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甜型巨峰葡萄布朗李复合果酒酿制工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4 18:32
以优质成熟的巨峰葡萄和布朗李为原料,对半甜型巨峰葡萄布朗李复合果酒进行酿造工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布朗李采用去核打浆处理,再与巨峰葡萄果浆混合,布朗李和巨峰葡萄果浆的配比为3.5∶1,添加柠檬酸调节果浆的起始pH值在3.0~3.5,添加0.3%果胶酶,酵母液接种量为8.5%,以25℃控温发酵30 d,陈酿时间30 d,发酵过程补加白砂糖使果酒最终酒精度达到13%vol以上。经过清渣分离、陈酿30 d、调配、灭菌及包装,得到色泽橙红、透明清澈、果香浓郁愉悦、酒体丰满、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半甜型果酒。
【文章来源】:酿酒科技. 2020,(10)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半甜型巨峰葡萄布朗李复合果酒酿制工艺流程
巨峰葡萄布朗李果酒主发酵过程酵母总数、酒精度与含糖量的变化趋势见图2。巨峰葡萄布朗李原果汁的起始含糖量为80.9 g/L,按照156 g/L的量添加白砂糖,分3次加入。果酒酵母经活化及扩大培养,达到7.0×107个/m L后加入果汁中,在0~4 d处于对数生长期,酵母数目不断增殖,糖的消耗量较大;在第4天之后,随着果酒中糖分逐渐下降,酵母逐渐衰老,数量逐渐下降。发酵30 d后,果酒醪的酒精度最终达到13.4%vol,残留的糖分为6.2 g/L,指标趋于平稳,果酒酵母进入衰退期,因此对果酒进行酒液酒渣分离,避免酵母自溶对酒体风味及稳定性带来不利的影响。
由于巨峰葡萄布朗李原果汁的自然p H值相对较高,为了更好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用柠檬酸调节p H值至3.0~3.5。如图3所示,柠檬酸调整后的起始p H值为3.33,发酵第1天p H值显著下降,p H值为3.2,达到最低值,原因可能是酵母菌大量繁殖时产生CO2,导致果酒p H值下降;之后p H值上升,可能是因为酸和醇合成了酯,酵母自溶,有机酸的种类发生了变化等原因。2.3 挥发酸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布朗李果酒发酵工艺研究[J]. 胡云峰,庞权,阎瑞香,陈君然. 包装工程. 2019(09)
[2]2,6-二氯靛酚钠法测定果汁饮料中的维生素C[J]. 李书静,李可,姚新建,詹秀环. 光谱实验室. 2011(05)
[3]郎酒酒糟中总酚的提取与检测方法的优化[J]. 曹新志,游见明,熊俐,陈永京. 中国酿造. 2011(07)
[4]发酵型李子果酒酿造工艺研究[J]. 侯会绒,孙兆远.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09)
[5]葡萄酒的品质营养和保健作用[J]. 杨铭真. 福建轻纺. 2003(08)
本文编号:3408238
【文章来源】:酿酒科技. 2020,(10)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半甜型巨峰葡萄布朗李复合果酒酿制工艺流程
巨峰葡萄布朗李果酒主发酵过程酵母总数、酒精度与含糖量的变化趋势见图2。巨峰葡萄布朗李原果汁的起始含糖量为80.9 g/L,按照156 g/L的量添加白砂糖,分3次加入。果酒酵母经活化及扩大培养,达到7.0×107个/m L后加入果汁中,在0~4 d处于对数生长期,酵母数目不断增殖,糖的消耗量较大;在第4天之后,随着果酒中糖分逐渐下降,酵母逐渐衰老,数量逐渐下降。发酵30 d后,果酒醪的酒精度最终达到13.4%vol,残留的糖分为6.2 g/L,指标趋于平稳,果酒酵母进入衰退期,因此对果酒进行酒液酒渣分离,避免酵母自溶对酒体风味及稳定性带来不利的影响。
由于巨峰葡萄布朗李原果汁的自然p H值相对较高,为了更好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用柠檬酸调节p H值至3.0~3.5。如图3所示,柠檬酸调整后的起始p H值为3.33,发酵第1天p H值显著下降,p H值为3.2,达到最低值,原因可能是酵母菌大量繁殖时产生CO2,导致果酒p H值下降;之后p H值上升,可能是因为酸和醇合成了酯,酵母自溶,有机酸的种类发生了变化等原因。2.3 挥发酸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布朗李果酒发酵工艺研究[J]. 胡云峰,庞权,阎瑞香,陈君然. 包装工程. 2019(09)
[2]2,6-二氯靛酚钠法测定果汁饮料中的维生素C[J]. 李书静,李可,姚新建,詹秀环. 光谱实验室. 2011(05)
[3]郎酒酒糟中总酚的提取与检测方法的优化[J]. 曹新志,游见明,熊俐,陈永京. 中国酿造. 2011(07)
[4]发酵型李子果酒酿造工艺研究[J]. 侯会绒,孙兆远.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09)
[5]葡萄酒的品质营养和保健作用[J]. 杨铭真. 福建轻纺. 2003(08)
本文编号:3408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408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