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文艺期刊 >

20年代初文学期刊的文化市场意识的一种表现——以前期创造社期刊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07 00:20

  本文关键词:20年代初文学期刊的文化市场意识的一种表现——以前期创造社期刊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前期创造社 《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编辑者 文化市场


【摘要】:以《创造》和《创造周报》为代表的前期创造社期刊是我们以往研究创造社的空白点,而这两份期刊编辑者的文化市场意识更是被我们所忽略。本文主要从对现代期刊文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五四"文坛权威的挑战、对传统文学观念的突破和文化市场卖点的制造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详尽的论述。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关键词】前期创造社 《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编辑者 文化市场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随着报刊创办和书籍印刷等现代传媒的引进,稿酬及市场等观念的形成,中国现代文学大大加速了它的发展脚步。随之而起的就是现代文化市场意识的形成和培育,而这种现代文化市场意识随着“五四”新文学革命后所出现的社团文学时代的到来愈发成熟和完备。其中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便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良夫;;词项层次与义项层次[J];辞书研究;1988年05期

2 邓晓芒;20世纪中国美学之回顾与反省[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4期

3 沈慧君;郁达夫和川端康成:邂逅于“悲哀”之径[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张义,田从梅;试论《新月》刊行时期罗隆基与国民党政权的政治冲突[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5 廖传江;论郭沫若编辑实践中的品牌建设[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廖传江;论郭沫若编辑实践的职业道德思想[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7 陈文彬;;邀请美国教育家杜威访华的台前幕后[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8 沈升良;;试论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刘晓林;“自己的园地”与人生的艺术化——京派知识分子群体文化性格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鲁娜;顾颉刚与教会大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税海模;;郭沫若与马克思主义[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刘济生;;“打倒孔家店”还是打倒秦家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重新解读[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涌泉;;偏枯:五四小说家的审美方向[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亚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论近代中国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困局[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5 鹿锡俊;;蒋介石的中日苏关系观与“制俄攘日”战略——兼论蒋汪分歧的一个重要侧面(1933~1934)[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卷)[C];2002年

6 张太原;;建立一个民族的国家:自由主义者眼中的民族主义——以《独立评论》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罗检秋;;西潮冲击下晚清汉学的调适与演进[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艳;五四运动阐释史研究(1919-1949)[D];浙江大学;2005年

3 陈怀琦;语丝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张大伟;“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1930-1936)[D];复旦大学;2005年

5 咸立强;创造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张勇;前期创造社期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秀萍;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赖_g煌;晚清至五四诗歌的言说方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孔祥宇;《现代评论》与中国政治[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毛剑;“左联”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引进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2 张传敏;“化大众”与“大众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唐亚军;胡适人权法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杜波;《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蔷;《创造季刊》与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艺;郭沫若史学思想中几个问题的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雪峰;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精神分析美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8 台丽静;郭沫若与日本[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阳耀芳;《新青年》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和传播[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绍磊;战时中国国营贸易公司在香港之业务活动研究(1937-1941)[D];暨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关于创造社的一些问题[J];求是学刊;1980年03期

2 董易;;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初探(上)[J];文学评论;1980年05期

3 李旦初;;“艺术首先必须是艺术”——创造社前期文艺思想重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年03期

4 董易;;关于郁达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的形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年04期

5 徐塞;;鲁迅与创造社[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6 陈山;;论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中的历史地位[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年01期

7 王乃钦;试论郁达夫诗人气质的形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0期

8 陈漱渝;冯乃超同志谈后期创造社、左联和鲁迅[J];鲁迅研究月刊;1983年08期

9 李保均;论思想“转换”期的郭沫若[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10 陈永志 ,陈青生;成仿吾在前期创造社的文艺观述评[J];齐鲁学刊;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涌泉;;论五四小说家的人格风貌[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魏建;张勇;;《创造周报》与郭沫若文坛地位的确立[A];文化与抗战——郭沫若与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文化选择[C];2005年

3 孙腾芳;;论创造社时期郭沫若的思想发展[A];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4 伊藤虎丸;袁韶莹;;郭沫若的历史小说[A];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元三;张资平与自然主义小说[N];联合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勇;前期创造社期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霄岳;中国新感觉派对日本新感觉派的接受和变异[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李蔷;《创造季刊》与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诗媛;“为艺术”与二三十年代的文学思潮[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28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528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0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