩擦清洗对于3份土的清沈效率分别为:67.61%、 31.71%、41.01%。卜号土壤砂粒铅浓度最高,因此被擦洗下来的铅也相对最多,
去除效果最好;2、3号土壤砂粒浓度差别不大,但质量差别很大,3号土壤比2
号土壤砂粒质量百分数多30.54%,造成3号比2号清洗效率高。摩擦清洗对于
3份土砂粒中铅的去除均有较明显的效果,而且有机质的变化规律与铅相同,这 更加证实了铅含量与有机质有极大相关性。
总之,尺值对3份士的清洗效率评价说明摩擦清洗对3份土壤的砂粒中的铅 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1.2
1
0.8
隹0.6
0.4
0.2
O
图4.1摩擦清沈后砂粒尺值变化图
(2)摩擦清洗后粉黏粒变化规律 针对三份土壤进行摩擦清洗后粉黏粒R值变化规律如图4.2所示。从中可知, 经过摩擦清洗后,3份土壤中粉黏粒部分R(Pb)和R(OM)均增,说明从砂 粒上擦洗下来的粘粉粒富集了大量的铅,摩擦清洗起到了浓缩铅污染物的目的。 高、中、低浓度土R(Pb)分别增加:0.4760、0.04800、0.3350;R(OM)分别 增加:0.5770、O.1000、O.3410。3份土的粉黏粒尺值的增加量均小于砂粒R值 减少量,这是由于3份土的pH值偏弱碱,在清洗过程中释放出一部分水溶态铅, 随液体流失掉[88】。R(Pb)和R(OM)变化规律相同,证实了铅含量与有机质 有极大相关性。 由此说明,摩擦清洗能使3份土壤砂粒表面聚集的粉黏粒擦洗下来,能有 效将铅浓缩到粉黏粒中。
41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图4.2摩擦清洗后粉黏粒R值变化图
4.3.3
摩擦清洗后砂粒粒级变化规律
为进一步研究砂粒在清洗后的变化规律,将砂粒分成5个等级:
O.05~0.125mm、0.125~0.25mm、O.25~0.5mm、0.5~l
mm,1-2mm。3份土摩擦清
洗前后在各粒级上质量百分数的变化情况如图4.3所示。在O.05.0.125mm粒级 上高、中浓度土的质量增加百分数为:3.230%和5.710%,低浓度土的质量百分 数减少0.9292%;在0.125~0.25mm粒级上3份土的质量百分数均在增加,增加 量分别为:2.480%、6.820%、3.119%;在O.25~0.5mm粒级。£高浓度土的质量百 分数减少:2.270%,中、低浓度土的质量增加百分数为:3.230%和0.2189%; 在0.5~lmm粒级上3份土的质量百分数均减少,减少量分别为:1.608%、4.480%、 1.405%:在1,-,2mm粒级上3份土的质量百分数均减少,减少量分别为:1.866%、 11.29%、1.004%。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三种浓度士壤在0.25—0.5mm粒级处是
摩擦清洗后质量分布发生变化的拐点处。泌明摩擦清洗使砂粒中粗砂粒 (2-0.25ram)粒级分布率减少,细砂粒fO.25~0.05mm)粒级分布率增加。
42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0.05/o.1250.125/02.5 0.25/o.5
0.5/1
112
0.05/o.1250.125/0.25 0.25/o.5
0.511
112
粒径/pm
(a)
粒径/pm
(b)
0.05/o.12..5 0.125/o.25 0.25/o.5
0.s/z
1/2
粒径/mm
(C)
图4-3摩擦清洗后砂粒质量百分数变化
4.3.4扫描电镜测试分析
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摩擦清洗后砂粒的变化来确认清洗效果,如图
4.4所示。图4-4(a)、4-2(b)表明砂粒在清洗前表面由于铅污染物的富集而凹 凸不平,应该是富集较多细粒土壤,细粒土壤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而吸附大量 铅污染物【89】;图4.4(c)、4-2 Cd)表明摩擦清洗后砂粒土表面较光滑,一部分 细粒土从砂粒表面擦洗下来。土壤中污染物与颗粒表面结合主要有3种形式m】:
①污染物与土壤的潜在化学反应,如颗粒表面的腐植酸与污染物的反应:②污
43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能论文
染物的疏水/亲水性;③污染物和固体表面的表面力作用。扫描电镜(SEM)观 测结果表明,摩擦清洗通过破坏土壤中污染物与颗粒表面的结合方式使砂粒表
面的污染物擦洗下来。
摩擦清洗前
(b)
摩擦清洗后
(C)
(d)
图4.4摩擦清洗前后砂粒表面扫描电镜(SEM)照片
4.4
小结
(1)参数优化:本研究采jjl b(34)正交实验,根据铅污染物的去除率对
实验结采进行极差、方差和交互作用分板,优化清洗参数是:水土比为70%干 物质、温度为25℃、搅拌时间为30min、搅拌速率为1200r/min。
(2)摩擦清洗实验:本研究通过尺值评价摩擦清洗效率,当尺>1时铅富 集程度较高,反之较少。对3份原状土壤进行摩擦清洗实验,结果表明:
3份
土壤的摩擦清洗效率分别为:67.61%、3 1.71%、41.01%,摩擦清洗对3份土壤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能论文
的砂粒中的铅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粉黏粒的变化规律表明摩擦清洗能使.3份 土壤砂粒表面聚集的粉黏粒擦洗下来,能有效将铅浓缩到粉黏粒中。
