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原料种类的减少对人工窖泥发酵剂菌群结构的影响 全文替换
发布时间:2022-10-15 20:08
为实现人工窖泥发酵剂(APMSC)的品质控制,从前期开发的发酵剂配方中分别取出老熟窖泥、曲药、酒糟和黄水初步形成4个简化配方,采用扩增子测序和色谱技术比较了各配方发酵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香味物质含量差异。结果显示,各配方发酵剂样品中共检测到70个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71.43%为各组样品共有,未检测到独有OTU。各配方样品的优势微生物均存在于其余分组中,仅物种相对丰度有所差异。根据酿酒有益微生物的丰度高低,选择了一种简化配方(无老熟窖泥作原料)发酵剂养护窖池,使酿造白酒的主体香味物质含量得到显著提高。结果表明,即使缺失了某一种培养原料,人工窖泥发酵剂的功能微生物物种也可能由其他原料补充,而原料种类的减少是实现发酵剂品质控制的主要途径。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供试样品
1.1.2 化学试剂
1.1.3 培养基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DNA基因组提取
1.3.2 PCR扩增及16S r RNA基因扩增子测序
1.3.3 香味物质检测
1.3.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工窖泥发酵剂的微生物多样性
2.2 人工窖泥发酵剂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
2.3 人工窖泥发酵剂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香味物质的相关性
2.4 两种人工窖泥发酵剂应用效果的初步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选育应用研究进展[J]. 刘茂柯,唐玉明,赵珂,辜运富,任道群,姚万春,田新惠,刘颖,张小平.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5)
[2]绵柔西凤酒人工窖泥的培养研究[J]. 苟静瑜,冯雅芳,王彩琴,段科林,杜杰,胡耀龙. 酿酒. 2016(02)
[3]金种子浓香型白酒人工窖泥培养工艺分析与探讨[J]. 谢国排,程伟,汪焰胜,薛锡佳,高志远,李增,孙露露. 酿酒. 2015(05)
[4]功能性人工窖泥培养配方筛选研究[J]. 姚万春,唐玉明,任道群,刘茂柯,田新惠,刘淼. 中国酿造. 2014(08)
[5]浓香型酒人工窖泥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变化研究[J]. 倪斌,任道群,唐玉明,易彬,姚万春,刘茂柯,刘向阳. 中国酿造. 2012(06)
[6]生态工程领域微生物菌剂研究进展[J]. 文娅,赵国柱,周传斌,曹爱新. 生态学报. 2011(20)
本文编号:369195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供试样品
1.1.2 化学试剂
1.1.3 培养基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DNA基因组提取
1.3.2 PCR扩增及16S r RNA基因扩增子测序
1.3.3 香味物质检测
1.3.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工窖泥发酵剂的微生物多样性
2.2 人工窖泥发酵剂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
2.3 人工窖泥发酵剂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香味物质的相关性
2.4 两种人工窖泥发酵剂应用效果的初步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选育应用研究进展[J]. 刘茂柯,唐玉明,赵珂,辜运富,任道群,姚万春,田新惠,刘颖,张小平.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5)
[2]绵柔西凤酒人工窖泥的培养研究[J]. 苟静瑜,冯雅芳,王彩琴,段科林,杜杰,胡耀龙. 酿酒. 2016(02)
[3]金种子浓香型白酒人工窖泥培养工艺分析与探讨[J]. 谢国排,程伟,汪焰胜,薛锡佳,高志远,李增,孙露露. 酿酒. 2015(05)
[4]功能性人工窖泥培养配方筛选研究[J]. 姚万春,唐玉明,任道群,刘茂柯,田新惠,刘淼. 中国酿造. 2014(08)
[5]浓香型酒人工窖泥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变化研究[J]. 倪斌,任道群,唐玉明,易彬,姚万春,刘茂柯,刘向阳. 中国酿造. 2012(06)
[6]生态工程领域微生物菌剂研究进展[J]. 文娅,赵国柱,周传斌,曹爱新. 生态学报. 2011(20)
本文编号:3691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69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