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课程 >

分行业税收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7-09-29 05:14

  本文关键词:税收管理


  更多相关文章: 分行业税收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分行业税收管理是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基层税收管理员的视角出发,就实施分行业税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目前行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与分行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现行的基层征管机构,还是依照行政区域进行设置的传统的属地管理模式,所管行业种类较多,重点行业分散到各个税源管理单位,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进行管理,这就容易形成由于地域不同,而出现管理方法、力度,甚至税负不均现象。税局内部的核算、征管、税政、法规等部门都对各行业各自制定办法和标准,多部门的管理反而弱化了对行业的专业化管理质量和效率,这也是行业税收管理“专业化”管理的最大障碍。
  
  (二)人力资源配置不符合专业化管理需求。
  
  目前,大多数基层征收机构,人员少,待遇不高,有能力的人才留不住,且高级人才往往滞留于上级机关。随着企业发展的日益规范,维权意识和纳税意识也日益加强。现在企业的财会人员面临优胜劣汰的就业竞争压力,在业务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远远超过稳抱“铁饭碗”的我们,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往往能第一手拿到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开展税收筹划。而我们税务局却缺乏行业税收管理的“团队”和“专业化”人才,基层管理人员对行业税收管理力不从心,从而影响政策的贯彻和执行。
  
  (三)信息化运用水平与企业差距较大。
  
  随着税收信息化、专业化工作的推进,与过去相比,税务机关基于信息化管理的税源监控方式有了很大改进,对不同行业的纳税人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企业重视了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财务核算和经营管理一体化软件应用面较广,而税务机关对企业多样化的企业管理软件了解不多,一方面急缺相关的技术专家,另一方面也没有开发出针对性强的行业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使税务机关的管理缺乏有效手段,特别是面对重点企业规模庞大的经营业务、复杂的运行机构和信息高度封闭的情况下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四)专业化的纳税服务尚需深入开展。
  
  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的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需求也不同。目前实行的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各类企业分散到各个税源管理单位进行统一管理,每个税收管理员管户各不相同。在实际工作中,税收管理员的大部分精力度用于应付日常事务性工作,很难及时满足纳税人,特别是重点税源特殊的纳税服务需求。对于跨地域经营的纳税人,在现行的税收征管属地管理体制下,企业的核算单位并非都在一个征管机构管理,各税务部门各自独立进行税收征管和服务,以点对面,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无法及时掌握企业核算情况,更无从谈起给企业提供有效的涉税服务。
  
  二、关于行业税收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行业税收管理、实施税收管理专业化,要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特点,突破现有的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对外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等分类办法、根据纳税人属地、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对内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通过建立税收管理“专业化”、“团队化”的人才队伍,以信息化为支撑,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提高征管质量、防范执法风险的管理目标。
  
  (一)思想上要走出行业管理专业化的几个误区:
  
  1、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分类管理。分类管理是专业化管理必备条件,是基础;而专业化管理是全方位、立体型、深层次的分类管理。
  
  2、专业化管理不是税源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而是多部门共同参与、相互联动,要理顺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化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3、专业化管理不是只要管理不要服务,而是要在专业化管理上实现专业化服务。
  
  (二)调整机构、转变职能,逐步建立专业化管理机构。
  
  要打破传统的税源属地管理模式,成立专门的机构对重点税源实施集中管理,按行业划分管理组,从数据采集、税收预测、疑点分析、风险评估到纳税服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基层分局的主要管理对象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一般税源按行业进行管理,对个体等小型税源实行“分片+委托”办法管理,主要承担户籍管理、调查核实和任务执行等职责。同时,负责对所管理的疑点纳税人进行评估和稽查。
  
  (三)科学设置岗责,整合人力资源、激活人力资源潜能。
  
  按照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调整机构职能,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内部分工。根据各类纳税人的管理要求、管理难度和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科学配备税收资源,优先保证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需要,把综合素质高的管理员配置到风险等级高、业务复杂程度高、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管理岗位。合理确定税收管理员的管户数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管理员的潜能。要加强业务能力培训,突出人力资源保证。广泛开展日常培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税收管理员的整体素质。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训管理工作,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注重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强税收管理员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要加强同相关单位、中介机构的交流沟通,促进信息资源和工作技能的共享,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
  
  (四)构建和完善统一、高效、规范的信息应用支撑体系。
  
  推行风险管理,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建立科学的专业化管理体系。对大企业考虑其生产经营的复杂、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有纳税遵从的主观意愿等特点,按照精细化管理、个性服务的思路,一是要开展企业内控及风险体系分析,通过生产及管理流程研究,开展行业信息分析,加强第三方信息利用,增强管理的针对性;二是实行产业链监控,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上下游企业经营变化;三是搭建预测模型,通过原材料、动力等的投入与产出参数,判断企生产能力和纳税能力,在重大事项发生时主动关注、服务前移,增强管理的预见性。对中小企业,考虑其数量多、规模不大、税法遵从度不齐等特点,主要致力于税基管理、日常监控评估和分类纳税辅导上。要加强源头管理,密切工商、地税部门的信息传递和工作配合。加强日常监控评估,利用采集涉税数据,查找中小企业的税收风险点,,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五)优化纳税服务,制定个性服务内容。
  
  管理和服务是一对连体婴儿,有相应的管理就要有相应的服务。推进专业化管理,更要重视专业化服务,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逐步实现个性化服务,要建立大客户税务经理制,拓展纳税服务的方式方法,使纳税服务的触角伸的更长、更深、更广。



本文编号:940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940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4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