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段重庆文艺期刊剖析
本文关键词:1943年段重庆文艺期刊剖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主要介绍国统区重庆不同党派所出版的文学期刊,通过对期刊内容、风格的把握和研究,梳理1943年段重庆的文学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 国统区 重庆 文艺期刊 文学发展趋势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32400410390)基金资助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抗战爆发后,全国版图分为三个区域,其中以国统区的幅员最为辽阔,约占国土的三分之二左右。这一时期,大批的文人作家都先后奔赴国统区,于是国统区出现了繁荣丰富的文化现象,而重庆作为国统区的文化中心,更是代表了国统区的整体文化成就。抗战期间,在重庆被定为陪都之后,迁址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汀;;皖南事变前后——四十年代在国统区的生活概述之一(节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01期
2 ;抗日民主根据地文艺期刊目录选载[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朱希江;;孪生子何其多[J];山东文学;1980年09期
4 黄志雄;上海“孤岛”文艺期刊[J];抚州师专学报;1993年01期
5 洱音;雾重庆的一声爆炸——历史剧《屈原》最初上演的情况[J];语文学刊;1983年04期
6 郭建玲;;论1945年前后国统区进步文艺界的内部整合[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03期
7 王艳芳;;近代文艺期刊对旧派小说创作的影响[J];作家;2010年18期
8 董善泰;;小职员的家庭悲剧 国统区的一个缩影——《寒夜》试析[J];青海师专学报;1982年02期
9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李娜;;略谈2004年湖北散文[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波;;对《棠棣之花》的最初评论[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2 郭建玲;;论1945年前后国统区进步文艺界的内部整合[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3 ;编后记[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4 周靖波;;历史性与悲剧性的统一——论抗战时期国统区历史剧[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5 鲁煤;;谈屠岸的两首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吕进;;重庆与20世纪中国新诗[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万龙生;;叶菲洛《昨日之花》诗论部分初探[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滕久明;;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九四年学术年会开幕词[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陈永志;;论“把人当成人”——重庆时期郭沫若一个重要观念的系统考察[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10 ;“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纪要[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续鸿明;重庆作家写“疯”了[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本版责编:余义林;重庆:年轻的作协在新世纪崛起[N];文艺报;2003年
3 冉家祥 实习生 任帆;发现重庆[N];重庆商报;2005年
4 余义林;重庆作协召开一届八次全委会[N];文艺报;2004年
5 徐放;诗当言志[N];人民日报;2008年
6 田本相;最是曹禺鼎盛时[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潘凯雄;关于《重庆性格之白沙码头》[N];文汇报;2008年
8 鲁也;嘻!“打什么‘假’?”[N];重庆日报;2000年
9 谢泳;说一说“老中学”难忘的事[N];文汇报;2004年
10 王本朝 石曼 肖鸣锵 魏仲云;一个世纪与一个人:巴金的意义[N];重庆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云;《文艺先锋》(1942-1948)与国统区文艺运动[D];四川大学;2007年
2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荣秀;走进新时代——试论若干现代作家建国后的心路历程[D];山东大学;2009年
4 孙红震;解放区文学的革命伦理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晓武;20世纪40年代“主观论”中的文学、政治与历史[D];清华大学;2008年
6 董平;四十年代国统区与沦陷区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袁洪权;“统一战线”政策下的“整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振军;独立精神的坚守与失落[D];河南大学;2003年
9 王雪伟;何其芳的延安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谢廷秋;贵州抗战文化与文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平;中共南方局的文艺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琰;延安文人中的“国统区归来者”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余春荣;中国西部抗战诗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广丽;时代的尖刺:论国统区的讽刺文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莺;“韧”的艺术[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6 彭玉斌;论“文协”在重庆的活动[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潜;抗战后期国统区小说创作中的启蒙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兰;成都抗战时期的文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晓莹;四十年代国统区小说中的“家庭叙事”[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宏;战争背景下的独特的小说叙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1943年段重庆文艺期刊剖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37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