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课程 >

流通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7-03-08 05:26

  本文关键词:流通经济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在经济全球化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都与流通领域密切相关。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中国整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致使国内大量的制造企业受控于跨国公司,而跨国公司对加工制造业的控制主要通过流通环节来实现。从国内经济发展的状况看,很多经济问题突出表现在流通领域。流通领域的问题成为困扰我国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严重障碍。因此,流通问题成为国内学界讨论的热点。但由于受西方主流学术思想的影响,流通实践问题被重视的同时,流通理论却被忽视了,致使流通理论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流通实践的需要。 流通理论或流通经济学尽管在当前的主流学术圈内很少被关注,但在我国却有着超过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它是我国实际经济背景下的理论研究产物,是建国时和改革开放初期针对我国流通领域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而提出的理论研究设想,但遗憾的是,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激烈争论后,这一设想实际上被束之高阁了。究其原因,除了流通理论研究自身的困难和不足外,更多的是因为在西方主流学术思潮的冲击下,国内学界普遍追随国际潮流,而流通理论的研究队伍逐渐萎缩,很多学者甚至不承认“流通经济学”存在的意义。诚然,无论在正统的经济学教科书还是在一般的经济思想史著述中,流通理论都是微不足道甚至不存在。但这并不能否定流通理论研究或构建流通经济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除了国内的一些学者坚守这一学术阵地外,其他国家也不乏支持者,尤其是日本一直坚持着发展流通经济学的研究传统,且成果斐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营销思想史和非主流的营销学中发现了西方流通理论的源流。遗憾的是,国内学界少见对营销思想史和非主流营销学的研究,未能发掘这笔宝贵的财富。 本文第3章和第6章分别探讨了的正统或主流经济学和营销学不重视流通理论的思想渊源。西方经济学简化掉流通过程的始作俑者是重农学派领袖魁奈,他不仅锁定了西方正统经济学的研究路径,也对马克思产生了深远影响。魁奈简化掉流通过程的思想根源是他著名的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即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西方主流经济学继承了魁奈的自然秩序,其研究范式实际上也是建立在机械唯物论基础之上,正是这一哲学观使西方正统经济学永远地简化掉了流通。第6章考察营销思想史的过程中发现,经济学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影响着营销学的发展。微观营销或营销管理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发展为营销学的主流得益于其遵循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而在此之前,西方营销学更多的遵循了非正统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被视为一门专门研究商品流通的经济学科,尤其注重宏观经济层面的流通问题,因而宏观营销或流通理论是早期营销学的主流。 探讨了主流经济学无流通的思想渊源之后,本文转而讨论流通理论在非主流或非正统经济学中的命运。第4章主要探讨了新兴古典经济学中的流通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突出贡献是复活了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而分工理论的复活也使流通的重要性凸显。但新兴古典经济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派,尽管批判主流经济学对分工的忽视,认为应该将经济学的研究重心由资源配置转向经济组织,但在方法论上依然遵循着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传统。这致使新兴古典框架无法对流通组织问题开展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分工理论作为理解流通的出发点极其重要,但不能用来解释所有的流通问题。由于上述特点,新兴古典经济学既没有得到西方主流经济学界的充分认可,也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非主流或非正统经济学,因为后者在哲学观和方法论上与主流经济学根本对峙。第5章探讨了非主流经济学对流通理论研究的影响。现今的经济思想史相关著述基本上属于正统经济学的编年史,这导致美国制度经济学等非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传统成为一块被埋没的大陆。美国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传统发端于19世纪已被遗忘的美国学派,美国学派经马修·凯里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等经济学家与德国历史学派结缘。正是这一研究传统培养了美国早期最重要的营销或流通学者,推动了美国早期流通或营销理论的发展,但这段流通思想史被国内外学界广泛忽视。本文对此进行了回顾,并初步讨论了美国制度经济学对上个世纪20-50年代美国流通或营销理论的影响,重点论述了制度经济学集大成者康芒斯对营销学之父阿尔德森的影响。康芒斯的“集体行动”、“运行中机构”和“交易”等基本的概念和思想在阿尔德森构建其功能主义分析框架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说,阿尔德森所谓的功能主义与康芒斯所谓的制度主义是一致的。但遗憾的是,阿尔德森的功能主义已被主流营销学所遗弃。 营销学的发展显然受到经济学的强烈影响,营销管理范式的确立正是得益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而如今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主流经济学正在遭受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经济学的范式革命是否已来临,国内外学界存在激烈争论,但非主流经济学的兴起已是不争的事实,“新”经济学范式的建立已经指日可待。同样,在营销学的研究领域中,非主流营销学也在悄然兴起,但这一趋势与经济学比较而言还不明显,尤其在国内少见相关讨论。为此,本文第7章重点讨论营销学的范式转换问题,以呼应西方非主流经济学的兴起。根据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营销管理范式已经面临严重的反常甚至是危机症状,而宏观营销学派和营销历史学派等非主流营销学的兴起正预示着一种新的营销学范式的建立和发展。这两个学派实际上在复归早期营销学的宏观研究路线或阿尔德森的功能主义,正如演化经济学在复兴制度经济学。非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营销学的兴起都将为我国流通理论和流通经济学的发展创造历史机遇。源自我国学术传统的流通理论和流通经济学与西方宏观营销等非主流营销学不仅在研究对象和范围有诸多共通之处,而且在发展历程上也有几多相似。 在上述整个研究过程中,流通理论、流通经济学、营销学、经济学等术语相互交织在一起。流通理论似乎在营销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夹缝中生存,而营销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学科隔阂使流通理论研究举步维艰。本文第2章专门讨论了流通概念在不同学科间的演变过程,详尽论述了流通与营销之间的渊源关系,为整个研究的开展扫清概念障碍。流通的出现要早于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前者是后者得以产生的母体。西方学者对营销的定义从简单的销售活动演变为经济社会过程时,营销就包含了流通的全部内容,之后逐渐取代了流通。但今天的主流营销学将这段思想史埋没了,从而人为割断了营销与流通之间的关系。 本文属国内首例流通或营销思想史及其学科渊源的系统研究。主要贡献及创新之处:其一,识别出西方学界流通理论的发展源流,尤其是美国流通理论:其二,再现了流通与营销概念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确认了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其三,揭示了主流经济学忽视流通理论的哲学基础,并分析了非主流经济学对流通理论研究的影响;其四,尝试性解释了经济学研究范式对营销思想史演变的影响及营销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学科渊源关系;其五,强调流通或营销理论的历史特性,呼吁开展对本国流通或营销学术遗产的挖掘、继承和发展。本文期望上述研究得到国内营销学界和非主流经济学界的关注,促进我国流通理论与营销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促进流通理论与西方宏观营销等非主流营销学之间的交流,促进流通经济学与国内外非主流经济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在研究方式和思路上只是一种初步的尝试,无力避免诸多错误疏漏,也无奈多次触及了哲学和方法论这个潘多拉之盒,再往前一步或许就陷入无底深渊,必将遭遇众多质疑和批判,但努力寻求不同学科不同流派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希望能为流通理论体系的构建做一些铺路搭桥的贡献。本文对中国流通理论与流通经济学的未来满怀期待!


  本文关键词:流通经济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249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b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