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数据库 >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2016_建队日国旗下讲话稿精选

发布时间:2016-10-21 19:00

  本文关键词:建队日国旗下讲话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5年是少先队建队66周年。建队日即将来临之际,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建队日国旗下讲话稿,供大家阅读。

  建队日国旗下讲话稿一:

  庆祝建国66周年的喜悦还在心里荡漾,这个星期,我们又将迎来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10月13日——一个和祖国母亲生日一样特别的日子: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纪念日。

  我们少先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我们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一道从劳动童子团到共产主义儿童团,抗日儿童团,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少年儿童团,少先先锋队。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少先队都是中国革命的参与者,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千千万万的队员们都是始终如一地为革命“准备着”!“准备着”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行动。

  60年来,时刻准备着已经成为少先队员永远的誓言。60年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我们生命的准则。

  60年后的今天,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向前发展,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是新世纪的雏鹰,今天我们磨练羽翼,明天我们就会搏击长空。

  我请所有的少先队员们手握胸前的红领巾,与老师一起宣誓:“我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要为飘扬的队旗添光彩!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大队辅导员带领全体少先队员宣誓)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属,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只有把握好现在,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未来。少先队员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把握知识,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让我们的个性在学习中得到张扬,为我们的队旗,再添光辉的一笔。让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因为我们而谱写得更加辉煌。

  从今天起,我校大队部开始组织策划“株董路小学首届少代会暨2009年少先队大队干部竞选活动”,我们已在校园内醒目处张贴了活动宣传海报,在校园网站发布了竞选活动方案,请各位老师和同学密切关注、详细了解活动开展的具体步骤和细节要求。

  建队日国旗下讲话稿二:

  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神圣的节日,那就是伟大的祖国母亲61周岁的生日。当大家还沉浸在浓重的节日氛围中时,我们全体少先队员又即将迎来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10月13日,一个和祖国母亲生日同样特别而神圣的日子——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

  每个少先队员都应该知道,为了这两个日子,60多年的风雨中,我们伟大的民族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磨难,在漫长的岁月中走过了一条光辉的道路。我们少先队也从劳动童子团到共产主义儿童团、抗日儿童团,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来在1953年8月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从此,亿万少年儿童在星星火炬的照耀下,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成为了光荣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从此,亿万红领巾长大后成了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军事家,成了祖国建设队伍中的优秀工人,农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扎下了根。今天,鲜艳的领巾,依然映红我们稚嫩的脸庞;星星火炬,仍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红领巾,那是英雄先烈们鲜血的凝聚,她永远是我们胸前最亮丽的色彩。

  同学们,让我们回忆一组难忘的画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灾区视察,少先队员为他佩戴红领巾,然后总书记和队员们一起高举右手敬少先队队礼,向地震发生时舍身救学生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温家宝总理在四川指挥抗震救灾,少先队员也为他戴上红领巾,总理深情地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遇难同胞敬个礼吧。”

  在灾后的帐篷学校里,条件虽然简陋,但小黑板上赫然书写着少先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同学们高唱着队歌,开始灾后的第一堂课2014建队日国旗下讲话。

  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将永远深深地载入史册以及千百万人民的心中,时时激励、鼓舞着我们,鞭策、催促我们积极向上。

  明天,我校少先队队伍又将增添新的血液,一年级300多名小同学即将加入少先队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年先锋队队员,让我们在此欢迎并提前祝贺他们!

  队员们,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的祖国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作为生长在红旗下幸福的一代、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先队员,我们是新世纪的雏鹰,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应感到任重而道远。今天,,我们在明德小学这个环境优美、团结温暖的大家庭里学习,磨练羽翼,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大家都应该树雄心、立壮志,铭记鲜红队旗的嘱咐,十月阳光的嘱咐,父母、师长的嘱咐,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最后,我代表全体辅导员老师、代表学校大队部,向我们所有少先队员表示节日的祝贺!谢谢大家!


  本文关键词:建队日国旗下讲话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8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cizhici/148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8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