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公共领域与当代文学期刊
本文选题:哈贝马斯 + 文学公共领域 ; 参考:《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摘要】:当代文学期刊作为文学公共领域重要场所,虽然正积极地发挥着社会良知的作用,但同时也受到了市场经济与权力体制的双重压迫。当代文学期刊的出路就是在均衡市场经济与权力体制的两种力量的同时,积极探索复兴文学公共领域的生活世界与私人特征之路。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public domain of literature, contemporary literary periodicals are playing a positive role in social conscience, but they are also oppressed by market economy and power system. The outlet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periodicals is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road of reviving the world of life and privat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ublic domain of literature while balancing the two forces of market economy and power system.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分类号】:I206.7;G2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祝孝成;文学期刊的反思[J];北京文学;2004年03期
2 方敏;;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性的大众文化批判[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谢永新,陈定家;机遇与挑战──从期刊的走向看文学的命运[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京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巫肇胜;;听证制度:一个妥协视角的公正命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王兆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严一云;刘晓光;;当代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6 肖晴;杨超;;苏北新农村公共空间现状评价研究——以江苏铜山县大彭镇程庄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7 管在高;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梁丽;;广告的暴力及其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9 王亮;;重构资本主义文化秩序——从社会批判角度看贝尔、哈贝马斯和杰姆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10 李桂荣;;《阿姆斯特丹》中失落的共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2 时红秀;;从细节中窥见历史,在真实中发现理论——对《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3 师曾志;;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许静;辛亮;;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从“黑砖窑事件”谈起[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5 刘晓慰;;谁的声音更响亮?——析经济权力旨趣规范下的大众传媒[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6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曹晋;;中国大陆另类媒介的生产:以《朋友通信》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郭权;;潜舆论外显化的限制——对舆论传播现象的反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踪莉;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弛;中国学位授权制度变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任晓迪;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雨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哲学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海霞;吉才妙;许婕;;浅谈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和完善[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2 王伟;王昕;;哈贝马斯交往异化理论的辩证辨识[J];传承;2011年18期
3 刘睿;;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看翻译研究诸范式[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4 王昌树;;论哈贝马斯的审美现代性思想[J];社会科学家;2011年07期
5 李梦歆;;“裸婚”英译探究[J];电影评介;2011年16期
6 韩晓;;言语行为的双重结构与译本研究——一个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丁霞;;论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合法性批判[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陈伟;;公共领域的交往结构——以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为视角[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钟茜韵;倪春纳;;合理性的证成与反思——论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理论中的“合理性”[J];社科纵横;2011年08期
10 刘同舫;韩淑梅;;重置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主线[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开会;;哈贝马斯对现代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反思[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李晓蓓;刘开会;;理想与现实的对话——谈福柯和哈贝马斯的争论[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傅永军;铁省林;;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综论[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沈尚武;;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的诠释学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童世骏;;多元主义文化条件下的普遍主义政治何以可能?——尤根·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7 张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与精神分析的关系问题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傅永军;;语言、理解与交往行为的意义解释——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诠释学意识(提要)[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马丁·贝克·马图斯蒂克;陈旭东;汪行福;;卓越人生与批判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10 姚大志;;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哈贝马斯:为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寻找替代品[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张文涛(人民大学清史所);哈贝马斯[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曹卫东;哈贝马斯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刘守序;紧紧咬住理论链条上的那一环[N];金融时报;2010年
5 曹卫东;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有多大?[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郁振华 刘静芳;综合的心灵——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哲学家 哈贝马斯 Jrugen Habermas[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潇潇(记者);四月 哈贝马斯:见证“丑陋”[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吴冠军;政治哲学“二巨头”[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赵汀阳;乌托邦还是乌托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记者 程增宾;哈贝马斯来到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润锋;哈贝马斯理性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志丹;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徐闻;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夏宏;哈贝马斯法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刘中起;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程德文;法律的商谈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向东;理性生活方式的重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9 张扬金;权利观与权力观重塑[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高玉平;道德客观性的证明[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春;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荣;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与中国公共领域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立权;哈贝马斯国际人权观述评[D];兰州大学;2007年
4 马珂;论哈贝马斯的国际政治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杜梅;论哈贝马斯的正义思想[D];苏州大学;2007年
6 杨睿;论哈贝马斯民主理论的文化合理性[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厚田;哈贝马斯交往理性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08年
8 韩晓;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陆燕虹;哈贝马斯话语民主理论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何丹;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4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195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