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保险企业并购活动最新趋势特点
本文关键词:国际保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保险/再保险行业出现了一波并购热潮,大量保险/再保险公司出现合并整合,特别是部分大型知名公司开展并购,甚至引发了行业结构变动。本文对过去一年国际保险企业并购趋势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对中国保险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一、近期保险/再保险市场并购情况综述
(一)并购交易数量快速上升
根据Clyde & Co.的统计数据,2014年之后,保险行业并购交易数量快速上升。2015年上半年,全球保险行业(以承保业务为主)并购案数量达到225宗,高于2013年上半年的160余宗和2014年上半年的200宗左右的水平。
从近六年来全球保险业并购案例数量来看,在2009-2011年,每年并购案数量都在500宗以上,但在2013年达到近期低点,全年不足300宗。从那时之后,并购交易数量就出现了恢复性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并购特别是跨洲并购的交易数量大幅上升。根据Clyde&Co的统计,2015年上半年,亚太企业并购欧洲保险公司的数量同比上升了33%,并购美国保险公司数量同比上升29%,美国公司并购欧洲保险公司数量同比上升70%,欧洲公司并购美国保险公司数量同比也上升20%。
(二)大型并购交易明显上升
尽管从交易数量上看,2014-2015年的保险业并购交易数量仍然少于2009年,但大型交易(并购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规模显著上升。
根据Aon Benfield的数据,截至2015年上半年,大型交易数量虽然低于去年,但是大型交易所涉及的总金额已经创近年新高,是2014年的接近8倍。不仅远远高于2006-2009年的并购高峰期,甚至也要高于上一个并购高峰期(1998年前后)。大型保险并购案的增加对保险行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并且随着此轮并购高潮的推进,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竞争将发生重大变化。大型保险/再保险公司的市场优势地位将通过并购变得更加稳固。
(三)平均估值有所提升
2014年以来,保险业并购的估值水平已经走出低谷,呈现上涨态势。但2015年上半年已披露的数据显示,平均P/BV值在1.53左右,仍然处于近10年平均值(1.7)之下,相比2007年以前的高位水平(2以上)还有一定距离。
从总体情况看,2014年以来保险并购的平均P/BV值逐渐上升,然而趋势并不显著。但是因为部分大型并购案出现了非常高的P/BV,使得估值提升成为行业内较为引人注目的特征。例如Amlin被三井住友保险收购的总金额达到53.3亿美元,P/BV达到惊人的2.4倍,是近几年来少见的高估值。
二、本次并购活跃期的背景及驱动因素
(一)宏观及行业趋势
国际(再)保险行业并购受到宏观发展环境的因素驱使,主要有如下因素:
1.资本过剩局面持续,行业费率走软周期仍未好转
近几年来,全球巨灾赔付一直低于历年平均水平,2014年全球显著保险损失仅为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的一半,2015年上半年巨灾造成的保险损失进一步下降。根据全球最大再保险经纪公司Guy Carpenter的预测,如果下半年不发生大的巨灾,2015年全年可能将出现所有区域的巨灾损失都低于十年平均水平的局面。这使得保险费率持续走软,承保条件更松等特征显现。与此同时,低利率的市场环境持续吸引非常规资本进入,2014年非常规资本占巨灾限额的比例已达18%左右,远远超出保险行业需求。
2.监管环境发生变化,风控及资本要求提升
即将或正在实施的欧洲“偿二代”和其他监管法规,更加强调保险公司的一级资本结构和风险管理能力,迫使(再)保险公司从风险的角度出发去开展业务,这将抑制定价波动,缩短市场周期,从而显著增加资本需求,对众多小型和中型保险公司带来挑战。
(二)竞争驱动
保险/再保险同业开展国际并购还受到行业竞争的驱使,体现在以下方面:
1.规模增长和风险分散需求
大型保险公司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倾向于通过并购不同地域、不同业务结构的资产进行互补,并进入新的业务线和更高增长的地域。同时通过并购还能够加强业务协同性,共享基础设施和渠道资源以获得成本协同效应。业务结构的多元化和全球化还有助于降低风险集中度、实现成本节约、税收优化和资本结构升级,,有助于保险企业应对未来可能的高风险冲击。
2.资本市场表现影响
由于保险费率逐年下降,低收益率和疲弱的市场影响了上市保险企业股本回报率目标的实现。因此成熟市场的领军企业开始在新兴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而成本削减举措对于那些规模不大的公司成效较小,因此通过合理运用过剩资本进行并购实现增长成为一种间接资本管理手段,也是提升保险/再保险公司资本市场表现的重要方式。