(3)通过扫描电镜(SEM)和砂粒粒径分级进一步研究摩擦清洗后砂粒的 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摩擦清洗能从砂粒表面去除一部分细粒土壤和铅污染物;
O.25~0.5mm处是摩擦清洗质量变化的拐点。
45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5章泡沫浮选实验室研究
5.1
实验流程
浮选流程为:称取209土样按固液比1 5,配置成lOOmL的土壤溶液于浮选
槽中,然后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浮选实验:水土混匀搅拌2min;加入NaOH调节
pH,搅拌2min;加入Na2S活化,搅拌2min;加入黄药,搅拌2min;加入1滴 松醇油,搅拌1 min;充气lmin;刮去浮选泡沫层。其中,搅拌速率为2400rpm/min,
充气量为150L/min。浮选条件实验过程中药剂用量根据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及前
期实验结果分别定为:pH值调节为10.0, Na2S加入2%质量分数2mL,黄药
加入1%质量分数4mL。
5.2
数据处理
质量网收率、金属回收率、富集的比的计算公式见公式(5.1)、公式(5.2)
所示。
质量回收率(%)=弋面莲箦
[金属浓度]泡沫崖×质量泡洙层
公式(5.1)
金瘸回收率‘%’2弋曩西爵蒗夏I:ii历蚕≤蓑喜;T磊i豢羞纛五面
^阿_胁击…、 公式(5.2)
武汉理l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_3
泡沫浮选条件实验研究
土壤粒径条件实验
5.2.1
根据文献可知,土壤的最大可浮粒径范围为0~0.25ram,因此浮选土壤的粒 径主要针对0-0.25mm的土壤进行泡沫浮选分离。分别称取<0.05mm、
0.05~0.125ram、0.125~0.25mm的土样209于浮选槽中,按照浮选流程进行浮选、
在40*(2下烘干浮选泡沫层土壤和底层土壤,称重并进行铅量测定。
针对不同粒径范围的土壤进行浮选实验,实验结果如图5.1所示。实验结果 显示,随着土壤粒径范围的增加,铅的金属回收率、去除率都逐渐降低。综合
考虑,粒径范围为<0.05mm的土样是最佳浮选粒径范围。 粗颗粒土样的浮选效果不佳是由于颗粒较粗、质量较大,限制了空气泡承
载他们的能力,它们不能夹杂在气泡与水体之间,而是被机械(液压)诱导作 用机制,将它们排回浆。
-.o-金耩网收率
60
+去除率
50
40
永 \ 30
卣瓮
10
0
<0.05
0.05”o.125
0.125“0.25
粒径范围/mm
图5.1
不同粒径范围的浮选效果
5.2.2
pH值条件实验
根据不同粒径土壤的浮选效果,称取浮选效果较好的<O.05mint壤209于
47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浮选槽中,用NaOH调节pH值至8.0、9.0、10.0、11.0、12.0,按照浮选流程进
行浮选。在40℃下烘干浮选泡沫层土壤和底层土壤,称重并进行铅量测定。
在不同pH环境的士样中加入2%黄药溶液2mL,进行浮选实验,结果如图
5.2所示。实验结果显示,在pH值为11.0时铅的金属回收率、去除率最高,铅 浓度最低。 pH值是浮选的一个重要工艺参数,浮选过程只有在一定pH值范围内才能
有较好的浮选效果。由于浮选药剂只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与土壤表面产生化学 或吸附反应,但溶液中存在大量OH"离子时,药剂阴离子与OIT会竞争反应或吸
附土壤表面。著名的Barsky公式:Ix-]/[OH.]-K(常数)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当pH值提高,OH.离子浓度也随之增加,这时加入药荆的质量分数也需增加;
因此在一定的药剂质量分数条件下,针对不同士样都有浮选临界值[91】。
小金属同收率
+去除率
8
9
10
11
12
pH值
图5-2不同pH值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5.2.3
Na2S用量条件实验
根据粒径和pH值条件实验结果,分别称取<0.05mm土壤209于浮选槽中, 将溶液pH值调节为11.0,分别加入1、2、3、4、5mL质量分数为2%的Na2S 溶液,按照浮选流程进行浮选。在40。C下烘干浮选泡沫层土壤和底层土壤,称 重并进行铅量测定。
武汉理工大学顾士学位论文
在不同Na2S用量条件下,浮选结果见图5.3所示。由图表可知,NaES投加 量的不同会对浮选效果造成较大影响,但随着NaES投加量的增加,金属回收率、
去除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加入2%Na2S 2mL时,是最佳浮选条件。 硫化钠可与土样中的铅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提高黄药对铅的捕收效果;但
硫化钠投加量过大,导致多余的硫化钠水解产生HS。与吸附在矿物表面的黄原酸 根离子发生竞争吸附,使吸附在矿物表面的黄原酸根离子解吸,阻碍重金属硫 化物与捕收剂之间的疏水反应。[92,93]
—卜金属同收率
60 50
咿去除率
40
\
30
永
自.瓮
10
0 1
2
3
4
5
Na2S体积/m1.
