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政府机关刊物《咨询与决策》刊发夷陵区政协调研文章
本文关键词:咨询与决策
湖北省政府机关刊物《咨询与决策》刊发夷陵区政协调研文章
17-03-24 作者: 文琼 [ ]
今年2月,湖北省政府机关刊物《咨询与决策》2017年第2期(P28页)刊发夷陵区政协副主席赵华撰写的调研文章《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夷陵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协宜昌市夷陵区委员会副主席 赵华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吹响了深化农村改革的号角。夷陵区作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柑桔面积33万亩,茶叶面积22万亩,年出栏生猪超过100万头,是全国知名的桔都茶乡,产业优势明显,但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等问题仍然存在。为加快补齐全区农业发展短板,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均衡、高效、绿色发展,2017年夷陵区认真谋划、大胆探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区的实施意见》,围绕27项重点工作,整合资金13亿,实施项目44个,强力推进农村产业提档升级,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强区。
一、引领跑:力求结构调整步伐快于市场需求
体系决定效益。如果把现代农业看作一座大厦,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便是支撑大楼的框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体系结构,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细分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突出全区柑桔、茶叶、优质畜牧等主导产业,调整品种结构,推动农产品供求由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平衡跃升。柑桔产业重在“调”。建设柑桔良种母本园,每年改造标准桔园1万亩。通过品种结构调整,使熟期与市场需求一致,促进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比例由1:4:4:1调整为3:4:2:1,柑桔品种由低端向中高端调整;茶叶产业重在“改”。一是改良茶树品种。推动茶叶种植由以有性系为主向无性系占主体的转变。二是改变茶产品结构。以“提升绿茶、复兴红茶、多茶类并举”为方向,推动茶类结构由单一绿茶向红茶、黑茶和综合利用的方向转变,茶类产品由名优茶居多向名优茶和大众化产品并重的方向转变。2017年将重点支持5家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红茶加工,年产量达到200吨;畜牧产业重在“控”。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严守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三区”界定,控制生猪养殖规模,对于环境脆弱、敏感地区坚决关闭规模养殖场,加大养殖污染治理,加快推动畜牧业由饲粮型向草食性方向发展、从污染养殖到绿色循环发展转变。
2.以集约高效为目标,调好产业结构。以优化产业布局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由分散粗放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将优势调强、将效益调高。以邓村乡、太平溪镇等茶叶主产区为重点,建设万亩高效茶叶基地,配套建设龙峡茶博园、宜大路沿线景观带,高标准建设三峡茶谷进出通道,打造集茶叶基地、茶乡风情、茶园景观、茶叶文化、集群科技为一体的三峡茶谷,彰显“高峡平湖、水上茶乡”特色。以小(溪塔)鸦(鹊岭)路沿线柑桔主产区为核心,在稳定现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细化功能分区,构建鸦鹊岭柑桔出口示范区、龙泉精品果园示范区、小溪塔柑桔文化展示区,启动宜昌柑桔信息物流交易中心建设,加快打造三峡桔都。充分挖掘三峡药文化和夷陵丰富的药业资源,以中西部石灰岩地区为重点发展中药材2万亩,逐步构建集中医药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养生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体系。促进养殖业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无害化处理,改造新建生态畜牧基地30个,争创全省现代畜牧业绿色示范区。
3.以规模经营为重点,理顺生产结构。以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降低生产成本、推进规模化经营为重点,按照分工分业的原则,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一是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按照“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每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50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二是加快完善农业服务机制。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全面推广茶叶、柑桔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建立覆盖全区、囊括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分工分业、提高产业效益。农业专业服务队、服务公司分别达到70家、20家;三是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完成土地确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通过土地出租、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规模比例从30%发展到40%。
二、接力跑:力求短板补齐快于整体发展速度
短板决定实力。水桶的短板决定它的储水量,而农业的短板决定了发展速度,只有不断发现并弥补不足,才能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1.破解技业“两张皮”,补齐科技应用短板。强化科技支撑,高位对接中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茶产业科研机构,紧盯国际现代茶叶加工科技前沿,投资5000万元高标准建设湖北茶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柑桔、茶叶两个国家级试验站、湖北茶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桔都茶乡”政务微博、微信等信息服务发布,建立以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信息、产品产销、政策咨询等内容为一体的农村实用技术网络平台。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环境感知、数据传输、智能控制、远程服务、决策分析等功能,开展智能精准化作业。
2.筑牢安全“防火墙”,补齐生产监管短板。进一步巩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深入开展茶叶行业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茶叶掺糖使假。投资500万元完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设备,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建立投入品目录,加强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建立“属地管理+部门联动+镇村巡查+主体负责+社会监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防控机制。
3.坚持延伸产业链,补齐产品加工短板。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按照“市场先导、相互配套、功能互补”的原则,全链延伸、全链升级,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培育领军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相结合、科技创新与转化运用相结合,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实现一个产业培育一批加工示范企业,一个产业打造一条增值产业链,全区主要农产品就地加工、就地转化、就地增值。加大“三品一标”培育力度,推进品牌整合,放大全区现有16个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效益,打造全国知名的农业品牌强区。力争全区十亿企业、亿元企业分别达到10家、20家,“三品一标”突破200个,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达到770亿元,茶叶、柑桔出口总额从5823万美元跃升到7000万美元。
三、加速跑:力求改革创新步伐快于发展需求
创新决定未来。只有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改革创新,加快转换发展动能,才能在高效、安全、自然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上持续加速前行。
1.拓展农业功能,加快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休闲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完善休闲度假设施、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推动休闲农业向集群分布、集约经营转变。投入资金8000万,高标准建设20个美丽乡村、高规格打造百里环城农旅融合示范带、分乡农旅融合示范区,高质量推出一批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特色化、生态化、本地化的休闲旅游产品,新创建省级旅游示范点1个、市级示范点5个、区级特色民宿点20个、区级特色农家乐50个,打造六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放大柑桔节、“缤纷四季·乡约夷陵”等节庆效应,全方位提升休闲农业经营服务能力和水平,将宜居、宜业、宜旅的全域旅游示范区提档升级。
2.守住生态红线,加快绿色发展。计划投入资金1.3亿,深入开展“靓城洁村、清水绿山”行动,坚决遏制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强化生态管护。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思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大力推广以节水、节肥、节能、节药、节力为重点的“五节”技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绿色防控,支持发展有机肥深加工项目,开展有机肥代替化肥试点和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目标。同步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管护,深化“绿满夷陵”行动,完善垃圾清运设施,新建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2个垃圾填埋场,实现乡镇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完善“村收集、乡清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清运体系和区级领导联系、区乡村三级联合管护的“河长制”,使夷陵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3.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创新发展。在全省率先完成全部171个行政村(农村社区)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完善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行管护机制,加快探索建立“合作社+公司+董事会+股民+监事会”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发展模式。扩大“保证保险贷”、“助保贷”、“助农贷”成果,开展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和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建立5亿元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5000万过桥周转资金,建立坝库区产业发展基金,推进坝库区产业发展。积极推广农业保险,完善幸福夷陵民生保险,继续实施夷陵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探索建立蔬菜规模种植保险和贫困户肉羊养殖保险。创新整合办法,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高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浏览次数: 编辑: 区政协
本文编号:979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979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