3.非常规资本冲击影响
在此轮并购重组大潮中,许多非常规财务投资人如对冲基金等非常活跃。在全球超低利率、股市低迷、新兴市场动荡的大环境下,大量非传统资金寻求投资渠道,涌入保险/再保险行业,也引发了大量并购案。而且,为了抵挡非常规资本冲击,传统保险/再保险公司也被迫通过并购相对便宜的资产,以提高抗冲击能力。
三、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并购的分析建议
部分中国保险企业已经参与到了此轮并购浪潮中,例如安邦保险先后并购比利时FIDEA保险、韩国东洋人寿等。但总体上讲,中国保险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的活跃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中国保险业新的顶层设计要求,和现实的竞争发展需要,以海外并购促进保险企业战略布局和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极为必要的现实迫切性和战略重要性。
(一)开展国际战略布局具有战略必要性
国务院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要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并“鼓励中资保险企业尝试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服务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
然而对照上述顶层设计目标,中国保险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不够贴近市场,缺少海外经营机构,对海外保险需求和经营方式不熟悉;二是缺少急需的产品线和业务团队,由于国内保险市场与海外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存在很大差异,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的巨灾保险、责任险、信用险、或然保险等产品线在国内相当不发达,如通过内生增长方式在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弥补;三是缺少本地服务网络,国内保险公司不仅缺少海外经营机构,而且也缺少在海外的保险服务关系积累,例如与当地风险管理、公估、理算等服务机构缺少合作,因此无法整合资源提供集成服务。
面对上述转型升级要求,推进国际化战略对于中国保险企业的产业布局、技术服务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都具有极强的现实必要性。但依赖内生增长建立国际网络将花费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外派人员管理、业务网络拓展都将耗费大量时间和费用。因此应该考虑通过并购实现一定规模的国际网络布局。
(二)并购机遇期较为短暂
从上一轮并购高峰期来看,一般持续时间在2-4年。本轮并购的突出特征是竞购主体更为丰富,不仅包括自身资金充裕的大型保险公司,还有非常规财务投资人参与投标,使得有限的收购目标竞争更为激烈。与此同时,适合收购且有出售意愿的公司数量相对有限,而且一旦交易达成,那些对中国保险企业提升全球服务能力具有较大贡献的合适目标将更为减少。因此,此轮并购机遇稍纵即逝,需要国内保险同业更加精准和快速决策,以抓住机遇迈出国际化的实质步伐。
(三)中型并购市场将成为主力
作为中国保险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如并购标的规模过小,或业务网络、业务结构过于狭窄,对于构架具有实质意义的国际业务、服务网络来说,其价值比较有限。而贸然投入大笔资金竞购大型保险公司,一方面带来沉重的财务压力,另一方面对于国际化大型保险公司的管理又将提出重大挑战。因此选择规模适中,具备一定国际网络和业务资源的中型保险公司,既能够实质性地推动国际化落到实处,发挥切实作用,也更有利于战略风险的管控。因此中型并购市场应该成为中国保险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
综上来看,中国保险企业目前已经具备了迈向国际市场的战略需求、客观条件和市场机遇,缺乏的是战略决心和探索勇气,笔者期待并相信国内保险同仁能够在此轮国际并购大潮中抓住机遇,迈出成功一步。
(作者单位:王国言,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与发展改革部总经理。
刘国乾,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与发展改革部高级经理。)
本文关键词:国际保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31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