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科技期刊与大众传媒:意义、方法与挑战
本文关键词:沟通科技期刊与大众传媒:意义、方法与挑战
【摘要】:在国际科学新闻界,对关键科学进展的报道主要来自重要期刊发表的论文。以论文为基础的科学新闻代表着科学共同体对一项学术成果的认可;另一方面,科技期刊通过组织撰写和发布本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的新闻稿,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刊物在科学界和公众中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很多国际知名科技期刊都重视这项工作。本文介绍了国际科技期刊新闻发布工作的流程、这项工作在中国的进展,并分析了它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 科学与发展网络;科学网;
【分类号】:G206;G237.5
【正文快照】: 引言 在科技期刊与大众传媒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是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让公众了解科技进展的主要渠道。同时,这也是科技期刊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吸引优秀作者的重要手段。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发达国家,科技期刊与大众传媒都建立了比较固定的信息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任胜利,祖广安,梁平,姚玉杰;如何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和国际影响[J];编辑学报;1999年03期
2 佟贺丰;刘润生;武夷山;;关于学术期刊科普功能的网络计量学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年04期
3 佘小琼;科技传播“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李宏利;张雷;;父亲严厉教养与父亲及儿童心理行为特点的关系:父亲与儿童类似性判断的调节作用(英文)[J];心理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有和,黄竹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科技期刊的形势与对策[J];编辑学报;2000年04期
2 任胜利,吴国政;Chinese Science Bulletin与Nature载文的统计比较分析[J];编辑学报;2000年04期
3 胡号寰,王振玉;加入WTO,中国科技期刊应面对的问题[J];编辑学报;2001年S1期
4 沈志宏,陈华,李锋,张小白;上海高等学校学报办刊现状与管理模式调查分析[J];编辑学报;2002年04期
5 刘谦;吴民淑;肖宏;周海燕;;英文版科技期刊对外广告交换经验谈[J];编辑学报;2006年01期
6 李治飞;董朝菊;张放;鲁玉洋;吴涛;陈云;;论科技期刊的易读性及其构建[J];编辑学报;2008年02期
7 姚树人;科技期刊面临的困境及发展战略[J];编辑之友;2003年04期
8 王殿华;;我国科技传播体系的缺陷与民间力量崛起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6年06期
9 陈雄英;;科技期刊编辑的人格魅力[J];华夏医学;2008年04期
10 宇文高峰;;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差异及其正确使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斐;;加速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国际化的举措[A];第4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贾鹤鹏;;从能力建设活动思考中国科学新闻若干特点[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江昀;王椅;唐冰寒;;少数民族地区科技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翘楚;科学传播理论视野下的科学博客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2 王椅;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科技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高嵩;JCR收录中国期刊的国际化计量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刘传彬;我国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5 于媛;期刊国际化与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年
6 田小庆;科技传播障碍及其对策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黄小勇;大型科普活动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张木兰;科技传播的受众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井晓梅;我国入选INDEX MEDICUS的生物医学期刊研究及其入选的影响因素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10 刘燕;试析对农政策传播的障碍因素及对策[D];南昌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任胜利,王宝庆,郭志明,丁乃刚;谈如何加快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进程[J];编辑学报;1998年03期
2 张文海;;科学是对司空见惯事物投以新的一瞥[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5年05期
3 杨恩浩;美国ISI科学引文索引体系评介[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8年01期
4 宋培元;我国科技期刊现状分析[J];科技与出版;1996年02期
5 翟杰全;构建面向知识经济的国家科技传播体系[J];科研管理;2001年01期
6 邹勇,毛世容,李贵仁;网络计量学评述[J];情报资料工作;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沟通科技期刊与大众传媒”专题讨论会在京举行[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年06期
2 刘鹏;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J];编辑学报;1990年02期
3 勇进;;本刊获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J];天然气工业;1990年05期
4 俞培果;;对科技期刊增长机理的探讨[J];情报科学;1991年05期
5 徐方;科技期刊只有类别不同没有级别之分[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92年04期
6 涂斌;;我所科技期刊的管理与利用[J];图书馆杂志;1992年05期
7 马瑞萍;科技期刊应及时跟综报道国际前沿的科技成果[J];编辑学报;1993年01期
8 张珍;;我国科技期刊未分级“一级杂志”之说无根据[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9 石永新;;《烟草科技》期刊再获殊荣[J];烟草科技;1993年01期
10 ;科技期刊编辑知识暨主编研讨会在武汉举办[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宇;;大众传媒——科技期刊立体化出版的新模式[A];第11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科技期刊立体化出版模式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胡天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科技期刊[A];中国科协期刊工作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丁平;朱慧娟;;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A];第4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姜春明;洪鸥;陈海清;;科技期刊在线优先出版现状及发展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李瑜;刁淑娟;肖继春;;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初探——以《国土资源遥感》为例[A];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磊;;网络化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出版特点及编辑的责任意识[A];第2届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明丰;徐川平;;科技期刊立体化出版的展望[A];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罗向阳;李辉;;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实践与创新[A];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马智;;科技期刊面临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A];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1年会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杨丽君;;论科技期刊的品牌资本[A];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1年会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建中;科技期刊如何走出怪圈(下)[N];中华新闻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刘垠;“创新成果是科技期刊跳动的灵魂”[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记者任丽梅;科技期刊人才培养须打破“师傅带徒弟”[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袁志勇;市场化来了,科技期刊何去何从[N];科技日报;2009年
5 柯公;科技期刊影响日益增强[N];中国航天报;2008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国内科技期刊有望突围吗[N];文汇报;2009年
7 任荃 新华;国内科技期刊亟待突围[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何鹏;科技期刊市场化运营思路[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胡其峰;科技期刊:留住好论文是关键[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江道辉;“学会”传播[N];大众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梁庆婷;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龙运荣;大众传媒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邓庄;城市化进程中的大众传媒[D];武汉大学;2010年
5 叶晓滨;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刘卫军;我国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互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吕志军;面向数字化的科技期刊出版业务流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蒋晓丽;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2年
9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汪凯;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转型时代的状况与趋向[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钢;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及其SDL学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沈建松;论大众传媒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09年
3 马守敏;大众传媒中的性别岐视[D];郑州大学;2000年
4 李爱芹;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对策[D];河海大学;2003年
5 王静;传媒文学批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鲍枫;运用广告符号学探究英国电视广告[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代婷婷;中西传媒政治沟通比较[D];武汉大学;2005年
8 刘彬;大众传媒的融合发展对公共政策参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文棣;大众传媒与西部农村现代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易立新;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74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1174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