图5.3不同NaES用量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5.2.4黄药用量条件实验
根据粒径、pH值和NaES条件实验结采,分别称取<O.05mm土样209于浮 选槽中,将溶液pH值调节为11.0,加入2%Na2S 2mL后,分别加入0.1、0.2、l、 2、4mL质量分数为1%的黄药溶液,按照浮选流程进行浮选。在40℃下烘干浮
选泡沫层土壤和底层土壤,称重并进行铅量测定。 在供试土样中加入不同用量的黄药溶液进行浮选实验,结果如图5.4所示。 由表图可知,随黄药浓度的增加,铅的金属回收率,去除率均不断增加,在加
入1%黄药4mL时,Pb的金属回收率、去除率最佳,比分别为47.73%、38.97%。 关于浮选过程中黄药与重金属之间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有早期的“溶度
49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积假说”、“吸附假说’’和现代的“浮选电化学假说”【9钔。其中,以沃克和柯克
斯‘951提出的离子交换吸附最受认同,模型为:畔+以‘jM哗+Ⅳ一,式中
X为黄药阴离子,矿为矿物阳离子,N.为矿物阴离子。
60
50
40
\
30
摹
髓分
20
10
0
黄药体积/mL
图5.4不同黄药用量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5.2.5
浮选时闫条件实验
根据粒径、pH值、Na2S和黄药条件实验结果,分别称取<0.05mm土壤209
于浮选槽中,将溶液pH值调节为11.0,加入2%NazS 2mL,1%黄药4mL后, 刮去泡沫层的时间为1、2、3、4、5min,按照浮选流程进行浮选。在40℃下烘 干浮选泡沫层土壤和底层土壤,称重并进行铅量测定。 不同时间浮选条件下,浮选结果见图5.5所示。由表图可知,随着浮选时间 的增加,对铅的去除率呈现先增大后趋于平衡,最后减小的趋势。浮选在7.5min 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时问的增加去除率降低。在5min时,金属去除率达到 最大值,之后金属回收率降低。因此,浮选时间在5min时,是最佳浮选时间。 随着浮选时间的增加,土样中铅与黄药的反应充分进行,因此可以提高土 样中铅的去除率;但作用时间过长,不利于浮选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百
1
2.5
S
7.5
10
l坩问/min
图5-5不同浮选时问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5.3
浮选前后土样中铅形态分析
称取不同pH值、NaES浓度浮选前后泡沫层土壤和底层土壤2.509各三份,
用BCR三步提取法将土壤中铅按照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有机 物和硫化物结合态进行逐级分离【961,残渣态由铅总量减去其它3种形态含量求 得。土样中铅总量采用HN03.HF.HE02消解,ICP-OES进行测定。
5.3.1
pH值条件实验浮选前后铅形态分析
对不同pH值条件下浮选前后土壤进行铅形态测定,形态含量分布结果如图 5-6所示。由图5-6可知,原土中铅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
含量分别是43.13%和26.40%,其次为残渣态。经泡沫浮选后,铅的形态含量分 布与原土一致,但去除率较高。经过泡沫浮选后,其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的 去除率最高,均在50%以上,最高可达75%;其次是Fe.Mn氧化物结合态,去
除率为50%左右。不同pH值条件下,pH值为10.0和11.0时的去除率最高。 碳酸盐结合态比较容易受pH值的影响重新释放进入水相197】,由于浮选是在 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造成碳酸盐结合态的去除率不高。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
态易与黄药生成络合物,黄药的基团主要作用在硫基与氧基上,因此有机物和
武汉理工大学颂士学位论!文
硫化物结合态去除率最好。Fe—Mn氧化物上也有氧基,因此去除率也较高。残渣
态在土壤中的滞留能力较强,泡沫浮选不易进行去除。
100
80
60
40
铬硼
O
pH值
图5-6不同pH值浮选前后铅形态变化
5.3.2
Na2S用量条件实验浮选前后铅形态分析
对Na2S用量条件条件实验浮选前后土壤进行铅形态测定,形态含量分布结 果如图5.7所示。由图5-7可知,经泡沫浮选后,铅的形态含量分布与原土一致,
但去除率较高。加入Na2S进行浮选,其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的去除率最高, 均在80%以上,最高可达97%;其次是Fe.Mn氧化物结合态去除率为50%左右。 加入2%质量分数Na2S的不同体积条件下,加入2mL时各形态去除率最高。 总之,浮选过程对于铅的各个形态的去除中,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去除
率最好,其次是Fe.Mn氧化物结合态。在加入Na2S后,提高了有机物和硫化物
结合态的去除率。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100
80
60
40
铅不
20
0
4
Na2s体积/mL
图3.12不同Na2S用量浮选前后铅形态变化
5.4
小结
(1)浮选分离控制因素:在一定的浮选条件下,士样粒径范围为<O.05mm、
pH值为11.0、2%Na2S加入2mL、1%黄药加入4mL、浮选时间为5min时,土
壤中铅的金属回收率、去除率及富集比均为最佳。 (2)形态变化:从形态变化可以判断pH值为11.0,2%Na2S加入2mL时 去除率最好,这与之前的实验结果相符;另外,浮选过程对于铅的各个形态的
去除中,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去除率最好,其次是Fe.Mn氧化物结合态。在 加入Na2S后,大大提高了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的去除率。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6章土壤清洗工艺实验室研究
6.1
实验内容
根据第三、四章实验结果,针对不同粒径土壤的处理效果将摩擦清洗、泡
沫浮选进行工艺组合,设计三种清洗工艺,工艺图如图6.1、6.2和每3所示。 三种清洗工艺流程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同清洗工艺所适用的土壤粒径范围。测定 摩擦清洗、泡沫浮选、EDTA清洗后土壤的质量以及铅浓度和形态,进行分析研 究;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最终的清洗工艺流程。将最终清洗后土壤混合后进行土 壤铅毒性浸出评价。
图6.1工艺流程1
图6-2工艺流程2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6-3工艺流程3
6.2
测试指标及分析方法
毒性特性浸出程序(TCLP)实验研究:根据U.S.EPA的1311方法f9引,对
碱性废物,用O.1N醋酸溶液,pH2.88;对非碱性废物,用0.1N醋酸盐缓冲溶液, pH4.93:固液比为20:l(m/m);最大粒径为:9.5ram;提取时间为18_2h的水 平震荡;提取1次。
