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传播视角之守门理论与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11:17
本文关键词:编辑传播视角之守门理论与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力求梳理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的发展轨迹,并为编辑传播学的守门理论和编辑审稿把关提供历史和理论根据,运用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传播学研究方法对审稿制度作了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编辑的把关过程不同于记者等信息采集者的把关过程,编辑审稿把关对保证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现阶段,编辑审稿遵循三级审稿的原则,即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科技期刊的三审制是从图书出版系统中脱胎出来的特殊审稿制度,其独特之处在于引入了“同人评审”机制。世界上最早应用同人评审制度的是1665年在法国巴黎创刊的《学者杂志》,中国学术期刊同人评审制度起源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在江苏吴县创刊的《吴医汇讲》,从时间上来讲,《吴医汇讲》虽然晚于国外120余年,但从具体的审稿把关实践上看,它要比国外审稿制度初创期的操作更加完整和严密。现阶段科技期刊的同行评审方式包括单盲审稿、双盲审稿和公开审稿3种方式,对3种审稿制优劣的争论在业界普遍存在。通过对《西北大学学报》同人审稿样本的实证调查,表明现阶段双盲法是学术期刊最为可行、理想的审稿方式。为解决审稿把关失守的抄袭、剽窃问题,文章提出了以人为辅,计算机为主,建立人工-智能审稿系统的构想,即实现某种程度上与数据库中所存各语种学术论文电子文本的自动比对,进行文献查新、查重、查剽窃、查抄袭,必要时再辅以人工认定的过程,并对由此形成的学术评价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初步预测。研究结论认为:(1)审稿制度作为保障传播顺畅和有效守门制度性的因素,在科技期刊编辑守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向被忽视的编辑初审把关是编辑传播的首要环节,应作为把关环节缺失修复或强化的重要方向;(2)科技期刊同人审稿把关制度已有34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也已有210余年的历史,其功过皆具,在信息时代网络传播突飞猛进的新形势下,如何使其不致成为海量传播和迅捷传播的拖累是今后迫在眉睫的任务;(3)科技期刊的把关守门涉及科研主体、主管部门、传播媒介、评价奖励体系等诸多环节,因此,要实现科技期刊审稿守门的最佳效应,除了具备相关有效的审稿守门制度外,科技期刊仍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包括社会在制度、道德、法律上给予的支持和保障;(4)改造传统的“三审制”和“同人评审系统”,创建辅助性人-机自动化审稿系统,将会大大降低把关失守的发生率,实现有效把关守门并迅速提高编辑出版业效率。此外,人工-智能审稿系统的创建亦会意味着低水平重复研究及其相应的媒介发布平台——低层次的学术期刊将逐渐退出市场,从而间接实现了出版业的资源整合并提高了科技期刊对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期望一定程度上的机上审稿,将会成为21世纪期刊编辑工作的一场革命。
【关键词】:审稿把关 同人评审 人工-智能审稿系统 编辑传播 科技期刊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23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4
- 一、研究缘起10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10-12
-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2-13
- 四、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3
- 五、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3-14
- 第一章 编辑传播与把关理论14-24
- 第一节 大众传播视角下的编辑把关理论14-17
- 一、国外学者关于“编辑把关”的研究14-16
- 二、国内学者关于编辑把关的研究16-17
- 第二节 编辑传播理论的构建及其视角下的把关理论17-20
- 一、编辑传播学概念的界定17-18
- 二、编辑传播是对信息进行“把关”,,决定受众能以什么方式来接受信息的传播活动,不同于其他主体的信息把关18-19
- 三、编辑传播主体的把关功能与研究视角19-20
- 第三节 科技期刊的编辑传播及其审稿把关20-24
- 一、科技期刊的编辑传播与信息传播20-21
- 二、编辑传播主体对科技期刊信息载体——文字符号的控制把关21-22
- 三、科技期刊编辑主体控制把关的具体形式——审稿22-24
- 第二章 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研究24-58
- 第一节 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的起源与发展24-31
- 一、国外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的起源24-25
- 二、中国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的起源25-31
- 第二节 科技期刊“三审制”的起源和发展31-35
- 一、“三审制”源头考——出版系统的审稿体制31-32
- 二、出版系统脱胎出来的特殊审稿制度——科技期刊的“三级审稿”制32-35
- 第三节 同人评审制及其在科技期刊中的运用35-44
- 一、同人评审的溯源35-37
- 二、科技期刊同人评审的研究现状37-44
- 第四节 实证调查——单盲、双盲、公开审稿方式的比较研究44-58
- 一、研究目的44-45
- 二、研究方法及步骤45
- 三、单盲、双盲、公开审稿返回时间比较45-46
- 四、返回情况比较46
- 五、审稿意见的文本分析及结果分析46-54
- 六、小结54-58
- 第三章 学术剽窃行为的审稿把关与人工-智能查新查重审稿系统的构想58-69
- 第一节 学术剽窃与审稿把关58-60
- 一、学术剽窃行为的具体表现58-59
- 二、现有剽窃的认定59
- 三、科技期刊的责任——对剽窃论文进行把关处理59-60
- 第二节 期刊全文数据库下查新查重系统的构想60-69
- 一、系统建立前提61
- 二、系统结构61-63
- 三、系统的实现及流程63-66
- 四、系统功能66-67
- 五、系统建构的现实条件67-69
- 第四章 从审稿失守案例看科技期刊审稿把关的制度性环境69-75
- 第一节 黄禹锡事件及把关失守69-71
- 一、事件来由69
- 二、研究质疑69-70
- 三、Science和 Nature的反应70-71
- 第二节 法律缺失、道德缺失与科技期刊守门缺失的反思71-75
- 一、拷问学术道德——科技期刊审稿把关的尴尬与反思71-72
- 二、国家法律法规的缺失——科技期刊审稿失守的制度性因素72-73
- 三、科研从业人员学术道德的缺失——科技期刊审稿失守的道德性因素73-75
- 结论75-80
- 参考交献80-84
- 致谢84-8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艳华;;电子图书审稿制度探析[J];中国编辑;2011年06期
2 田峰;尹玉吉;;清中《吴医汇讲》及其审稿性质辨析[J];管子学刊;2011年04期
3 余敏;;略论发掘科技期刊论文创新性之策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曹丽华;;论优化学术期刊的审稿过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编辑传播视角之守门理论与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46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