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资料】遇罗克:“文革中为坚持一个简单真理而牺牲的年轻工人
本文关键词:遇罗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编者:应学俊 来源:人民网、新浪网、共识网等/ 信息获取:2006年6月
【本站按】“文革”中,有怀揣毒药准备像陈天华那样以死警世的19岁女大学生王蓉芬——直接投书毛领袖直言反对“文革”,被判无期徒刑而未死;但一个高中毕业生、一名爱学习、爱独立思考的年轻工人遇罗克,为坚持一个简单真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常识,更因为发表了PK姚文元文章的言论等,却被判死刑而枪杀;另一位在党员会议上对“文革”提出质疑的女共产党员张志新,也被割喉后枪杀了……足见疯狂的“文革”是如何以个人意志独裁一切,无“法”无天,为所欲为!这无法不让人们想到中世纪欧洲诛灭异端的宗教裁判所……
这里,综合了一些已经公开的资料,编成一个专辑,既是对“文革”的控诉,也是对遇罗克——一个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而牺牲生命的年轻人的纪念。历史不可忘记,不可被尘封和掩埋,因为“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相似”,一不小心就会重演!深入研究遇罗克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需要更多的遇罗克、张志新、王蓉芬……而不是花×芳、周×平!
遇罗克,一位在“文革”中因思想和言论而获罪并在27岁就惨遭杀戮的热血青年,他的真实故事催人泪下!
“文革”的极左和乌托邦有诸多表现,而“砸烂旧世界,建立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赫然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口号,便是最好的概括。文革中的中国到处是一片“红海洋”。“血统论”——主张以祖先长辈的血统和身份决定个人前途命运和发展方向的封建、极左思潮在“文革”中泛滥到极致。
1966年7月29日,原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大学学生谭力夫贴出一副红卫兵对联,叫做“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这副对联一贴出来,就产生“轰动效应”:围观者、传抄者、批评者、辩论者,比比皆是。这一口号迅速风靡全国,它迎合了毛的阶级斗争和所谓“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根正苗红”者以此为武器打压任何“根不正不红”的反对者,反对者无疑成为“弱势群体”,一切以血统、家庭阶级出生说话。一时间,社会原本就充斥的等级制和阶级斗争思维更加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掀起一股“红色*恐*怖”的腥风血雨……
其实,“血统论”这种思想在各个国家的封建社会和集权社会时期都存在过,从封建制度下的皇权贵族世袭即可看出。我们的邻国至今还在强调“白头山血统”……
可无数事实证明“血统论”是荒诞的、反动的、封建主义的。毛的家庭出身至少富农以上,但他自己却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家”;赫赫有名的中共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的三个孙子、外孙,发展正常者有之,因流氓罪(强奸女性30余人)而被枪决者亦有之;薄一波、谷景生是老一辈革命家,可他们的子女薄熙来、谷开来是什么呢?……而著名印度电影《流浪者》就生动表达了一个关于血统论的主题:片中主人公的父亲是一位法官,他固执的认为: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坏人的孩子一定是坏人。可强盗硬是以事实嘲弄了这位法官,让他的儿子成了“贼”……
20来岁的年轻工人、高中毕业生遇罗克,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撰文《出身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观点对此进行驳斥,但因此,再加上曾发表文章直接PK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等,以“反*革命*罪”被判死刑!27岁的年轻人遇罗克就这样倒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枪口下……(尽管陈伯达等中央领导也并不完全同意“血统论”,但基本观点与遇罗克的《出身论》还是不同)。让我们先听一段某广播音频,能了解更多详情(点击上面的收音机图案)。遇罗克,1942年生于北京,1949年中共建政时他才7岁。他的家庭出身是所谓“资本家”。父亲遇崇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土木工程系,母亲王秋琳也曾留学日本,归国后创办“理研铁工厂”。1957年均被划成右派。父亲被打成“极右派”,被关进劳教所。
因为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父母又是“右派”,遇罗克长期受歧视,虽然成绩优异,但两次被大学拒之门外。他先后当过农民、科技资料员、小学代课老师等,被捕前是北京人民机器厂的一名学徒工。他一直好学上进,业余时间就是读书,他爱思考。“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实践、思考,使遇罗克在同辈中更显成熟、持重。
当年曾与遇罗克同一牢房但活着出来的难友张朗朗曾说:不要“神话”遇罗克。这话也许不错,遇罗克是人,怎应当“神话”?而以今天的视角看《出身论》,也许真的看不出有多少“精彩”之处——正如张志新所说的那些话,今天看来又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但这一切,在当时,难道不是石破天惊?!当时的遇罗克与王蓉芬、张朗朗等相比,在才学上也许还有差距,但其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却与王蓉芬、张志新那样相似!如果说“遇罗克们”是“普通”的,为何“无产阶级专政”枪口要瞄准他们,而不是你,也不是我?
郑重其事地公开说出人人心中所有而绝大多数人绝不敢说出的真理——即便是常识,这本身难道不就很值得我们钦佩和尊敬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难道不是中国的脊梁?
