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塔西佗陷阱”,“做孙子”更要做仆人
恣晗
东莞市召开“两建”工作会议,市长袁宝成在谈到“两建”工作时称,政府部门应当直面“塔西佗陷阱”,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政府和工作人员重诺守信,会带动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养成。市长袁宝成称,政府部门应当直面“塔西佗陷阱”,“现在的领导干部,不能在社会上耀武扬威,有时候做一下孙子没什么坏处。”(据《南方都市报》)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迁,社会管理中的“塔西佗陷阱”也在随之“升级”,成为各级政府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如何应对这个现象,东莞市市长袁宝成提出了“做孙子没坏处”的观点。话糙理不糙,袁市长的态度值得肯定,但从实际工作来说,心态还是必须转化为行动力,委曲求全“做孙子”不如堂堂正正“做公仆”。
“塔西佗陷阱”作为政治学名词,看起来非常晦涩,但实际上这种现象很常见。通俗地说,塔西佗陷阱就是指在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公权一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例如,干部体验环卫工作就被认为是“作秀”,又如,单位招考条件限制多,就被认定是“萝卜招聘”。一旦出现对公信力的质疑声,即使涉事单位和部门出面解释、澄清,仍会被认为是在推诿甚至撒谎,陷入可怕的恶性循环。对此,袁市长认为,领导干部“有时候做一下孙子没坏处”,就是希望领导干部能用“低姿态”来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笔者认为,领导干部更应当做好本分,做好公仆。
“塔西佗陷阱”背后的根本问题就是公信力不足,要想化解不信任情绪,加强政务公信力建设,就需要领导干部用更加诚恳的心态和更加透明的方式来回应民众的关切,转变工作作风。所以,仅靠领导“做孙子”的委曲求全是不能治本的,心态必须转变成行动力才能出实效。领导干部应当从心态到语态、再到行动上,都更自然、更充分地与群众的诉求“对接”。面对质疑,应当积极回应、主动公开,事实也证明,那些敢于承认问题、勇于承担责任、积极解决事件的领导干部往往都能得到舆论的谅解和肯定。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的。在直面“塔西佗陷阱”的过程中,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做好公仆不仅可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更可以转为危机。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如果能够掌握在“杂音”中执政的技巧,适应在“玻璃房”中工作的状态,,那么,“塔西佗效应”也能变成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正能量。
本文编号:24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ongguanliyi/2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