其他指标(铅浓度、形态)的测定方法见第3章3.1.3所示。
6-3结果与分析
6.3.1
清洗效率评价
对3个流程的清洗效率进行评价,分别对各工艺的每个单体工艺的去除效
率以及整体工艺的去除率进行评价。摩擦清洗效果的评价步骤为:取摩擦清洗
后土壤进行铅质量、浓度测定,然后计算清洗前后R值得出去除率;泡沫浮选 效果的评价步骤为:测定泡沫浮选后土壤质量、铅浓度,然后计算金属回收率、 富集Lt-,kl去除率来评价浮选效果;药剂清洗效果的评价步骤为:测定清洗前后 铅浓度,计算铅去除率;总去除效果的评价步骤为测定摩擦清洗与药剂清洗后
混合土壤的质量及铅浓度,计算铅去除率。具体评价结果见表6.1所示。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表6.1可知,摩擦清洗的去除效果中,工艺流程2的去除率最高为80.16%; 泡沫浮选的去除效果中工艺流程2的金属回收率、富集比和铅去除率均为最高, 分别为:78.72,o,/o、1.664、68.13%;药剂去除效果中工艺流程2的去除率最高为 75.90%;总去除效果中工艺流程2的最终铅浓度和去除率均为最佳,分别为: 230.4mg/kg、88.78%。工艺流程1的去除效果比工艺流程2的略差,工艺流程3 的去除效果不是很理想。其中工艺流程2的最终处理后土壤中铅浓度达到第1 章中计算出的修复值293mg/kg。通过清洗效率评价,得出工艺流程2为推荐清 洗工艺:流程。
表6.1工艺清洗效率评价
6.3.2清洗前后铅形态分布评价
对3个工艺流程清洗前后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如图6.4 (a)、(b)、(c)所示。由图可知,工艺流程l、2的摩擦清洗主要去除的是碳酸 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说明摩擦清洗中加入HCl对这两种形态的去
除效果很明显;工艺流程3的摩擦清洗效果不理想,形态几乎没有改变,这是 由于流程3用于摩擦清洗的土壤质量少、颗粒粗且浓度高,没有起到将细粒径 铅浓缩的作用。流程1、2、3的泡沫浮选对于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去除率最
好,其次是Fe.Mn氧化物结合态,然后是碳酸盐结合态。药剂萃取使可溶态及 交换态、碳酸赫结合态的浓度急剧减少,从而降低了铅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
铅在土壤中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一般难以解吸出来,但EDTA能利用自 身的强螯合作用与土壤中的铅形成较稳定的化合物。EDTA使可交换态Pb和部 分残渣态减少,可能是由于铅与残渣态形成的沉淀稳定性小于铅与EDTA形成
的水溶性配合物的稳定性,从而使残渣态Pb的含量降低。同时由于土壤中还存 在部分浮选药剂黄药,黄药属于表面活性剂,它通过胶束作用和反相电荷离子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用,使难于交换出的部分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吸附在土壤颗粒物表面的有 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铅溶出【991。
100
100
80
80
逞60
毽|(分
逞60
壬盼
20
20
0
0
原土
摩擦清洗泡沫浮选药剂萃取
原土
摩擦清洗泡沫浮选药剂孳取
(a)工艺流程l形态分布
100 四 阿机!
80
(b)丁艺流程2形态分布
勿和硫化物结台 态 1氧化物结合态
口1 :e.M
日: 炭酸. 汰结合态
逞60
百撇
20
0
雾
原土
。国。
摩擦清洗泡沫浮选药剂摹取
(C)工艺流程3形态分布
图6.4土壤清洗前后形态分布
6.3.3
清洗后土壤铅毒性浸出评价
土壤清洗后,各处理土壤的毒性浸出液中Pb浓度如图6.5所示。固体废弃 物中Pb的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为5mg/L。由图可知,流程1、2的土壤毒性浸出
液中Pb浓度没有超标,而流程3则超出标准。按照HJ/T 299制备的固体废物浸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含量超过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则判定该固体废物是 具有浸出毒性特性的危险废物。所以流程1、2处理后土壤不属于危险废物,可 用作其他用途;而流程3处理后土壤则属于危险废物,需做填埋等其他处理。
..J
\ ∞ \
E
五的 也
毒
图6.5土壤清洗后土壤毒性浸出液中Pb浓度
6.4
小结
(1)清洗效率评价 对3个土壤清洗工艺流程的单体工艺的以及整体工艺的去除率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流程2是最佳流程,各项指标均为最高:摩擦清洗去除率达80.16%;
泡沫浮选金属网收率、富集比、去除率分别达78.72%、1.664、68.13%;药剂清 洗去除率达75.90%;工艺整体去除率达88.78%。经流程2处理后最终土壤中铅 浓度为230.4mg/kg,达到第l章中计算得到的修复值293mg/kg的标准。
(2)清洗前后铅形态分布 对3个±壤清洗工艺流程的清沈前后铅形态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摩擦
清洗主要去除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泡沫浮选主要去除有机物 和硫化物结合态;药剂清洗对各个形态的去除效果都较好。 (3)清洗后土壤铅毒性浸出评价 流程1、2的土壤毒性浸出液中Pb浓度没有超标,而流程3则超出标准。
所以流程1、2处理后土壤不属于危险废物,可用作其他用途;而流程3处理后
土壤则属于危险废物,需做填埋等其他处理。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能论文
第7章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本文在对典型铅污染场地进行土壤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确定修复值的基础
上,利用土壤清洗技术修复污染土壤:首先对摩擦清洗、泡沫浮选进行单体工
艺的清洗参数及测试分析研究:然后将清洗工艺进行组合以确定最优工艺的实 验室研究,为土壤清洗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 结论如下: (1)污染场地土壤特征 本研究共设置104个采样点共计276个样品,对该场地土壤样品进行pH值
和铅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场地pH值整体呈弱碱性,受铅污染严重。将污染场地
划分为4个区域,经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3区受铅污染影响严重,1、4区
铅污染较轻。对实验土壤进行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及铅的粒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根据各个粒径的质量、铅浓度及金属量百分数分布结果,建议将>1mm土壤筛
分去除;O.05~lm土壤进行物理分离(摩擦清洗);<0.05ram土壤进行分离浓缩
(浮选、药剂)。
