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数据库 >

库仑定律的应用题型_人教版高二上册物理电荷、库仑定律说课稿范文:选修1-1(第一章)

发布时间:2016-12-14 13:51

  本文关键词:库仑定律说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带来了高二上册物理电荷库仑定律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一、 说教材

1、 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库仑定律

2、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对电荷间的相互作,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通过库仑定律的教学还要求定量了解,但对库仑定律的解题应用,则只限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单计算。

3、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⑴点电荷的物理意义.

⑵理解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应用解决简单问题。

⑶知道静电力常量k的物理意义和数值、单位。

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4、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

二、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启发讲练式

学习目的及达标方法选择:

三、 说教学程序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三大部分:

㈠复习准备、引入新知

在课的开始让学生先观察2组演示实验,并通过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了解电学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对库仑定律及应用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思路方面的准备。

[演示1] 摩擦起电

提出问题:摩擦起电的原因?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演示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 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②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③电量:带电体上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2. 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3.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量代数和不变。

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㈡积极主动,探究新知

1、点电荷

⑴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忽略,那么带电体可以看作一个点,所带电荷称为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带电体模型,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带电体本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于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此带电体可以看作点电荷。

⑵元电荷:任何带电粒子,所带的电荷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的整数倍,或者与它们相等,因此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称为元电荷,大小为1e=1.60×10-19C。

2、库仑定律

[演示3]让带电小球*近悬挂在丝线的带电小球,观察在不同距离时小球偏转角度。 这说明什么?

启发学生回答: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用跟带电体间的距离有关。

问:若以悬挂的小球作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几个力?平衡时它受到电荷间作用力跟那些因素有关?

启发学生回答:F=mg tgα。,带电体间距离越小,偏角α越大,这表明电荷间作用力越大。

[演示4]带电量不同的小球*近悬挂丝线的带电小球,观察小球的偏角的变化关系。 讨论得到:带电体间作用力还跟带电体所带电量有关。

⑴库仑扭秤实验:

出示库仑扭秤挂图,简单介绍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电量和距离的关系所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设计的扭秤成功的解决了用普通测力计无法测量微小作用方法。

实验结论,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⑵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库仑定律的表达式: F:库仑力 Q1Q2:点电荷的电量

r:点电荷间的距离 静电力恒量:

⑶适用条件: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或特定的空气)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⑷注意:1)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电量用绝对值代入,作用力的方向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定性判定。


  本文关键词:库仑定律说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cizhici/212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1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