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期刊与作者队伍刍议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ry periodicals and writers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writers' team to the literary journals, the ke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uthors' ranks, the author's level and the editorial strategy of the journals.
【作者单位】: 《长江文艺》杂志社
【分类号】:G23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环;;《小说月报》的风格特色[J];新闻爱好者;2011年14期
2 杨可;;网络媒体环境下文学期刊发展的新思考——以《独唱团》为例[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6期
3 纪宜;;让爱听得见 《南叶·仙度瑞拉》首次读者见面会[J];出版参考;2011年25期
4 杨逾涵;;文学圈还是生意场?[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7期
5 王静;;提高编校素质 实现编校合一[J];青年记者;2011年18期
6 魏晓虹;;论青春文学杂志的出版策略及发展前景[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陈翔;;科技期刊组建作者队伍的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8 姚实林;马宗华;;科技期刊编辑对作者的引导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05期
9 喻晓薇;;网络传播与当代文学格局的变异——重审韩寒与白烨的论争[J];新闻爱好者;2011年12期
10 李娟;;学报编辑服务的内涵创新[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舫;;文学期刊:面对市场的角色定位[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2 欧阳明;;文学期刊的读者空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3 武翩翩;;传统文学期刊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4 姜德明;;现代文学期刊拾零(之一)[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5 杨晓敏;;从文化到产业——我看文学期刊的市场化生存[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姜德明;;现代文学期刊拾零(之二)[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7 王宽;;建立健全专家级的作者队伍是提高学报质量的基本保证[A];学术期刊编辑学理论与实践[C];2010年
8 龚娟玲;;中国作协所属文学期刊推出一批抗战题材作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5)[C];2005年
9 兰芬;姚春芳;胡晋红;;稳定作者队伍 扩大期刊稿源[A];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周秀云;;浅议我国临床医药期刊的发展[A];超越平凡——2004'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文萃[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咸江南;文学期刊由大学来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文学期刊你凭什么不变脸?[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陆梅;文学期刊呈上升趋势[N];文学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陆梅;文学期刊:让经营和编辑并重[N];文学报;2001年
5 《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主编 杨晓敏;我看文学期刊[N];文艺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黄哲雯;文学期刊卖不动了[N];工人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舫;文学期刊:面对市场和读者的选择[N];人民日报;2001年
8 史佳丽;文学期刊发展之路[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9 郭牧华;文学不是时尚[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陈军;文学期刊争相“变脸”[N];中国质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琴;我国最早之文学期刊——《瀛寰琐纪》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鹏飞;“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冯昊;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4 陈敏杰;转型时期的上海文学期刊[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晓丽;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京芳;邵洵美和他的出版事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相银;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邓集田;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平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阳;当代文学生产机制转型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爱玲;从文学期刊的演变看市场对文学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德英;《萌芽》:困境中的突围[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松锋;“通俗”的意义与限度[D];河南大学;2012年
4 丁婕;四十年代文学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娟;危机与突围[D];郑州大学;2006年
6 余晶;新媒介时代文学的失望与希望[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陆萍萍;文学期刊的文学自觉意识[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8 曲朝勃;文人群体的转型与文学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文学研究会文学期刊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9 郭海燕;当代文学第一现场勘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云芳;先锋文学与文学期刊[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35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213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