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地质系
北京大学地质系 - 【大陆动力学与资源工程研究所】
简介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大陆动力学与资源工程研究所是国家理科培养基地,现在拥有构造地质学、灾害与环境地质学、资源工程地质学、岩石物理学、信息地质学等学科方向,其中构造地质学是全国重点学科。这里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教学环境、先进的实验设备、丰硕的科研成果、自由的学术氛围,是人才成长的理想场所。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现已经形成以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术带头人、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目前有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10人。近5年,在SCIENCE、GEOLOGY、JGR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83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出版学术专著共278篇(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4项。5年中承办了4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10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美因茨大学、慕尼黑大学、早稻田大学、莫斯科大学等开展合作研究,人员互访,主持和参与IGCP国际合作项目3项。
为保证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支莘莘学子们对学业的追求,地质学系特别设有“地质奖学金”,各方面表现优异者还可获得学校多种类型奖学金的资助,强度从200-2500元不等,最高可达6000元,获奖比例一般在30%以上;对于希望进一步深造的优秀毕业生可以采用免试推荐、连读、提前攻读等形式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人数一般为应届毕业生人数的50%以上。
所领导及成员
(按姓名拼音顺序)
所 长:吴泰然 62765534
副所长: 梁海华 62751156 张臣 62757374
成员: 郭召杰 韩宝福 侯贵廷 侯建军 李江海 马宗晋 潘 懋 史 謌 徐 备 张 臣 张进江
张志诚 郑文涛
北京大学地质系 - 【史前生命与环境研究所】
简介
史前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所拥有长江特聘教授 1 名,博士生导师 6 名,副教授 4 名。在职教员共 11 名。长江特聘教授高克勤博士在《Nature》发表的科研成果把现代蝾螈类的起源历史推前了5千万年。
目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课题、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基金、博士点基金等科研项目。
地质奖学金”是我系学生的“特权”
学校其他多类奖学金最高可达6000元
获奖学金比例一般在30%以上。
50%以上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可以通过免试推荐、连读、提前攻读等方式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所领导及成员
(按姓名拼音顺序)
所 长: 孙元林 62754151
副所长: 刘建波 62754151
成员: 白志强 董熙平 高克勤 郝守刚 郝维城 江大勇 马学平 王德明 张弥曼
北京大学地质系 - 【矿物、岩石、矿床学研究所】
简介
矿物岩石矿床学研究所是在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基础上组建而成。包括12个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学科方向:岩浆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结构矿物学、成因矿物学、宝石矿物学、矿物岩石材料学、岩矿信息学、矿床学、矿产经济学、油气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等。现有硕士研究生38名、博士研究生9名。多年来,在董申保院士和叶大年院士的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不仅在教学上成绩斐然,在科研上硕果累累,在应用开发研究中也独具特色。研究所有关老师编写的10余套教材和研究专著多数获得省部级奖励。高压变质作用、华北麻粒岩、北方花岗岩、碳酸盐岩中的油气藏成因、储层非均质性、催化生油、风化作用与边坡稳定关系、咔宾碳-石墨材料、矿物功能材料研究、环境矿物学与环境矿物材料学、钙钛矿系列研究、应用结晶学、粘土矿物、造山带成矿作用理论、矿产资源经济学理论等科研项目和方向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宝玉石的检测与研究、沙漠筑路等应用开发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本所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13名。在职教员共21名。
所领导及成员
(按姓名拼音顺序)
所 长: 魏春景 62754157
副所长: 王河锦 62750764 赖勇
成员: 陈 斌 保 关 平 赖 勇 刘楚雄 鲁安怀 马瑞志 秦 善
田 伟
北京大学地质系 - 【地球化学研究所】
简介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是在原地质学系地球化学教研室的基础上于2002年3月组建起来的。它最初成立于1955年,并于1956年开始招收地球化学专业本科生,是我国最早成立地球化学教研室和招收地球化学本科生并开设地球化学课程的教研室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建设高温高压和同位素实验室以及开展实验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教研室之一。四十多年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使该室发展为具有实验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的教学和科研集体。目前有一个地球化学博士点、一个硕士点,有4名教授,5名副教授和1名讲师;有一个地球化学专业本科生班,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为7人和6人。
我所是我国最早开展实验地球化学教学和科研的单位之一。自60年代主要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70年代初期曾进行过矿物晶体的人工合成(高温高压人造金刚石和人造水晶等)。此后在我国率先开展通过精确实验测定矿物溶解度研究热液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以及提取水溶物类热力学数值的研究。其中,氧化铁矿物在热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等研究结果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一些数值被收入在国际矿物热力学数据和中国热化学数据库中。课题《热水溶液中铁的迁移形式》曾获国家教委1992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由曾贻善教授撰写的《实验地球化学》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实验地球化学教科书,并获得地矿部1992年度优秀教材奖一等奖。目前有进行高温高压实验的各种高压釜10套,具备可以进行高温高压下红外和拉曼原位测量的压腔装置。