遇罗克以他的《出身论》直指影响着当时整个中国的“血统”论调。他在文中指出:“在表现面前,所有的青年都是平等的。”“任何通过个人努力所达不到的权利,我们一概不承认。”在他的另一文章《谈鸿沟》中,他更是明确宣称“无论什么出身的青年,都应该享受平等的政治待遇。”文章的核心宗旨清晰明确,呼唤平等与尊严,吁求基本的人权。这在当时的中国显然是离经叛道的。
虽然毛泽东及其文革小组因为权力斗争的需要也对“血统论”表示不赞同(老干部的子女组成红卫兵,即后来的“联动”,坚持“血统论”,反对揪斗他们的父辈),但那仅仅是权宜之计,因为在现实中,以“阶级出身”(血统)而歧视和压制的现象一直持续几十年从未有改变。当时绝对不允许像遇罗克《出身论》这种从根本上颠覆“阶级论”的人权思想流传的。1967年4月14日,“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宣布《出身论》是大毒草(当然,后来他自己在权力倾轧的风云变幻中也栽了)。
遇罗克于1968年1月被捕,1970年3月5日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判死刑,执行枪决!这一年,遇罗克27岁。但愿,千千万万赞成过《出身论》并深受“血统论”之害而没有被斗垮的中国人,能够读到这篇《出身论》;但愿,千千万万反对过《出身论》并身体力行坚持过“血统论”但良知尚未泯灭的中国人,能够读到这篇《出身论》;但愿,不曾知道有过《出身论》与“血统论”之争,不曾知道遇罗克其人的年轻人,能够读到它;但愿所有读到这篇文章的人,能回过头去看一看英雄血、平民泪;能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民族和个人的付出与“收获”;能拍拍胸口问一问,不只是问历史,问社会,问他人,更重要的是问自己,问人性,问良知,问历史……
粉碎“四人帮”,文革终结后,遇罗克与顾准、张志新等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极左路线”下思想解放的先驱!他们是20世纪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当然,20世纪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不只是这几位,林昭、林希翎、李九莲、钟海媛、王申酉,乃至王实味等等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敬仰和永久纪念的!他们虽然都已被“低调”平反,有的已被人们塑像,永远瞻仰,但有的至今并未获得“平反”或改正,比如林希翎。但笔者相信,他们是中国思想史上永载史册的智慧执着之人、勇敢无畏之人,是大写的人!他们永远活在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心中!
遇罗克1979年平反时,关于当年判处死刑和平反的表述是这样的: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
再 审 判 决 书
(79)中刑监字第1310号
遇罗克,男,,一九四二年生,汉族,北京市人,家庭出身资本家,本人成份学生,原系北京市人民机器厂徒工,住北京市朝阳区南三里屯东五楼十三号。1968年1月以“现行fǎn革命”罪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以“现行fǎn革命”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 ……(略)
经本院再审查明:原判以遇罗克犯fǎn革命罪,判处死刑,从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上都是错误的,应予纠正,据此改判如下:
一、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公检法军事管理委员会(70)刑字第30号判决书。
二、宣告遇罗克无罪。
如不服本判决,可于接到判决书的第二天起十天内,向本院提交上诉书及副本,上诉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看着这份判决书,遇罗克的家人以及我们的心在颤抖。我们紧紧盯住那七个字:“宣告遇罗克无罪”!
历史终于宣告了他无罪!
我们常说“历史是人民写的”;但“历史”只允许他活了27岁……
仅以此专辑祭奠遇罗克!也是研究遇罗克、研究文革的资料索引。
历 史
1、图文导览:图片下方文字说明中有“点击浏览”字样,即可点击图片浏览相关文章——
2、历史内幕:遇罗克冤案是如何披露出来的(人民网)
3、【视频】腾飞中国·建国60年纪事:“血统论”泛滥,遇罗克被枪杀)
4、历时回眸:1970年遇罗克因《出身论》被判处死刑(2009/新浪网)
5、报告文学:遇罗克——文革中为真理而献身的英雄
6、纪念遇罗克《中学文革报》及反对血统论的勇士们(网易/历史频道)
7、遇罗克日记(选)
8、张朗朗:我和遇罗克在狱中(博文镜像)
9、《出身论》“这是一部人权宣言”——采访遇罗克的弟弟遇罗勉
10、遇罗锦:回忆我的哥哥遇罗克 | 遇罗克的弟弟也被抓坐牢(回忆哥哥)
11、高考中的政审:孙中山孙女、遇罗克等曾因出家庭身“不好”被拒上大学
反 思
1、【旅游频道】视频:纪念青年思想家——遇罗克
2、2009年“五·四”:遇罗克塑像落户通州宋庄
3、严春友:历史走出了多远?——纪念遇罗克牺牲43周年(2013.03.共识网)
4、林贤治:夜读遇罗克
5、陈璧生:不该忘却的遇罗克——读《遇罗克遗作与回忆》有感
5、郝建:在良知的死刑台上——纪念遇罗克罹难42周年(2012.03.爱思想网站)
6、李劼:遇罗克蒙难纪念和遇罗锦的《童话》(纽约座谈会上的演讲)(2010.03.)
7、“怕痛而当鸵鸟,就容易重复错误”——访遇罗克狱友张朗朗(2012年)
8、北岛: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诗)
9、魏风:记忆裂痕
10、应学俊:“自我反省”应当,但岂能本末倒置?--读《记忆裂痕》的一点想法
(继续完善、更新中……)
(最后更新:2014年11月1日)
本文关键词:遇罗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1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ongguanliyi/71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