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职称论文 >

什么是减负提质_小学提质减负工作总结_减负提质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16-06-30 08:21

  本文关键词:减负提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减负提质       任重道远

——浅谈“减负”过程中的几点误区及其对策

 

17日,教育部召开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电视电话会议,并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一时间,“减负”问题成了人们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各大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无不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以至于让笔者觉得,是不是要像减轻农民负担一样给中小学生“减负”呢?近几年来,教育界已经少有这样能够引起全国范围内大讨论的新闻了。孩子们的事情总是最闹心的事,这不能不让我也对此进行深刻的思考。但是就是在我们教育界内部,也还有许多人对于“减负”的问题认识不够,存在许多的误区,这里我想谈一谈我自己对于减负的看法。

首先是对“减负”的理解。有人认为“减负”就是给学生少一些作业、少一些补习,多一点玩的时间、多一点能够受他自己支配的时间;也有人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给学生多一点压力,让他多学一点东西,也无可厚非。这些理解都不免失之偏颇。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应弄明白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在哪里。我认为,“升学竞争”是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了升学,教师就必须要不停的强化课本知识;加上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让子女“学尽天下能学之事,读完世上可读之书”;连有的学生也认为“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一来,辅导书也就有了销路,补习班也有了生源,“学生负担”这个大雪球自然会越滚越大。所以说,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是多年来“应试教育”沉淀的结果,而决非“一日之寒”。也正如恩格斯所说,要用人的需要来解释人的行为。所以说,是学生升学的需要使得“应试教育”有了其生存空间。

因此笔者认为,“减负”首先应该明确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人们的观念已有所转变,但这种转变更多的还仅仅停留在意识阶段,还有待于在实际操作中予以体现,而这次提出“减负”的口号就是要为学生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了。

人们对“减负”的普遍不理解,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其实,“减负”是要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在更小的压力下,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知识结构要更为科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要更为合理。这才是“减负”的真正目的,而决非肤浅的理解为只是为学生松绑,让学生舒服一些。向来教育改革的口号喊得很响,但改来改去,“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是永远不会改的,“减负”也是如此。家长和学生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更不应对此持抵制态度。

时下,听到有的教师说,“减负”减掉了学生的负担,也减掉了老师的负担。为何?学生的作业量减少了,考试也可以取消,补习班也被禁止,教师岂不轻闲?

笔者这里想说的是,这种理解的误区普遍存在,同时也极具危险性。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既要让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又要完成教学任务,甚至要比以前完成的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上花更多的功夫,在教研上下更大的力气,教师岂能清闲?这就好比一个工厂,既要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又要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就必须在劳动效率和科研开发上下功夫了。如果有人想乘“减负”之机偷得清闲,建议他下岗更为清闲。

第二个问题便是“减负”的实施,和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实施一样,同样也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据有关媒体披露,海南省在“减负”之后,学校是再也不敢出售教科书以外的辅导书了,但市场上的辅导书却炙手可热,时时出现买断的“繁荣”景象;上海刚刚禁止学校办辅导班,而家教市场却火爆起来。如此看来,“减负”决非是仅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所能解决的,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笔者认为,要给学生“减负”,需要在这之前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一就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又包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对教师的评价体系。现在的情况是:既要以考试的成败论英雄,又要人们排除考试对教育目标的影响;既要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校的优劣,又要老师们不可一味追求升学率,这多少有些让人左右为难。所以,“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这也是贯彻落实“减负”的先决条件。

其二是要深化教学的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目标体系和经验系统,重建经验系统的能力结构和方法结构,这是实施“减负”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减负”的重要实施者和领导者,教师的观念和能力结构直接影响“减负”的实施效果。“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但是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实施“应试教育”的“能手”,他们的能力结构和方法结构都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他们已经习惯并擅长与培养“应试学生”,现在要谈“减负”,就必须改变教师的主观世界。因此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改革活动就迫在眉睫了,必须要让教师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体现“素质教育”的成果,达到减负的目的。

 

 

总之,“减负”是一件大好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好事多磨,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不懈努力和团结合作,这样才能把这一件好事切切实实做好。

减负提质       任重道远》一文由3edu教育网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关键词:减负提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3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ongguanliyi/63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4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