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看刘增人的史料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从《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看刘增人的史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从2005年推出《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论》(下称《史论》)到2015年出版《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刘增人先生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填补了曾在《史论》"结语"中提到的遗憾:"由于结项时间已到,现在奉献出来的还只是一个开放的尚未完成的成果……如果还有继续写作的可能,当然还要补充若干已经有所思考有所准备的内容。"1如今,这一"继续写作的可能"终于兑现,由刘增人、刘泉、王今晖编著的《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在2015年出版面世。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十年内,当初期许的"若干补充",不仅收录刊物的时间由1915年前移到了1872年,收录的刊物也由之前的3504种增加到10207种。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文学期刊;刘增;史料学;瀛寰琐记;刘泉;《小说月报》;编辑方针;近现代文学;现代文;学会会刊;
【分类号】:I206
【正文快照】: 从2005年推出《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论》(下称《史论》)到2015年出版《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刘增人先生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填补了曾在《史论》“结语”中提到的遗憾:“由于结项时间已到,现在奉献出来的还只是一个开放的尚未完成的成果……如果还有继续写作的可能,当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增人;论鲁迅系列文学期刊[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勇;张悦;;从《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看刘增人的史料学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12期
2 张勇;陈欢;;公共空间与话语权的选择——《莽原》周刊的缘起与莽原社的形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3 陈红旗;;论鲁迅创办的“左联”外围文艺期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1期
4 崔云伟;刘增人;;2005年鲁迅研究综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凤明;当前我国文学期刊现状分析[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李春林;;文学期刊研究的新成果[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4期
3 陈祖君;;论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1980年代文学期刊[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5期
4 廖向东;;从“韩白之争”看文学期刊的现状与走向[J];中国出版;2006年11期
5 廖向东;;从“韩白之争”看文学期刊的现状与走向[J];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12期
6 魏晓虹;姚晓黎;;文学期刊的探索与分流[J];太原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陈祖君;王立新;;论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1990年代文学期刊[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翠芳;;近年来文学期刊的几种倾向及危害[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5期
9 王秀涛;;文学期刊与企业联姻的问题与出路[J];中国出版;2010年18期
10 杨经建;文学期刊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妍妍;;文学期刊:差异性建构文学的共同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2 郭志杰;;福建文学期刊的海西构想——海峡两岸合作办刊的设想[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德明;;现代文学期刊拾零(之一)[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4 姜德明;;现代文学期刊拾零(之二)[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5 龚娟玲;;中国作协所属文学期刊推出一批抗战题材作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永胜;文学期刊的创新与机遇[N];文艺报;2009年
2 王干;文学期刊何以再度边缘化[N];人民日报;2010年
3 李凌俊;2007文学期刊:在坚守中开拓[N];文学报;2007年
4 武翩翩;传统文学期刊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N];文艺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舒晋瑜;中国文学期刊生存状况调查[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孙伟;新疆举办“文学期刊主编座谈会”[N];文艺报;2008年
7 李敬泽;探索文学标准的信念和能力[N];文学报;2008年
8 本报实习生 范昕;文学期刊力保原创回归本真[N];文汇报;2009年
9 韩立勇书评人;涨稿费是文学期刊起死回生的好办法?[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武翩翩;文学期刊在挑战中前行[N];文艺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明德;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期刊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晓丽;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鹏飞;“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月;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颜敏;在杂语共生的文学现场[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变动的文学关系下之“新锐文学期刊”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2 丁月梅;从《收获》的传播看网络时代文学期刊的生存现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玉;《西部》12年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4 孙慧文;文学史视野下的80年代文学期刊演变[D];南京大学;2015年
5 李爱玲;从文学期刊的演变看市场对文学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冀晓静;新时期以来文学期刊的转型[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德英;《萌芽》:困境中的突围[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焦玉鹏;八十年代文学期刊变迁特征及动因分析[D];北京印刷学院;2014年
9 王松锋;“通俗”的意义与限度[D];河南大学;2012年
10 杨会;“联网四重奏”与晚生代创作[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从《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看刘增人的史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0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480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