(2)铅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 对该场地进行风险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评价结果表明该场地的污
染源是铅尘、铅烟、铅渣和含铅酸废水等。铅污染物的主要暴露途径为:经口
摄入污染土壤、皮肤直接接触污染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三种途径。铅污染土
壤的毒性很大,会对施工工人以及未来规划的商住用地居民带来健康危害,尤 其是对儿童的影响更大。
通过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厂区附近背景值和儿章 血铅风险评价来确定该场地的修复值。综合考虑以上三个标准值的严格程度、
应用广泛性和技术条件,当场地用作住宅及公共用地(普通住宅、公寓、别墅
等;幼儿园、学校;医院;养老院;游乐场、公园等)时,采用血铅评价值293mg/kg 为该场地的修复行动和El标值;当用作商服及工业用地(商场、超市等各类批 发零售用地及其附属用地)时,修复行动值和目标值可取《展览会用地土壤环
武汉理工大学颁士学位论文
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B级标准值600mg/kg。
(3)摩擦清洗实验室研究 摩擦清洗的最佳清洗参数是:水土比为70%干物质、温度为25℃、搅拌时
间为30min、搅拌速率为1200r/min。通过R值评价不同粒径土壤对铅富集程度 的高低及摩擦清洗效率,结果表明:3份土壤铅主要富集在砂粒和粉黏粒中,铅 的分布与有机质有极大相关性;3份土壤的摩擦清洗效率分别为:67.61%、31.71%、
41.01%。通过扫描电镜(SⅨ)和砂粒粒径分级研究摩擦清洗后砂粒的变化规
律,结果表明:摩擦清洗能从砂粒表面去除一部分细粒土壤和铅污染物; 0.25~0.5mm处是摩擦清洗质量变化的拐点。粉黏粒的变化规律表明摩擦清洗能 使3份土壤砂粒表面聚集的粉黏粒擦洗下来,能有效将铅浓缩到粉黏粒中。 (4)泡沫浮选实验室研究
泡沫浮选实验的最佳分离控制因素是:在一定的浮选条件下,pH值为11.0、
2%Na2S 2mL、1%黄药4mL、浮选时间为5min时,土壤中铅的金属回收率、去
除率及富集比均为最佳。另外,从形态变化可以判断pH值为11.0,2%Na2S
2mL
时去除率最好,这与之前的实验结果相符;另外,浮选过程对于铅的各个形态 的去除中,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去除率最好,其次是Fe.Mn氧化物结合态。 在加入Na2S后,大大提高了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的去除率。
(5)土壤清洗工艺实验室研究 ①清沈效率评价:对3个土壤清洗工艺流程的单体工艺的以及整体工艺的
去除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流程2是最佳流程,各项指标均为最高:摩擦清洗 去除率达80.16%;泡沫浮选金璃回收率、富集比、去除率分别达78.72%、1.664、 68.13%:药剂清洗去除率达75.90%;工艺整体去除率达88.78%。经流程2处理 后最终土壤中铅浓度为230.4mg/kg,达到第1章中计算得到的修复值293mg/kg 的标准。
②清洗前后铅形态分布:对3个土壤清洗工艺流程的清洗前后铅形态分布
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摩擦清洗主要去除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
泡沫浮选主要去除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药剂清洗对各个形态的去除效果都
较好。
③清洗后土壤铅毒性浸出评价:流程1、2的土壤毒性浸出液中Pb浓度没
有超标,而流程3则超出标准。所以流程1、2处理后土壤不属于危险废物,可
用作其他用途:而流程3处理后土壤则属于危险废物,需做填埋等其他处理。
武汉理l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在计算儿毫血铅风险评价修复值的过程中,参数的选定可以再进行现
场调查以更精确修复值:
(2)浮选使用的药剂可使用其他药剂进行实验研究;同时,浮选过程中, 药剂与土壤中污染物的反应机理比较复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机理分析研究;
(3)复合清沈工艺的最佳流程可以进行小试实验以进一步推进土壤清洗技
术的实际应用范围。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
谢
毕业论文即将完成,我的学生生涯也要告一段落了。借此机会,我要对研 究生三年来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我的母校导师彭会清教授,本论文是在彭老师的悉心指导和 帮助下完成的,从课题的确定到论文的撰写都凝聚着彭老师辛勤的汗水。彭老 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富于钻研的创新精神,促使我努力学习;悉 心的指导使我在论文完成过程中纠正了很多错误;彭老师的教导对我影响至深, 在此谨向彭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锦楼副研究员的精心指导 和关怀下完成的,感谢黄老师为我的实验研究提供大力支持以及生活上的关怀。 黄老师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和开阔的思维为我在学习道路上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在此向黄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 实验期间,得到了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北京金隅生态岛科技有限责 任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深切感谢两个公司的老师、领导和员工! 感谢同门师兄弟,感谢你们的是与你们在一起让我感觉到团结协作的友谊 是我的最大收获,感谢高洁博士、刘艳杰博士、秦磊博士及李思拓、任贝、岳 希、陈琴、张晓洲、胡淼在实验中所给予的热情帮助,感谢师妹林芳芳、李丽 娟及师弟程冠全、王东、刘世铮、彭林、张伟等在实验中给予的支持,朝夕相 处所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友谊是终身难忘的,祝大家今后的生活一帆风顺。 忠心感谢培育我七年的武汉理工大学和资环学院,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 的生活条件,还有和蔼可亲的老师与先进的实验平台,我会为在未来工作中积 极努力,回报武汉理工和资环学院的培育之恩!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在读书期间给予的理解和支持,使我顺利完成研 究生的学业,真心地感谢您们! 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杨雯
201
3年5月于西院
62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周泽义.中国蔬菜重金属污染及控制[J].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1999,10(3):
21.27.
