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课程 >

2016年人大考博资料-社会保障专业真题参考书复习资料董克用《社会学概论》笔记答案

发布时间:2017-01-15 10:16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概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育明

2016年考博资料分享-人大社会保障专业考博参考书

一、人大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考博部分参考书(育明考博课程中心资料)专业参考书名称作者

董克用、孙光德

李珍

李珍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资料

1、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初步将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对应到答题中,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对于个人备考来讲很难抓住参考书的重点,建议大家可以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为整个备考的成功构建基础。

2、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参考书,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使用相关的参考书笔记、导师课件讲义、各专题总结以及大量的论文。读哪些资料有用、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3、对于考试的信息、导师的信息、时政热点信息、命题趋势要掌握全面,并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确立正确的复习方式和方向,完成答题方法和答题能力的提升。

育明教育针对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人大考博考试信息、复习经验、辅导课程可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二、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专业考博真题(育明课程中心独家资料)

2012年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考博真题

专业一:中国当代政治与经济

1、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及特点

2、论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

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育明

2011年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考博真题

专业一:中国当代政治与经济

1、试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2、论如何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怎样理解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4、如何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

2010年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考博真题

专业一:中国当代政治与经济

1、试论述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2、试论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试述我国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4、论如何加快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更多人大社会保障考博真题、复习资料、高分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人大社会保障专业考博信息获取、高分辅导课程咨询陈老师叩叩:547O63862)。*=

育明教育针对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三、人大社会保障专业考博专业课复习资料-论述题考点整理(2)(育明课程中心)

5、试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答: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

一是该制度使新加坡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而人民有了老年、疾病、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切实保障;

二是中央公积金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公积金除了用于支付会员利息和正常提款外,积存部分大都用于投资,促进了经济发展,确保了累积基金的增值;

三是这种公积金制度,本质是强调个人最多是家庭自助互济,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不会产生“惰性”。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不足:

育明

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特征,与社会保障的本质特性社会性和互济性不相吻合。

二是保障水平参差不一,特别是对年轻雇员和低薪雇员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

三是过度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限制了国内有效社会需求的满足。

四是过高的交费比率,降低了新加坡人储蓄的可能性,因而老年时的退休金来源单一,不利于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同时高额投保费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削弱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6、论述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论和福利国家制度的基本观点。

答:在社会保障学形成过程中,西方出现了所谓“福利国家论”、“福利国家制度”和“福利经济学”三种理论。

①福利经济学。1920年庇古《福利经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福利经济学基本观点: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越大,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多,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同等数量的收入或货币,对于穷人的“边际效用”要比富人大。因此,主张实行收入均等化政策。②福利国家论。福利国家论主张:A、收入均等化,通过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赋税差别来实现再分配;B、社会福利化,即通过国家提出一整套津贴补助、社会保险和公共救济制度,包括失业救济、退休金、养老金、家庭补助、医疗保险、卫生保险、住房补贴以及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或设施等,以期实现“现代自由民主”的国家,即高福利型的国家;C、充分就业化;D、国有化和计划化、工程社会化;E、混合经济论。

③福利国家制度。1942年11月,英国社会学家威谦·贝弗里奇在英国政府的委托下提出了《社会保障及相关服务》的著名报告。这被称为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的实践即为“福利国家制度”。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以部分工业国有化、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为纲领,并先后施行了社会保险、工业伤亡、家庭补助、社会保健四种社会福利法案。

7、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答:中国社会保障实践,古已有之。但作为社会保障制度,则是从20世纪50年代陆续建立起来。中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1949年10月到1957年的社会保障制度初创阶段。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该条例主要用于企业。建国初期,社会救助及社会优抚是在吸取解放区传统办法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社会福利有很大一部份内容包含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职工福利中,在社会上,福利是和社会救助合在一起的,统称救济福利事业。

育明

②1958年至1966年的初步调整时期。

建国以后,我国基本上实行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一是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二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社会保险。在此期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调整中得到初步发展。但由于受“左”的思潮的影响,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出现了“过热”的倾向,周总理提出的修改《保险条例》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③1966年至1978年“文化大革命”中的停滞甚至倒退时期。

“十年动乱”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是社会保险的统筹工作停止;二是社会保险沦为企业保险;三是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积累。

④1979年至今的恢复、健全和快速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基本上实现了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由“全部包揽”向“三方分担”、由“平均主义”向“效率公平兼顾”、由“福利包揽”向“基本保障”、由“局部覆盖”向“全体覆盖”的转变,保证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8、试述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答: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⑴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从那时起到1999年底,,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由试点阶段(1993年6月-1995年5月)、推广阶段(1995年5月-1996年底)进入普及阶段(1997年-1999年底)。

⑵低保对象。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保障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具体有三类:一是“三无人员”,即“无法定继承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人员;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三是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第二、三类人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增的保障对象。

⑶发放标准。第一类人员发放标准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发放,如原有救济,按原救济标准发放。对第二、三类人员发放标准是补足使其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优抚对象的抚恤金不计入家庭收入,即差额发放。

⑷保障资金来源。由地方各级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进行专帐管理。

9、试论述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答: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了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由“全部包揽”向“三

育明

方分担”、由“平均主义”向“效率公平兼顾”、由“福利包揽”向“基本保障”、由“局部覆盖”向“全体覆盖”的转变。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1986年,主要是在部分市县试行国有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基金并实行个人缴费,同时在国有企业部分职工中建立待业保险制度。

第二阶段:1987年—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并以此带动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同时由市县统筹过度到省级统筹。

第三阶段:1991年—1995年,对养老、失业等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主要是扩大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结构、推行职工个人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的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条例等。

第四阶段:1996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并出台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1998年成立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使社会保障体系走向统一管理。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其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制定相应政策切实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和优抚救助对象的合法利益;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抚恤补偿机制;依法安置退役军人;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服务,加强福利设施建设等。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陈老师编辑整理,资料来源育明官网: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概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237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a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