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化是科技期刊发展必由之路
本文关键词:集群化是科技期刊发展必由之路 出处:《编辑之友》2009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科技期刊发展 集群化 行业期刊 出版单位 产业化发展 积极推进 期刊资源 分散经营 文化体制改革 公益性文化事业
【摘要】:正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已明确将文化出版单位划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产业两类。目前,针对科技期刊出版单位性质的界定尚无定论,但是,面向行业需要的、服务于
【作者单位】: 机械工业出版社;
【分类号】:G239.2-F
【正文快照】: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已明确将文化出版单位划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产业两类。目前,针对科技期刊出版单位性质的界定尚无定论,但是,面向行业需要的、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行业类期刊无疑属于经营性产业的范畴。因此,行业期刊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遵循产业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状况[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7期
2 陈广仁;苏青;;中国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J];科技导报;2008年19期
3 陈忠;;走法制管理与科学管理之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5年03期
4 唐婴;杨连第;罗智敏;宋小东;;论科技期刊的科学发展观[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年12期
5 何学武;王占坤;;科技期刊收取版面费的合理性辨析[J];科技与出版;2008年06期
6 庄佩琳;苏自然;;浅议科技期刊编辑的业务素质[J];记者摇篮;2011年05期
7 付志新;;国际一体化下的中国科技期刊[J];河南科技;2007年07期
8 徐刚珍;;影响科技期刊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9 袁桂清;李群;徐弘道;;我国医药卫生科技期刊的发展及今后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年03期
10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年第17卷第1~6期总目次[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懿;;科技期刊与因特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马小荣;;论信息网络化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A];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宏伟;;科技期刊适应市场经济之探索[A];辽宁省科技期刊编辑优秀论文集[C];1997年
4 史红;包务业;游苏宁;;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探讨[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5 冯志杰;;中国近代科技期刊出版研究[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6 杜夏芳;;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A];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吴大选;王兴堂;;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的对策探析[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牟利敏;;21世纪科技期刊发展的新思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陶彩军;郭志明;;以创新求发展——记“2009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10 ;前言[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福建记者陈忠涌 特约记者周德庆;福建厦门成立卫厨协会[N];中国建材报;2010年
2 记者 胡安平 通讯员 滕树军 徐瑟;海陵民营经济集群化[N];泰州日报;2008年
3 徐阳;第六届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宁举行[N];江苏科技报;2009年
4 记者 赵丹 通讯员 郭林尧;向市场化集群化品牌化迈进[N];嘉兴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继红;转型,,向集群化高端推进[N];衢州日报;2011年
6 张国远;壮大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和集群化[N];朝阳日报;2007年
7 申东;平罗:一村一品推动特色农业集群化[N];宁夏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杨烨 实习生 陈希;集群化:长三角化工园区打破“孤岛”模式[N];经济参考报;2008年
9 记者 程秀娟;审议通过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10 罗本武;玉州区机械工业形成集群化发展[N];广西政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昱;中国体育产业的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1994-2010)[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稣;基于集群的中小企业外部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刘难;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继彤;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与集群化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陶怀颖;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6 高勇;转型经济背景下嵌入式企业集群成长演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陈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区、产业集群、制度安排[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徐伟;面向服务的移动Agent组通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10 王永生;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蓉梅;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单兴;广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4年
3 刘震世;基于集群化视角的天津动漫企业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4 何一飞;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高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6 张华;基于高新技术提升大连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问题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7 姜江;西安高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红星;我国电影产业的运营机制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侯方安;山东省机械制造业企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仇勇懿;创意产业:基于集群化和通讯网络角度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25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132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