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课程 >

换个视角 看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6-04-28 16:08

本文关键词:经济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换个视角 看经济学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学堪称“显学”。因为在政府决策中,经济学者常能干预枢机,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学者,只有在问题牵涉到他们所关注的狭小领域时,方有机会提交参考意见。

这是因为,经济学有一套整体的、决定论的解释体系,任何问题,只要套上“市场可以自动均衡”“每个人都是理性人”两道符咒,便似乎都能用经济学理论加以解释,结果走向“画一条供需曲线便能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偏狭。

但,那两个教条真的是屹立不摇的吗?

自2002年卡勒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行为经济学”渐被公众熟悉,作为一种更趋实证的研究理路,行为经济学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经济学的封闭、僵死和傲慢。

以新出版的《“错误”的行为》(理查德·泰勒著,中信出版社)为例,作者便以过硬的实验结果,破除了传统经济学营造多年的幻觉。

比如“市场可以自动均衡”,心理实验的结果却证明,市场不仅不能自动均衡,反而会以波动为常态,这绝不是“动物精神”的干扰,更非可以忽略的噪音,而是来自结构性的原因,换言之,只要有市场,就必然出现不均衡。

再比如“每个人都是理性人”,可以“最后通牒”实验为证,A捡到10元钱,和B协商分配,几乎所有的B都坚持“对半分”,最低不得低于3元钱,否则宁可退出。如果人都是理性人,则得1元总比不得强,B就应该接受任何大于0的分配方案,可该实验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进行,得出结果却差不多,这说明,“理性人”的假设根本站不住脚。

我们可以坐在屋子里设计出“囚徒困境”,,即两名犯人,如主动认罪便可减刑,否则加重处罚,由于担心对方会出卖自己,则认罪是最佳选择,从博弈论看,应该有75%的囚犯会如此“明智”,可实际统计数据中,只有40%至50%的囚犯这样做,那么,是博弈论错了,还是囚犯错了呢?

或者,这就是行为心理学最让人赏心悦目之处,当传统经济学日渐变成复杂的数学游戏,研究者乐于用数学公式去证明那些被重复了无数次的陈词滥调时,行为经济学却用心理实验的手段,一次次揭出其中的荒谬。终结概念游戏,破除万能学说的狂妄,行为经济学这一枪干得漂亮。在实证面前,那些似乎正确的大词们,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近年来,行为经济学方面的书籍出了不少,如《隐性动机》(格尼茨和李斯特著,中信出版社)、《行为经济学要义》(汪丁丁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经济学与消费行为》(米尔鲍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行为经济学》(贺京同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均堪称佳作。

本文关键词:经济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36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a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