【2]王立群,罗磊,马义兵,等.重金属污染土壤原僦钝化修复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
2009,20(5):1214.1222.
【3]杨苏爿‘,南忠仁,曾静静.:::I二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治理途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34(3):549.552.
[4】Pa
S
W’Bosilovich B E.Use
of
of lead reclamation sites.Journal
in
secondary lead smelters for the Materials,1995,40(2):
remediation 139.164.
lead contaminated
of Hazardous
[5】Nedwed
T J.Extraction and Recovery of Lead from Lead Battery Recycling Site Soil
Using
Concentrated
Chbridc
Solutions.Dissertation,Civil&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nivers时of Houston,Houston,TX,1 996. [6]Dahodwalla H
Herat of
S.Cleaner
production options
for
lead-acid
batt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J].Journal
Cleaner Production,2000,8(2):1 33-142.
Gaire R 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7】Royer M D,Selvakumar A
soil and waste deposits at superfund lead battery recycling
sites[J].Journal of the Air&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92,42(7):970-980.
[8]Pichtel J,Kuroiwa l(,Sawyar
two
H Z200ff Distn'bution of Pb,Cd and Ba in soils
and
plants of
contaminated site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0,110(1):171-178.
[9】郑国璋.农业士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理论与实践[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10】阮宏华,姜志林.城郊公路两侧主要森林类型铅含景及分稚规律【J】.应用生态学报,
1999,10(3):362.364.
[11]刘春阳,张字峰,崔志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J】.江苏环境科技,2005,
18:139-141.
【1]李黼光,何兴元,曹志强,等.士壤.作物体系中铅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4,
23(1):78.82.
【12】Stille P,Pourcelot L'Granet M,et
from
a
a1.Deposition
and migration
of atmospheric Pb in soils
210
forested silicate catchment today
and
in the
past(Strengbach case):evidence from
Pb activities
and
Pb isotope
ratios[J].Chemical Geology,2011,289(1—2):140?153.
【13】杜红霞.土壤特性及铅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J】.河北化工,2004,4:29.31
63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尹玲玲.铅在土壤中迁移机理以及含铅废水处理的研究[D].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7. [1 5]Tessier A
Campbell P G C,Bisson M.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the speciation of
particulate trace
metals【J].Analyrical Chemistry.1979,51(7):844—851.
Protection Agency.Risk assessment guidance for superfund Vol 1:
[16]U.S.Environmental
nunqarl heakh evaluation
manual(EPA475-9486)[R].Washington
D C:Office of
Emergency
and Remedial Response.1991:l-28.
[17]刘磊.某市铬渣污染场地风险评价与修复技术筛选【D].浙江:浙江大学,2010.
[18]郑创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和问题讨论[J].J1‘州环境科学,2004,19(3):54-56,60. 【19】丁爱中,刘玉兰,程砥蓉,等.环境事件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初步研究【J】.北京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5/6):469.472. 【20]张厚坚,王兴润,陈春云,等.典型铬渣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及修复指导限制[J】.环 境科学学报,2010,30(7):1445.1450. 【21】潘厶雨,宋静,骆永明.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冶炼行业污染场地风险管理与决策流 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3):55.60. [22】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r,S
guide for
the integrated exposure uptake DC:Office of
biokinetic model for lead in Superfund
children(IEUBK)(EPA9285.7—42)【R].Washington
Remediation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2007:7—38. Protection
[23]U.S.Environmental
workgroup for in
Agency.Recommendations
of
the
technical
review
lead for an
approach to assessing risks associated with adult exposures to Protection
lead
soil(EPA-540-R-03—001)[EB/OL】.U.S.Environmental Workgroup
for Lead,1 996.
Agency:Technical
Review
[24】张红振,骆永明,蘸海波,等.基于人体血铅指标的区域土壤环境铅基准值J】.环境科
学,2009,30(10):3036.3042. 【25]棒德杰,张玉龙一j二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二壤通报,2004,35
(3):366.370.
