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课程 >

李迎生 吕朝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社会政策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08-22 20:01

更应重视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整体上看,我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既要与时俱进地满足困难群体的民生需要,也要注意不能影响经济发展的活力。应当坚持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从原有的补缺式、差异式社会政策,转变为适度普惠型社会政策,到经济社会条件允许时实现制度的整合乃至统一。

   其次,对当下社会政策改革创新也是最迫切、最关键的,是推动社会政策从再分配型向发展型转变,从制度设计上实现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乃至融合。

   发展型社会政策作为当代西方兴起的一种社会政策新取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型社会政策认为社会政策不是单纯的财政支出,不是简单的社会财富从一个群体转移到另一个群体,而是可以与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相结合、相融合,是一种兼具财富的生产和分配功能的制度性安排。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代表学者有梅志里、吉登斯、阿玛蒂亚·森等。梅志里概括了社会政策的发展取向;吉登斯倡导用社会投资型国家理念替代福利国家理念,建立积极的福利社会;阿玛蒂亚·森认为,自由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摆脱贫困的关键在于提升贫困群体的可行能力。以发展型社会政策为视角,当下我国社会政策的改革创新以下几个方面是应当强调的:

   其一,注重增强社会政策对象的主体性,实现其自立自强。建设美好生活,国家和社会责无旁贷。因此,社会政策应面向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并以扶助困难人群为重点。但是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福利的提升过程中,最主要和最关键的还是要靠个体的自立自强。社会救助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都会对体面的生活提供更好的基础。但是这种保障如果不能转化为个体强烈的自助的意愿,进而积极提升自己创造财富、链接资源的努力,任何政策都不会有长远的、可持续的效果。在这方面,目前很多地区注重扶贫先扶志,来应对安于贫困、坐等帮扶的贫困文化,可以说找对了方向。

   其二,注重投资人力资本,增加生产性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在一切保障中,对就业的保障是最根本的,是决定了人是否能自食其力的关键一环。因此,要投资人力资本,而且人力资本不仅仅限于就业安排,而是要与教育和培训投资相结合。20世纪末,西方国家相继出台welfare-to-work和welfare-in-work等帮助并激发受助者就业的社会政策,前者是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服务和福利,后者是在受助者就业后给予继续支持的各种福利和服务。[32]而决定这些政策是否能达到可持续效果的是,有没有提升个体的技能。在提升就业的过程中,个人和家庭融入社会程度也逐渐加深,有助于其提高链接资源的能力,从根本上脱离困境。

   其三,重视对困难家庭子女教育的扶持,防止和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个体从小获得足够的教育,是安身立命的基础。重视困难家庭子女的教育,是使贫困家庭脱困,避免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目前我国仍未脱贫的4300多万人,多属于长期贫困、深度贫困。[33]这些贫困人口不仅自身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而且缺乏教育子女的知识和能力,其结果就是可能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帮助这些人群脱贫,除了给予物质帮助和就业扶持外,更要重视其子女教育问题,增强其子女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能力,进而帮助其家庭脱贫。

  

   [参考文献]

   [1]李锁强.2016中国社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1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

   [3][7]沃尔夫冈·贝克,劳伦·范德蒙森,弗勒·托梅斯,艾伦·沃克.社会质量:欧洲愿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6.

   [4]林卡.社会质量:理论方法与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5][6][8]劳伦·范德蒙森,艾伦·沃克.社会质量——从理论到指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2):48.

   [9]社科院:内地社会福利性支出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EB/OL].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4_02/15/33832122_0.shtml.

   [10]关信平.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政策的成就及当前的问题[J].社会政策研究,2016(1).

   [11]国家统计局网: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201&sj =1985.

   [12][14]丁忠民,玉国华.农村经济、社会福利与区域非均衡性研究[M].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13][17]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民政部网,,http://www.mca.gov.cn/ article/sj/tjgb/201708/20170800005382.shtml。

   [15]殷金朋,刘福星,涵默.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分析——基于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M].上海经济研究,2016(1).

   [16][25][26]李迎生.中国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模式选择[M].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5).

   [18]烟台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23.5%数量全省排第四[EB/OL].胶东在线,http://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16/08/16/013255622.shtml.

   [19]王先柱,吴义东.住房公积金“互助”还是“攫取”?——基于中国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M].上海经济研究,2017(6).

   [20]关信平.当前我国社会政策的目标及总体福利水平分析[M].中国社会科学,2017(6).

   [21]王晓琦,顾昕.中国贫困线水平研究[M].学习与实践,2015(5).

   [2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3]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 回眸与展望[EB/OL].教育部,http://www.moe.edu.cn/jyb_xwfb/s5147/201511/t20151125_220935.html.

   [24]程晓明.对中央政府有关幼儿教育政策文件的分析与建议[M].学前教育研究,2014(1).

   [27]2016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国残疾人联合会,http://www.cdpf.org.cn/zcwj/zxwj/201703/t20170331_587445.shtml.

   [28]杨立雄.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范式变迁[M].湖北社会科学,2014(11).

   [29]方舒,李迎生.第三部门失灵与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以北京H机构为例[M].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30]杨解朴.德国福利国家的自我校正[M].欧洲研究,2008(4).

   [31]金玲.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区域分布研究: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M].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5(3).

   [32]李静.发展型社会政策视域下的精准扶贫[M].江淮论坛,2017(1).

   [33]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831/c1024-29507971.html.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基金重点项目“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本土发展型社会福利理论与制度建设研究”(16ASH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分化、不平等与社会政策研究”(17JJD840002)

   [作者简介]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吕朝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山东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



本文编号:2198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2198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e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