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评价中的非引文分析类定量指标讨论
摘要: 学术期刊评价中的非引文分析类定量指标主要包括摘转量、发行量、基金论文比等。被摘转量用作评价指标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发行量不具备作为评价指标的前提条件,基金论文比用作评价指标依据不足且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
学术期刊评价中引文分析类定量指标如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越来越受到学术期刊界和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但在学术期刊评价领域还存在着一些非引文分析类定量指标,如被摘转量、发行量、流通量( Web 下载量) 、基金论文比、国际论文比、平均作者数、作者地区分布数、作者机构分布数、论文获奖数等。流通量( Web 下载量) 由于受读者群性质及收集数据方法的影响,收集数据难度较大且数据的可靠性较差; 国际论文比、平均作者数、作者地区分布数、作者机构分布数等与期刊的学术质量评价缺乏相关关系,只是在讨论期刊影响的研究中有一定价值;论文获奖数由于是期刊出版后的统计结果,难以实现穷尽反馈和奖项层级的准确把握,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已基本不采用。所以本文主要对被摘转量、发行量和基金论文比等指标进行分析讨论。
一、被摘转量
被摘转量也被称为被转载量、被转量、被摘量、文摘量等,是指被评价期刊在统计年度被特定学术文摘刊物转载、摘录的数量。学术文摘刊物转载、摘录各社科期刊中的优秀论文,其目的本来是向读者推荐阅读和方便读者查阅,属于资料性质的二次文献。也正是由于学术文摘刊物的推荐阅读性质,即学术文摘刊物在转载、摘录被评价刊物所刊发论文时主要缘于该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大的学术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论文首发期刊的学术水平的反映,所以刊发文章被摘转也就具有了附属的评价首发学术期刊的功能,被摘转量也就成为了评价学术期刊的定量指标之一。被摘转量在引文分析法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前,一度曾是评价学术期刊的重要评价指标。在国内科研管理与国际接轨,被引量、被引率的评价功能得到普遍接受后,被摘转量逐渐转变为评价学术刊物的参考指标。被公认为较重要的人文社科学术文摘刊物有《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被以上四种文摘刊物转载、摘录目前依然被学术期刊界认为是刊物学术水平的反映和办刊荣誉之一。
( 一) 被摘转量的影响因素
1. 刊发论文的学术水平
不同于被引用是基于该论文为引用者的学术研究所需要,论文被摘转是由于该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受到重视。学术价值高的文章并不一定就是最被研究者需要的,也就是说,被摘转的文章其被引用量并不一定就大。对于学术期刊来说,所刊发论文的学术水平高低当然会直接影响到被摘转的可能性大小。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研究” ( 项目编号:09YJC87003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对当代中国学术文化生态建设的影响研究”( 项目编号: CUC10A04) 的阶段性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赵均( 1971— ) ,男,,内蒙古商都人,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编辑出版学。
本文编号:34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34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