[26】Probstein
R F’Edwin H R.Removal of
contaminants from soils
by elec仃ic
fields[J].Science,
1993,260(5107):498-503. [27】Sillanp M,Vh-kutyt J.用电动纠正法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0,
(7):20.
[28]杨苏才,南忠{.._.=,曾静静.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治理途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34(3):549.552.
【29]Hanson A Washington
David L Sabatin A Transport and Remediation of Subsurface DC:American Chemical Socicty,1992:108-120.
Contaminants[C].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0】Kawachi T,Kubo H Mode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igration behavior of heavy metals in
electtokinetic remedration process for contaminated
soil[J】.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1999,45(2):259-268. 【31]郝汉舟,陈同斌,靳螽贵,等.重金属污染:::l:壤稳定/网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 生态学报,2011,22(3):816.824. [32]丁竹’红,胡忻,尹大强.螯合荆在重金属污染士壤修复中应用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 报,2009,18(2):777.782.
【33】刘雪.铬渣污染土壤特性与异位修复技术研究[D】.陕两:两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4]可欣,李培军,巩宗强,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有关淋洗剂的研究进展【J】.生 态学杂志,2004,23(5):145.149. [35】李艳梅,雷梅,陈同斌,等.钢铁工业遗留场地土壤重金属洗脱帮筛选[J】.环境态环境 学报,2011,20(4):696.700. [36]苏绍玮,陈尊贤.土壤清洗法整治重金属污染土壤国内外最新研究与整治案例之网顾
[J].台湾£壤及地下水环境保护协会简讯,2008,(27):4—12.
[37]Semer R Reddy
from
a
K R Evaluation of soil waShing process to remove mixed
contaminants
sandy loam.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1996,45(1):45-57.
[38]李德成,张桃林.中国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形特征研究【J】.士壤与环境,2000,9(4):
263.265.
【39】胡文翔,应红梅,周军.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修复治理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 出版社,2012. [40】刘小宁,马剑英,张慧文,等.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 国沙漠,2009,29(5):859-865. [41】USEPA.Guide for
conducting treatability studies under CERLA:Soil
Washing
Interim
Guidance,EPA/540/2-9
I/020A,Washington
DC,1 99 1. of
all
[42】Bayley
R
w,Biggs C八Characterisation
attrition
scrubber for the removal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contaminants in sand[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5,1 1 1(1):
71.79.
【43]Feng D'Lorenzen
L,Aldrich
C,ct ak Ex
situ
diesel contaminated
soil washing
w曲
mechanical methods[J].Minerals Engineering,2001,14(9):1093-1100. 【44]Strazisar J,Seselj A
Attrition as
a
process
of comminution
and separation[J].Powder
Technology,1999,105(1-3):205-209. [45]Thorvaldsen
G
S,Wakefield
A
W.The sand scrubber:an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ofjet pumps叨.Hydrotransport,1999,14:卜14.
[46]J?利珀特,等.:I:壤湿法清洗——第一家高效±壤擦沈厂。[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7,
(8):42.44.
65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能论文 [47]Gul A
Kaytaz Y,Onal G.Beneficiation of colemanitetailings by attrition and
flotation[J].
Minerals Engineering,2006,19(4):368—369.
[48]Petavy
F,Ruban V Conil E et aL Attrition efficiency in the decontamination of stormwater
sediments[J】.Appfied Geochemistry,2009,24(1):153-161. [49]Petavy E
Ruban V Conil P.Treatment of stormwater
sediments:Efficiency
Engineering
of
an
attrition
scrubber-laboratory 475.482.
and
pilot-scale
studies[J】.Chemical
Journal,2009,145(3):
[50]匠继存.选矿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342.408.
[51]王淀佐.浮选药剂作用原理及应用【Ⅶ.北京:冶金l,Jk出版社,1982.
[52]Venghaus T,Werther
J.Flotation of
a
zinc-contaminated soil.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1998,2(1):77-92.
[53]Mohammed
dredged river
K Abd El-Rahman,Maes A
et
a1.Removal of heavy metal impurities from
sediment[J].Chemical
H
Eng ineering Technology,1 of heavy
999,22(8):707—7 1 2.
【54]Stapelfeldt F,Kuyumcu
Z.Decontamination
and
coal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by
flotation:Innovations in mineral
processing[J】.International Mineral
Processing
Symposium,1998,3.7(15?17):245-250.
【55]Cauwenberg.E Verdonckt.F,Maes.A
Flotation
as
a
remediation
technique
for heavily
polluted dredged material.1.A feas而ility stud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 998,209
f2?3):113-119. [56]Dermont urban
G,Bergeron M,Richer.Lafleche M,et a1.Remediation of metal-contaminated
soil using flotation
technique[J].Sco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0,408(5):
1199.1211.
[57]Seselj A
Strazisar J,Salopek.B.Use of column flotation in the soil remediation
process[R].
In:Proceedings ofthe International Mineral Processing Congress,Aachen,1997:709.718.
[58]孙慧超.应用泡沫浮选法分离I二壤中重金属硪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59]Vanthuyne M,Maes A
heavy Cauwenberg P The
use
of flotation techniques in the overview
remediation
of
metal
contaminated
sediments
and
soils:an
of controlling
factors[J].
Minerals Engineering,2003,16(11):1131—1141.
[60]Mosmans S,Van Mill G.Optimising
and modelling of flotation techniques for remediation of of Characterisation and
contaminated
sediments[R].
In.Proceedings
5.1 7.