我所也是我国最早开展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和研究的单位,目前已发展为可进行K-Ar同位素年龄、稳定同位素及宇宙成因核素示踪等方面的研究。作为我国第一个稳定同位素实验室,70、80年代期间曾进行了数以万计的矿物、岩石、流体包裹体和水样的C、H、O同位素数据测定,发表了大量有关论著。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自动全时标激光显微探针定年系统,可以进行K-Ar和Ar-Ar同位素定年研究。该实验室的定年设备是首批进入北京市科学仪器协作公用网的仪器,也是唯一一台入网的定年仪器。在近20年的时间里,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国内交流活动。已经有两名外国科学家曾在本室进行较长时间的科研工作,并接受了一名外籍博士后。已接受短期合作和讲学的中、外科学家几十人次。近些年来,本专业学生中已有多人在国外深造。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化学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生物圈的地球化学。它重点研究化学元素、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分布、地球化学行为和过程,指示自然与人为因素引起的区域和全球环境系统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地球化学循环,为资源开发利用,环境质量控制及人类生存和健康服务。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国内一流水平的环境激素(二恶英类)实验室,拥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进行超微量有毒污染分析的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先进设备,并承担了北京市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门的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北京地区环境激素污染现状和防治对策研究;水中有毒元素共沉淀及其机理,微生物地球化学及其在石油开采和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等。
所领导及成员
(按姓名拼音顺序)
所 长: 郑海飞 62758223
副所长: 刘玉琳 62751167
成员: 陈左生 郝瑞霞 高洪林 刘树文 刘曦 马芳 孙樯 孙旭光 邹南智 朱永峰
专业介绍
地球化学本科专业
地球化学是化学与地球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它已经在研究和解决人类环境、灾害、资源、 国土规划以及国民经济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地球化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地球化学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坚实的专业、计算机、外语等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及良好的科学作风,以适应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和国家在资源、环境、灾害、国土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其它相关领域对地球化学人才的需要。
本专业除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语言等公共必修课和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地球化学、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及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专业基础课外,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设有岩矿材料、宝石学概论、环境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矿产资源经济学、信息地质学、数学地质学等选修课。
本专业毕业生规定总学分为 155学分,其中必修课 110学分,限选课24学分,任选课16学分,实践教学5学分。
近些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去向大致是:40%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出国深造,20%有关科研单位,20%国家机关及管理部门、企业和公司。
地球化学硕士研究生专业
地球化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地球化学人才。在业务上具有坚实的地球化学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了解地球化学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具备承担该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高等学校的教学以及相应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等能力。
地球化学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包括:同位素地球化学;2.实验地球化学;3.环境地球化学;岩石地球化学。
招生对象是具有地质学和地球化学有关专业(包括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勘探等)本科学历(含应届毕业生)或者同等学历的,年龄35周岁(入学前)以下的考生。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论文工作时间为两年。
地球化学博士研究生专业
地球化学博士研究生专业培养高级地球化学专业人才。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包括:1.同位素地球化学;2.实验地球化学;3.环境地球化学;岩石地球化学。招生对象是具有地质学和地球化学有关专业(包括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勘探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者同等学历的,年龄40周岁(入学前)以下的考生。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论文工作时间为两年。
北京大学地质系 -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在原石油工业部支持下于1989年成立,中心通过整合北大地质学、化学、力学、无线电电子学、数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力量,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先后承担了多项石油天然气方向的国家攻关项目和石油工业界研究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和勘探开发人才。
为适应新的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及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北京大学于2006年决定调整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管理体制,成立了中心理事会、中心学术委员会和新一届行政班子,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由北京大学领导和各大石油公司领导及其油田分公司领导组成,旨在通过建立新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学校与石油天然气企业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学术委员会由石油界的知名学者、油田杰出专家和中心首席科学家组成,旨在加强学术指导,提升学术水平,促进科学理论与油气勘探实践的有效结合。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本着“立足北大优势,加强校企联合,瞄准国家目标,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复合人才”的宗旨,立足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科技规划,紧密结合我国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发展需求和我国油气地质特色,引进、吸收和发展世界石油天然气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以中国及周边油气区研究为重点,探索我国特殊地质背景条件下的油气成藏规律和勘探开发策略,发挥北大多学科优势,教研结合、寓教于研,在科研实践中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解决方案。
本文编号:29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29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