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际创意城市设计创新论坛
创新设计:城市更新的生命力
文化创意产业与时俱进,12月14日下午,以“创新设计:城市更新的生命力”为主题的2017国际创意城市设计创新论坛在上海扬子江万丽大酒店举行,为当天举行的上海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提供了一个及时例证。此次论坛邀请来自中、美、法、荷、英的设计名家、高校学者、企业领袖和专业人士对创新设计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了充分探讨。 随着城市更新进入4.0阶段,更加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宜居性、经济竞争力及城市软实力提升。在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文化创意设计的软实力,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如何结合当地的重点及特色产业的发展,建立独特的文化氛围,塑造城市的文化时尚的新地标;如何在城市重新定位下,探索城市更新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动力,是政府、建筑师、设计师、资本的聚焦点。 论坛上,上海市文创办副主任陈跃华表示,上海的目标是要“在今后五年,文创产业的增加占到上海GDP的15%,到2030年达到18%,2035年要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他也提出,要从“建立国家设计之都”、“做优做强建筑设计产业”、“加强国际时尚之都建设”、“建立品牌之都”、“信息技术高地支撑”这五方面着手整合全球资源,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辐射到全国、全世界,将上海建设为全球卓越的城市。 长宁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刘平提到,去年长宁区就提出要重点发展产业和城市更新战略,并将时尚创意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不断致力于“对标国际精品城区,聚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时尚长宁、创意生活为主题,构建有活力、有情怀、有温度的城区生活。”从商业文明视角下的全球城市与文化创意产业,到法国巴黎、美国纽约、荷兰等国际都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再到创意在长宁区和万科哥伦比亚公园中的具体应用实践,论坛的与会演讲嘉宾分享了全球创意设计在城市更新中的价值挖掘、产业定位、商业模式。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从新商业文明的视角切入,分析全球城市三个重要功能的演变,为在场观众解读了当今全球城市功能和创意产业的关系。在他看来,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而城市设计则影响了城市商业文明发展。在此背景下,全球城市正在经历一场重要的功能演变,高附加值产业的集聚效应将不断加强。上海正经历或即将迎来由专注经济生产转向专注文化展示的生活方式,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将愈发离不开创意和品牌效应,创新、绿色与人的全面发展将为上海贡献更多活力。 生态设计也是目前国际城市设计中关注的焦点。法国设计师联盟副主席Arnault Garcia先生从视觉意境和政策入手,解读了设计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强调了生态设计在城市规划和更新中的重要性。他表示,生态设计在未来城市设计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巴黎不少新建建筑都大量使用了立体绿化、屋顶花园、垂直绿化幕墙等设计。 来自美国国家专业设计协会(AIGA)的设计创新主任Laetitia Wolff女士从社区层面分享了纽约在城市更新中的设计,通过具体的项目案例,Laetitia阐述了AIGA是如何让设计师参与到创新型社区建设中,并用他们的设计能力来解决社会问题、女性问题、民主问题的。 荷兰和上海均为三角洲冲击平原,紧靠大海,河网密集,在城市规划上具有很多相似性。荷兰Nita集团城市规划与设计总监Joostvan den Hoek解读了阿姆斯特丹运河在城市美学、城市管理、城市功能和商业发展全方位的功能与特性。随着服务业在经济比重中的上升以及体验经济需求的增加,荷兰已充分认识设计能够产生的经济附加值,注意到设计与资本间的平衡。集合优势资源并加以引导,是荷兰成为设计大国的重要“秘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海在城市的规划和更新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长宁区商委主任杨东升先生和万科集团总规划师付志强先生分享了长宁区在时尚创意与城市区域改造上的实践经验。付志强坦言,在实践城市更新项目的过程中,相关政策仍存在滞后性,如土地利用等政策尚不灵活。对于愚园路长宁段城市微更新邀请市民、民间设计师和社会企业参与道路设计,他建议上海可率先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由政府牵头,创造城市设计的社会共赢方案。
论坛还邀请到建筑设计、城市经济研究等领域的专家们围绕“时尚创意和城市建筑的共融共生”和“创意设计驱动下的城市更新”两个主题展开对话讨论。专家们认为,目前不少国内大城市都有大量存量老物理空间需要更新,城市更新必须与实体产业融合,才能变得可持续。
对于创意产业自身的发展,康泰纳仕集团时尚设计培训学院主任Susan Jenkyn Jones建议,上海急需降低商务成本,尤其是办公、住房等租金成本,帮助有才华的年轻设计师在市中心找到空间载体进行创作,为上海建设时尚之都培育宝贵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办秘书长刘波英认为,城市的建筑设计必须与大工业设计相互吻合,形成集约设计。同时,必须提倡民主设计,即让市民参与的公共设计,让城市设计的获益者提前参与到美好生活的构思中。长宁区规土局副局长宋晓光对此表示认同,并分享了长宁区在城市更新规划方面的经验。地标建筑一直是全球城市的重要标志,上海也诞生了多座世界级地标建筑。但美国建筑师协会(AIA)中国分会主席Christopher Chan指出,地标建筑设计首要先具备人文思考,尺度不妥、外形过于古怪的建筑并不是城市需要的。他建议,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城市应持续关注公园、咖啡馆、学校等社会生活中高频使用的空间设计。“城市设计师、建筑师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设计的本质是‘人’,而不是商业、租金或复杂的功能。”“萧氏设计”创始人萧爱彬对此持同样观点,他同时强调了在城市设计中体现便利的重要性。同济大学城市经济学教授吴建伟指出,城市创意空间的打造往往需要数十年时间。因此,上海目前需平衡好城市管理者、市民、设计师以及企业的需求,建立持之以恒的政策机制,注重区域溢出效应和城市夜生活的打造,使上海成为24小时都具活力的创意设计之都。
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公司董事长郁敏s⑼么笱杓拼匆庋г涸撼ぢτ犁饕恢氯衔杓埔钕嘟岷希谌氤鞘校薮Σ辉冢晌鞘形幕竦闹匾槌刹糠帧!妒贝ㄖ纷鼙嘀木⒅哒谷顺抡够栽虼由杓剖ψ陨淼慕嵌瘸龇ⅲㄒ樯杓剖σネ诰蛏缁岬募且浜蜕詈竦奈幕尘埃秤枭杓破邮档募壑担业匠鞘械摹坝〖!薄
本文编号:2286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228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