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至1934年文学论争与俄苏文学文论传播中的期刊
本文关键词: 文学论争 俄苏文学和文论的传播 期刊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左联"时期的文学论争与俄苏文学和文论在中国的传播,都与期刊的译介有密切关系。1928年至1934年间,左翼期刊积极译介苏联文学作品和无产阶级文论,同人期刊也较全面地译介苏联文学并能及时地介绍苏联文坛消息,期刊与读者均能理性地看待苏联文学,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学和马列主义文艺思想影响的扩大,也是这一时期论争的理论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但由于这时的期刊依然存在片面地追随苏联文艺的倾向,因而这一时期"左联"方面依然没能克服盲从和"左"的现象。
[Abstract]:The literary controversy during the period of "left League" and the spread of Russian and Soviet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in Chin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periodicals. From 1928 to 1934, left-wing periodicals actively translated Soviet literature and proletarian literary theories. Tongren periodicals also comprehensively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Soviet literature and introduced the news of Soviet literature in time. Both periodicals and readers could rationally view Soviet literature, which marked the expansion of the influence of proletarian literature and Marxism-Leninist literary thought.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the controversy in this period, but the periodicals still have the tendency to follow the Soviet literature and art one-sidedly at this time, so the "leftist association" in this period still can not overcome the phenomenon of blind follower and "lef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武汉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20世纪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96AZW01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夫泽;一个"女兵"的消沉:谢冰莹前后期思想变化及其成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王立民;旧上海的中国律师[J];上海档案;1997年02期
3 周海波;文白之争与五四文学的批评策略[J];东方论坛;1997年02期
4 王智慧;论“革命文学”运动中的宗派主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许江;"五四"至抗战: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趋势的嬗变[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季水河;百年反思: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7 旷新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佴荣本;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史理论述论[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9 左进;俄国形式主义短篇小说观[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朱寿桐;论作为文学社团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孔繁岭;;留日学生与南京政府时期的对日关系[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振勇;超越幻想的锁链[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海波;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金昌镐;苦难的岁月 互补的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盘剑;互动与整合—海派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和文学[D];浙江大学;2004年
5 陈红旗;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D];吉林大学;2005年
6 张大伟;“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1930-1936)[D];复旦大学;2005年
7 咸立强;创造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汪洁;七月派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D];山东大学;2005年
9 赖_g煌;晚清至五四诗歌的言说方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毛剑;“左联”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引进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传敏;“化大众”与“大众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从月;《野草》的文体选择与抒情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青;现实·疯癫·理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海军;另类批评的风采[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鲁飞;并置与矛盾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管玲玲;长篇小说《我们》创作中的“陌生化”艺术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刚;重述五四与“当代文学”的合法性论证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何淼;张志乐与中国革命运动[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蔡颂;左联与三十年代报告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迎迎;胡秋原文艺思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佳;;重述历史的策略——从《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文学论争集》的编选谈起[J];淄博师专学报;2011年02期
2 杨姿;;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一种构思[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范卫东;王力;;论“孤岛”杂文的自由精神[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李秀萍;;新文学建设中的话语权力争夺——兼评文学研究会与鸳鸯蝴蝶派的论争[J];求索;2011年07期
5 刘川鄂;;实·新·活·美——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6期
6 范国宁;;浅谈文学史料选择的价值取向——以对学衡派的评述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黄赞梅;;浅议新时期文学论争中的人性理论[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孙霞;陈国恩;;1928—1934年文学论争与俄苏文学文论传播中的期刊[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波妮·麦杜戈尔;晨雨;;郭沫若与西方文学理论[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4 周志雄;;回顾刘再复与姚雪垠的论争——写在姚雪垠诞辰100周年之际[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孙德喜;;姚雪垠与刘再复论争的反思[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在台出版[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7 肖敏;李彦文;;当代文学历史化之后——“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8 岳凯华;陈进武;宋海清;;“鲁迅与‘左联’”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鲁迅研究会2010年理事会综述[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古远清;;天南地北的台湾文学——新世纪台湾文学的走向[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悦;为何“装神弄鬼”?为何“打架斗殴”?[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李丽;“五四文学”精神的再度高扬[N];文学报;2005年
3 周青;三面旗帜的传承[N];文艺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雪玑;两岸文学息息相关[N];文学报;2000年
5 林正德;代际之争,话语权之争?[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冉茂金;当代文学:开放与坚守[N];中国艺术报;2006年
7 刘锡诚;适应时代 反映社会[N];文艺报;2002年
8 郜元宝;我们还缺乏讨论文学的合适语言[N];文学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胡兆燕;文学,到底在怎样活着[N];中国财经报;2004年
10 郭娟《新文学史料》执行主编;《新文学史料》:30年过去,,依然在这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崔瑛祜;左翼文学论争中的茅盾(1928-1937)[D];北京大学;2011年
2 高山;血与火: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主体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4 焦中栋;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韩国卡普与中国左联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夏文先;四十年代文学论争与当代文学规范的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尧尧;《文学月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4 彭梅蕾;批评生态与话语权力[D];暨南大学;2006年
5 杨凯华;周作人与“左翼”(1927~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春英;审美与自由—胡秋原文艺思想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7 盛映红;《中国新文学大系》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8 王长征;策略与认同——现代传媒与创造社“异军突起”[D];青岛大学;2009年
9 苍粟;词语不能承受之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天聪;白话文运动中的《新青年》[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15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1515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