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焙火程度的武夷岩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5 15:09
利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不同焙火程度的武夷岩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焙火程度的武夷岩茶样品。分析结果表明:4种岩茶样品共鉴定出8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轻焙火样品鉴定出53种,中轻焙火的样品鉴定出44种,中焙火样品鉴定出57种,足焙火样品鉴定出70种。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表明:苯甲酸正己酯、香叶基丙酮、乙酸甲酯、2-甲基丁醛、1-戊烯-3-醇、香叶酸甲酯、1H-吡咯-2-甲醛、芳樟醇氧化物Ⅰ、3-(苯甲氧基)-1-丙醇、芳樟醇氧化物Ⅱ、对薄荷-4-烯-3-酮、2-甲氧基-5-甲基-苯胺、1-辛醇、植醇、3-甲基-1H-吲...
【文章来源】: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41(2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电子鼻区分不同焙火程度武夷岩茶香气成分PCA图
PLS-DA得分图
结合表1与图3可知,这些物质有:苯甲酸正己酯、香叶基丙酮、乙酸甲酯、2-甲基丁醛、1-戊烯-3-醇、香叶酸甲酯、1H-吡咯-2-甲醛、芳樟醇氧化物Ⅰ、3-(苯甲氧基)-1-丙醇、芳樟醇氧化物Ⅱ、对薄荷-4-烯-3-酮、2-甲氧基-5-甲基-苯胺、1-辛醇,3-甲基-1H-吲哚、8-雪松烯-13-醇,它们对区分不同焙火程度武夷岩茶的贡献最大。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贮存条件对马铃薯面包挥发性成分的影响[J]. 孙莹,苗榕芯,江连洲. 食品科学. 2019(02)
[2]基于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的硫熏麦冬快速鉴别研究[J]. 卢一,解达帅,吴纯洁. 中药材. 2017(05)
[3]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孙君,朱留刚,林志坤,张文锦. 茶叶科学. 2017(03)
[4]Heracles快速气相电子鼻对花椒油气味指纹分析研究[J]. 陈修红,欧克勤,汪厚银,史波林,张璐璐,解楠,赵镭. 食品科技. 2016(12)
[5]不同前处理方法对青金桔致香成分测定的影响[J]. 王璐,奕志英,王楠.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6(01)
[6]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J]. 李少华,刘安兴,王飞权. 武夷学院学报. 2015(09)
[7]闽南乌龙茶烘焙的研究进展[J]. 黄艳,孙威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05)
[8]组合式焙火工艺对铁观音品质及挥发性香气组分的影响[J]. 陈贤明,冯林,李腊,赵国飞,龚正礼. 食品科学. 2015(20)
[9]不同干燥温度对普洱茶多酚类物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J]. 刘通讯,谭梦珠. 现代食品科技. 2015(04)
[10]烘焙工艺对乌龙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J]. 陈泉宾,邬龄盛,王振康. 茶叶科学技术. 2014(04)
硕士论文
[1]焙火对乌龙茶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D]. 周雪芳.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19998
【文章来源】: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41(2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电子鼻区分不同焙火程度武夷岩茶香气成分PCA图
PLS-DA得分图
结合表1与图3可知,这些物质有:苯甲酸正己酯、香叶基丙酮、乙酸甲酯、2-甲基丁醛、1-戊烯-3-醇、香叶酸甲酯、1H-吡咯-2-甲醛、芳樟醇氧化物Ⅰ、3-(苯甲氧基)-1-丙醇、芳樟醇氧化物Ⅱ、对薄荷-4-烯-3-酮、2-甲氧基-5-甲基-苯胺、1-辛醇,3-甲基-1H-吲哚、8-雪松烯-13-醇,它们对区分不同焙火程度武夷岩茶的贡献最大。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贮存条件对马铃薯面包挥发性成分的影响[J]. 孙莹,苗榕芯,江连洲. 食品科学. 2019(02)
[2]基于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的硫熏麦冬快速鉴别研究[J]. 卢一,解达帅,吴纯洁. 中药材. 2017(05)
[3]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孙君,朱留刚,林志坤,张文锦. 茶叶科学. 2017(03)
[4]Heracles快速气相电子鼻对花椒油气味指纹分析研究[J]. 陈修红,欧克勤,汪厚银,史波林,张璐璐,解楠,赵镭. 食品科技. 2016(12)
[5]不同前处理方法对青金桔致香成分测定的影响[J]. 王璐,奕志英,王楠.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6(01)
[6]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J]. 李少华,刘安兴,王飞权. 武夷学院学报. 2015(09)
[7]闽南乌龙茶烘焙的研究进展[J]. 黄艳,孙威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05)
[8]组合式焙火工艺对铁观音品质及挥发性香气组分的影响[J]. 陈贤明,冯林,李腊,赵国飞,龚正礼. 食品科学. 2015(20)
[9]不同干燥温度对普洱茶多酚类物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J]. 刘通讯,谭梦珠. 现代食品科技. 2015(04)
[10]烘焙工艺对乌龙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J]. 陈泉宾,邬龄盛,王振康. 茶叶科学技术. 2014(04)
硕士论文
[1]焙火对乌龙茶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D]. 周雪芳.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19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419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