Treatment
of
Sediments(CATS 4),Antwerpen,1 999,1 [6 1]Vanthuyne M,Maes A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a
contaminated soil by
a
combination of sulfidisation and flotation[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2,290 (1.3):69—80.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2]Yariv
S,Cross H Geochemistry ofcolloid systems for earth
scientists[J].Soft
Science,1980,
130(1):56. [63】Langen
M,Hoberg I-t
Hamacher B.Prospects for separating heavy
metals
from
contaminated soils[J].Aufbereitungs—Technical,1994,35(1),1-12.
[64】Ⅲ/T 166.2004,_二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
[65]NY/T 137%2007,土壤pH的测定[S]. [66]NY/T 1121.&2006,土壤检测第6部分:t壤有机质的测定【S].
【67】刘雷,杨帆,刘足根,等.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壤及植物中的重金属【J】.环境
化学,2008,27(4):511.514. [68]Gleyzes
C,Tellier S,Astruc M.Fractionation studies of trace elements in contaminated soils
and sediments:a review of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s【J].TeAC
Trends in
AnaMical
Chemistry,2002,2 1(6-7):45
1-466.
[69]罗良清,魏和清.统计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70】李小虎,汤中立,初风友.金晶市铜镍矿区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J】.吉林大学 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1):31.136.
[71]南忠仁,李吉均.干早区耕作士壤中重金属镉铅镍剖面分靠及行为研究一以白银市区灰
钙:1二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0,17(4):39.45.
[72]王金达,王艳,任慧敏,等.沈阳『f{『城乡结合部土壤一作物系统铅含最水平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2):261.265.
[73]杨卓弧,张福锁.:::l二壤一植物体系中的铅[J】.土壤学进展,1993,21(5):1.10.
【74】姜林,龚字阳.场地与生产设施环境风险评价及修复验收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 学出版社,2011. [75]阮心玲,张}j‘霖,赵玉国,等.基于高密度采用的士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迁移速率【J】.环 境科学,2006,27(5):1020.1025. [76]刘岚.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防治[J】.职业与健康,2005,21(5):665.666. 【77】韦友欢,黄秋蝉.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及其防治途径[J】.微景元素与健康,2008,
25(4):62.64.
[78]刘茂生,宋继军.有害元素铅与人体健康【J】.微景元素与健康研究,2004,21(4):62-63. [79]Dixon
S,Gaitens J M,Jacobs D E,et a1.Exposure of U.S.children to residential dust lead,
1999—2004:11.The conlrmution of lead—contaminated dust to children’S blood
lead levels[J].
Environment Health Perspec乞2009,1 1 7(3):468?474.
[80】李敏,林玉锁.城巾.环境铅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
18(5):6.10.
[81]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67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2]周爱芬,曾江霞,覃凌智.416名孕妇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
22:1670.1672.
[83]黄惠萍.680例孕妇血铅水平及其对胎儿、婴儿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搬,2004,
10(8):68.69.
[84】刘田.裴宗平.枣庄市大气颗粒物扫描电镜分析和来源识别[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
34(2):151.155.
[85]潘鑫,韩登峰,史帅臻,等.浮选柱超声预处理浮选难选铝尾矿。研究【J】.有色金属(选 矿部分),2012,(1):59.63. [86]俞国庆.再磨与擦沈对提高钼精矿质:帚=影响试验研究[J].中国钼业,2003,27(1):18—20. 【87】王崇臣,李曙光,黄忠臣.公路两侧土壤中铅和镶污染以及存在形态分布的分析【J】.环 境污染与防治,2009,3(5):80.82. [88]黄静.两安市公冈士壤的重金属含景水平及理化性质研究[D].陕两:陕两师范大学,
2010.
[89]Durand C,Ruban、c Ambles A Mobility
Environmental
of Trace Metals in Retention Pond 1—888.
Sediments[J].
Technology,2004,25(8):88
【90]罗仙平,付丹,吕中海,等.捕收剂在硫化矿物表砸吸附机理的研究进展[J].江西理工 大学学报,2009,30(5):5-9. [91]孙伟,董艳红,张刚.硫化钠在铜铅分离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2010,(10):44.47.
[92]孙伟,张刚,董艳红.硫化钠在铜铅混合浮选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011,(2):52.56. [93]余润兰.铅锑铁锌硫化矿浮选电化学基础理论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4. [94]Sutherland
K
L,Wark
I
W
Principles of
Flotation,Melbourne[J].Australasi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INC,1955,119-122.
[95]张辉,马东升.南京地区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7,17
(3):346—352.
[96]王洋,刘景双,王金达,等.土壤pH值对冻融黑士重金属Cd赋存形态的影响[J】.农 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2):574—578. [97】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同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困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 平振荡法(征求意见稿)[S].2008. 【98]Peters
R
W
Chelant extraction of heavy
metals from contaminated soil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1999,66(1-2):151-210.
68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能论文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发表论文情况:
1.摩擦清洗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参数优化及清洗效率评价,环境科学
参加科研情况:
1.201I/07至今土壤清洗修复铅污染场地士壤研究 2.201I/07.201I/09京煤集团门头沟区王平电厂工矿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项 目场地环境评价
3.201I/09.2011/11
北京地铁lO号线二期宋家庄站~成寿寺区问项目(石榴庄
七号路以东)场地环境评价 4.2011/10.2011/12京煤集团房山区河北镇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项 目场地环境评价
典型铅污染土壤修复工艺技术研究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杨雯 武汉理工大学
本文链接:
本文编号:1759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175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