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食品论文 >

科技期刊质量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法及其改进

发布时间:2018-05-31 12:06

  本文选题:科技期刊 + 评价 ; 参考:《统计教育》2010年05期


【摘要】:应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理工大学、工业综合类科技期刊质量综合评价,根据主成分累计贡献值确定主成分的有效维数和权重,消除由于指标间的相关性带来的偏差和人为确定指标权重引起的缺陷,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和准确。研究了评价指标数、期刊种类数等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合理的评价指标,得到了可靠、有效的评价结果。在18个指标中,根据保留具有重要作用变量的原则,最终选定14个有效评价指标,并且对期刊质量都具有正向作用,其中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等5个指标最重要,而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最低。
[Abstract]: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effective dimension and weight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value of principal component. The deviation caused b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dexes and the defects caused by the artificial determination of the index weight are eliminated,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more objective, fair and accur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evaluation indexes and the number of periodical types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s studied.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 indexes are determined and th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obtained. Among the 18 indexes, 14 effective evaluation indexes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etaining important variables, and all of them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quality of periodicals. Among them, 5 indexes, such as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and the index of discipline diffusion,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But the influence factor is the least important.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
【分类号】:G35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明寿;周晓明;戴国俊;佟建国;李卓青;;用归一化法评价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与常规评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J];编辑学报;2006年06期

2 林春艳,莫琳;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质量指标体系的属性数学综合评价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建华;AMMI模型在小麦品种区试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2 金开正,何利良,刘茂泉;Peal-Reed模型在捕食性昆虫功能反应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3 于建军;庞天河;任晓红;李琳;李爱军;代慧娟;;烤烟化学成分与其静燃速率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4 由士江;贾春生;;马尔可夫链在马尾松毛虫发生程度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5 谭仲夏;秦西云;;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烟草内在质量评价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6 陈润玲;赵保献;雷晓兵;梁晓伟;王向阳;李林;;玉米新品种洛玉1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7 刘爱华;何庆才;胡辉;;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8 胡华科;郑春燕;凌益芬;;55年来梅州市耕地变化与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9 安颖蔚;高西宁;葛维德;;应用AMMI模型分析春小麦品种区域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10 金则新;李钧敏;陈丽;;濒危植物香果树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梅;王俊;;桃子品质指标的电子鼻检测[A];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宏玉;钟平安;刘凯;况慧云;冯利;黄英金;;耐高温逼熟水稻品种胚乳组织发育过程及其同步性的特征[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何文铸;刘永红;;青贮玉米耐旱关键指标的筛选及其遗传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钟平安;刘凯;况慧云;冯利;黄英金;;耐高温逼熟水稻品种胚乳组织发育过程的特征[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国良;陈文军;戴其根;许轲;霍中洋;张洪程;;水稻耐1,,2,4-三氯苯胁迫基因型的筛选[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毛秀杰;武春成;魏毓棠;孙中峰;;不同光照下番茄果重的双列杂交遗传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沈红香;高遐虹;沈漫;张宁;王志忠;姚允聪;;部分观赏海棠品种的果实观赏性状分析[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慧斌;刘雪玉;王则金;王梅英;林启训;;MA抑制绿芦笋木质化和护绿效果的研究[A];2005福建省冷藏技术研讨会论文资料集[C];2005年

9 沈菁;黄建;李谦;文燕;;绵阳市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10 周仲华;王仁祥;陈金湘;;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A];中国棉花学会2005年年会暨青年棉花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飞萍;毛竹林节肢动物多样性及主要叶部害虫发生机理[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2 梁勇;同翅目昆虫专性病原真菌飞虱虫疠霉的固体培养法及其虫尸模拟培养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D];浙江大学;2003年

3 周亦红;褐飞虱生物型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4 李海奎;FORSTAT(统计之林)核心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5 周梅;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与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6 蒋彩英;Bt水稻花粉对家蚕安全性评价及对家蚕安全的Bt菌株生物学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王芳;杆状病毒几丁质酶基因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8 吴永贵;利用水n炃鞴庑形嗖馑寮巴寥乐械子胫亟鹗舻纳锒拘訹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9 刘云慧;华北平原农业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杨天赐;黑翅土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分离纯化及其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华潮;竹梢凸唇斑蚜生物学特性及白僵菌对其毒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牛治宇;利用香蕉假茎进行氮肥增效剂PBP研制及其效应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3年

3 李伟;小麦新品种川农16的遗传评价与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4 鞠玉栋;水稻高密度分子连锁图的构建与种子耐储藏QTL定位[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5 冯毓琴;野生天蓝苜蓿坪用性状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6 周光辉;流通过程的物流信息分析处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刘希慧;若干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翁高艺;香薷属植物对污染重金属耐性和吸取修复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施英利;温州蜜桔桔皮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李俊杰;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赵惠祥,曲俊延,张全福;论我国科技期刊评估的现状与发展[J];编辑学报;2000年02期

2 姜联合,姜丹;科技期刊动态评价指标——趋势指数[J];编辑学报;2001年02期

3 何学锋,彭超群;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J];编辑学报;2002年04期

4 刘明寿,马峥,潘云涛,张立元,王子斌;学术类科技期刊影响力归一化法评判定量模型的构建[J];编辑学报;2004年06期

5 刘明寿;采用德尔菲法评价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杨宇音,赵雅明,曲立敏;因子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排名中的应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杨君岐;李海平;刘利猛;;仿真顾客饮料口味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与案例分析[J];饮料工业;2006年03期

8 韩伟;李钢;;主成分分析在地区科技竞争力评测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年05期

9 程乾生;质量评价的属性数学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文献计量学指标及评价结果[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超;;“HIF指数”评价科技期刊学术影响的机理与实践[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年07期

3 孙海生;韩红;;引用认同用于科研人员评价的实证分析[J];情报杂志;2011年07期

4 李高峰;;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图书馆效率评价方法的修正与调适[J];图书馆建设;2011年06期

5 郑金婷;;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的仿真实现[J];计算机仿真;2011年06期

6 邱均平;武庆圆;刘霞;;《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的特色、做法和结果分析(2011~2012)[J];评价与管理;2011年02期

7 宋丹辉;;本体评价研究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8 康丽峰;肖丹;江家鹤;;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年04期

9 蔡迎春;;基于AHP的师范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年03期

10 吴金仲;;中山市汽车流动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芳;张琼;郭文超;李朝晖;艾尼瓦尔;;2006—2009年两届新疆科技期刊质量评比分值变化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新世纪初十年科技期刊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论坛文集[C];2010年

2 倪素云;许培扬;;网络计量学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小庆;李学良;;应用Borda数法分析与评价核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A];第6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战略论坛文集[C];2006年

4 ;《西北植物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即第四版)[A];2004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谨玉梅;王新英;;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亟待提高[A];第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雅琢;;《山东医药》被引文献分布特征的分析及其意义[A];第四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勇;;我国科技期刊评价方法浅析与思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惠祥;张弘;曲俊延;陶文文;;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类型与属性[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五集)[C];2007年

9 许毅达;;中外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对比及思考[A];中国科协期刊工作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天伦;赵海燕;;公共图书馆组织社科普及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探讨[A];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实践的创新——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付鑫金;大学网站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红芹;开放获取期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张建;高校电子期刊数据库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璐;基于网络计量学的专家影响力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曾彪;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动态模糊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59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1959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f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