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职称论文 >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6-05-25 10:08

  本文关键词:勾践灭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 【课内理解与分析】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全都有误的一组是(D )
①君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知:掌管)
②支子死  (支子:支撑家业的长子)
③寡人请更  (更:换人)
④吊有尤  (对人民有丧者进行慰问)
⑤广运百里  (广:指东西;运:指南北)
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通“征”,指征税)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B )
①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③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④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C)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②唯君左右之
③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④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⑥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
A、①③   B、②⑤   C、②⑥   D、②④
4、下列句中加线的“之”,都作助词的一组是(A )
①臣闻之       ②何后之有
③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④我攻而胜之
⑤服之而已      ⑥若水之归下也
⑦公与之母      ⑧国之孺子之游者
⑨昔者之战也     ⑩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A、①②⑥  B、②③⑧  C、②⑤⑨  D、①⑥⑩
5~7题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分别是
5、①无乃后乎?  ②何后之有?( B)
A、①不就太迟了吗? ②怎么会有这样的后果呢?
B、①恐怕太迟了吧? ②哪能说太迟了呢?
C、①不是太落后了吗? ②怎么会有落后一说呢?
D、①恐怕太落后了吧? ②哪能说太落后了呢? 
6、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B )
A、我不想凭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要让我的军队齐步向前,齐步后退。
B、我所要的不是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想要我的军士齐步向前,齐步后退。
C、我不想凭自己的匹夫之勇,让军队打进去再退回来。
D、我不希望你们只凭匹夫之勇,成旅的人进去了,又成旅的退回来。
7、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B )
A、谁是我的君主啊,怎么可能不死呢?
B、谁的恩惠有像我们的君主那样的,哪能不为他拼命呢?
C、这是我们的君主啊,哪能不为他拼命呢?
D、有谁能像我的君主这样呢,怎么能不去死呢?
8、对勾践灭吴之所以成功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
A、文种这个人才的发现和重用。
B、利用夫差好美色、贪财货的弱点。
C、勾践采取了一系列收买人心的政策。
D、以顺服夫差作掩护休养生息,国人上下齐心,同仇敌忾。
9、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国君的同性      B、遂使之行成于吴:讲和
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衣服             D、其身亲为夫差前马:马前卒
10、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D )
A、勾践之地,南至句无。  B、今壮者无取老妇。
C、将免者以告。      D、勾践说于国人曰。
11、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执其手而与之谋   ②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③请姑无庸战     ④父兄又请曰
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请”字也相同。 
B、两个“其”字不同,两个“请”字相同。
C、两个“其”字相同,两个“请”字不同。
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请”字也不同。
12、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 )
A、何后之有?(宾语前置句)                B、乃号令于三军曰(状语后置句)
C、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              D、又败之于没。(被动句)
【课外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韩非子•内储说上》)
1、对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D )
A、对曰:“可矣……?”  对:回答。
B、比降北之罪。         降北:降,投降;北,向北。
C、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被濡衣:被,同“披”;濡衣:湿衣。
D、被濡衣而赴火者  赴火:跳到火海里。
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虚词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  于:从。      B、何不试焚宫室  何:为什么。怎么。
C、人莫救之  莫:不。                D、乃下令曰  乃:却。
3、下列句子,与“人之救火死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C )
A、此知必胜之势也。                    B、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
C、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        D、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选出以下4~7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项填入括号内。
4、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 C )
A、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才取得人们信任,而且惩罚必须严格。
B、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而有信用,惩罚必须严格。
C、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而有信用,惩罚严格而又果断。
D、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才取得人们信任,而且惩罚严格而又果断。
5、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 C )
A、你想了解这个道理,为什么不放火焚烧宫室呢?(试试来证实它。)
B、你想了解这个道理,怎么不放火焚烧宫室呢?(试试看人们抢救不抢救。)
C、你想了解民心,为什么不放火焚烧宫室呢?(试试来证实它。)
D、你想了解民心,怎么不放火焚烧宫室呢?(试试看人们抢救不抢救。)
6、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 D )
A、人不死而去救火的,给比战胜敌人更高的奖赏。
B、人不死而参加救火的,照发战胜了敌人的奖赏。
C、参加救火却没有死的人,给比战胜了敌人更高的奖赏。
D、参加救火却没有死的人,照发战胜了敌人的奖赏。
7、下列分析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从文意可知,人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大夫文种和越王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B、本文侧重写越王焚宫室,让民救火之事,来显示越王的威严,以使人民慑服,具备战胜吴王的条件。
C、本文写了大夫文种向越王建议试焚宫室,实行赏罚以测试民心之事。
D、本文着重写一个“试”字。先试,由于赏罚不明,谁也不去救火;再试,赏罚分明了,人们全力以赴去救火。越王从而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吴王夫差败越与夫椒,报木隽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盾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喜否以行成。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郇,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忌(原字为“其”字头,“心”字底)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壹(浇的弟弟),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泊,必不行矣。“
    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思考题
1.从《勾践灭吴》中找出与本文画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
2、与《勾践灭吴》相比,伍子胥还提出哪些包括与越议和的道理?
3、  请结合课文与本文,根据显示,谈谈你对“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2)夫吴之与越仇,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之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3)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一。2、1通过类比举例,把夏少康比作勾践,从历史的角度证明除害必须彻底,放虎归山,贻害无穷。2分析勾践的为人,证明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是吴国最危险的敌人。3与越议和是违背天意主张仇敌,而处在蛮夷之间助长仇敌则难成霸业。3、这句话体现的是勾践对“以民为本”思想的认识与实践,也是越国反败为胜,灭吴复仇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现在不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那么我们终将成为落伍者和失败者。因此,我们的领导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体察民意,,与百姓同甘共苦,采取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政策,才能富民强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乙、《史记》(选)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月:“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思考题:
1、  从《勾践灭吴》一文中找出与本段画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
2、  请根据范蠡的对答,分析该任务的形象。
3、  请谈一谈你对勾践“卧薪尝胆”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非其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2)送往者,迎来者。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2、范蠡是一个军事才能突出,既有自知之明,又能知人之才,胸襟开阔,一心为国的忠臣。3、吴越之战留下来的最著名的典故是“卧薪尝胆”,勾践的这一举动,是对自己的鞭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勾践是一个不为失败所压垮,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同强大的敌人抗争的有道明君。这个典故后来演变为家喻户晓的成语,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


  本文关键词:勾践灭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ongguanliyi/49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d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