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课程 >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超强超短激光成功获得反物质

发布时间:2017-03-09 20:38

  本文关键词:激光物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6/3/10 16:10:22

 

科学网3月10日上海讯(记者黄辛)今天,记者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悉,该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超强超短激光,成功产生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源,这一发现将在材料的无损探测、激光驱动正负电子对撞机、癌症诊断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3月7日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等离子体物理》发表了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每一种粒子都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1932年由美国物理学家卡尔·安德森在实验中证实了电子的反粒子,即正电子的存在。1936年,安德森因发现正电子而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反物质研究在高能物理、宇宙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应用,比如正电子断层扫描成像(PET)在癌症诊断等方面已广泛应用。

上海光机所研究人员利用飞秒拍瓦激光装置和高压气体靶相互作用,产生大量高能电子;高能电子和高Z材料靶相互作用,由韧制辐射机制产生高强度伽马射线;伽马射线再和高Z原子核作用产生正负电子对。

“这是我国首次报道利用激光产生反物质。”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沈百飞研究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正电子谱仪是获得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源的“功臣”。经过精心设计的正电子谱仪,成功解决了伽马射线带来的噪声问题,利用正负电子在磁场中的不同偏转特性,实验中在单发条件下就成功观测到了正电子。

多年以来,中外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利用激光产生反物质”的有效方法,为了获得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源,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早在2001年就开始超强超短产生正负电子对的理论研究,提出利用强激光和纳米薄膜靶相互作用产生正负电子对,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沈百飞表示,获得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源将对激光驱动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在高能物理、材料无损探测、癌症诊断领域有应用前景,由于其脉宽只有飞秒量级,可使探测的时间分辨大大提高,研究物质性质的超快演化。


  • 上一条
  • 下一条
  • 2016/3/10 16:43:07  zhengjun324203
  • 很厉害!
  • 相关

    一周排行

  • 李政道研究所计划3至5年吸引六百名科学家
  • 科研人员吃了定心丸 以后只需“加油干”
  • 习近平回应复旦校长:不要太在意大学排行榜
  • 政府工作报告:将提高博士研究生补贴标准
  • 张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
  • 科技界热议:国家重点实验室要不要末位淘汰
  • 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座谈会在京召开
  • 陈宝生:双一流建设不搞“终身制”

  •   本文关键词:激光物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249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e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