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诱导对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2-18 18:55
为研究弱极性介质中热诱导对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性质的影响,70℃加热80%乙醇中玉米醇溶蛋白0h和10h,反溶剂法制备胶体颗粒。结果表明,天然玉米醇溶蛋白和热修饰玉米醇溶蛋白均形成了球状胶体颗粒。与天然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相比,热修饰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粒径更小,表面疏水性更低,游离巯基含量更少。内源性荧光光谱说明热修饰使构象发生了改变。流变学特性的不同源于2种胶体颗粒大小和游离巯基含量不同。该研究为制备可运载调味小分子物质的胶体颗粒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902370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3天然和热修饰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的表面疏水性
天然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的表面疏水性与热修饰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的表面疏水性存在不同,见图3。由图3可知,天然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的表面疏水性大于热修饰后玉米醇溶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反溶剂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的胶体颗粒是改变介质环境从疏水环境变为亲水环境促使其自主装形成胶体颗粒。亲水....
图4天然和热修饰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游离巯基含量
高温长时间加热蛋白质会促使蛋白质间或蛋白质内二硫键的形成。因此,测定了2种胶体颗粒游离巯基的含量,见图4。天然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游离巯基含量为9.54μmol/L,热修饰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游离巯基含量为7.12μmol/L。游离巯基和二硫键的含量影响着玉米醇溶蛋白的流变学特性....
图5天然和热修饰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内源性荧光强度
测定了激发波长280nm时天然和热修饰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内源性荧光光谱,见图5。内源性荧光光谱反映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基团的暴露情况。加热增强了内源性荧光光谱的强度,这一结果与Sun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加热增加了玉米醇溶蛋白的荧光强度,可能是因为热修饰展开了玉米醇溶蛋白的结构....
图1天然和热修饰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图
2.1反溶剂法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直观图和微观形态玉米醇溶蛋白分散在80%乙醇-水溶液中,在70℃加热0h和10h,采用反溶剂法制备了天然和热修饰玉米醇溶蛋白2种胶体颗粒溶液,直观图见图1中A。反溶剂法制备的2种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溶液均有部分玉米醇溶蛋白因为介质的变化迅速聚集,形....
本文编号:3902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90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