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本文关键词:信息管理学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
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评价
课程地位
目前还存在的不足
上网资源
学校政策支持
赵捧未
秦春秀
案例讨论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在近5年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教学规范性、系统性、新颖性、引导性、参与性相结合的原则,并尝试探究性教学和协作式学习方式。规范性,即保证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任务,在此基础上适当补充相关教学内容;系统性,即保证教学内容所涵盖的知识能形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完备的知识体系;新颖性,即保证教学内容不断反映信息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知识;引导性,即在教学中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灵活读书、学会概括、总结提升,并了解相关知识领域;参与性,即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意识,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环境。 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切实采取了以下做法:
(1)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特别是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除课堂讲授外,还事先给出思考讨论题目,鼓励学生课下交流,并在课堂上陈述交流情况和主要观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概括和表达能力。
(2) 理论教学与认知实习相结合:本课程虽然是一门概论性和基础性课程,但在信息系统、信息检索等内容部分,也安排学生课后在相关实验室学习实践,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了解ERP软件、TRS信息管理系统等,并引导学生进行网上信息资源检索。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管理的实践、培养获取知识能力。
(3) 引导团队学习与研讨:在信息采集、信息主管、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知识管理等核心教学内容方面,让学生课下事先阅读案例,基于问题开展分组讨论,并在课堂上由学生主持、由小组1-2位代表报告讲解,同时鼓励台下同学自由提问和发言,畅谈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最后由任课教师点评。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能从案例中获得更多新的知识。
(4) 理注重启发式教学:利用课堂提问和ERP实验室模拟实践环境,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表达、自主学习、自我提高。教学目标是逐步过渡到研究性教学。
二、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1)《信息管理学》课程自2005年开始用Power pointer工具制作多媒体教案并部分使用,2006年全面使用多媒体教案, 2007年修改和补充,目前已逐步完善。有关2006年以来《信息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纲要、课件、期末考试试题和参考答案已放在至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信息管理学》的主页和经济管理学院网站上(:8080/course/xxglx),供学生下载学习参考。
(2)目前本科授课完全采用PPT课件,讲授时以书面授课纲要作导引,,纲要标明授课要点、重点、难点、示例等,注重视听同步,并依据听众反应适时调整节奏,结合板书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从而使课堂授课信息量大,收效明显。
(3)本课程网站内容受到部分高校同行的好评。
三、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为有效地检查和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我们在组织期末闭卷考试的同时,将参与案例讨论、撰写学习心得、完成作业等学习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情况。期末笔试占60%-70%,案例讨论占30-35%,由任课教师、辅导研究生、学生代表根据课堂报告及效果现场打分,但权重不同。同时,每个班次组织一次自由案例报告,由学生个人或小组自愿报名和提交PPT报告程组审核遴选部分报告,视效果和质量酌情加分。通过考试改革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灵活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本文编号:704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704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